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呈現

2017-07-21 13:13張誠平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

張誠平

內容提要:在我國,通過紀錄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式,但非遺類紀錄片數量眾多,卻大多流于形式和表面,呈現出的只是一段簡單的記錄影像,能將非遺文化精髓與紀錄片特有的藝術魅力相結合的紀錄片可謂鳳毛麟角。如何將傳遞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與大眾審美需求相結合,是紀錄片創作亟需突破的窠臼。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于2016年推出的《功夫少林》可謂此類紀錄片的典范。

關鍵詞:紀錄片;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夫少林》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紀錄片兼具技術和藝術的雙重媒介屬性,是保護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但隨著當下影視作品泛娛樂化之風甚囂塵上,大多數非遺紀錄片僅僅是一段枯燥的影像記錄,缺乏藝術審美的考量和市場傳播的需求,致使非遺紀錄片日漸式微。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與河南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紀錄片《功夫少林》則突破窠臼,成為此類紀錄片的典范。

一、紀錄片在非遺文化中的價值“秘笈”

少林功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在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為基礎,充分體現佛教禪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習的武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文化體系。少林功夫是各類影視劇所經常使用的題材,可在部分影視劇對少林功夫的二次創作中,加入了各類虛構的渲染和夸張,使得大多數人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少林功夫,甚至有人并不相信真的有功夫的存在。而紀錄片《功夫少林》通過5集的時長,集中展現了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功夫人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

少林功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具備常規文物遺產的物質實體性,也就意味著它很難以固定的形式凝固在某一時空里,少林功夫所呈現的內涵需要一個載體,也就是少林功夫傳承者的本體身上《功夫少林》的創作團隊學習了《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廣受好評的紀錄片,不執拗于功夫動作、少林景色等傳統表現手法,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這些普通少林功夫習武者的故事,講好功夫故事,才能更真切地傳播功夫文化。如在第四集《江湖》中,從特種護衛高手釋行風、臺灣少林功夫傳承者以及打拼在演藝圈的功夫明星的習武之路上,展示了他們不同凡響的功夫人生。

《功夫少林》敘事手法上強調電影化表達,每個人物都要鮮明的性格,每個故事都要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情節。在現下流行的航拍選擇上,《功夫少林》則獨具匠心,不用大氣但卻空洞的航拍,而是每一個航拍畫面中必須有主人公,并且要從主人公的眼神開始拍,并且不允許出現任何差池和閃失。這意味著對航拍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對技術與品質的執著堅守,磨礪出5集精品紀錄片《功夫少林》。

二、紀錄片在非遺文化中的傳播“絕學”

拉斯韋爾在1984年提出:大眾傳播是社會遺產代代相傳的重要保證。大眾傳播媒介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和輿論力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傳承、積累和創新進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紀錄片作為現代傳播的一種媒介,不僅可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音像的方式保存下來,還能利用紀錄片的直觀性和真實性去影響和感染大眾,喚起整個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與思考。

《功夫少林》在對少林功夫的傳播方面,表現出了大國情懷與國際視野。作為央視紀錄片頻道重點紀錄片制作項目,攝制組用了長達3年時間穿越歐亞大陸8個國家,詳細、深入地記錄了少林功夫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豆Ψ蛏倭帧窂呐臄z伊始,就將傳播對象不僅僅局限于國內,而是立足當下,向全球觀眾展示21世紀的今天,少林功夫與少林功夫傳承者的真實傳奇,揭秘少林功夫背后深藏著的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生活哲學。

從《功夫少林》傳播策略上看,既植根于中華民族功夫文化的本土性,又可以為世界所理解的那些功夫文化做出解釋,在保持自身功夫特性的同時兼顧與世界文化的溝通,表現出全球化視野?!豆Ψ蛏倭帧凡粌H用紀錄片手段記錄和保護少林功夫這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利用紀錄片所特有的直觀性和真實性去影響和感染大眾,喚起整個社會對以少林功夫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致力于提升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領域的軟實力,推進我國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的進程。

三、紀錄片在非遺文化中的傳承“功夫”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與情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過去和現在。紀錄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機結合,應在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力求紀錄片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最大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未來解讀今天文化遺產的重要資料。

紀錄片作為一種自省人類過往歷史和現實進程的獨特影視方式是不可替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紀錄片藝術相得益彰,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為紀錄片提供了獨特的表達空間,同時影像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此被保存下來。紀錄片作為一種影像方式,之所以能夠超越語言文字溝通世界,正在于記錄變化的、動態的事物時,具備客觀、形象的表述能力。正是基于這種特性,紀錄片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去、現在、甚至于未來的變化趨勢如實呈現,從而成為一種“活態文獻”。在《功夫少林》中,很多少林民間功夫高手第一次集中在電視熒屏中亮相,遺憾的是,歷時三年的拍攝中一些德高望重的少林功夫老拳師相繼離世,但紀錄片為他們留下了最后的珍貴功夫影像。

少林功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算保護水平和傳播效益較高的種類,我國還有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鮮有人知,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逐漸消逝。充分利用紀錄片這一影像載體,去保護、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功夫少林》傳遞出了一部紀錄片對非物質文化應有的價值呈現。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少林功夫[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少林功夫.

[2]權璽.大眾傳媒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功能與缺失[J].北方傳媒研究,2008,(1).

[3]楊國興.影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作用及方式[J].民族藝術研究,2015,(3).

(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在閩開機
Rough Cut
等待
超級蟻穴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