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慈云遵式的施食行法研究

2017-08-15 01:42黃國清
普陀學刊 2017年0期
關鍵詞:三寶眾生飲食

黃國清

(南華大學宗教學所)

一、 前 言

“施食”實踐在初期佛教是指對出家修行者或貧無衣食者布施食物,對像是人,由此獲致功德,如《雜阿含經》卷36說“施食得大力”,*見《大正藏》冊2,頁261中。施食能帶來身體健朗的果報。東晉失譯《施食獲五福報經》說施食可得壽命、容色、氣力、安樂、辨才五種福德果報。*同上書,頁855上—中?!峨s阿含經》卷37第1041經講述向“餓鬼趣”施食之事,佛陀說只有往生餓鬼趣者才能接收到在世親友“信心布施”的食物,其余諸趣自有該趣的食物,無法得到親友的施食。*參見《大正藏》冊2,頁272中—下?!峨s阿含經》此處特指餓鬼趣中有一處名“入處餓鬼”,可獲得施食,但根據《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49,只言“餓鬼族”。參見《大正藏》冊29,頁620上。這或許是施食鬼道眾生的早期記載。符秦僧伽跋澄等譯《尊婆須蜜論》卷8解釋其中道理,說鬼道眾生因嫉妒心而起顛倒,見不到好的對境景象,會將食物和飲水看成不凈物;若對餓鬼祭祀則使它們產生歡喜心,由此見到好的對境,因而能接受所祭祀的食物。*參見《大正藏》冊28,頁784中—下。

施食餓鬼道的宗教祭祀活動在后期秘密佛教中變得盛行,發展出相關儀軌,如唐代實叉難陀譯出《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一卷,講述佛陀侍者阿難有死后墮入餓鬼道之虞,必須憑借向無數餓鬼、婆羅門仙布施大量的飲食,并代為供養三寶,始能化解轉生于餓鬼道的危機。施食之法是通過陀羅尼的加持力量使少許食物轉變成巨量的飲食,使餓鬼道眾生都能夠享用飽足。經中并載明施食的儀法。*參見《大正藏》冊21,頁465下—466中。唐代不空所譯《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為此經的同本異譯,文字大同小異。此外,尚有歸于不空所譯的《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更提到出于慈悲對世間人類的平等布施,以及將凈食三分,施與水族(水中動物)、毛群(飛禽走獸)與他方稟識陶形(可能指婆羅門仙、鬼神等)的一切有情。*參見《大正藏》冊21,頁471下。根據《續開元釋教錄》,不空所譯經典并無此本,參見《大正藏》冊55,頁750上。密教在中國的流傳,施食法亦廣為中國佛教徒所接受,并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有中國化的發展趨勢。*施食懺法在唐代隨密教經典譯出而受到重視,后與中國傳統習俗相結合而趨于流行,至宋代達于鼎盛,成為僧人日常主要法事活動之一。參見潘桂明、吳忠偉:《中國天臺宗通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562—563。

目前傳世的漢文佛教文獻之中,最早對施食儀法加以關注者是北宋天臺學系的慈云遵式(964—1032),他特別提倡懺法修持,及傾心于凈土實踐。*慈云遵式的詳細傳記可參見北宋·契嵩《鐔津文集》卷20《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師慈云式公行業曲記》,《大正藏》冊52,頁713中—715下。釋果鏡《慈云遵式與天竺寺》(《法鼓佛學學報》,第1期[2007年12月],頁103—175)一文對遵式的生平、著作與佛教事業有詳細介紹。他整理和編修智所制的諸部懺儀,并編制《往生凈土懺愿儀》(《大彌陀懺儀》)、《往生凈土決疑行愿二門》(第二“正修行愿門”又稱《小彌陀懺儀》)、《熾盛光道場念誦儀》等,世稱“百部懺主”或“慈云懺主”。遵式的施食著述由其法孫慈明慧觀編于《金園集》卷中,同卷中包含《放生慈濟法門(并序)》、《梁朝高僧放生文》、《施食正名》、《施食法(附)》、《施食文》、《施食觀想答崔(育材)職方所問》諸篇;另外,《金園集》卷上收有《修盂蘭盆方法九門》;又同由慧觀所編的《天竺別集》卷上收有《救拔焰口經序》,這些文本都是考察遵式的施食觀的直接文獻。傳自印度的施食儀軌如何為漢地佛教人士所接受,如何進行中國化的發展,遵式無疑是個關鍵性的人物,這是本文探討其施食思想與行法的重要目的所在。研究成果亦可增進對宋代佛教實踐內涵的理解。

二、 施食的經典依據

梁代僧佑所編《出三藏記集》卷12《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第七》列舉的《法寶集》上卷目錄中見到“施曠野鬼食緣記第二十(出《大涅槃經》)”,*見《大正藏》冊55,頁91上。這可能是中國佛教文獻中最早的施食餓鬼載錄。這個典故出自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16《梵行品》,原文如下:“爾時,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屬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以戒故,當云何活?’我即答言:‘從今當勅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當令其施汝飲食?!颇凶?!以是因緣,為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壙野鬼食。若有住處不能施者,當知是輩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黨眷屬?!?見《大正藏》冊12,頁460下。言及鬼道有情依靠食用血肉而得生存,如果戒殺則缺乏飲食,必須仰賴佛弟子透過修行力量將非血肉性的食物轉化、布施為它們的飲食。這段經文較少為后世論說施食典據者所注意到。唐代道世所輯《諸經要集》依主題分類,摘錄各部佛典的相關文句,其中卷5《施食緣第五》引述《增一阿含》《正法念經》大乘《涅槃經》《五分律》《十二陀頭經》《灌佛形像經》《四分律》《食施獲五福報經》《付法藏經》等佛教典籍,提供與“食”有關的豐富資料,*參見《大正藏》冊54,頁43下—45上。頗便于后人參考。

遵式《施食正名》說明施食經典共有兩譯三個名稱,一是“救面然”,二為“救拔焰口”,第三是直接說為“施餓鬼食”。*參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0下。二譯應即前述實叉難陀譯《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與不空譯《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這部經典實為施食儀法的最重要根據。遵式主要依據實叉難陀譯本,并以不空譯本互參。遵式《救拔焰口經序》說此經具有“事有簡而易從”、“物有微而大濟”、“功有倍而速召”三大特色,容易實行而功德廣大,勸勉修持。為何要對餓鬼做施食儀法?是基于不忍眾生苦的悲心,“恕己之饑渴于彼之饑渴”,自己不喜饑渴的苦痛,推己及于常處劇烈饑渴的鬼道眾生。人類的微小力量自然無法以少許飲食廣施餓鬼,必須依憑神力不測的陀羅尼咒,因其功用甚大,所以告誡行者要保持慎重之心來施行此法。遵式并引述經典證明施食可獲得壽、色、力、辨、安五大功德。*參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21中—下。

《施食正名》指出“吳越諸寺多置別院,有題牓水陸者”,取“取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凈地”的意義,*同上書,頁10下。這個說法是根據實叉難陀與不空的經本。他指出俗間所言水陸法會用意在布施“水陸無主孤魂”,只是勸誘一般人的方便說法,缺乏經典依據。祭拜孤魂野鬼其實源自中國民間宗教的觀念,與印度佛教施食餓鬼的實踐有所別異?!斗鹫f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說:“佛告阿難:若族姓善男子等,既稱四如來名號加持已,彈指七遍,取于食器,于凈地上,展臂瀉之?!庇盅裕骸叭粲┲T婆羅門仙等,以凈飲食滿盛一器,即以前密言加持二七遍,投于凈流水中。如是作已,即為以天仙美妙之食,供養百千俱胝恒河沙數婆羅門仙?!?見《大正藏》冊21,頁465上—中。依施食對象不同,或灑于凈地,或投入流水。相傳水陸法會始于梁武之時,釋道昱詳細考察水陸法會相關的史傳資料,發現最早的文獻載記見于《宋高僧傳》,唐末五代的遵誨(875—945)“別施鬼神水陸法食”;另有稍晚二十年的守真(894—971)“開水陸道場二十遍”,主張水陸法會可能興起于這個時期。*參見釋道昱:〈水陸法會淵源考〉,《普門學報》,第37期(2007年1月),頁119—149。若水陸法會得名于致食流水與凈地的意義,理應形成于實叉難陀與不空譯出這部施食餓鬼的經典之后。

《施食正名》又言:“牟尼有言曰:人死祀之,魂為鬼,則歆其食矣,他趣亡諸。又諸無疑圣弟子曰:六趣各有自爾之力,唯鬼能變食耳?!?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0下。所引釋迦佛的話語,即《雜阿含經》中唯有鬼道眾生能接受祭祀施食之說。緊接這段文句之后的圣弟子所說是根據《阿毘曇毘婆沙論》卷7《智品》:“彼餓鬼道自爾,施其揣食則到。復有說者:五道生處,各有自爾之法。如地獄報色斷便還續,生處自爾;畜生中能飛虛空;餓鬼施揣食則到?!?見《大正藏》冊28,頁46上。意思是說五道的每一道都有其特殊之處,當人布施食物之時,餓鬼即自然到來,并非說餓鬼擁有變化飲食的能力。遵式所理解的鬼能變食,其實專指鬼道中的多財鬼?!妒┦秤^想答崔職方所問》說:“多財鬼三種者:一、得棄鬼,謂常得祭祀所棄食故。二、得失鬼,謂常得巷陌所遺食故。三、勢力鬼,謂夜叉、羅剎、毗舍阇等所受富樂類于人天,但為惡道所攝。所言能變食者,即是第三多財中三種鬼也?!?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2中。三種多財鬼自身具備獲得飲食的能力,不必全靠人間施食的宗教祭祀活動。

《施食法》中又引述經典說:“經云:施食若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準《毗羅三昧經》云: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與此經如何和會?”*同上書,頁11上。不空譯《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說一切時間都可施食予餓鬼,但《毘羅三昧經》說傍晚才是鬼神的用食時間,兩說似有相違之處?!稓沉_三昧經》未收于今本大藏經,唐代道世所輯《諸經要集》卷5《食時緣第六》說:“《毘羅三昧經》世尊為慧法菩薩說云:‘食有四種:平旦天食時;午法食時;暮畜生食時;夜鬼神食時?!饠嗔ひ?,令同三世佛,故日午時是法食時也?!?見《大正藏》冊54,頁45上。此本應是征引的所據。遵式調和兩經觀點,主張供養天仙和佛陀要在日午之前,以不違佛門過午不食的戒規;但餓鬼時時處在劇烈的饑餓狀態,應該隨時都可施食,何必等到傍晚。

《施食觀想答崔職方所問》也征引《維摩詰經》來印證少許飲食施加轉變足以供應數萬人飽食的可能性:“《凈名》取一缽香飯徧飯三萬二千,無所乏少,豈藉咒乎?三乘賢圣食此飯者,悉入正位,或增道損生,其香乃消。豈非具一切法也?”*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2上。這個典故出自《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品》。*參見《大正藏》冊14,頁552中—下。天臺圓教真理主張一法相即于一切萬法,這是少許食物能轉化為大量飲食的原理,諸佛與大菩薩們已于圓融真理通達無礙,不須陀羅尼咒即能施做廣大變化;未達如此體證境界的施食行者則可憑借咒語的力量,圣者們將神變力量凝縮在咒語之中。

遵式廣泛征引佛教典籍的文句來證成施食餓鬼的可能性,說明其道理所在。施食儀法最重要的經典根據是實叉難陀所譯的《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遵式將此本與不空所譯《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對參,不論是說明施食的緣起與行法,都以這部經典為準,再援引其他經典來強化施食的理據與義理內涵。本節主要考據遵式所征引的其他經典文義,了解遵式如何充實施食的理論意義。

三、 施食的儀軌與修法

遵式所論的施食行法主要依《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或《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這部經典本身就包含了儀軌與行法。經中說明佛陀講述此經的緣起是阿難于某夜三更見到名為“面然”(焰口)的餓鬼,預言阿難三日后會命盡墮入地獄,阿難大感恐懼。餓鬼告知要準備無數飲食布施給眾多餓鬼、婆羅門仙,并代為供養三寶,始能免除此難。阿難迅速前往佛陀面前稟報此事,請求救苦,佛陀教導誦念“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的陀羅尼,即能變化出大量飲食以滿足餓鬼和諸仙等,使餓鬼解脫苦身,往生天上;又行者可藉此獲取福德、長壽及圓滿檀波羅蜜。實叉難陀與不空二本的儀式對比如下:

實叉難陀譯本①不空譯本②1. 先取飲食,安置凈盤器中,誦此陀羅尼咒,咒食七遍。1. 每于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取一凈器,盛以凈水,置少飯麨及諸餅食等,以右手加器,誦前陀羅尼滿七遍,然后稱四如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破餓鬼之慳吝惡業,得福德圓滿。)南無妙色身如來(破餓鬼之丑陋惡形,得色相具足。)南無廣博身如來(令餓鬼之咽喉寬大,恣意充飽。)南無離怖畏如來(令餓鬼之恐步悉除,離餓鬼趣。)2. 于門內立,展臂戶外,置盤凈地,彈指七下。(于其四方,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于一一餓鬼前,各有摩伽陀斗四斛九斗飲食。如是鬼等,遍皆飽滿。是諸餓鬼,吃此食已,悉舍虛身,盡得生天。)2. 彈指七遍,取于食器,于凈地上,展臂瀉之。(于其四方,有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前各有摩伽陀國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飽滿,是諸鬼等,悉舍鬼身,生于天上。)3. 若欲施婆羅門及仙食者,當取飲食,滿置缽中,誦此陀羅尼咒,咒食七遍,瀉流水中。3. 若欲施諸婆羅門仙等,以凈飲食滿盛一器,以前密言加持二七遍,投于凈流水中。4. 若欲供養一切三寶,應當具辦香、華、飲食,誦此陀羅尼咒,咒所施食及香、華等二十一遍,供養三寶。4. 若欲供養佛、法、僧寶,應以香、華及凈飲食,以前密言加持二十一遍,奉獻三寶。①②參見《大正藏》冊21,頁465下—466中。同上書,頁464中—465中。

這部經典施食的對象包括餓鬼、婆羅門仙與三寶。施食餓鬼之法是用器皿盛放清水,置入食物,誦念咒文七遍(不空本另加稱念四如來名號),加持食物,然后彈指七遍,以手將食物散向地面。施食給婆羅門仙是念咒七遍(不空本作十四遍),將食物投入流水當中。供養三寶是以香、花和飲食,念咒二十一遍,獻供給十方三寶。向餓鬼施食,可得壽命延長、增益色力、善根具足,諸惡鬼神不侵害等功德利益。施食給婆羅門仙可得心靈清凈、具足成就梵天威德、行梵天行、一切怨敵不能侵害等利益。供養三寶所獲功德是恒為諸佛所憶念稱贊、諸天善神常來擁護、圓滿檀波羅蜜等。以少許功力便能招感廣大的相應善報,既能解決眾生的困乏苦痛,自身也獲致福德利益,同時提升心靈凈化,增長慈悲與善根。

遵式雖依前述經典制定施食儀法,但儀文內容與經文所載有許多的出入,有其加強的重點,同時更適應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他于《施食文》中所制定的儀節如下:*參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1中—下。

1. 以銅器盛飲食,凈水灌之,當臨食器,面東而立,起慈悲心,稱三寶名(三說),及大慈觀世音菩薩(三說,破餓鬼障)。

2. 以左手擎食,右指接食器,心存目注咒:“曩謨薩嚩怛他(引)孽跢嚩路(引) 枳帝 唵 三跋啰 三跋啰 吽”。誦七徧竟,彈指七下,然后展手垂之,起無畏施,良久即以食瀉之,置凈地上,合掌咒祝云:“我沙門某甲,今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飲食,普施餓鬼之眾。惟愿面然鬼王、大權勝士慈善熏心,普攝無量無邊恒河沙數餓鬼之眾,悉來我所,受我所施無遮無礙清凈法食。如經所說,各各皆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斗七七斛食,一一充飽,無所乏少,頓皆消滅長劫饑渴倒懸之苦,身心歡喜,發菩提心,應時即得心樂三昧,疾舍鬼身,生佛凈土,速圓種智,廣度眾生?!?/p>

3. “我此施食功德,如世尊言,即與供養無量百千俱胝恒河沙諸佛正等無異。愿以此?;叵蚍ń?,莊嚴菩提,愿共眾生同得圓滿檀波羅蜜,遠離一切生死饑渴,速得究竟菩提、涅槃二無上果,當施眾生無盡法食?!?/p>

遵式的施食文完全針對餓鬼而發,第一段是準備器皿食物,稱念三寶及觀世音菩薩名號,用以幫助餓鬼破除業障。此處所稱念者為三寶及觀世音菩薩名號,不見不空譯本所列的四如來,而該經中確實提到陀羅尼咒釋迦佛過去于觀世音菩薩及世間自在威德如來那里所受,*參見《大正藏》冊21,頁464下。這是遵式改制儀文所據。稱念三寶與觀音名號,有幫祝鬼道眾生“破障”的特殊作用。遵式對比兩種譯本,發現實叉難陀譯本并無四如來名,于是主張不稱念四如來名號,以使儀式簡單易行,因為單只陀羅尼咒的力量已足以發揮作用,咒語為儀式的重心所在。*參見《施食法》,《新纂卍續藏》冊57,頁11上。第二段包括誦咒、彈指、灑食地上、說祭祀祝文等。所說祝文內容有請面然鬼王攝受餓鬼群眾前來,此義并不見于原經文;又原經文只說餓鬼得生于天上,遵式的儀文加上發菩提心、生凈佛土、快速成佛等功德利益,連結到大乘菩薩道。第三段說明施餓鬼功德等同供養諸佛,又加上期望圓滿布施波羅蜜、速得究竟佛果的功德回向。相對而言,遵式的儀文較原經文更強調祭祀祝文與功德回向,積極發揚大乘菩薩道的修學精神,深化施食的實踐意義。

遵式于更教導施食作觀的方法,《施食法》的夾注說:“當誦咒時,更加觀想,彌為盡善。想器中飲食色味無盡,徧施不匱?!?同上。通過觀想心力以促進施食行法的效果,觀想飲食的色味無窮無盡,能夠普施一切鬼道眾生?!妒┦秤^想答崔職方所問》中有系統的解說,先思惟其理論基礎是“諸法無非法界,一多無礙”,又確信陀羅尼神力不可思議,然后作觀:

先起慈心,憫彼饑渴,我今將欲大施,先想其處廣愽嚴凈,其地平正,作一施場,能容受無量餓鬼之眾。次想食器隨我呪力,如摩提國大斛之量滿中耳。美飲食如天甘露,一器為無量器,滿其施場,界塞周徧。一一鬼前皆有我身,誦咒彈指,慈心展臂,授器施與,隨意滿足。想咒之聲普聞一切,彈指之聲驚覺幽沉之處,一切餓鬼從四方來,無所障礙,現前受令受。想心明了,猶同眼見,然后不移此想心,一一為其說法,或稱佛號,或咒愿等隨意,作竟而退。*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2中。

首先做慈悲觀,然后觀想施食道場變得廣闊無邊,能夠容納為數無量的餓鬼有情,食器也變得巨大無比,盛滿著如同天界甘露的美好飲食。接著引進華嚴重重無盡的觀念,*如此的觀想方法可見四十卷《華嚴經·普賢行愿品》,參見《大正藏》冊10,頁844中。一器變成無量器,行者自己也化身無數,到一一鬼前彈指授食。儀式中的一切都被擴充成無邊無際,邀請無垠空間的所有餓鬼,全然不受障礙地受用所施飲食。進而觀想為一一餓鬼群眾演說佛法,或稱念佛號,或與愿祝福,不只化解它們現前的身心苦痛,更尋求用佛法使它們獲得長遠的安樂。

遵式依據施食經典的記載制作施食儀文,但與經文相比已有很大的改異,改變的重點在儀式更為簡化,強調三寶、觀世音菩薩與陀羅尼咒的神圣力量,更深化祭祀祝愿文辭的內容,最后加上心量寬廣的回向文。整體實踐意義更向大乘佛學靠攏,施食儀法亦為導向成就佛果的菩薩行法。

四、 施食的觀念與思想

天臺宗在中國是一個義理高度發達的宗派,隋唐天臺學人無不致力于義學的鉆研,北宋時代亦然,甚至引發山家與山外兩家爭取正統的激烈思想論諍。遵式沒有積極加入這場教理論辯,他以身作則從事修行,力行實踐教化,傾其一生勤修懺法,及在僧俗之間勸修凈業,并且制定了許多實修儀法。*參見釋見聞:《天臺凈土教之研究》,臺北:世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頁251—255。遵式注重懺悔、放生、施食等實踐行門,都是出于對有情生命的慈悲關懷。懺悔是對人類生命的凈化,消減苦厄業障,獲取人生的安樂,進求徹底解脫生命的往復輪轉。放生是救護動物生命的實踐,使它們免于遭受生存權利的剝奪。施食針對餓鬼道眾生而施行,讓無法進食的餓鬼能得到飽足,緩解生命的巨大苦痛。

放生與施食都是面向人類以外的有情眾生所實踐的慈悲善法,不忍眾生置身于苦痛當中。在《放生慈濟法門》一開始,遵式說:“儒冠五常謂之仁,釋御四等謂之慈,皆惡殘去殺,推惠廣愛之謂也?!?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8上。儒佛二家都將仁心或慈心冠于平日倫常道德的首位,同樣重生而惡殺?!八牡取奔词撬臒o量心,慈、悲、喜、舍四心都平等而無邊。慈的基本意義是給與他人快樂,悲意指拔除他人苦痛,施食是不忍鬼道眾生的饑渴之苦,讓它們獲得飽足之樂的慈悲表現?!妒┦秤^想答崔職方所問》說:

至施食處,安詳而立,先起慈心,憫彼饑渴,我今將欲大施?!灰还砬敖杂形疑碚b咒彈指,慈心展臂,授器施與,隨意滿足。*同上書,頁12中。

要求這種慈悲心的展現必須達到廣闊無盡,普遍到整個鬼道世界,使一一鬼道有情都獲得飲食方面的滿足。

如來教導此種施食密法,是源于廣大慈悲之心,《施食正名》說:“大慈誨以密教,詛少令多,而愽濟之?!?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0下。實踐施食的行者應該體達慈悲心在整體施食儀法中的重要意義,根植于深切的慈悲心以感得諸佛菩薩降臨壇場,賜予神圣力量的加持,使施食儀法能夠發揮其功用,《施食文》說:

以銅器盛飲食,凈水灌之,當臨食器,面東而立,起慈悲心,稱三寶名(三說),及大慈觀世音菩薩(三說破餓鬼障),……合掌咒祝云:我沙門某甲,今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飲食,普施餓鬼之眾,惟愿面然鬼王、大權勝士慈善熏心,普攝無量無邊恒河沙數餓鬼之眾,悉來我所,受我所施無遮無礙清凈法食。*同上書,頁11中—下。

慈悲心是連結神圣三寶、施食行者和受施鬼眾三者之間的殊勝力量,因圣者們與行者的廣大慈悲心,使一切鬼道有情皆能不受阻礙地受用如法施舍的飲食。

施食是佛教的一種特殊宗教實踐方法,類似于普遍出現在各宗教的祭享鬼神儀式,都具有將食物通過神秘力量由此界轉移到彼界的形式,因此,如何說明食物得以轉移的宗教原理,是詮釋施食行法的一項重要工作。單以慈悲心連結仍無法使鬼道眾生接收到人間食物,而且所施飲食的數量實在有限,與為數龐大的餓鬼群眾不相對稱,神圣力量的介入成為必要條件。三寶圣者與陀羅尼咒的神而不測的巨大加持力,使飲食可以穿越人道與鬼道之間的隔絕壁壘,且能在數量上變少為多,這是出于與最高真理相應心境的廣闊無邊與圓融無盡。事實上,陀羅尼亦屬三寶中的法寶,諸佛菩薩將強大的真理神妙力量凝聚其中,行者在施食儀法的操作過程中,藉由慈悲心與禪定力將神妙力量釋放出來,《施食觀想答崔職方所問》說:

既了色即是法界,即是實相,即是中道、三諦等。即應了色即是陀羅尼,當知所施飲食色之與味,即陀羅尼體也;一食出無量食等,即陀羅尼用也。*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2上。

依據天臺三諦圓融的思想,任何一法即空、即假、即中,所以色法與中道實相不相違背。陀羅尼之體即是三諦圓融的中道實相,具一切法;陀羅尼之用即是實相真理的無窮妙用展演。如此的陀羅尼具足涅槃三德,圓滿無缺:“此陀羅尼名‘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此復以三德為義,無量威德自在,解脫德也;光明,般若德也;勝妙,法身德也。力是總結力用也?!?同上。了悟實相真理,則知色法即是中道實相而相即于一切萬法,其體即是真理之體,通于陀羅尼的理體;其用即是真理之用,通于陀羅尼的功用,所以一食相即于無量食,其間可以自在轉變。

因此,修持施食儀軌必須觀照實相真理,松放使現象諸法凝結的執著妄念,以顯發實相的無窮妙用,完成施食儀法的廣大變化功用?!妒┦秤^想答崔職方所問》說:

飲餐具色、香、味、觸、法五塵,唯闕聲耳。于五中,味塵為主,味依色住,亦可觀色為境?!洞笃贰吩疲荷袩o味相,凡夫不應著;色中無離相,二乘不應離,即是非味非離,顯色中道。法界何法不備?是故一色具一切色,亦具聲、香等一切諸塵,及一切法、一切心,隨感而施,何法不現?*同上書,頁11下。

眾生對于飲食是在品嘗其味,味塵是色法構成要素之一,因此可透過觀照色法來覺知味的性態。遵式援引《大品般若經》來說明經由觀照色法而了悟中道實相的理路,凡夫味著色法,二乘舍離色法,各自都偏于一邊,從般若空義來觀照色法,其中既無味相,也無離相,因而不落味相與離相,處于中道畢竟空義的領悟。就天臺圓教義而言,色法不僅相應于中道空義,還具足一切色心諸法,因此隨順真理體悟而向鬼道眾生施食,得以顯現一切諸法,以無量食物來滿足它們。

施食鬼道眾生的目的,并非只意在暫時緩解它們的饑渴苦楚,而是祈愿它們藉此飲食滿足而獲致身心快樂,愿意發起菩提心,快速舍除餓鬼之身而轉生佛國凈土,未來踐履菩薩道而成佛?!妒┦秤^想答崔職方所問》說:“一一充飽,無所乏少,頓皆消滅長劫饑渴倒懸之苦,身心歡喜,發菩提心,應時即得心樂三昧,疾舍鬼身,生佛凈土,速圓種智,廣度眾生?!?見《新纂卍續藏》冊57,頁11下。這種透過與實相真理相應的施食行法所施舍的飲食仍具備特殊神妙力量,使享用的鬼道眾生產生強烈的正面身心作用,精神境界也得以迅速提升。至于修持者這邊的功德,也是廣大無邊,等同于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我此施食功德,如世尊言,即與供養無量百千俱胝恒河沙諸佛正等無異。愿以此?;叵蚍ń?,莊嚴菩提,愿共眾生同得圓滿檀波羅蜜,遠離一切生死饑渴,速得究竟菩提、涅槃二無上果,當施眾生無盡法食?!?同上。行者于是將此廣大功德回向成佛與回向眾生,愿共眾生一起成就無上佛菩提。這里仍留下一個重大問題:若是如此,是否表示鬼道眾生較人道有情容易度化?其實,以上所論是個理想情況,理論上能夠成立,不代表現實上容易成就。其困難點就在修持者要具備深厚的般若智慧觀照能力,否則所生發的超度能力依然有限。盡管如此,以高遠的理想境界作為修持的終極目標,可對行者產生精進修道的導引效用。

無論如何,這種結合天臺止觀法門的施食行法,依憑慈悲心力、禪修觀想力與神圣加持力,儀法修持者能夠產生某種特殊力量,減輕鬼道眾生面對苦痛的無奈,也使自身獲得利濟有情的功德,在整個歷程中繼續長養慈悲與智慧,不失為立意良善的一種大乘佛教修行方法。

五、 結 論

唐代密教在漢地盛行,譯出施食餓鬼的專門經典,引進施食的修持方法,后來成為中國叢林的日常實踐活動。在施食行法中國化的歷程當中,北宋天臺僧人慈云遵式所擔任的角色實不可忽視,他整理和編修天臺智所制的多部懺儀,并編制凈土懺儀,還留下指導放生與施食的著述,對有情生命的關懷與超度保持高度關注之心。他的施食著作考辨此種行法的經說,論說其思想原理,并發展不同于施食經典所載的施食儀法。

專述施食餓鬼行法的經典在唐代有兩譯,遵式參考其說,重視儀法的簡單易行,已不同于原經典的儀式過程。備好施食盆器與飲食之后,首先,生起慈悲心,稱念三寶與觀世音菩薩名號,以神圣加持力幫助鬼道有情破除障礙。其次,誦念陀羅尼咒七遍,這是整體施食儀法神妙力量的主要來源。接著,灑食地上,并唱念祝文,祈請面然大士招集餓鬼群眾前來受用無遮飲食,以消解長劫饑渴之苦,獲致身心歡喜,生發菩提心,得心樂三昧,快速舍除鬼身,生于佛國凈土,未來成就佛智,廣度眾生。祝文為遵式依經意所寫,但原經只說使餓鬼解除饑渴及生于天上,遵式將其與大乘菩薩道理念進行連結。最后,增補回向文段,將施食功德回向法界,莊嚴菩提,祈愿共一切眾生圓滿布施波羅蜜,快速成就佛果,施與眾生無盡法食,施食行法被提高為導向成佛的大乘行法。

關于施食儀法能將少許食物轉變為無量食物以滿足廣大餓鬼群眾的理論基礎,遵式借助天臺圓融教法。陀羅尼咒與實相真理具有緊密關系,陀羅尼屬于三寶中的法寶,其體即是三諦圓融的中道實相,其用即是實相真理所展現的無窮妙用。天臺圓教主張一法即一切法,法法無盡圓融,飲食色法即是中道實相,具足一切萬法,通于陀羅尼的真理之體;其用即通于陀羅尼的真理之用,圓通無礙,所以一食相即于無量食,其間可以自在轉變。因此,隨順真理體悟而向鬼道有情施食,得以變少為多,讓它們全都飽足。當然,如果行者尚未體悟實相真理,只能憑借三寶與陀羅尼的不可思議力量,產生施食的濟度效用。這種行法結合天臺止觀法門,在整個過程中長養慈悲與智慧,遵式將其擴展為成佛法門。

猜你喜歡
三寶眾生飲食
中藥急救“三寶”
春節飲食有“三要”
「護心三寶」如何用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寫在六合金光寺
家有三寶
油服回暖下的眾生象
“岑溪三寶”有真味
慈懷眾生
健康飲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