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創新研究的文獻綜述

2017-09-02 01:42劉雪東
法制與社會 2017年23期
關鍵詞:組織管理模式創新學生黨員

摘 要 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的組織管理模式是高校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實務方面的創新舉措。目前,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文獻不是特別多,且研究內容較雜。本文通過文獻檢索分析,從創新組織管理的主要模式、價值性分析、阻礙因素和研究還存在的主要問題這四個方面進行綜述,希望能為今后該問題的研究提供方向思考。

關鍵詞 高校 學生黨員 組織管理 模式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高校學生黨員管理模式創新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劉雪東,項目指導教師:楊誠,項目編號:201610636064,受四川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劉雪東,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40

一、引言

組織管理是指通過建立組織結構,規定職務或職位,明確責權關系等,以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截至2016年底,中共黨員的總數為8779.3萬名,其中學生黨員有224.7萬名,約占黨員總數的2.6%,較去年增加21.3萬名。①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受國內外環境多元化和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質的影響,呈現模式多樣化、組織設計不規范、教育管理實效性不強、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力量不足等問題。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創新研究有助于形成黨建合力,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水平。筆者通過“知網”檢索分析有關高校學生黨員管理的研究成果,發現國內理論工作者關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

二、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主要模式

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就是針對固有的學生黨員管理體制,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出發,通過一定的管理制度建構,實現管理目標的最優化狀態。目前,國內不少學者關于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主要有下面幾種觀點:

(一)基于一級基層黨組織的管理模式創新,在黨委和學生黨支部之間增設學生黨總支,主抓學生黨建工作

方明和朱佳(2015)認為高校學生黨總支是新時期高校在基層黨建領域的重要創新舉措,具有“雙重”屬性,既是院系分黨委抓學生黨建工作的派出機構,也是在院系層面領導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一級基層黨組織。學生黨總支作為學生黨建的工作主體和載體,在院系分黨委的領導下發揮學生黨建的主體作用,承擔工作職責。其中,學生黨總支書記原則上由院系分黨委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兼任,另設委員數名,由院系學生工作負責人、輔導員代表和學生黨員代表等構成。

在學生黨總支的人員配備上,羅逾蘭(2014)還認為應將輔導員納入學生黨總支支委,這既能保證學生黨員在支部工作中的自主性,又能使輔導員對學生黨建工作有了介入的途徑,能夠在黨員發展和黨員教育管理活動中起著“把舵”作用。同時,她認為設置學生黨總支不是要把學生黨建工作和院系學生教育培養工作割裂開來,而是為了進一步強化育人工作。

(二)基于黨委派出機構的管理模式創新,在黨委和學生黨支部之間增設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協管學生黨建工作

廖穎(2012)認為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組織建設中不應局限于黨章規定的黨組織結構,而是從構建黨建工作體系的角度切入,嘗試創建學生黨建工作組織架構新模式。在二級黨委(黨總支)與黨支部之間增設一個黨建工作組織即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 該委員會不屬于黨的基層組織,而是在二級黨委(黨總支)指導下負責統籌協調黨建工作的一個派出工作機構,受二級黨委(黨總支)直接領導,由二級黨委(黨總支)副書記任主任,指導委員會工作,由一名輔導員和學生黨員骨干擔任副主任,負責委員會日常管理工作,同時吸收優秀學生黨員為工作人員,協助開展黨建工作。

此外,呂新銘(2012)認為為了規范黨建工作,調動學生黨員參與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設等方面,二級黨委應該探索成立一個學生黨建工作機構來統籌學生黨員入黨前后全方位、全過程的學生黨建工作。

(三)基于黨員活動室的管理模式創新,在黨委和學生黨支部之間打造“黨員之家”,建構黨建集合體

“黨員之家”本指黨組織在學校、社區等單位建立的黨員活動室,用于書報閱讀、政治活動、知識學習和文娛活動等。隨著黨員之家在高校黨建實踐中的逐步興起,不少黨建工作研究者對高?!包h員之家”的建設進行了理論探索和研究。

陶進(2011)認為“黨員之家”即廣大黨員的家,是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黨員活動場所,是實現“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群眾服務”的載體和陣地?!包h員之家”設立管理委員會,管委會在院系黨組織的領導下 ,全面負責黨員之家的各項事務。此外,樓仁功和陳君芳(2005)還指出,要把“黨員之家”建成學生黨員開展活動的陣地、學習黨的知識和理論的園地、基層黨務工作的載體、黨建骨干培訓的基地、了解黨員和群眾思想的紐帶以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輻射源。

根據文獻分析,可以將高?!包h員之家”的定義歸納為:在黨員活動室基礎上以大學生黨員為主要對象,同時具備黨員教育管理機構和學生黨建基地“雙重性質”的管理載體。

(四)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其他模式

關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創新研究的成果除了“學生黨總支”、“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和“黨員之家”外,還有“黨建中心”、 “黨建小組”和“黨建(務)辦”等幾種觀點。

李霞和鐘易等(2014)提出學生黨建工作服務中心是在院系黨委的領導下,輔助黨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服務機構,是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平臺?!爸行摹钡脑O立突破了傳統的“學生黨支部-院系黨組織”的直接管理模式,創建了“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建工作服務中心-院系黨組織”的新的組織管理模式。

蕭莉和馬國斌(2009)提出在學校二級學院黨總支下設立一個專門負責學生黨建工作的職能部門——學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皩W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黨總支副書記、學生黨建輔導員以及各學生黨支部書記組成,全面負責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學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置若干職能部門,具體負責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設等各項學生黨務工作,從而整合了黨建工作的領導和執行功能。

三、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價值性分析

(一)理論價值

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在黨委和學生支部之間增設黨建管理機構,改變了傳統“黨委-支部”直接管理模式,是組織管理理論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一次創新運用,同時也是高校黨的建設理論的一次自我突破。

方明和朱佳(2015)在研究成果中引入“連接針組織結構”的概念來為增設學生黨總支提供理論依據,他們認為學生黨總支作為一種制度創新,不同于“黨委-支部”的傳統樹狀組織和院系學生工作“職能/項目-專業/班級”的矩陣式架構。這種“連接針組織結構”體現了“總支抓總,支部自行”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效率。

(二)實踐價值

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的思考最初源于基層黨建工作的需要,正是高?;鶎狱h建工作者意識到固有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作的開展,他們才提出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來適應新時期從嚴開展黨建工作的要求。因此,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的實踐價值研究相比理論價值研究顯得更為普遍。

1.規范了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呂新銘(2012)在研究成果中介紹了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黨建辦公室的實踐價值,他認為學生黨建辦公室作為專業的學生黨建工作機構發揮了思想建設的引領作用、嚴格了黨員發展工作制度、創新了組織生活形式和開辟了學生黨建工作新陣地。

2.充實了高?;鶎訉W生黨建的薄弱環節。蕭莉和馬國斌(2009)認為在院系層面成立學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黨建工作隊伍相對單薄的問題,既能充實壯大黨建工作隊伍,又能使學生黨員干部得到鍛煉。同時,還能加大對學生黨員、學生黨支部的監督管理力度和規范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形式,從而學生黨建工作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力。

3.強化了基層黨組的合力。廖穎(2012)認為新的組織模式促使學生黨建工作出現了四方面的直接變化。一是提高了二級黨委(黨總支)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效率;二是優化了學生黨支部的構成形式;三是培養了一批學生黨建骨干,增強了黨建力量;四是提高了學生黨組織的活動質量。此外,張曉京和陳慶花等(2011)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建立學生黨總支、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等學生黨建平臺的舉措發揮了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集中力量辦大事,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學生黨支部之間的共建共創。

四、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現實困境分析

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學生黨總支和黨員之家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構或組織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新事物”。這種機構或組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現實困難,促進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但是這種機構或組織從全國范圍來看尚處于探索階段,其對應的組織管理模式還不成熟。

呂新銘(2012)在研究中指出了學生黨建工作機構的現實困境。他認為處理好學生黨建工作機構的定位是機構未來發展關鍵,與舊有體制的關系協調與否也是影響機構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而這種專業機構也往往可能面臨不專業的窘境。此外,機構的運行需要學校在經費上予以支持,缺乏經費支持,機構將陷入癱瘓狀況。

學生黨建機構設立在黨委和學生支部之間,增加了管理層次,可能影響信息的通暢度。福州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徐宏志(2013)提出當前國內高校學生黨支部面臨著亟需加強扁平化管理創新問題。他認為學生黨總支在有效運行前存在學生黨總支與黨支部、與學院黨委的“磨合期”,這使得在極有限的周期內反而不利于工作開展。

五、國內相關研究文獻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關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創新研究的文獻不是特別多,其中還存在不少質量較低的研究文獻。經過文獻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國內關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模式創新研究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研究不足

一方面,由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本身具有很強的實務性,研究的主體往往是高校的黨建工作者,這些黨建工作者往往是“實干者”,經驗豐富,但是在理論研究方面不足,難以把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創新研究問題上升到學術研究層面。另一方面,雖然一些黨的建設領域和管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理論底蘊深厚,但是他們往往專注于學術科研工作而缺乏高?;鶎狱h建業務工作的經驗,對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問題的關注度不高,較少從事相關研究。理論和經驗之間的矛盾問題使得當下研究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理論不足。

(二)缺乏宏觀視野

無論是學生黨總支、學生黨建工作委員會、黨員之家,還是學生黨建中心等其他模式,其研究的邏輯起點無非是固有管理模式下黨建隊伍力量單薄、學生黨員的發展需求表現不充分等因素。但是,因為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問題的實務性很強,不少研究者都是根據所在高校在這個問題上業務經驗來開展研究的,這導致研究成果上各執一詞,缺乏權威。上述模式各有優缺,各具特色,從而導致無論哪一種模式都很難在全國高校范圍內推廣。

(三)運行環境分析存在“盲區”

從縱向看,現有研究文獻中關于學生黨建工作機構的設置大多主張設置在院系層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高校在學校層面也設置了相應機構來協理全校學生黨建工作?,F有文獻中關于學校層面的學生黨建組織和院系層面的學生黨建組織的關系問題研究較少。從橫向看,學生黨建工作不是孤立的業務,學生黨建工作機構還涉及到與同級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組織的關系問題,現有文獻在這方面研究也較少。理論研究者沒有全面把握學生黨建工作機構運行的環境關系,出現了理論研究與實踐需要“脫節”。

六、結語

高校設置學生黨建工作機構是新時期應對學生黨員人數增加、學生黨支部數量增加,但是固有的黨建工作隊伍力量有限這一矛盾問題的創新舉措,同時,也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注重學生發展需求號召而做出的黨建工作調整。目前,關于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理論研究已初具規模,不同學者都闡述了自己在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的必要性、組織框架設計和取得成效等方面的觀點。但是,一方面,圍繞這些問題的研究成果中還缺乏比較權威的觀點,在組織框架設計上考慮不是特別全面。另一方面,高校黨建實踐中也沒有形成較為廣泛的統一模式,不少高校甚至完全沒有意識到創新組織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這是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管理研究的“空白頁”,為這方面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引導。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外發布的《2016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和《2015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

參考文獻:

[1]方明、朱佳.高校學生黨總支的制度生長與內涵建設.思想理論教育.2015(12).

[2]羅逾蘭.關于高校推進院系學生黨總支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6).

[3]廖穎.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組織結構的優化.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1).

[4]呂新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創新的理論與實踐.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3).

[5]陶進.“黨員之家 ”長效運行機制探討.高教與經濟.2011(3).

[6]樓仁功、陳君芳.大學生“黨員之家”的建設與探索.中國高教研究.2005(1).

[7]李霞、鐘易,等.學生黨建工作服務中心模式在高?;鶎狱h建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青春歲月.2014(21).

[8]蕭莉、馬國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5).

[9]張曉京、陳慶花,等. 注重實效力求創新切實提升學生黨建工作水平.2011(6).

[10]徐宏志.扁平化結構視角下的高校學生黨支部管理.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11]張小麗、黃建永、林建鋒.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8).

猜你喜歡
組織管理模式創新學生黨員
網絡環境下如何發揮高校學生黨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
周口市人工影響天氣組織與管理機制建設現狀與經驗
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高校學生群體活動的基本特征和組織管理研究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分組合作教學在數控銑床實訓中的應用
淺析高校英語專業考試組織管理
高校優秀學生黨員評選體系的構建——基于AHP法的運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