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理論視角下的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

2017-08-22 10:37郭麗麗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7年7期
關鍵詞:寫作能力

郭麗麗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始終是重中之重。文章以《寫作訓練導航》為引,通過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隨筆式寫作訓練,在日記中積累素材、掌握寫作方法,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關鍵詞】對話理論;隨筆式寫作;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65-02

目前,山東省臨沂第十四中學正在進行這樣一個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即通過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運用《寫作訓練導航》引導學生有計劃地用活潑多樣的文體,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真實記錄下來,以此提高寫作能力,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經過六年多的探索,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果,基本實現了“天天寫作”“積極閱讀”“貼近生活”“真實表達”的教學目標。在總結實驗成果時,我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日記隨筆式寫作散發出如此魅力。深究之下,我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應和了對話理論,是對話作文教學的一種典型體現。

一、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映照了對話精神

對話,在哲學與社會學視域下,意味著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礎上,主體之間的交流與交往。所謂對話式作文教學,是一種體現對話精神的作文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基于自身的生活體驗和經驗,在與教師、同學、文本的充分交流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豐富語言的內涵,并積極從事寫作,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作文是學生最感頭疼的事情,我們小時候就唱著這么一首歌謠:“前怕狼后怕虎,學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寫作文,一個星期寫一回?!睂W生之所以怕作文,不僅在于自身體驗的欠缺、思想的匱乏和文筆的生澀,還在于外在過高的作文要求和嚴整的作文格式。不僅是寫作本身讓學生害怕,更多的是作文的形式讓學生害怕了。學生尚有著殘缺的體驗、片面的觀點、幼稚的思想、斷斷續續的感悟,那么,他們寫出來的就應當是殘缺的、片面的、幼稚的、斷斷續續的片段。因此,日記隨筆式的小作文應當成為學生日常作文訓練的主要形式。這樣,作文訓練不是建立在高大上的話題之上,而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體驗基礎上,建立在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之上的,在作文訓練中,教師和學生就有了平等對話的基礎。在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中,學生每天記錄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感悟、讀書后的感想,實質上是在與老師、同學、文本進行對話。

二、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搭建了充分的對話平臺

作文教學的對話主要有以下5種形式:與生活的對話、與教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與文本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有效搭建了以上對話平臺,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涵蓋5個環節:①寫作,學生每天以日記和隨筆的形式寫作;②指導,教師以《寫作訓練導航》的形式,對學生寫作的主題、參考書目、寫作技巧等進行指導;③批改,教師和學生對作文進行批閱或評價,作者參照修改;④閱讀,依照生活經驗,學生進行主題性閱讀;⑤交流,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留出時間讓若干學生朗讀優秀作文。這5個環節基本應照了5種對話形式。

日記隨筆作為寫作形式,可以定義為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真實記錄下來,這就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從而把作文教學牢牢樹立在生活基礎之上。因此,日記隨筆是最好的與生活對話的形式。而與教師對話則體現在3個環節上:寫作指導、作文批改和修改。如果說與生活對話主要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那么與教師對話就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對話是至關重要的。與同學對話是在作文互批和課上交流環節實現的,同學之間的對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經驗,還增強了寫作的動力。寫作與閱讀從來都是孿生兄弟,圍繞寫作的主體性閱讀,強化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寫作不僅是對生活的簡單記錄,更是一種總結、概括、反思的過程,是對自身的認識,因而寫作本身就是作者與自我的對話。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可以看作5種對話的集合,這樣,原本每周一次的作文課就演化成每天都在進行的對話練習。在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的平臺上,學生全方位地回顧自己的經歷,梳理思想,從而提升了認識,鍛煉了寫作技能。

三、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構建了有效的對話機制

平臺的建立不代表對話的實現,要把對話落實下去,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對話包括4個流程:

1. 話題的選擇和設置

對話教學不是散漫的、無目的的交流,教學目標的確定就是話題的設置,這涉及話題的資源和話題的選擇。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有著嚴謹、系統的話題資源。我們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為向度,設計了初中三年的寫作話題?!按河邪倩ㄇ镉性?,夏有涼風冬有雪?!泵恳粋€話題都預設了即時的生活場景、學習情境以及相應的文本資料,這些話題資源都呈現在《寫作訓練導航》中。學期初,學生拿到《寫作訓練導航》,就會對各個時期的寫作任務了然于胸,也就對話題有了選擇。適切的話題不僅引導了學生的思維,還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對話的欲望。

2. 對話的形成和強化

有了適切的話題,對話便有了指向,而對話的形成依賴于主體間的多元互動。教師、學生、文本等主體之間的充分交流是對話形成的基礎。在不同的時空里,學生與其他對話主體之間進行著不同層次的交流,學生在閱讀《寫作訓練導航》時,就已經與教師、文本和生活有了初步的交流,這種交流的結果便是話題——也就是作文題目的確定。之后,寫作的過程便是與生活和自己的深入交流,相關文本的閱讀又拓展了這種交流。作文的完成,標志著學生與各主體間完成了較深入的對話,然而,這兩方面的交流是在課外發生的,而且是以文本(《寫作訓練導航》、閱讀書籍、日記)為橋梁的,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占據絕對的主動地位,也就是說,學生愿意做,對話就會發生,學生不愿意做,對話便不存在。如何把對話真實、有效地開展下去,這需要對話機制的第三個環節。

3. 話題的展開和深化

雖然對話的精神強調主體間的平等、民主和尊重,但在教學對話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控制是對話展開和深化的保障。教師的引導體現在寫作前的指導和對作文的批閱中,教師依托《寫作訓練導航》,引導學生確定話題,豐富經驗,明確寫作技能,幫助學生完成寫作。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的批閱便是師生之間更深層的對話。教師批閱本身是一種督促,推動著對話的展開,而評語則是教師對話題的一種呼應,推動著話題的深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動地位。富有藝術性的引導和控制,對于建立良性的對話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教師批閱,同學之間的互評也起到了深化話題的作用,因此,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特別強調同學之間的互評。

4. 話題的解決和完成

話題的完成不止于一篇作文的出爐,也不止于添加在作文旁邊的評語,而在于話題的價值認定,即對作文的再認識,或者是反思,這一環節是通過作文展示和作文修改實現的。每節語文課上都有一段展示作文的時間,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這是一種集體的對話,它深化了同學們對話題的認識。經過師生間的評價和展示,每一位同學對自己的作文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話題的價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認識和理解都會在作文修改中體現出來。

四、《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導航》提升了對話的實效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在5種對話中,《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導航》起到鏈接的功能,遵循簡潔、直觀、實用的原則,《寫作訓練導航》以表格的樣式呈現每單元訓練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最充分的指導,提供最富針對性的閱讀資源。它共設置5個欄目,包括“一周經典推薦”“學習進度”“日記參考話題”“作文訓練設計”和“視野拓展”。 其中,“一周經典推薦”涵蓋書籍、電影、音樂、電視欄目等不同領域,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搜集和選擇資料的能力;“學習進度”意在提醒學生提前預習新課、構思作文或積累素材,使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與課文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日記參考話題”根據單元主題、課文內容和每周的重大節日或紀念日確定,一般設置2~5個話題,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知生活,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用,使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與生活、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作文訓練設計”旨在明確綜合性學習活動或作文訓練設計的目標、活動方式,有針對性地予以方法指導;“視野拓展”選材廣泛,內涵豐富,有新學期寄語、名人名言、詩句積累、寫作技巧、佳作欣賞、名人故事、校園幽默以及學習方法指導等,多是根據單元主題和話題的性質而定,目的在于補充課本。

數年下來,學生喜歡上了日記隨筆式寫作。每學期初,學生最期盼的事情就是領到《寫作訓練導航》,他們急切地想要知道這學期的日記隨筆和作文內容;每周五,學生最盼望的就是日記展示與講評,他們急切地想一睹同學的風采;每天,學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交流日記隨筆批改,他們急切地想知道同學對自己日記隨筆的評價。日記本成為他們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揮灑青春的舞臺。正如夏瑛奇說的那樣,“如果讀書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談,那么寫日記就是和一位知心朋友聊天。以前,寫日記是一種折磨?,F在慢慢地適應日記,漸漸地已離不開日記……”

喜歡寫作、深入閱讀、關注生活,這不就是作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嗎?雖然日記隨筆式寫作訓練顯得不是那么“高大上”,也不怎么注重寫作技巧的研習,然而,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樹立了敢于表達的信心。經過長期的積累,寫作逐漸成為一種習慣,無形之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普遍提高了許多。這是日記隨筆的魅力,也是對話教學的魅力。

(編輯:朱澤玲)

猜你喜歡
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預制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
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巧用教材閱讀文本,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立體化地培育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