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展望及應對策略

2017-10-09 15:47黃國平方龍
財經問題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中國經濟

黃國平 方龍

摘要:目前,全球經濟呈現溫和復蘇態勢,美國經濟持續好轉,中國經濟在穩增長與供給側改革雙重推動下顯現企穩跡象,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迎來轉機,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本質性變化,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在此背景下,筆者的基本判斷是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端將大概率保持低速增長趨勢,供給端也將進一步縮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可預見的未來呈現上升趨勢,波動頻率可能加快,波動幅度亦會擴大。同時,中國因素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為有效應對和沖銷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對中國經濟社會的負面沖擊,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模式轉變,積極穩步實施以爭取國際定價主導權為中心的有效戰略與舉措。

關鍵詞: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全球經濟;中國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8003007

一、引言

目前,全球經濟體增長格局出現分化,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快,日本、歐洲則仍舊疲軟,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速逐步企穩。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場終于迎來轉機,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本質性變化,價格在經歷長達五年“熊”途之后開始觸底回升,大宗商品市場再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關注焦點。

鑒于大宗商品對于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及資源分布在全球范圍內的不均衡,大宗商品貿易一直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性大宗商品交易體系的逐步建立和交易市場趨于成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成為反映全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影響各國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1]。

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主要解釋變量包括金融層面和實體經濟層面。從金融層面上看,在全球流動性推動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特征日益顯現。2003—2011年,大宗商品相關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資需求急劇膨脹,相關資產價格從130億美元上漲到4 500億美元,遠超實際消費需求[2]。Kaufmann和Ullman[3]對石油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對比分析發現,投機性金融因素放大了實體經濟基本面,觸發價格上漲。尤其是金融危機后,以美國為代表的各發達經濟體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市場流動性大量增加,助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4-5]。至于實體經濟層面,全球總需求的擴張,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產生的實際與預期需求增加是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6-7]。另外,資源不可再生性、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長期低水平投資、市場結構的壟斷性、地緣政治風險和氣候異常等因素導致存貨水平和閑置生產力下降、供需失衡,使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更易產生波動[8]。

韓立巖和尹力博[9]分析發現,長期而言,實體經濟因素是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但在短期,國際投機因素是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金融化的重要原因。

張峻曉和譚小芬[10]研究發現,實體經濟需求和美元匯率是2003—2014年驅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的長期性因素;投機性因素在2005年之后日益凸顯,成為2006—2008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推動力;2009—2011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源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寬松的貨幣政策;2012年后的需求不足和美元走強是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疲軟的重要原因。

至于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中國因素,總體來說,中國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正在加強,但這種影響要小于美國[9-11-12]。中國因素并未對所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都產生較明顯的影響,且其影響機制主要在于總需求而非流動性。誠然,當前,中國因素通過對市場供需關系和庫存直接作用而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具有間接影響,而投機力量借助中國因素炒作,則可能是中國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更重要原因。

二、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現狀及價格走勢

大宗商品作為一種強周期性商品,其市場發展和價格走勢與世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同時受實際供需、地緣政治及資本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類型大宗商品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各有不同,市場和價格表現也呈現不同的特點和差異。

因伊朗原油解禁及北美庫存高企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在2016年度曾一度跌至30美元/桶,幾乎處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性低位。其后,受OPEC國家產量凍結協議及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市場對未來國際原油供給過剩預期有所改觀,價格快速反彈,國際原油價格繼續攀升,突破至52美元/桶以上。

2016年11月底,OPEC成員國于維也納達成近八年來首份減產協議,隨后幾個非OPEC國家也表示參與減產,這進一步加強了原油供給階段性收縮預期。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初級產品價格統計來看,原油價格綜合指數

原油價格綜合指數為英國布倫特輕質原油、迪拜中質原油及美國WTI原油價格的權重平均指數。最低下探至299美元/桶,其后一路震蕩上行,累計漲幅高達439%。

煤炭行業受中國去產能、降杠桿及國際煤炭產業投資放緩等因素影響,長期供給過剩的局面得到改善,供需關系扭轉的預期使得煤炭市場結束長達五年跌勢。2016年上半年,由于市場流動性過剩,以及投機資金的瘋狂炒作,中國動力煤、焦煤及焦炭的價格一度失控,表現出超預期過快上漲的態勢。盡管其間經受“過山車”行情,出現大幅下跌回調,但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煤炭去產能進入全面執行階段,而且企業補庫存所帶來的商品需求增長,煤炭價格從低位持續反彈飆升,達到2012年以來歷史性高位。2016年,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動力煤、大連商品交易所焦煤及焦炭價格的年度漲幅分別達到644%、1103%及1385%。同時,澳大利亞動力煤價格從2016年年初以來也開始持續反彈飆升,年度漲幅達到656%。

數據來源于IMF初級產品價格統計和Wind資訊金融數據庫。

黃金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品種,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金融環境下所具有的避險及抗通脹雙重特點,亦使得其保值功能不可替代。2016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極不穩定,市場流動性泛濫,黃金作為硬通貨的投資價值顯現,投資需求保持高居不下態勢,黃金價格重新從階段性低位推升至1 200美元/盎司以上。尤其是英國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后,黃金價格更是一飛沖天,被一路拉升至1 350美元/盎司高位水平。盡管在2016年下半年,受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下美元指數不斷走強及美國總統選舉等系列突發性事件影響,黃金價格有所回調,但總體而言,全球黃金市場依然表現不俗。至于中國,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以人民幣計價的現貨黃金及黃金期貨的表現則更勝一籌,年度漲幅分別高達185%及195%。endprint

白銀作為一種重要貴金屬,相較黃金而言,工業屬性更為突出,其價格走勢受實際供需關系的影響較大。同時,白銀價格也會受制于黃金價格的波動,兩者之間所表現出的“金銀比”通常會處于一個較窄區間內。長期來看,白銀與黃金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但白銀價格從2011年以來的回調幅度較黃金則更為充分。2016年以來,在黃金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下,全球白銀市場扭轉了此前一度震蕩下行的頹勢,開始觸底回升。中國白銀市場與黃金一樣,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以人民幣計價的現貨白銀及白銀期貨的表現也優于外盤,年度漲幅分別高達241%及245%。

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金融數據庫。

2011年以來,受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需求增長放緩及金屬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工業金屬開啟全面下跌態勢,至2016年年初較歷史性高點跌了近60%。其后,受中國國內供給側改革大環境影響,金屬行業自發性去產能使得市場供需關系得到好轉,加之寬松性貨幣政策作用,銅、鋁、鋅和鉛等工業金屬價格在持續五年多低迷運行之后終于開始觸底回升,迎來大幅反彈。2016年工業金屬基本呈現普漲態勢,其中,鋅的漲幅最大,倫敦鋅、中國鋅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602%、556%。

資料來源于IMF初級產品價格統計和Wind資訊金融數據庫。

鋼鐵價格經歷了長達五年多的下行趨勢,企業自發去產能導致產業投資大幅減緩。2016年以來,鋼鐵市場出現了明顯的供需錯配局面,使得供應短缺預期下鋼鐵價格出現一波暴漲拉升行情。與此同時,受行業下游需求推動,鐵礦石、焦炭等上游原材料價格跟漲,黑色系迎來大幅反彈。盡管其間鋼鐵企業受利潤修復、復產增多以及相關交易和政策措施收緊等因素影響出現快速下跌回調,鋼鐵價格受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升溫帶來的需求增長預期影響,仍然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年度上漲。據IMF初級產品價格統計顯示,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從2016年年初40美元/噸一路震蕩上漲至年底80美元/噸高位,累計漲幅高達943%。

近年來,全球農產品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其價格變化受供給方面的影響更為強烈。2016年,農產品價格走勢總體來說保持平穩,但不同品種間分化明顯。其中,厄爾尼諾、拉尼娜氣候條件及前期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行導致全球范圍內農產品庫存下降,以大豆為代表的部分農產品價格從年初開始一路反彈上行,呈現出節節走高的態勢。而小麥、玉米由于受氣候條件影響相對較小,其價格雖有所反彈但幅度較為有限。大米上半年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下半年受泰國大米出口限制政策等因素影響其價格開始出現明顯飆升。從IMF初級產品價格統計來看,2016年食品價格指數自年初以來一路震蕩上行,年度漲幅為74%。泰國大米后期漲勢驚人,年度漲幅高達785%。大豆價格上漲比較可觀,累計漲幅為162%。玉米、小麥則相對較弱,延續前期跌勢,累計跌幅分別為19%和132%。

三、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一)全球市場經受考驗,實體經濟呈現復蘇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走勢基本平穩,且呈現出溫和復蘇的態勢。其間,盡管受中東局部戰爭、英國脫歐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仍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較為穩定的復蘇態勢。從各主要國家和地區PMI指數走勢可以看出,美國制造業PMI指數率先于2016年年初觸底回升,其后中國、歐元區PMI指數在2016年一季度末也開始迎來反彈。美國、中國制造業PMI指數先后站上50“榮枯線”上方,全球制造業復蘇態勢的基本確立為2016年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上漲作了強有力的鋪墊。

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采取針對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逐漸修復,社會失業率顯著下降,房地產市場持續復蘇,信貸增長快速恢復,這些積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支撐美國經濟開始穩步向好。同時,中國經歷了長達五年多的結構性調整,政府主導的全球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在“一帶一路”倡議、城市軌道建設以及上游企業去庫存等積極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經濟逐步擺脫硬著陸風險,出現企穩跡象。歐元區經濟,相較而言,顯得較為復雜。然而,債務危機后歐洲央行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歐元區經濟逐漸走出低谷。以上這些積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上行的重要支撐要素。

(二)中國因素提振需求,供需關系發生逆轉

近年來,中國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正在逐漸加強。在“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政策指導下,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鋼鐵、煤炭等長期產能過剩行業的產量有所下降,企業與市場去庫存較為積極。在需求端方面,為減緩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強力推行“一帶一路”倡議,這使得對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漸企穩回升,市場供需關系開始發生本質性轉變。

2011年起國際原油基本上處于供大于求的過剩局面,這種局面在2014年和2015年有明顯加重態勢,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超賣下跌。2016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溫和復蘇,中國等國際原油消費大國的需求回升。未來,在中國等能源消費大國的國際原油需求不斷上升的趨勢下,一旦國際原油供給收縮過緊,甚至可能會出現供不應求,國際原油價格再度上漲沖高的局面。

2012年以來,中國煤炭供求平衡指數幾乎一直處于負數區間,這反映中國煤炭市場近幾年來基本保持供大于求的局面。2016年以來,在煤炭供給側改革的強力推進下,煤炭市場過剩產能得以迅速出清,供需平衡的局面得以顯現,甚至受需求端增長刺激影響,煤炭市場一度出現供不應求局勢。在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轉變的同時,煤炭價格也一改往年頹勢,從2016年年初的觸底回升到下半年的持續飆升。

(三)貨幣超發流動性泛濫,廉價資金沖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

經濟周期、產業供求關系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往往表現出長周期特征,而短周期決定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主要是貨幣因素,貨幣流動性的擴張與收縮對大類資產的名義價格有著顯著影響。從全球貨幣市場來看,面對復蘇乏力的經濟、長期低位徘徊的通脹及高居不下的失業率等,各國政府紛紛采取多種形式的量化寬松政策,貨幣超發引致流動性急劇泛濫,資本市場一度陷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泥淖。廉價資金充斥金融市場的同時,也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致使國際大宗商品名義價格短期內被迅速抬升。從全球各主要國家M2同比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以來,中國、美國、日本和歐元區M2增長速度一直處于高位。在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的形勢下,超級寬松的貨幣環境與極度過剩的市場流動性造就了2016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牛市,加之投機性資金的瘋狂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年度漲幅在眾多投資資產中更是遙遙領先。endprint

(四)全球政治與地緣格局沖突,美元與國際大宗商品同漲同跌

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美元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大多充當結算幣種,金融市場交易中很多商品也是以美元計價,這直接導致美元的強弱變化時刻影響著國際大宗商品的短期與長期價格走勢,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國際原油與黃金兩個品種。從美元指數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關系可以看出:長周期內,美元與國際原油、黃金價格基本表現為負相關的反向波動關系。當美元進入上升周期時,國際原油、黃金價格往往會經歷比較大的調整下跌;反之,當美元開始走弱時,國際原油、黃金價格又會獲得強有力的反彈回升。如圖1所示。

然而,在短周期內,美元與國際原油、黃金的反向變動關系則變得比較復雜,影響國際原油、黃金價格的因素如國際政治格局、地緣沖突及限產限購等一系列突發事件都有可能使得它們與美元指數呈現出同漲同跌的走勢關系。

2016年英國脫歐、OPEC減產協議達成,美元與黃金、國際原油在不同階段就分別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齊漲態勢。此外,美元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背后往往還存在經濟周期的變化規律,如2011年以來美元進入長期升值通道,伴隨著全球經濟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增速放緩、需求下降,期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是經歷了漫長的五年熊市。

四、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展望

當前,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明顯好轉,中國在穩增長與供給側改革雙重推動下經濟逐步顯現企穩跡象。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走向穩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結構性調整進程可能加快,這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發展前景保持相對樂觀在實體層面上奠定了較好物質基礎。

當然也要認識到,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未來輕工業與服務業將一定程度上替代原來的粗糙型重化工業生產,中國需求曾經引領國際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歷史很難再度上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7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增長趨于樂觀態勢。經濟增長樂觀態勢在美國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大選后,財政政策趨于寬松,加之美元走強,基準利率上升,消費者信心普遍增強,美國經濟的周期性增長有望保持。至于日本和歐元區,由于凈出口的轉好以及國內需求回升也促使他們經濟表現日趨好轉。由于中國內部政策支持有效的提高了經濟發展,同時,政策制定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宏觀經濟穩定性的關注,因此,可以預見,中國經濟未來兩年仍可保持強勁增長趨勢。誠然,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增長趨勢和價格走勢不僅僅取決于實體經濟層面上的發展,同時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貨幣與金融政策、市場流動性提供、產業供需與結構調整方面以及地緣政治格局沖突等事件的出現都會對其產生顯著影響。

貨幣流動性方面,隨著美國通脹率回升、失業率進一步下降,美國經濟復蘇態勢的逐步確立將可能加快美聯儲的加息進程。屆時,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將重新向美國回流,美元指數將保持強勢,而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可能會遭遇重大打擊。與此同時,受近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普漲趨勢的影響,通貨膨脹有所抬頭,各國此前競相采取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等寬松性貨幣政策也表現出收斂之勢。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很難再現前期的極度過剩狀態,廉價資金與充足流動性支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一因素正逐步減弱。當然,考慮到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仍舊疲弱,而美聯儲加息政策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排除未來經濟增長嚴重下滑狀況下市場流動性再度大幅釋放的可能。

產業供需方面,一是OPEC減產協議的達成與執行效率將對未來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產生關鍵影響,除此之外,地緣沖突、政治博弈、經濟制裁以及美國頁巖油復產速度等也將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難以估量的重大沖擊。二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與供給側改革將繼續推進,煤炭、鋼鐵等工業品及玉米等農產品去產能、去庫存的局面不會改變,未來能源類商品及部分農產品供給收縮的趨勢可能好轉并得以延續。三是美國政府準備推出大規?;A設施建設計劃,中國可能采取的一系列經濟增長政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序推進,都將很大程度上拉動全球大宗商品需求進一步回升。

突發性因素方面,全球政治局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英國脫歐暴露出歐元區內部矛盾重重,中東地區地緣紛爭,法、德、韓等各國領導人選舉懸疑以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諸多非正?;e措(如限制移民政策)等,這些因素都為全球經濟的復蘇蒙上了一層陰影,而國際大宗商品中具有獨特避險價值的黃金等貴金屬則可能因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及一系列突發事件的發生而再次走強。另外,諸如2016年厄爾尼諾、拉尼娜等類似反常性自然氣候現象也極有可能再度發生,從而對農產品市場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基于以上各因素的分析,我們對未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發展前景表示相對樂觀。根據IMF預計,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平均水平分別為1162、1157和1153,其中,2017年相對前一年的變動率為161%。具體而言,能源類商品的表現可能更勝一籌,2017年能源價格指數變動率將高達261%,其中,國際原油相對煤炭更被看好,預計年變動率為282%;而煤炭的市場價格可能進一步攀升,年變動率可達142%。非能源類價格指數表現相對比較弱,但2017年變動率也有望達55%。其中,金屬礦石等工業品表現將最為可觀,變動率預計高達154%;農產品表現其次,為56%;食品最弱,僅為13%。如表1所示。

綜合來看,全球經濟穩步復蘇態勢下大宗商品的需求端有望保持低速增長的態勢,而供給端受過剩產能退出、企業庫存下降、減產限產協議達成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可能進一步呈收縮之勢,未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將呈相對樂觀態勢。此外,注意到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OPEC減產協議失效、自然氣候災害突發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可能給部分大宗商品帶來的風險與沖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呈現緩慢增長趨勢的同時,波動頻率和幅度將有所增大。

五、結論及啟示endprint

縱觀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歷史走勢,分析其發展現狀,預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可預見的未來呈現上升趨勢,波動頻率可能增加、波動幅度亦會擴大。同時,中國因素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也愈益增強。鑒于中國對能源、工業金屬和貴金屬等各類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其頻繁和大幅的價格波動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挑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對國內的產出(特別是對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行業產出)穩定造成不利沖擊,而且會威脅國內物價穩定,增加政策調控難度。另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通過貿易條件和機制也會造成國民收入和福利損失。目前,中國已經成為許多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為有效應對和沖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負面沖擊,中國不僅需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同時,更加需要從維護國家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角度,實施以爭取國際定價主導權為中心的有效戰略和政策:

一是從維護和保障國家能源和資源安全高度,完善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制度和體系。一方面在國家層面上,有序增加石油、黃金等國家戰略資源能源儲備能力,同時,支持和引導資源能源企業建立市場化的企業層級儲備體系。實施能源資源“走出去”戰略,支持和鼓勵能源和資源企業加強境外資源開發和產業投資,擴大境外權益資源、能源規模。

二是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沿帶”和“沿路”國家在能源資源領域開展多邊與雙邊合作,推動構建多元、分散和可持續的能源資源供應渠道,尋求廣泛的能源供應鏈。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上各國和各地區互聯互通,建立更加緊密的經貿關系,打造以能源資源合作為核心的新合作亮點。尤其關注的是,抓住當下美國降低對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石油依賴,主要資源輸出國尋求擴大中國市場份額的有利機會,通過以貿易帶動投資、金融和產能合作,增大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戰略投入,加強中國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

三是建設和完善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交易市場,提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定價話語權。一方面,通過完善大宗商品市場現貨與期貨市場交易體系和機制,擴大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現貨和期貨交易規模,逐步建立和完善較為合理的大宗商品貿易、金融機制和體系;另一方面,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力推人民幣在國際原油等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中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形成“石油—人民幣”良性循環,構建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反映中國市場變化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體系。

四是充分發揮能源資源需求大國地位,積極影響和融入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協商機制重塑過程。當前,以OPEC為代表的國際石油價格協商機制在大宗商品波動行情中沒有充分發揮穩定價格的作用,說明當前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現行價格協商機制存在重大缺陷。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大宗商品需求國定價地位提升,未來可能會出現包括產出國和輸入國及相關機構共同組成的新型能源資源價格與產量協商機制。中國作為主要能源資源需求國,通過積極配合和推動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深化發展與大宗商品主要輸出國和進口國的經貿關系,積極融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協商機制的重塑過程,帶動國際產能合作。

五是實施有效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對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實體經濟的負面沖擊。從日本、歐盟等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國家的政策實踐看,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實體經濟沖擊的有效手段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包括稅收、補貼以及政策利率手段。當前,中國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既要抑制落后產能的進一步擴張,也要積極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因此,需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同時,關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對中國實體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配合以靈活適度的中性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目前,全球主要關注中國需求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影響,而忽視了美聯儲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產生的作用。作為大宗商品進口大國,中國需要密切關注歐美等發達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溢出效應。

參考文獻:

[1]吳崇宇, 周建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機制的結構特征與路徑特征[J]經濟學動態,2014, (4):87-96

[2]Nishimura, KGFinancial Factors in Commodity Markets[R]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orum at the Paris Euro-Place, 2011

[3]Kaufmann, RK,Ullman, BOil PricesSpeculation, and Fundamentals: Interpreting Causal Relations Among Spot and Futures Prices[J]Energy Economics, 2009, 31(4): 550-558

[4]Akram, QFCommodity Prices, Interest Rates and the Dollar[J]Energy Economics, 2001, 31 (6):838-851

[5]Gilbert, CLHow to Understand High Food Pric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61(2):398-425

[6]Kilian, LNot All Oil Price Shocks Are Alike: Disentangling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in the Crude Oil Marke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3):1053-1069

[7]Arbatli, EC, Vasishtha, G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and the Commodity Boom of 2003—2008: Evidence From Growth Forecast Revisions[R]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No2012-8, 2012

[8]Breitenfellner, A, Cuaresma, JC, Keppel, CDeterminants of Crude Oil Prices: Supply, Demand, Cartel or Speculation?[J]Osterreichische National Bank,Monetary Policy and the Economy, 2009,4(4):111-136

[9]韓立巖, 尹力博投機行為還是實際需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因素的廣義視角分析[J]經濟研究,2012, (12): 83-96

[10]張峻曉, 譚小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基本面還是投機因素——基于2003—2014年全樣本VAR和滾動VAR模型的分析[J]金融評論,2015, (3):59-74

[11]Roache, SKChinas Impact on World Commodity Markets[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 No12-115, 2012

[12]譚小芬,劉陽, 張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中國因素有多重要——基于1997-2012年季度數據和VECM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4, (4): 75-86

(責任編輯:巴紅靜)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四種“新常態”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奧肯定律在中國的適用性檢驗
淺談中國農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地位
淺析“全面二孩”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基于“三元悖論”的中國抉擇
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
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
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