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素質教育,提升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水平

2017-09-21 09:19李印祥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5期
關鍵詞:德育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李印祥

【摘要】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教學需要與時俱進,把德育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德育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 德育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86-01

在全社會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強化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德育課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推行素質教育及德育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德育課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素質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完成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途徑。然而,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數都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踏進中學的校門,他們就被錯誤的教育觀念、應試教育思想所籠罩,學習成績成為評價學生“優劣”的首要標準,加上部分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家庭教育的失誤、社會輿論的錯誤導向以及行為不端者的影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部分學生人格受挫,產生的問題較多。德育教育的失效,勢必導致青少年社會化的缺陷,缺少適應社會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

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假大空”的說教現象,空泛的道理,陳舊的例子,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不相信德育、拒絕德育教育的心理,甚至對德育課產生反感、對抗的情緒。因此,在職業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推行素質教育既是提高全民素質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二、德育課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1.尊重人性,優化目標

傳統德育目標強調社會本位,忽略人的個體價值,忽略了修德與學生自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確立的目標應該是全面發展目標。堅持全面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避免道德說教,激發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2.增強現代意識,學會團隊合作

移動互聯時代,社會更多地強調競爭,競爭機制已進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以必須樹立自強、競爭意識。然而,毋庸諱言,我們所面對的學生,都曾經是競爭的失敗者,過于強調競爭可能會誘發他們心靈的創傷,喚起傷感的回憶。其實,我們這個社會,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合作,競爭只是手段,終極目標還是合作。所以,我們應在德育課教學中強調合作,強化合作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挖教材,并對教材內容適當引導、補充。例如,在介紹職業生涯規劃時,應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馬云、馬化騰等商界傳奇人物的創業人生,教師應多介紹社會對他們的幫助。

3.聯系現實,優化內容

傳統的德育教材內容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這些內容對學生而言是迫切需要的,但不能照本宣科,否則學生難以接受,會大大削弱德育育人功能。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與社會》時,要結合學生實際,不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上。講“消費”時,應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和理財觀念,拒絕做“月光族”和“啃老族”;講“消費者權益”時,可通過生活中的案例指導學生用法律手段維權。教師應通過優化教學內容,使德育回歸生活。

4.活躍課堂,優化方法

傳統的德育教學以理論教育為主要內容,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灌輸教育為主要方法,忽視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往往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加上教師一張嘴。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效果也就很難令人滿意。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方法要從以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由傳授知識為重心逐步轉移到以培養能力為重心。所以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變苦學為樂學;著重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眼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如何將德育課上得既叫好又叫座,贏得中職學生的喜愛,是擺在德育課教師面前的課題。00后的中職生大多喜歡表現自我,他們樂意在課堂上秀一秀,體驗主角的感覺。因此,教師可采用主題教學法,嘗試借鑒當前許多互動式電視節目的做法,教師當主持人,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大膽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方法有討論式、辯論式、實踐式。

5.愉悅身心,優化氛圍

人際關系在集體生活和學習中尤為重要。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認識,和諧的人際關系,與社會、集體協調一致。從中職學校的學生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有的自卑,從而導致內向膽怯;有的一遇挫折就會茫然失措。我們可以通過德育理論教學和心理學知識的講授,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現象和本質、實踐和認識、個人和社會、理論與現實等關系;讓學生懂得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正確地與人交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德育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點,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和諧氛圍,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促使他們身心素質健康發展。

情景展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頭腦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識是感性的。這種感性知識是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的。環境設計得好,就會收到出奇制勝之效。例如,在《哲學與人生》課中《事物的發展變化》一課,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論證世界萬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一道理,可以展示,菏澤城區30多年來的變化,激發起熱愛祖國、奮發學習的思想感情。

角色扮演。根據課文內容,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課文中的任務,表演整個故事情節,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能使學生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經營者、消費真、執法者等不同的角色,通過親身經歷增強法治觀念,喚醒維權意識,引導學生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以情感人。要想使教師與學生達到心理上的和諧一致、感情上的交流融合,達到互相尊重與信任,教師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教師要始終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重視自身情感的投入,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化學生,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總之,素質教育是德育課教學的主題,只有在德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夠讓德育課堂教學適應德育教育的要求,立德樹人,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作出貢獻。

猜你喜歡
德育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新時期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途徑探索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評價方式探究
淺談微課在中職德育課中的應用
中職德育課教學探討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