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運用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2017-08-04 21:56沈齊悅沈艷王景清
東方教育 2017年10期
關鍵詞:園本課程民俗文化融入

沈齊悅++沈艷++王景清

摘要: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奠基石,有著重要且獨特的教育價值。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民俗文化對幼兒園的教育價值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人們對民俗文化在現代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有更大的期望。為此,本研究小組從教師對民俗文化的態度,民俗文化在幼兒園運用現狀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中能得到更廣泛、合理的運用。

關鍵詞:民俗文化;幼兒園;開發;融入;園本課程

一、問題的提出

民俗文化是一種生活化的教育資源,與幼兒的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為了了解目前民俗文化有無走進幼兒園,有無納入幼兒園課程資源范疇,在幼兒園中的運用方式與程度以及對幼兒的教育價值是否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實現的情況,我們策劃了此次調研活動。

二、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方法為文獻法和調查問卷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后,用自己設計編寫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從幼兒園民俗文化資源運用方面入手,設計了有關民俗文化的價值、民俗文化的活動、民俗文化與園本課程的開發與融合等問題,較為全面地去了解嘉興市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運用的現狀,經由指導老師審核后確認發放。問卷分為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

其中,在研究對象樣本選擇上,電子問卷主要發放給網絡上嘉興地區幼兒園的教師進行填寫,紙質問卷主要發放給隨機發放附近一些幼兒園的教師,并詢問一些關于民俗文化資源運用的一些看法。

本小組共發放紙質問卷80份,回收74份,回收率為92.5%,同時共收到了68份電子問卷,總數為142份。所有問卷經核實均真實有效,且數量達到一定要求,可作為數據進行參考。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我們調研小組將調研結果分為基本信息、運用現狀和內在原因三個方面進行了一定的討論與分析。

(一)基本信息

我們總共收到了142份調查問卷。其中就職于公辦幼兒園的被調查者為95.1%,就職于民辦幼兒園的被調查者只有4.9%,說明我們這次調查的數據針對公辦幼兒園是較為科學的,但是對民辦幼兒園的了解并不全面。在之后的調研活動中,我們要盡量避免這種不平衡的情況出現。

我們同樣調查了就職幼兒園的性質和等級,被調查者就職的幼兒園以城鎮幼兒園、一級幼兒園為主,但總體來講,我們在調查中顯示出的幼兒園結構較合理,有一定代表性。

另外,由表 2可知在教齡方面,被調查者為0~5年,5~10年,10~15年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43%:26%:31%,??婆c本科的被調查者的比例約為4:3,任教班級小班、中班、大班的比例約為1:1:1,年齡結構分布合理,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調查中我們的發現,超過90%的被調查者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但只有6%的被調查者非常熟悉當地的民俗文化。同時也有5%被調查者表示對當地的民俗文化基本上不太了解甚至一點也不熟悉。這表明大部分教師缺乏對當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各地民俗文化的普及上,還需要更加深入和廣泛。

(二)運用現狀

由表 3可知,在認為開發利用民俗文化有哪些價值方面,增強兒童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最高的因素,其中促進家園社區交流、培養兒童的個性品質等選項也有較高的選擇率。而且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認為孩子會喜歡民俗文化相關活動,說明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中的運用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有一定的應用基礎及可行性。

由此可見,教師們對民俗文化有著較高的認可度,認為開發利用民俗文化有一定對社會和對幼兒發展的價值。但是從中也可發現,并非所有教師都能夠準確認識到民俗文化的對幼兒的教育價值。

根據表 4我們可以看到,有77%的教師常在課程開展中滲透民俗文化,其中只有28.5%的被調查者會依據兒童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對民俗文化進行調整,其他被調查者表示對民俗的變動性不大。也有23%的被調查者表示很少在課程中滲透民俗文化的內容。

由表 5可見,有90%被調查者表示會去探究如何將當地民俗文化更科學地融入到園本課程中,但是大部分教師都只是偶爾進行探究,經?;蚩偸菚闹徽?6%,不會的占10%。這數據表明大部分教師對運用民俗文化資源的方式方法還不夠正確,缺乏對當地民俗文化融入課程資源開展教學的研究,開發意識較為淡薄,能力有所欠缺。

根據表 6可知,民間文學、民間游戲、民間綜合藝術被應用地較多,而民間美術和民間音樂被應用地較少。說明教師在開展課程中,有意識地對民俗文化資源進行了選擇,使之更符合教學實際。但是總體來說,民俗文化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并不廣泛,就目前情況來說,教師們在開展課程時,對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還沒有很深的把握,開發的積極性并不是很強,利用民俗文化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式和內容上較為單一。

四、探討

窺一斑而知全貌,據我們調查發現,目前嘉興市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受到了教師們的重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大部分教師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且在園本課程中有一定運用。說明教師對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部分教師在課程上也對嘉興民俗文化資源多種不同形式加以實踐運用,已經初步有了一些效果。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大部分教師在園本課程中滲透民俗文化時只是照搬原有的形式與內容,課程開發意識和創新意識較薄弱;部分教師對嘉興市民俗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的價值理解不透徹,不能很好的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改編,可能會導致在教學活動的效果上并不盡如人意。另外,在民俗文化資源的利用頻率較低,種類較為單一。

對于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本小組成員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在開發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上雖有一定重視,但更傾向于與中小學課程的融合。由于對民俗文化與幼兒園課程開發之間的聯系認識不夠,在兩者融合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并未對幼兒園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因此,民俗文化在園本課程中并沒有發揮其獨到的教育價值。

其次,教師對民俗文化資源的重要性了解不足,而且只會按照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不會主動去學習嘗試,對于一些較難融入課程的民俗文化資源沒有進行探索分析,且缺乏園本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另外有一些教師的創新意識欠缺,沒有很好的民俗文化資源運用方式,導致有些時候資源堆砌,沒有有效的運用。

那么對于嘉興市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開發與利用,更好的融入幼兒園課程中去呢?

(一)增強教育主管部門的對民俗文化資源進幼兒園的重視

教育主管部門應增強對民俗文化資源在現代教育價值方面的認識,增加對于民俗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的重視,推動幼兒園開發與利用嘉興市民俗文化。重視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民俗文化運用情況,進行鼓勵與扶持。同時,建議部門加大對民俗文化的宣傳,促進社會形成重視民俗文化的氛圍。

(二)促進民俗文化在幼兒園特色建設中的運用

幼兒園特色建設是教育改革的系統工程,幼兒園要辦出特色,必須從整體著眼,從重點著手,選準“突破口”。幼兒園可以以“民俗文化”為突破口,充分開發與利用嘉興市民俗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幼兒園課程中,對課程設置、教育形式等進行探討和改革,推動民俗文化特色教育的開展。

(三)推動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加強幼兒教師對嘉興市民俗文化資源的了解,更準確深刻地明白民俗文化的精髓,以便在教學活動中靈活地運用。

將提高教師的科學與文化素質的、發揮積極性與創造性,視為發展的動力之源:教師要加強研究民俗文化資源在園本課程中運用的途徑,不斷嘗試、運用和開發,特別是對比較薄弱的民間音樂和美術方面,克服畏難心理,不斷產生新想法,使民俗文化資源能夠更好融入課程。教師要提高園本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組建團隊進行開發。

教師們可以對民俗文化資源的運用進行交流改進,定期分享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一起探討,研究民俗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更好的途徑。幼兒園可組織教師們互相觀摩學習,吸收借鑒優秀的教育教學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春燕.浙江民間文化與幼兒園課程 浙江民間文化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2011.

[2]張衛民等.基于民俗文化傳承的幼兒園環境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 2011(6): 57-61.

[3]趙海燕,楊曉萍.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 兒童發展價值闡釋[J].教育探索, 2012(2): 136-139.

[4]龔煒. 蘇州園本課程“食俗文化”活動研究[A].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6):124-3

猜你喜歡
園本課程民俗文化融入
提高民俗文化意識,延續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家園聯手實施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課程
淺談我園美術園本課程游戲化的開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傳統民間游戲與園本課程的開發研究
淺議河北民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