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小情境”,激發“大興趣”

2017-08-02 20:00張衛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興趣情境

張衛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上課容易走神,學困生更是有可能在課堂上“渾水摸魚”。對于教學內容相對單調、枯燥的課型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在入課第一時間激發學生,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抓住一堂課的“黃金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單調、枯燥、課型重復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有意思,從而讓學生從上課伊始整節課在興奮的狀態下學習,實現40分鐘的效果最大化。創意“小情境”就是教師開啟“興趣源泉”的“金鑰匙”。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興趣;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睂W生的這些感受都來源于教師在備課中的設計環節,可能是創意一個小點子、一個有趣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甚至一個表情,還可能是教師留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都會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眼前一亮,讓學生興奮、激動,進而從內心中慢慢的萌發出對老師,以及對老師所教的學科的喜愛。

數學學科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存在著一定的挑戰性。部分學生在學前并沒有系統地接觸過數學,所以低年級的數學是一個要從無到有的過程。再加上數學學科存在一定的枯燥、單調的特殊性,從一開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深的感受數學好玩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精心創意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課型一樣,“味道”不同。

在教學中,教師會經常遇到課型一樣的內容,比如:學習《數的組成》的過程中,依次要學習2,3,4,5,6,7,8,9的分解與組合,課型一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應用的過程,這樣重復的過程未必所有的學生都有興趣。就算有興趣,重復的情境也不會讓學生自始至終有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研究這種類型課的設計中我加入一些小小的創意---“小小家中的爸爸和媽媽”( 如下圖),:

在設計《9的組成》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理解數的組成,能夠更好地理解數的分支圖,我畫了一個小房子,爸爸在左邊,媽媽在右邊,那爸爸和媽媽各自忙碌了一天,下班后怎樣才能見到面呀,學生們根據圖就會說向上走到頭就能見到了,就組成了一個家。大家看數字9也是如此,你們看5和4也就組成了9。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的過程中,引起了共鳴。這個教學設計中的小小創意只是本課的一個開頭,卻深深的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數的分支圖。更讓學生用數學的眼睛去發現問題、去探索問題、去解決問題,感受到數字不是枯燥的,它是有活力的、有色彩的、有生命的。通過這個環節,進而將學生引到本課的教學重點中來,一節課下來學生學的興趣盎然。讓學生感受到了創造的“味道”。

在我們的教學環節中,這種課型一樣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20以內的加減法》和《復習課》。試想如果只是一個情景模式下去設計這樣的課,學生課上的興趣能保鮮多久?如果我們的設計能有一個小小的亮點、一個小小的創意,每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有趣、好玩,那么學生的就會喜歡上數學課,更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好的習慣。相同的課型,我們可以讓它有不同的“創造味兒”,不同的“數學味兒”,不同的“文學味兒”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小小的設計創意,但在課堂中會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內容單調枯燥,“行為”有趣生動。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狀態,決定著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本身就要有多才多藝的本事,讓學生喜歡、佩服,才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設計《連加連加》的過程中,我創意在課堂上用肢體上的行為,激發學生興趣,體會學習的快樂。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出示圖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表演了一段小魔術——空盒里的秘密(從沒有到有,再到很多)。全班學生高興極了,不經意中進入到解決連加問題的環節中來,而且津津樂道。就是教師的行為動作,將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的計算問題注入了活力,讓學生愿意去看,愿意去想,更愿意去算。

在教學中,教師的行為動作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經過小小的創意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還可以在課上展示板畫、畫“漫畫”,學生看厭了電腦、投影中的圖片、卡通形象,教師在黑板上隨意畫出一個知名的漫畫明星,學生會很興奮,感受了快樂,喜歡老師,更喜歡數學。像這樣的小創意在教育教學中比比皆是,只要你用心去想,就一定會有發現。再例如:在設計《觀察物體》這一課時,如何激發學生的想象熱情,讓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巧妙利用投影儀的攝像頭作為我的“眼睛”,在大屏幕上呈現了學生在我眼中的畫面,學生看到自己的模樣出現在大屏幕中,高興地尖叫了起來。學生感受到了高科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一下子就進入了空間想象的海洋。這一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為整節課學生的觀察操作做了鋪墊。學生喜歡教師“動起來”,在課上有意想不到的“行為”,教師更要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創意出“奇思妙想”。為了學生學著有興趣,我們的思路可以開闊一點、大膽一點:原先教室里上的課,我們是不是可以去教室外面感受一下。原先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歌曲來傳達一下,等等。這些“行為”只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并不枯燥,生活處處皆數學,進而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二、用心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教師創意能力。

在平日繁雜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想有更多的創意靈感,那么我們還要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多讀書,多思考,了解你身邊的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

1.積累專業知識,提升備課能力。

教學中的“創意”也是為“難理解的知識”變得“易懂”而服務的。有些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在理解方面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對于學困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如何將“難點”轉化,就需要教師設計出有效的環節激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教師要有深厚的內功,不僅要了解知識的背景、還要知道知識的用途,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出現哪些錯誤等。教師掌握了這些就可以結合具體情況設計學生喜歡、更容易接受的環節,把知識的難度降低,讓學生在有趣的環節中去探索、去發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例如:學生在學習《可能性》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摸紙條決定的小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可能”和“不可能”,學生聽得身臨其境,學得不遺余力,但對于教師而言,一個小故事就使課堂的駕馭變得得心應手。

2.了解學生心理,提升溝通能力。

學生喜歡什么,教師就要研究什么。久而久之,老師喜歡什么,學生就喜歡什么。要想了解學生的心思,就要多和學生溝通,像“最近你們玩什么游戲呢?你們看什么書呢?你有什么愛好……”這類的問題,在課余時間要多和學生們聊一聊,學生們會非常樂于與老師們交流,說出他們的心里話。這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老師得到了第一手學生資料,這些資料完全可以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被用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學生們都喜歡看喜羊羊這部動畫片,在講授一年級下學期《找規律》這節課中,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讓學生去發現規律,學生看到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后,都興奮不已,這個環節的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更讓他們感受到了數學就我們在身邊。

教師的工作每天都很辛苦,一線教師都在為學生的作業、改錯等問題忙碌著。雖然每天都面對著孩子們,但是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和學生們好好的聊一聊呀。也許就是幾分鐘的溝通,學生會更加喜歡教師、喜歡教師的課,教師也能從學生的身上獲得更多的備課“靈感”。

3.博聞強識,多才多藝

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能說、能唱、能寫、能畫,還要學習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才藝,例如:空竹、折紙、剪紙藝術等,將這些才藝進行創意并巧妙的融入數學教學中,學生們會學得更帶勁。在二年級講授《找規律》中,教師利用制作動漫的才藝巧妙的和規律結合在一起創意出一個動畫場景——會走的小人,將圖形按照下圖的規律排練,并將圖形放在一起,一張一張的播放會是什么樣子了?學生一看,大聲的歡呼起來:“動起來了,小人會走了?!边@樣的一個創意激發了繼續深入思考的興趣,更讓學生們深刻的感受到規律的價值。

總而言之,教學中的“小創意”,會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但一節課的“成敗”,僅有這樣的“小創意”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深挖教材、精心備課,設計出層次清楚,有實效性的完整教案?!靶撘狻钡淖饔弥皇恰按呋瘎?,幫助實現教學目標,“催化劑”功效的好與不好,就要看教師如何“調制”與“使用”。教師層出不窮的“小創意”,會讓學生持續的興奮、快樂、激動、感動、驕傲,有了這些學生就有了持久的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

參考文獻:

[1]張秀花.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56-58.

[2]鄭銀珠.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3):90-91+94.

[3]李玉龍,鄧芙蓉. 論小學數學情境及其有效創設[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2):14-16.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興趣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