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消逝”的媒介原因分析及建議

2017-07-29 08:33李妍趙鵬
新媒體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數字媒體媒介素養

李妍+趙鵬

1.煙臺廣播電視臺電視中心,山東煙臺 264000 2.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媒介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日益多樣化,信息傳播無處不在,兒童逐漸失去了展現天性的空間。受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茨曼先生的《童年的消逝》的啟發,文章分析了數字媒體時代“童年消逝”現象出現的媒介原因,對如何避免次現象提出了建議。兒童媒介的從業人員應該擔負起責任,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同時國家要加大力度,落實相關規定和政策,為兒童打造綠色健康的信息通道,保證兒童在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中生活。

關鍵詞 數字媒體;媒介生態;童年消逝;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014-02

1 “童年消逝”的媒介原因

(1)傳播媒介的多樣化是“童年消逝”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茨曼先生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結合多種理論科學知識對“童年的消逝”的現狀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尼爾波茨曼在書中講到,在不斷發展的媒介科技的作用下,信息傳播媒介變得多樣化。以前受眾主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來獲取信息,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電腦、手機等數字媒體成為受眾普遍采取的方式。這是產生“童年消逝”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

數字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許多傳統媒體單位創辦了自己的數字媒體事業,進行一系列的媒介融合。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數字媒體有許多特點,比如技術上的數字化、傳播上的交互性、超時空性等。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傳播的簡易化。為了達到通俗易懂的效果,使受眾更好的接觸和接受其傳播的內容,數字媒體往往采用漫畫、動畫、3D場景等呈現方式。

由于年齡的限制,兒童原本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數字媒體這種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給兒童理解成人社會提供了“便利”。這樣,不需要接受專門的教育培訓,兒童自己就可以通過數字媒體傳遞的信息接觸成人社會,從而去理解甚至模仿成人的行為。這就使得兒童跟成人之間原本的差別不斷縮小甚至消失,“成人兒童”越來越多。

兒童很早就可以接觸到手機、互聯網等數字媒體,他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很容易的借助數字媒體獲取成人信息?,F在許多兒童在遇到問題時,不是去請教父母或者老師,而是選擇去網上尋找答案。網絡上的信息繁多,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樣兒童在遇到問題時會從網上獲得多種解答,但是其中有些是錯誤的答案,有些是帶有成人信息的答案。這些答案往往給兒童帶來不良的影響。

(2)媒介擠占了兒童展現應有天性的空間。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對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低的兒童更是如此,周圍的環境時刻影響著他們。和成年人一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同伴的陪伴、玩耍。兒童擁有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特性,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文化世界和適合童年成長的生活

環境。

如今的媒介生態環境和媒介文化,消磨了兒童的特性,使兒童純真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如程志宏所講:“童年期正在消逝,兒童的生活不斷受到成人生活的侵蝕;兒童沒有自己的主體地位,兒童作為人,正淪為某些外在力量任意把玩的對象、任意加工的原料?!盵1]媒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數字媒體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數字媒體的出現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好處,給人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和無限的樂趣,但是另一方面,相對于成人來說,數字媒體對于兒童的關注相對較少。通過觀察周圍的兒童可以發現,他們用在現實生活中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更青睞于在虛擬的新媒介中尋找快樂,網游、網聊成為許多兒童日常生活很重要的部分,這些占用了兒童大量的生活空間。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寫到:“當兒童有機會接觸到從前秘藏在成人信息的果實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逐出兒童這個樂園了”。[2]數字媒體時代,我們被包圍在媒體的世界中,媒介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成人世界的內容充斥在互聯網、手機等數字媒體中。受這方面影響,兒童逐漸失去了展現他們天性的空間,兒童該有的特性不斷喪失,最終變現出來的是“成人兒童”的特點。當兒童擁有成人化的思想,使用成人的口頭表達方式和處事方式,本應屬于他們的純真童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們又開始認為這一變化很正常,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2 避免“童年消逝”現象的幾點建議

(1)媒體從業者方面: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首先,有關兒童的媒介內容信息需要傳播正能量。兒童媒介的從業人員應該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從傳播源頭上過濾掉不良信息,譬如說有關性的話題和圖片,吸毒、賭博等不健康的信息,社會暴力畫面等。給兒童營造可以健康成長的媒介環境。

其次,從業人員應該具有為兒童服務的觀點。由于兒童涉世未深,對于事物好壞的判斷力較弱,從業人員在在制作兒童媒介信息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年齡段兒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相應的提供適應于不同年齡段兒童接觸的媒介信息,這樣才會使兒童具有相應的認知,有利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

最后,加強兒童節目制作的專業化。雖然我國建立了很多電視少兒頻道、兒童網站,但是數量還遠遠不夠。這些節目還處在兒童節目的初級階段,滿足不了兒童觀看的需求。兒童節目的制作者是成人,按照李普曼的觀點:“媒介在傳遞信息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夾雜著傳播者的主觀觀點?!盵3]來說,兒童節目就不可避免的摻雜有成人的思維方式,這樣制作出來的兒童節目就會出現了不適合兒童觀看的信息,因而會導致“童年消逝”的現象。所以,從兒童思維入手,提高兒童節目制作的專業化是媒體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2)兒童方面:多方配合提高兒童的媒介素養。

媒體自身注意對兒童媒介素養的培養。媒體單位應該充分運用自身媒介為培養平臺,對兒童的媒介素養進行培訓,通過專欄專題報道的形式宣傳提高兒童媒介素養的重要性,以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承擔起媒介自身提升兒童媒介素養的責任。慶幸的是,目前已經有媒體單位注意到培養兒童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并且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的活動,譬如有些媒體設立的“媒體小記者”,通過舉辦活動吸引兒童到媒體單位,進行一系列的科普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兒童的信息分辨能力和價值觀,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這樣,兒童在以后使用媒介時,能夠對媒體上的信息進行正確的判斷,能夠避免不良信息的影響。

社會各界也要注重兒童媒介素養的培養。

首先,政府對于兒童媒介素養的培養應該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設立相應的兒童媒介素養培訓機構,并安排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定期對兒童進行培訓。兒童媒介素養培訓機構要不斷的研究如何更好的提高兒童的媒介素養,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其次,家庭方面,父母應當利用好家庭培養的時間,父母在和孩子一起接觸媒介信息時,應該注意選擇適于兒童收看、有益于兒童成長的信息,刪除不適于兒童閱讀的成人媒介信息內容,這樣會減少兒童接觸成人信息的概率。慢慢的兒童會養成習慣,會自覺地去抵制影響其健康成長的成人信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學校方面,作為兒童的第二家庭,擔負著對兒童的教育責任,應該加強對兒童媒介素養的教育。學校應該開設類似的課程,引導兒童正確健康的使用媒介,正確區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著重提醒媒介中的不良信息帶來的危害,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每個兒童的媒介素養。

(2)國家層面:應當加強對兒童媒介的管理。

在媒介內容信息制作過程中,如果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而排除掉成人內容,這對成人不公平,影響了成人接受信息的權利,但是信息的成人化又會對兒童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動畫片《蠟筆小新》雖然風靡世界,受到眾多兒童的喜愛,但是其涉及許多低俗、成人的內容,這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和成人在接觸媒介信息時的矛盾。所以對媒介信息內容進行分級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如果媒介信息分級制度能夠實行,媒介的信息內容就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受眾的需求,兒童和成人接受的信息就可以區分,媒介也會走向更加健康發展的道路。

同時國家要加大力度,落實相關政策。為了保護兒童,減少“童年消逝”現象的發生,國家也出臺過相關的政策。譬如說,國家出臺政策規定所有的電視臺在每天的17點到22點的時間內不可以播放不適合兒童收看的廣告等。但是可惜的是,相關政策提出來以后并沒有落實到位,筆者在這個時間段翻看各衛視電臺,發現仍有許多廣告不適于兒童觀看。所以說,政策、制度制定的再好,如果沒有實行,不完全落實,就起到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國家要加大力度,落實相關規定和政策,為兒童打造綠色健康的信息通道,保證兒童在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中生活。

參考文獻

[1]程志宏.兒童天性與兒童教育[J].學術界,2015(6):121.

[2]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M].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數字媒體媒介素養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之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動畫原理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的運用
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與前景
數字媒體的時代特征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