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2017-07-21 23:35顧建榮
啟迪·教育教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計算機學科信息技術

顧建榮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網絡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信息素養已成為人類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能夠夠快速的篩選和獲取、準確地鑒別、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成為重要能力之一。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對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人就多年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基礎上談談個人的思考。

一、明確目標任務、更新教學觀念

(一)計算機(網絡)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

計算機是21世紀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和技術支持者,沒有計算機(手機)及其網絡技術,就沒有社會的高度信息化,更沒有現今的物聯網,更想像不到現在網絡支付、社交媒體等已將生活與網絡交融。而今的信息獲得、存儲、處理、發布及傳輸,都是以計算機處理為主要工具,現已發展到云計算、云服務,進入網絡分布式計算的新時代。因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為以后生活與學習奠定基礎。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缺的。計算機、網絡教育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脫離計算機教育,它們之間聯系密切,不可分割。

計算機教育不等于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任務

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要綜合考慮好以下幾點:

1.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與“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信息素養能力的課程。同時信息技術學課是一門技能類學科,是工具類學科,并已列入國家新的課程綱要的課程之一。

2.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歸納

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掌握計算機應用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網絡知識等;信息素養: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篩選、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提升信息的價值;獨立學習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信息道德: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辨別真偽性,做有益社會的人。

3.加強學科整合,提升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信息道德。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其它課程的整合,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信息化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一般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重點是建設信息網絡和信息資源,大規模地培訓教師,以及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為應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二階段則從技術應用的初始階段轉向整合階段,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的推動作用。

4.加強信息道德的培養,做文明網民

當今的社會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跡等信息,也泛濫著一些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網絡)病毒肆虐、個人隱私遭到威脅等都是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后果,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中,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和引導,提高學生鑒別信息真偽能力,做新時代文明網民。

二、改變師生活動,提升學習效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具有權威作用。在當今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調整自己的位置,利用網絡優勢,自我更新結構,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效益。因此,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學習者。

設計者:通過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導學者:(1)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3)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4)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興趣;(5)身體力行,為學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合作者:師生間相互交流、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既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可在合作的環境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評價者:教師可通過評價對學生具有導向、激勵作用,幫助學生確定努力方向,通過學生的自控,實現學習目標。這對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習者: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發展快、更新快的特點,在信息技術發展、網絡應用于每一個角落的今天,計算機芯片的性價比不斷提高,網絡應用成倍增長。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必須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媒體、新平臺,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強化終身學習意識,這一點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特別重要。

三、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多元化

教學要提高課堂效果,必須優化設計,實現多元化?!罢w設計,分步實施,反復循環,實踐總結”是我對課堂設計的想法。即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研究大綱、教材,對所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然后分成小的目標加以實施;目標之間相互聯系,又有重復,定期總結提高認識,最后遷移到學習中去。如:在高中學習用cooledit制作多媒體作品,主要是學習聲音的裁剪、合并等,從聲音的導入、選取、聲音的漸變、聲音的合同,聲調的變化等,每一步呈現不同的效果,每一步都給學生產生不同的體驗。從整個教學過程中,對過程的體驗,助推對聲音處理知識的了解,逐步過渡到生活中的MP3音樂的制作,如何合聲、變聲,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知識得以鞏固、內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也可對知識進行遷移,從聲音處理過渡過視頻處理,從MP3到MTV視頻、音頻的合成。如何將視頻、音頻合同,并能夠同步進行,提升學習興趣,通過本課學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學到了多媒體軟件的制作,而且學到了如何獲取圖形、圖象、聲音、影視等多媒體信息,分析、處理這些信息等的能力。

四、任務驅動和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在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時要注意任務的提出、確定、實現的方法。如上面所講的課,教師可以先提出“MTV的合成”這一任務,演示各功能,如何實現,學生練習制作;也可以由學生通過網絡欣賞其他學生及教師的作品,通過作品之間的差異提出問題,確定任務,通過在線輔助平臺自助學習、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完成任務。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劣分明。

教學評價主要采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如師評、互評、大家評等多樣性,要鼓勵學生創新。

以上是我對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信息技術課程的一些思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歡
計算機學科信息技術
【學科新書導覽】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計算機操作系統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