?

如何把會議新聞寫新寫透

2017-07-21 10:23楊玉國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切入點

楊玉國

內容提要:寫好會議新聞,必須認真尋找新聞點,新聞性不在于會議本身,而是會議中能夠作為新聞點的一個部分。在會議報道中,即使循規蹈矩,按照常規進行報道,也需要找尋自己的切入點。

關鍵詞:會議新聞;新聞點;切入點

作為新聞媒體的機動記者,平時參加的會議多,應急活動多,所以寫的新聞稿件中,會議新聞居多。有人片面地認為,會議新聞是最容易寫的一個品種,寫起來不用費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開某會議,某領導出席講話,強調指出云云,如此公式般一套就行了。其實這是誤解,要把會議新聞寫出味道,寫出新聞性,寫成大家喜歡看的新聞作品,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說它難寫,是因為它難以出新,千篇一律的“會議體”在報紙上很難吸引讀者的目光。對記者而言,寫出大塊的會議新聞,很難說有什么成就感,而不重要的會議被發成“豆腐干”,反倒會有種挫折感。

要想把會議新聞寫出新聞性,寫得人人愛看,參加會議時,就需要找出新聞點在哪里,特別是對于普通的“會議”,新聞性不在于會議本身,而是會議中能夠作為新聞點的一個部分。讀者不會在乎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哪個政府部門或者公司開了什么會,他們在乎的是,會議中有哪項內容與他們相關,而新聞稿中只要突出這項內容即可,其余沒有新聞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省略掉。

會議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體的內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聞稿,不具有新聞價值,而且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會議用語的影響,出現套話,與公文無異,稿件不具備可讀性、易讀性。這時候,記者所要做的就是在冗長的會議中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新聞點,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成新聞稿。

在會議中找新聞點,記者本身不能怕麻煩,要多留心,要多下功夫,不能為了應付去寫會議新聞,最好是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采訪。在瀏覽會議的大量材料和講話中,憑借新聞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線索,然后在會議間隙或利用其他時間進行采訪,以獲取進一步的信息,這樣,就可以保證同樣一個會議的報道,你能夠作得血肉豐滿,作出新意。

對于企業報來說,會議新聞雖然沒有黨報報道的突出性,但是它同樣占據版面的重要位置,把重要位置做出亮點,做得人人愛看,必須有好的稿件做支撐。

筆者通過幾年的實踐,從中發現,在從事會議新聞采訪時,必須做個有心人,到了會議場所,就要像雷達一樣,隨時搜尋各種信息。會議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蘊藏新聞的“富礦”,只有懂得挖掘,才能從中獲取可貴的新聞線索。有一次,記者參加一個不起眼的職工下崗再就業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職位不高,這樣的會議,按照常理也就是寫一個二三百字的“小豆腐塊”,而且刊發后,也不一定有人愛看。在開會期間,記者從會議材料中發現一個煤礦職工在企業困難時主動找出路,轉變傳統觀念,放下架子當農民,并取得了新型農民資格證書。這一發現,讓筆者覺得有大新聞可做,就直接跳出會議報道出新聞,采寫了一篇800字左右的消息《煤哥兒轉型當農民》,該新聞刊發后,引起很大反響,企業領導不但沒有批評,反而對此報道提出表揚,該新聞在當年好新聞參評中,獲得了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等多個重大獎項。

其實,在會議報道中,即使循規蹈矩,按照常規進行報道,也需要找尋自己的切入點。大體說來,會議報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熱點問題切入,由疑思切入,由典型經驗和成就切入,由有價值的人物切入,由會外空間尋找角度切入,由資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縱向比較切入,由社會健全發展的關系切入,等等,處處有新聞,但要識見敏與真。

從會議中抓新聞,還要善觀察,從觀察中找細節;多傾聽,從傾聽中抓亮點;敢追問,在追問中深開掘。處處留心皆學問,重要的就是這個處處留心。一句話,誰功夫下得多,誰的文章肯定寫得好。

會議新聞的采寫角度可以多樣,制作體裁也應該不同。它可以根據記者獲取的素材的豐富程度以及自己對文體的駕馭能力,自由選取合適的體裁,如消息、側記、特寫、來信、述評、圖片等,根據會議分量與內容,有時需要使用組合拳:消息、特寫、圖片與評論,做出組合式報道,或進行連續性、漸進式、分解式報道,進行梯次或重磅轟炸。實踐證明,作為企業報記者,在報道會議新聞中,只要做個有心人,就能從會議中找到好新聞,就一樣能寫出好的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作者單位:中國平煤神馬報社)

猜你喜歡
切入點
牽一發而動全身
找尋“切入點”,巧解“數學題”
例舉高中數學解題切入點的找尋
如何選好話題作文的切入點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應展現獨特的教學魅力
教育技術應以人為本的論證與思考
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利用土地整治推進供給側改革研究
如何在散文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導問
建國以來高校校園流行文化變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