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補償制度的理論基礎

2017-10-19 09:25肖云云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生態補償理論基礎

肖云云

摘要:生態補償是經濟學、法學、哲學等多門學科共同研究的課題,每個學科都從自身獨特的視角對生態補償提供了理論基礎。經濟學從成本和收益角度解決作為公共物品的環境資源所產生的外部性問題;法學以公平正義為支撐,強調在生態補償領域實現權利義務對等和環境正義;哲學從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出發,揭示了生態補償所遵循的自然規律。

關鍵詞:生態補償 理論基礎 制度內涵

在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生態補償制度法制化。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協調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補償是利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對遭受破換的生態環境進行補償,是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本文試圖從多學科多角度去分析生態補償制度的理論基礎,對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一探析。

一、經濟學理論基礎

(一)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的概念是薩繆爾森在1954的《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它相對于私人物品而言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如自然資源、野生動植物、清潔空氣等生態產品性質上都屬于公共物品,這使得在消費這些生態產品的過程中,無法排除無需付費而消費該產品最終獲益的其他人。大量的“搭便車”行為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有人愿意提供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的總供給不足”,即“公地悲劇”,生態環境全面惡化?!按畋丬嚒焙汀肮乇瘎 笨梢岳谜暮暧^調控和市場經濟來進行調節,通過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受益者付費”的補償原則,使得生態保護者更加公平有序有效的使用生態產品。

(二)外部性理論

外部性理論是由經濟學家庇古提出的,他認為私人成本具有外溢性,當私人成本效益高于社會成本效益時會產生正外部性,反之就會產生負外部性。外部性問題會導致市場失靈,經濟主體因承擔過多社會成本而降低經營欲望或者因不承擔額外成本而行為過度,最終都會導致社會福利損失。針對外部性問題,庇古主張通過對正外部性補貼,對負外部性征稅或罰款即通過政府稅收政策來解決。而科斯定理主張通過明確環境資源的產權,市場主體可以通過自愿協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受益,利用市場調節實現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一理論為生態補償的政府補償和市場補償提供了思路。

二、法學理論

(一)權利義務對等原則

法律是統治階級內部為其公民設立的權利與義務規范的總稱,用來保護其合法權益,維護其社會秩序。法學范疇上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立統一的,換句話說,任何一項權利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義務,人們不可能只行使權力而不履行義務,同樣也不會只履行義務而不行使權利。從這一角度來看,“‘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生態補償原則契合了權利義務對等原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者和因生態保護而獲得利益的受益者享受了生態保護而改善的生存環境,就應該支付相應的對價,即對生態環境的建設者和維護者以及因生態保護而喪失其發展機會的利益受損者進行補償。這是基于權利義務的法理學原理,防止補償主體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損害社會公平,同時也受償主體履行義務卻無權利可享,從而降低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二)環境正義

正如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所說:“正義乃是使每個人獲得其應得的東西的永恒不變的意志?!彪m然不同的理論和思想對正義作出了不同的解讀,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承認正義的本質是協調和均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正義理念是整個法律體系追求的價值目標,環境法也不例外。它從環境法的理論視角去解讀正義原則,就形成了環境正義理論,即每個人都有權利在良好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這一權利是符合正義理念的。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環境正義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資源分配利用的公正性,而生態補償制度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生態補償制度可以有效減少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利益沖突,使得生態維護者和生態受益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逐漸趨于對等,更加公正地分配環境利益,實現社會正義和生態服務功能的持續供給。

三、哲學——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指人類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自然界變化發展及其規律、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問題的理性思考。隨著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深入發展,西方國家社會矛盾開始爆發,生態危機便是其一。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解讀,揭示出了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即資本主義生態資料私有制造成的。在這種所有制形勢下,市場高度開發自由,政府管控力度小,社會主體最大限度地最求經濟利益,形成了一股征服掠奪自然的強大力量。他們認為,“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雖然體現了現代工業發展的某些共性,但根本還是社會制度問題”。正如山間生長的果實和掉落的樹枝,這些是大自然為一些無力購買食物、燃料等生活資料的窮人提供的生存手段,但是貪婪的資本家卻連自然賦予窮人的救濟也不放過。這一事例反映了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利益分配不平等,這里的利益既包括經濟利益也包括生態利益,而相對弱勢的一方權利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在社會問題上就是生態利益或負擔的分配狀況,而生態補償制度正是堅持“誰保護、誰收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通過合理的補償和救濟機制來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態補償理論基礎
高職專業群建設的機理、理論、動力和機制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生態補償概念的理論辨析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理論研究
從生態轉移支付角度談完善內蒙古牧區草原生態補償的建議
構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思考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問題探析
淺析農地后備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