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

2017-09-20 10:02羅志才
新課程·小學 2017年8期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氣氛多媒體教學

羅志才

摘 要: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能夠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能夠拓寬教育渠道,強化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德育功能。但是多媒體決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手段,更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多媒體教學;課堂氣氛

當前,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師的基本技能,學會并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和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

一、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多媒體教學內涵及重要意義

何謂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就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不同的電子媒體集成并控制處理,將各種信息聯系起來構成能夠進行人機交流的綜合信息系統的一種教學。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地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在上品德與社會課時,教師們往往過分注重教材知識點的傳授,照本宣科,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至于普遍存在著老師“滿堂灌”,一講到底,而學生在下面玩自己的,單調乏味,這樣做不利于教學相長。同時,諸如語言、課本、板書、掛圖等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手段也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了。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綜合利用圖像、聲音、音頻、視頻等多種現代化手段或技術,重新整合優化教材內容,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逼真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對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全方位刺激,不僅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渲染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從而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真正地使學生的樂學落到實處!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現在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除了不同字體的文字表述之外,還有大量的彩色圖片、數據表格、填圖、填表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每節課需要大量的板書,不堪重負。如果課前把這些內容做成課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不但節約了大量教學時間,而且能夠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再次,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學習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的《絲綢之路》一課時,作為教學重點,教材上卻只有“絲綢之路”的概念,內容非常單薄,不利于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和全面把握。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絲綢之路”路線圖,配上活動箭頭把絲綢之路的路線加以演示,同時每到沿線重要城市都加以紅色標記強調,并請大家了解有關傳說,最后教師再補充中國的“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樣就把“絲綢之路”從古至今的所有教學資源有機地整合成課件,使學生在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像刺激下激發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既縮短了時空距離,又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既增加了課堂容量,又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

另外,多媒體教學還能使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由課堂延伸拓展至課外,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更好地發揮品德與社會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二、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問題

盡管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如此重要的意義,但并非使用了它就能保證教學的效果。在品德與社會多媒體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會出現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問題一: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唯一的教學手段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引進信息技術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種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于是有的老師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包打天下”,從而放棄了一切傳統的教學手段。他們不從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即使牽強地使用了多媒體教學這種現代教學手段,最終也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更有甚者,不遺余力地把教材上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搬到課件中進行集中展示,這種自詡的“高效課堂”使教室變成了“電影院”,教師變成了“放電影的”,學生變成了“看電影的”,表面上熱熱鬧鬧,都忙得不亦樂乎。流于形式,不重視實效,教學當然沒有效果了。與其那么費力制作課件,還不如老師講解、學生聽記來得更方便高效!因此我認為,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只能起一種次要作用,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有著自身突出的優點,但它并不排斥更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手段。

問題二:片面使用多媒體教學取代教師的講解

我們常常批評那種“一言堂”的“人灌”教學模式,但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之后,不少老師用計算機代替自己做一切,每次上課時老師只須動動手指,點點鼠標就可以了。殊不知,再先進的智能計算機也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教師的教態、語言包括肢體語言都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小學生知識有限,對品德與社會課的理解還不到位,這都需要教師去進行很好的講解,并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例如,某老師在講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鴉片戰爭》公開課時,只是通過計算機演示圖片和視頻再現這一歷史事件,而教師只是作為操作者,沒有任何分析和講解,最后學生連“林則徐為什么是民族英雄?”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茫然不知。沒有了教師的講解分析,教學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教師的教學風格也無法體現。所以我認為,教師的講解是完成“傳道授業解惑”教學使命的最佳方式,而多媒體教學只能輔助教師教學,但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講解。

總之,我們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應從授課類型和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靈活使用。只有把多媒體教學跟其他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得很好的課,才是真正的多媒體教學課!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教學媒體與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李學農.多媒體教學優化設計[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

猜你喜歡
品德與社會課堂氣氛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
高中英語課堂氣氛的活躍優勢研究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有效應用
多媒體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淺談課堂教學氣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