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溝通能力的教研

2017-07-31 23:48劉曉莉
理科考試研究·初中 2016年12期
關鍵詞:矩形三角形初中生

劉曉莉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話、數字化、學習化的新時代,人們合作與交流溝通的渠道和途徑越來越廣闊和多樣.新課改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能力,以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求.

一、溝通能力培養的現實教育意義

一是有助于主體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體系.教育構建主義認為,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主體積極構建認知體系的進程,它具有能動性、漸進性等特性.初中生在交流溝通之中,圍繞要點核心、目標要求,與教師或其他學生個體進行問題看法和觀點的討論、交流活動,積極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理解、分析數學知識內容和數學問題案例,并且充分汲取他人觀點見解,從而使得初中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精髓的感知更為深刻、更加系統.在此基礎上,初中生參與的溝通活動,需要借助語言表達來呈現,從而讓他們的內在“無聲”思維過程有效轉化為外在“有聲”的口語表達,這其中包含了對思維過程進行加工、整理、澄清和鞏固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是有助于主體思維創造活動的升華.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筆者發現,不少初中生習慣于“吃現成飯”,成為知識經驗的“搬運工”,無主見、無個性.而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內化、加工、轉化的過程.初中生溝通活動的正常開展,能夠促使初中生對所掌握或獲取的數學知識經驗進行進一步的“再發現”、深思熟慮、創造加工,促使初中生“再創造”,更為深刻、更為全面的思考、分析、辨別,從而推動初中生思維活動的“獨創性”,實現創造程度越發加深,使自己處于混沌狀態的思維活動得以明晰起來,升華數學思維活動.

三是有助于主體樹立有效的情感情操.數學學科不僅是人類改造世界成果經驗的“展示體”,同時還是能力情感、意志品德等主觀情感情操的“承載體”.在學習情感提振上作用明顯.教師組織和培養初中生數學溝通實踐活動,能夠使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起來,雙邊之間變得“通”起來,讓初中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保持積極參與教學情感,獲得經歷成功和表現才能的機會,并且讓初中生能夠既看到自已學習的長處,又發現存在的潛力以及努力的方向,保持積極心態投入學習.在良好情操養成上作用明顯.初中生開展數學溝通活動,既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同時還要接收他人的看法和見解.在此過程中,初中生需要理解、尊重別人,綜合考量他人的方法和觀點,從而形成科學全面的認知見解,逐步形成與人分享成果,互相幫助的良好情操.

二、提升初中生溝通能力的途徑策略

一是構建和諧融洽的教學關系.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活動的有效實施,其首要前提是實施主體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積極主動的能動情感.初中生對外界的環境、氛圍比較“敏感”,并且易受其影響和制約.筆者以為,教師要保證初中生溝通活動有效開展,必須切實做好外部環境氛圍這一“文章”,與初中生構建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讓課堂中的教師和初中生處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之中,產生主動參與溝通交流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情感.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教學資源,創設生動、有趣教學場景和教學空間,將現實生活中趣味性、真實性、典型性的事例或現象呈現出來,讓初中生切身感受數學內在“魅力”,提振能動溝通情懷.如軸對稱圖形、平行四邊形、全等三角形等等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照鏡子的游戲、展示電動門以及復原破碎鏡子等教學活動,造濃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初中生主動溝通能力.

二是實施雙向雙邊的互動教學.溝通活動是雙向性、雙邊性的實踐活動,需要二者之間的同向發力、共同完成.教師培養初中生溝通能力,就需要利用課堂教學雙向特性,設置互動式教學活動,通過啟示性、啟發性的教學語言,引導和組織初中生個體之間,圍繞教師所提的問題、教學的要求,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交流等溝通活動,在深刻、雙向的對話、交談中,認知掌握教材內涵,鍛煉溝通探討能力.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實施師生互動的“一問一答”活動形式,組織初中生認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兩個相似的三角形,找尋他們之間存在哪些方面的特點,此時初中生個體之間在各自認真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闡述自己的認知,同時,聽取他人的觀點,進行再次的綜合分析和概括,從而獲得較為全面和完整的認知所得.

三是開展深入探討的案例講解.案例教學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落實教學目標要求的有效途徑.案例的講解過程,需要師與生的有效、深入的交流、討論、推導等雙向溝通活動,這對于提升初中生的溝通能力有著積極的功效.因此,教師要將案例教學的過程變為師與生、生與生交往、探討的過程,結合解題的任務和要求,進行深入討論、深刻碰撞、有效歸納等雙向溝通探析活動,讓初中生既獲取解答的問題方法策略,又實現溝通交往能力的提升進步.

問題:如圖,在△ABC中,E是AD的中點,AF=BD,如果AB=AC ,試判斷四邊形AFBD的形狀,并證明你的結論.

初中生個體之間探析題意及要求,得其解析過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得到 △AFE≌△DCE ,從而得到AF=DC,根據題意條件,連結DF,根據舉行的性質,得到四邊形ADBF是平行四邊形,根據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邊形ADBF是矩形”.

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強調指出:“該問題需要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矩形的性質,矩形的判定”.

初中生小組進行再次合作討論,完善思路,展示其解答方法.

四是施行互助合作的評判辨析.初中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多樣學習方式的有效綜合.評價辨析之中,離不開語言的表達、觀點的呈現以及相互的交流,這有助于實施主體表達能力、溝通技能的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多提供評價辨析的時機,將互助合作融入其中,一方面組織和鼓勵初中生勇于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另一方面要求初中生學習耐心傾聽,并主動參與合作探討評判活動從而溝通交往能力的有效提升.

培養初中生良好溝通能力,是現代素質教育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優秀綜合素養的重要方面,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從情感上、從課堂載體上等多個途徑,培養和提升初中生愿意、善于、有效數學溝通的能力素養.

猜你喜歡
矩形三角形初中生
矩形面積的特殊求法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三角形,不扭腰
從矩形內一點說起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沒有三角形
巧用矩形一性質,妙解一類題
畫一畫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