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HK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探析

2017-07-21 11:40汪洋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中國形象紀錄片

汪洋

內容提要:紀錄片在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掌握國外主要媒體制作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將有助于我們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國,從而更好地為傳播國家形象服務。NHK作為日本最大的公共廣播電視媒體,長期以來高度關注中國,其制作的中國題材紀錄片通過不同角度呈現了一個多樣的中國形象,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個時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并嘗試探索如何通過電視媒體更好地傳播中國國家形象。

關鍵詞:NHK;紀錄片;中國形象

一、NHK紀錄片對中國的高度關注

NHK,是“NIPPON HOSO KYOKAI(“日本放送協會”)的簡稱,成立于1950年,是日本最大的公共電視廣播媒體,除面向日本國內的節目外,擁有多語言頻道向海外地區播放,NHK在日本國民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在海外也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

NHK旗下頻道豐富,制作的節目種類繁多,各有特色,其中,紀錄片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乃至亞洲紀錄片的頂尖水準。NHK紀錄片一直以來高度關注中國,其制作播出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在數量、質量上遠超其他國家。據筆者不完全統計,自1963年至2016年8月,涉及中國題材的多達1800余部(集),這些紀錄片成為日本民眾了解中國的窗口。

二、NHK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

早在1963年,NHK便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早期的紀錄片以中方提供的拍攝現場以及解說詞為主。首部紀錄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北京·東北》《上?!贰段錆h·西北》三集展示了雖尚未脫貧,但正積極投入各項事業的新中國形象,鮮有批判性的話語。1966年播出了7集系列片《中國文明的傳統》,攝制組輾轉北京、上海、西安、蘇州、濟南、廣州等地,對中國各地的寺院、遺址、博物館等進行拍攝,將中國的歷史、文化、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樣貌介紹到了日本。這一節目的播出,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形象在許多日本民眾中引起了一定反響。但中國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后,由于無法入境,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就此中止。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日本對中國的報道逐漸增加。以1972年田中角榮首相訪華和中日邦交正?;癁槠鯔C,NHK播出了《中國上海芭蕾舞團演出——白毛女》、特輯《日本與中國》(3集),節目以清末至日本戰敗的歷史為主線,結合受訪者的證詞,將中日兩國間這段慘痛的歷史展現在觀眾眼前。1973年,時隔8年,NHK再次來到中國,制作播出了《中國》(3集),拍攝時仍是中方安排好的專供外國人參觀的劇團、人民公社等,解說詞也以引用中方提供的說明為主,整體上對中國的報道是善意而肯定的。1977年播出了3集系列特輯《中國1977》,紀錄片話語較之前更為肯定、友好,展示了良好的中國形象,為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的提升發揮了一定作用。1978年播出了特輯《中國東北2000公里》(2集),在沈陽、哈爾濱、大慶等地拍攝,這是二戰結束后日本觀眾第一次看到中國東北地區的影像。1979年開始,NHK與CCTV聯合攝制了《絲綢之路》(13集)。1980年正式播出之前,邀請了司馬遼太郎等著名作家來到演播室為觀眾解讀看點,除了絲綢,還介紹了中國的思想、宗教、藝術的傳播等。該紀錄片每集收視率超過20%,成為當時的現象級制作,在民眾中引發了“絲綢之路熱”,為中日兩國的友好交流作出了貢獻。拍攝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等的大力協助,在節目中被頻繁提及的“日中共同攝制組”也使日本觀眾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留下了良好印象,對中國的好感度升至78.6%,創最高紀錄1。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因歷史教科書事件、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使兩國關系產生摩擦。但此間NHK制作播出的中國秘境系列題材紀錄片依然保持了較好的收視率?!段鞑亍とネ澜缥菁埂贰睹鼐吃颇稀贰睹鼐澄鞑亍贰睹鼐场づd安嶺》等片將雄偉的自然風貌、珍稀動植物以及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呈現在日本觀眾眼前。1986年繼《絲綢之路》后,NHK再次與CCTV聯手拍攝了《大黃河》(10集),將黃河悠久歷史、黃河與日本的關系等娓娓道來,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八十年代末至2003年,民調好感度始終在40%至60%之間浮動,其中1992年一度達到55.5%。

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0周年,NHK播出的《周恩來的選擇——中日邦交正?;膶崿F》《天皇·皇后訪中歡迎儀式》等特輯,展現了中國愿與日本友好交流、共謀發展的良好形象。1994年播出了《中國·12億人的改革開放》(11集),試圖從更深層次展現15年來正在發生劇變的中國。除了時事相關題材,NHK在90年代還制作播出了《秦始皇》(3集)、《故宮——至寶訴說的中華五千年》(12集)、《中國長江》,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的魅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由于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事件、釣魚島紛爭等,中日關系面臨新的挑戰。同時,迅速崛起的中國、北京奧運等也成為NHK的題材。200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0周年,NHK播出了《21世紀·變化中的中國》(3集),一批中國海歸回國后創業、在企業出任要職;中國共產黨的改革;借助國外制造商,努力建立自己的汽車王國等,通過這些影像展現了充滿活力的中國形象。2005年,時隔25年,NHK再次與CCTV合作制作播出了《新絲綢之路》(13集),主要展示了最新發掘成果以及這些年來的變遷。2007年播出的《激流中國》(13集),關注了貧富差距、老齡化、強制拆遷等社會民生問題。因一部分夸大事實的內容有損中國形象,容易引起日本民眾的誤解,經中方交涉,節目后幾集內容的話語較為客觀。

當然,中國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有不少,NHK也越來越多地關注這類題材。如2016年陸續播出的《站在岔道口的漁村——濫捕的結局》《市民VS污染企業》《中國·教育的走向》等,這些報道中呈現的中國形象相對負面。日本內閣府的民調顯示,對中國的好感度從2004年的37.6%下降到2010年的20%,2015年跌至14.8%,其中2009年曾一度回升至38.5%,2007年播出的《關口知宏的中國鐵道大紀行——36000公里之行》,2008年北京奧運的相關報道使日本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友好,各方面實力不斷提升的中國。

整體而言,NHK拍攝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大致可歸納為社會類和人文自然類。而這些紀錄片中展現的中國形象存在較大不同。社會類紀錄片,包括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社會民生等題材。如《北漂》《漂泊的1億人——中國·城市化的影響》《天津爆炸事故》《中國·在股市暴跌中飄搖的人們——上?!V東路之秋》《激流中國》系列等,呈現了面臨種種問題的中國形象。當然,這類紀錄片中,也有不少正面報道,如反映在艱難條件下堅持學習的農民工子女的《為了將來,“即便如此也要學習”》,在遠離大海的農村商船學校立志成為水手的《麥田水手》等。而反映國際關系類題材的紀錄片則負面報道較多,尤其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后,關于偽劣產品、環境污染、“傾銷”等為主題的紀錄片也相繼出現。人文自然類紀錄片則大體上傾向于正面,如《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故宮至寶——中華五千年》《秦始皇》《中華文明之謎》《秘境》系列等,基本上呈現的是擁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多樣自然風貌的中國形象。

三、對傳播中國國家形象的啟示

日本內閣府于1978年開始,每年在國內開展民意調查,其中一項是“對中國的好感度”。歷年的調查數據與日本電視媒體關于中國的相關報道在整體趨勢上有一定關聯。2014年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中日關系輿論調查”2結果顯示,96.5%的日本民眾選擇通過新聞媒體來獲取有關中國的信息,其中76.1%來自電視。而2015年的“中日關系輿論調查”3中,關于“日本媒體對兩國關系的貢獻度”,33.1%的日本民眾認為發揮了積極作用,14.4%的民眾認為起了反作用,認為日本媒體對兩國關系的報道客觀公正的只有19.5%(2014年26.8%)。這說明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對中國在日本構建國家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而日本民眾也希望媒體能客觀公正地報道中國。

通過電視媒體傳播良好的國家形象是一個重要議題。第一,要準確定位我國的國家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出要注重塑造和重點展示中國的四個形象: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第二,通過“大事件”宣傳正面的國家形象。如汶川地震、奧運會、抗戰勝利七十周慶、G20峰會等。2008年NHK制作播出了《中國·四川大地震》,報道了中國在面對重大災難時迅速的應急反應,以及中國、日本等救援隊感人的救援活動,這對傳播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具有積極意義。第三,要加強與國外媒體的交流,增進理解,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CCTV與NHK聯合攝制的《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在日本播出后引發了強烈反響,除作品本身制作精良以外,拍攝過程中兩國工作人員克服困難、通力合作也成為佳話。與國外媒體的合作不僅可以學習借鑒他們的拍攝理念、技術,通過交流也能使我們站在跨文化的視角下進行報道。

`注釋:

1.2015年度日本內閣府“關于外交的民意調查”報告書。http://survey.gov-online.go.jp/h27/h27-gaiko/index.html.

2. 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5311.html「2014年日中共同世論調査」結果.

3.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6011.html「2015年日中共同世論調査」結果.

參考文獻:

[1] 金龍. NHK紀錄片的影像敘事分析[J]. 傳媒科技,2013,09.

[2] 徐曉波.NHK紀錄片中的中國表征與價值取向[J].當代傳播,2013,06.

[3] [日]長井暁.日本與中國·影像媒體如何來塑造彼此的國家形象——1950年代至70年代[J].中國文史論叢(日本),2012,08.

[4]劉忠波.日本NHK紀錄片中的中國經濟形象[J].新聞界.2015,07.

[5]鐘以謙.NHK:紀錄片扮演風波[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6,01.

[6]蔡倩.NHK紀錄片《話說改革開放30年》人物符號功能分析[J].新聞世界,2013,11.

[7]范穎.日本電視媒體與日本民眾對中印象——以NHK涉中紀錄片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01.

[8]孫衛華.敘事與主題的突破與超越——日本NHK《窮忙族》系列紀錄片的文本解讀[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07.

[9]張同道.2015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5.

[10]朱玥穎.日本紀錄片中的中國負面形象[J].中國電視(紀錄),2012,04.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紀錄片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在閩開機
Rough Cut
等待
超級蟻穴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