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心雕龍·原道》對儒經的依立①

2017-11-13 11:46朱供羅
西南學林 2017年2期
關鍵詞:劉勰尚書周易

朱供羅

(昆明學院人文學院)

《原道》作為《文心雕龍》首篇,在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篇的主旨是“文原于道”,而所原之道究竟屬于哪家哪派,也涉及《文心雕龍》全書的指導思想。學界關于《原道》篇的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不過,從“依經立義”來解讀《原道》,仍然是一個新穎的角度。

紀昀曾對《原道》篇做如下評語:“自漢以來,論文者罕能及此。彥和以此發端,所見在六朝文士之上。文以載道,明其當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識其本乃不逐其末,首揭文體之尊,所以截斷眾流?!奔o昀的評價非常準確。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文以貫道,來源涉及荀子、韓愈、柳宗元、周敦頤等大儒,雖然說法不一,其實質沒有多大差別,都是把文章作為表達宣揚倫理道德的工具,主張文章為政教倫理服務,這是“當然”之事,即理所應當之事;而文章產生于天地自然之道,這是指出了文章的本原,劉勰揭示了這一根本而不計較于細枝末節,在《文心》開篇就揭示了文的尊貴地位,所以劉勰的確比六朝文士高出一截。

劉勰“文原于道”的理論主張明顯有著“依經立義”的理論建構方式。筆者試跟隨《原道》篇的論證過程,適時地指出其中的“依經立義”之處,以顯現理論建構過程中“依經立義”的具體情形。

一、文德為大,天地并生

文章開篇即設問“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文”作為一種“德”是非常偉大的,它應該是和天地同時產生的吧?“文之為德”的句式與《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以及《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極為相似,突出“文”之“德”大。

天地產生就具有文采,“麗天之象”與“理地之形”即天文、地文,都是“道之文”,都是“道”的表現。這顯然與《周易·系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思想一致。

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

“兩儀”指天地,語出《周易·系辭上》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才”指天地人,語出《周易·說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薄疤斓刂摹币徽Z雖可見于《周易·復·彖》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其意義卻與《禮記·禮運》所云“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更相切合,即“天地之心”就是指作為天地人“三才”之一的“人”。劉勰借用五經(尤其是《周易》)中的“兩儀”“三才”“天地之心”等語匯,意在突出人的地位,從而為下文論述“人文”的重要性奠定基礎。人是“三才”之一,聚焦天地靈氣,是萬物的精華,天地的心靈?!靶纳粤?,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人一旦產生就有語言,有了語言就會使“文”得到顯明,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天地人都自然有文,劉勰再觸類旁通。

旁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锽。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龍鳳”“虎豹”“云霞”“草木”都自然有“文”,此謂“形文”;“林籟結響”“泉石激韻”,此謂“聲文”。正所謂“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自然的形文、聲文尚且“郁然有彩”,作為“有心之器”的人,怎么能沒有文采呢?

此段論述也有不少“依經立義”之處?!吨芤住じ铩肪盼逑筠o“大人虎變,其文炳也”,上六象辭“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正是“虎豹以炳蔚凝姿”的來源?!吨芤住ば蜇浴酚醒浴百S者,飾也”;《尚書·湯誥》有言“賁若草木”,“草木賁華”的“賁”,義同“飾”,正是依經立義?!坝行闹鳌钡摹捌鳌迸c《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也有意義上的聯系。一方面,“形而上者”即是“道”,它超越具體形態,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者”指具體有形的器用,是物質的,是道之用。人為“有心之器”,有具體的形態,是道之“用”。另一方面,說人是“有心之器”,也隱含有這樣的意思: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所有的才能正是“人文”的體現。所以才說“有心之器,豈無文歟?”

二、人文之元,肇自太極

論述人文與天地并生之后,劉勰論述了最初的“人文”——人類文明早期的神秘符號?!叭宋闹?,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弊钤绲娜宋氖加谔珮O,八卦最早闡明神秘的道理?!扳覡蕻嬈涫?,仲尼翼其終”,伏羲開始畫出易經卦象,孔子幫助完成“十翼”?!扳覡蕻嬈涫肌敝糕覡拮畛踔谱靼素?,其具體情形記于《周易·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薄爸倌嵋砥浣K”,指的是孔子為輔助《周易》而作“十翼”,“謂《上彖》 《下彖》 《上象》 《下象》 《上系》 《下系》 《文言》《序卦》《說卦》《雜卦》也”?!岸肚贰独ぁ穬晌?,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周易》的開頭的兩卦也是最重要的兩卦,即乾卦、坤卦,“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文言》,文飾卦下之言也”(《文言》是有文采的“言”),言語有文采,正是天地的靈氣啊。

在這一段話中,劉勰依據與《周易》有關的典故(“十翼”“乾文言”“坤文言”)以及經義原文(“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由太極八卦說到十翼,再具體說到十翼中的《文言》,依經立義,得出結論:言語的文采是天地靈氣的表現。劉勰由具體特指的《文言》有文采而擴展泛化到所有的“言語”都有文采,其背后的運思路徑還是“依經立義”。

最早的“人文”除了伏犧所創、孔子所贊的八卦、《周易》外,還有顯示天地“神理”的河圖洛書?!叭裟恕逗訄D》孕乎八卦,《洛書》韞乎九疇,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誰其尸之?亦神理而已?!?/p>

“河圖洛書”之事,《周易·系辭上》有談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笨追f達正義:“孔安國以為《河圖》即八卦是也,《洛書》則九疇是也?!薄堵鍟芳词恰逗榉丁肪女?,為大禹治水所用,《尚書·洪范》“天乃錫禹《洪范》九疇也”有明確記載,爭議不大;但“《河圖》即是八卦”一說,似與上文所引《周易·系辭下》關于伏犧創立八卦的經過相矛盾。伏犧創立八卦是仰觀俯察、遠近取象的結果,并不是直接從《河圖》而來。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對《原道》篇贊語“龍圖獻體、龜書呈貌”的解釋或許可以為此提供啟發。李認為:“龍圖獻體:言河龍負圖,獻出八卦的雛形;龜書呈貌:言洛龜背書,呈現九疇之概貌?!边@就可以設想,《河圖》并不是八卦本身,而是提供了八卦的雛形;伏犧在此基礎上再仰觀俯察、遠近取象從而創立八卦。

“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版之華”兩句互文見義,玉版金鏤的實而華,丹文綠牒的華而實,誰在主宰?也是神秘的“理”??!由“亦”字來看,劉勰是把河圖、洛書、八卦都看作是神理的啟示,從產生的先后來看,“《河圖》孕乎八卦”,則河圖早于八卦,“《洛書》蘊乎九疇”,九疇為大禹治水所用,大禹晚于伏犧,則八卦又早于《洛書》。不過,緯書《尚書中候握河紀》 “河龍出圖,洛龜書威,赤文綠字,以授軒轅”,把《河圖》 《洛書》兩部神秘的“天書”都歸于黃帝,不涉及伏犧、大禹,這又與《周易》《尚書》的有關記載相矛盾。盡管劉勰認為“經足訓矣,緯何豫焉”(《正緯》),但劉勰改“赤”為“丹”,曰“丹文綠牒”,不難看出,劉勰在“依經立義”之時,也受到了緯書某種程度的影響。

三、夫子繼圣,獨秀前哲

劉勰接著簡述了人文發展史:唐堯、虞舜、益稷、夏禹、周文王、周公旦、孔子,他們在中華民族的早期人文發展中做出巨大的貢獻,基本上都成了儒家尊奉的圣人。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曰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繼圣,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性情,組織辭令,木鐸啟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此段文字之中,也有八處明顯的“依經立義”。

一、鳥跡代繩?!吨芤住は缔o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笨装矅渡袝颉芬嘣疲骸肮耪叻鼱奘现跆煜乱?,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也?!兵B跡,即指書契?!吨芤住繁砻鳌傍B跡代繩”的是圣人伏犧??装矅渡袝颉凡粌H認為伏犧以書契代替結繩紀事,并且認為八卦和書契都是伏犧所創造。不過,關于“蒼頡造字”的傳說也早有流傳。戰國時期的荀子在《荀子·解蔽》篇有言:“故好書者眾矣,而蒼頡獨傳者,壹也?!保ㄒ饧丛熳肿鲿娜撕芏?,只有蒼頡的字流傳下來了,因是蒼頡專精于此。)《淮南子·本經訓》也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睎|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也持“蒼頡造字”之說:“黃帝之史蒼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作書契?!眲③谋救艘舱J可“蒼頡造字”之說,《文心雕龍·練字》說:“夫爻象列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斯乃言語之體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蒼頡造之,鬼哭粟飛;黃帝用之,官治民察?!庇纱丝梢?,劉勰關于“蒼頡造字”的說法源出《荀子》《呂氏春秋》,但“鳥跡代繩”一事則明顯依從于《周易》《尚書序》等儒家經典。

二、“炎皥遺事,紀在《三墳》”?!把装偂?,指炎帝神農氏,太皞伏犧氏?!度龎灐?,專門術語?!蹲髠鳌氛压辏骸埃ǔ┳笫芬邢嘹呥^,王曰:‘是良史也……是讀能《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倍蓬A注:“皆古書名?!笨装矅渡袝颉吩疲骸胺鼱?、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薄吨芏Y》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鄭玄注:“楚靈王所謂《三墳》 《五典》也?!睆乃牧蟻砜?,《左傳》正文、《尚書》孔安國序、《周禮》鄭注都提到了《三墳》,指的是伏羲、神農、黃帝(三皇)之書。這是儒家典籍中一個專門術語,指的是遠古時期的人文典籍。

三、“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源出《論語·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功成也。煥乎,其有文章?!笨鬃訉Q詧?,而歷來堯舜并稱,故此連及舜。

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贝耸掠涗浽凇渡袝ひ骛ⅰ菲??!霸纵d歌”指虞舜所唱之歌:“肱股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边@首歌吟詠出了舜的情志。伯益和后稷陳述謀議,開啟了陳言的風氣?!渡袝ひ骛ⅰ酚碓唬骸胺蠹{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鄄粫r,敷同日奏罔功?!比舻叟e賢臣,陳布其言而納受之;以功之大小顯明眾人之能;賜以車服,表其功之所用?!舻塾贸挤钱?,則遠近布同而日進于無功。

五、“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毕暮笫瞎冇涗浽凇渡袝び碡暋罚骸坝韯e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胖葚?,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孔修?!瓥|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贝笥韰^分九州區界,依據土地實際確定各地貢賦。各地的山川河澤都得到疏通治理,四海之內會同京師,九州同風,六府(具體內容見下文)之事大力修治。禹功盡加于四海,故堯賜玄圭以彰顯之,向天告以功成?!熬判蛭└琛币娪凇渡袝ご笥碇儭?。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薄熬判颉钡木唧w所指在《左傳》里有確切說明,“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笨梢?,劉勰用“九序惟歌”來贊頌大禹是依《尚書》《左傳》而立義。

六、“文王患憂,繇辭炳耀”。此本《周易·系辭下》而為言?!啊兑住分d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

七、“公旦多材,制詩緝頌”?!渡袝そ鹂g》:“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睋睹姟め亠L·七月序》,《七月》為周公所作;據《尚書·金縢》,《鴟鸮》周公所作;另據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小雅·常棣》 《大雅·文王》 《周頌·清廟》《時邁》,并周公所制。

八、對孔子的無上贊頌?!爸练蜃永^圣,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性情,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薄敖鹇暥裾瘛闭Z出《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薄睹献印吩趧③闹半m不在“經”之列,但孟子曾受業于孔子后人子思之門人,而且以孔子的繼承者自居,《孟子》繼承孔子的學說而有所發展,故也將其看成是“經”?!澳捐I起而千里應”乃合《周易》《尚書》《論語》《周易》而為言?!澳捐I”最早來自《尚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笨装矅鴤鳌澳捐I,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教?!睂⒖鬃优c木鐸聯系起來則見于《論語·八佾》:“儀封人出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笨装矅⒃唬骸把蕴鞂⒚鬃又谱鞣ǘ纫蕴柫钣谔煜??!薄吨芤住は缔o上》:“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木鐸起而千里應”正是指孔子文教隆盛,影響廣播?!跋淞鞫f世響”中的“席珍”是“席上之珍”的縮略,此典故來自于《禮記·儒行》:“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敝苷窀Α段男牡颀堊⑨尅氛J為,“席珍”指席位上的珍寶,指儒家所倡導的修身治國的理論。此論似可商榷。從原文出處來看,“席上之珍”應該和“夙夜強學”構成一個喻體和本體的關系,是指博聞強記的學識、文獻、典故等而并非指儒家倫理。就《原道》篇此段而言,前面提到“雕琢情性,組織辭令”,詹鍈認為“雕琢性情”,指修身言;“組織辭令”,指修辭言,此論甚為有理。所以,“木鐸起而千里應”贊揚孔子的儒家倫理教化深廣,側重修身的道德層面;“席珍流而萬世響”則贊揚孔子的文章學識廣博,側重修辭的“文章”層面。至于此后的“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則又合論孔子的道德文章足與天地同光,可收啟聵振聾之功。綜合來看,劉勰對孔子的評價涉及三個方面:“夫子繼圣,獨秀前哲”表明其獨一無二的地位;“金聲而玉振”表明其思想價值——儒家思想之大成;“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表明其道德文章的深遠影響。

以上可知,劉勰對歷代賢圣的人文功績的評述多依經而立義,所依據之經典則包括《尚書》《周易》《禮記》《左傳》《論語》《孟子》等。

四、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劉勰對人文發展史作出簡要描述后,總結出了兩條規律,第一條是“神理設教”的途徑與結果?!吧窭碓O教”的總途徑是“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具體而言則是“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渡袝ご笥碇儭酚小叭诵奈┪?,道心惟微”,《周易·觀·彖》有“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此正是劉勰“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的依據,也是贊語中“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在經典中的出處?!叭∠蠛鹾勇?,問數乎蓍龜”來源于《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映鰣D,洛出書,圣人則之?!薄坝^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由《周易·賁·彖》“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簡化而來?!吧窭碓O教”的結果是“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意”?!皬浘]”語出《周易·系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彝憲”語出《尚書·冏命》“永弼乃后于彝憲”,“彌綸彝憲”即“制訂出包舉一切的常法”?!吨芤住ふf卦》有“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周易·系辭上》有“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發揮事業”即從此整合而來??偟膩碚f,“神理設教”可以取得偉大的功績。這也證明了“文德”之偉大。

五、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

劉勰從人文發展史中總結出的第二條規律是“道”“圣”“經”三者的關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這正是《原道》篇的主旨所在。筆者認為,在此句之后,還可以再補充一句——“民因文而效教”。圣人最早領悟大道并通過文章(主要是經書)表達出來,普通老百姓無法直接領悟大道,卻也可以學習經典進行仿效(即贊語所云“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以效”)。從“道”“圣”“經”“民”的聯系來看,“文”確實具有偉大的功德。所以,劉勰總結說“《易》曰:‘鼓天下而動者存乎辭?!o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边@是“依經立義”的一個典型例子,先舉出經典出處(《周易·系辭上》“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再順著經義進行發揮:文辭之所以具有鼓動天下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是“道之文”,是“道”的體現?!断缔o上》的“辭”指“卦爻辭”,卦爻辭既為揭示吉兇得失,則其義足以鼓動天下,使人奮發振作,這是“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的本來意思,劉勰“依經”而“立義”,將“辭”由專指的“卦爻辭”變為泛指的“文辭”,并且指出“文辭之所以能鼓動天下”,就因為它是“道”的體現。這是對文章開頭所說“文之為德也大矣”的呼應。這樣,劉勰就確立了“文”的崇高地位。

六、原于何道

原道論所原之“道”到底屬于哪家哪派,學者們眾說紛紜。正如馬宏山所說,如果把許多對“道”的說法加以羅列,則有黃侃、劉永濟的自然說;范文瀾的儒家圣賢之大道說;陸侃如的儒家說;楊明照的三才說;郭紹虞的自然之道和儒道不矛盾說;黃海章的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不能等同說;劉綬松的自然法則說;周振甫的道家說;曹道衡的儒佛調和說;寇效信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說;還有畢萬忱的自身的規律說,以及邱世友的自然而然說等等。馬宏山本人則主張“以佛統儒,佛儒統一”。此外,周汝昌認為劉勰之道就是《易》道,亦即魏晉以來,以王弼為代表的融合老、易而為一的易道。張少康提出劉勰思想“是以儒為主,而又兼通佛道的”。李建中認為劉勰是“文師周孔、道法自然、術兼佛玄”。張國慶認為,“以道家之‘道’開篇,以儒家之‘道’終結;以至上、形上、神秘的道家本體之‘道’為‘文’立基立極,以現實的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圣人之‘道’作為‘人文’的實際楷范標則,以《周易》作為連接融通道儒或說由道入儒的橋梁,這就是《原道》篇的精義之所在,也是它的內在邏輯之所在?!笨傮w看來,把“道”僅僅理解為某一家某一派的道,似乎是不可取的;而把《原道》之“道”看作有多種思想來源則是多數人的意見。

筆者認為,《原道》之“道”屬于融道儒兩家為一爐的易道?!兑住返婪浅L厥?,它有兩種形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合一”的《周易》既可看作是最神秘最深奧的哲學,也可以看作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政治學、倫理學?!对馈菲瑯右搀w現了《易》道的“形上”“形下”兩種性質?!对馈菲_頭兩段所說的“天文、地文、人文”屬于形而上層面,或稱之宇宙本體之道。此后的幾段文字中,無論是“人文史”的考察,還是“神理設教”的途徑與結果,或是“道”“圣”“經”之關系,都可以看出劉勰已經將形而上的哲學本體之道轉換為形而下的政治倫理之道——儒家倫理之道。贊語中的“光采玄圣,炳耀仁孝”更是明白地點出了儒家倫理之道的核心內容——“仁孝”。宇宙本體之道是第一位的,是“體”,儒家倫理之道反映宇宙本體之道,由圣人領悟而垂顯于經書當中以教化民眾,是第二位的,是“用”。無論是形而上的宇宙本體之道,還是形而下的儒家倫理之道,都可以包含在《易》道之中。此外,從《文心》的開篇《原道》和結尾《程器》(《序志》是序言,不算真正的結尾)來看,劉勰也有一種由“道”而“器”、道器合一、體用結合的思路。這似乎也可以說明《原道》篇所原之道應是《易道》。

另外,從“依經立義”的角度看,《原道》“文之為德也大矣”的句式雖與《尚書》《禮記》相關句式相仿,但其主要的思想依據卻是《周易》。試從三個方面分析之。

首先,文章開篇所說幾乎全是《周易》的語匯,無論“麗天之象”“理地之形”,或是“仰觀吐曜,俯察含章”,或是“兩儀”“三才”“天地之心”,都是保留其在《周易》中的本義。

其次,文章的核心觀點是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因為這是“(古圣先王)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的結果,而“(古圣先王)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的思想,正與《周易·觀卦》彖辭“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的思想一致。

最后,文章結尾說“《易》曰:‘鼓天下而動者存乎辭?!o之所以能鼓動天下者,乃道之文也”,這明確表明其思想來源是《周易》。這里值得注意的有兩點:第一,《周易》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的上一句是“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這兩句話要合起來理解:卦象能窮極深賾之“道”,卦爻辭能仿效天下之動使人知得失,所以,“卦”“辭”都是“道”的外顯,是“道”之“文”。第二,“辭之所以能鼓動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將“辭”由專指的“卦爻辭”轉換成泛指的“文辭”,但“道之文”的意蘊卻仍保持不變,即文辭也是“道”的外顯。所以,從《原道》篇的開頭、中心觀點、結尾來看,《原道》所原之道乃是《易》道。

結語

《原道》開篇即指出文德之大——“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然后論述天文、地文、人文各有文采,都是“道之文”。接著論述“人文之元”的神秘符號——周易(包含“十翼”)、河圖洛書,都是神秘的“理”(“道”)在主宰。然后概略梳理儒家的古圣先王的人文功績,尤其對孔子的人文功績給予無上贊譽,并在此基礎上指出儒家圣賢“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從而得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主旨。綜覽全文,從思想內容來看,劉勰所原之道乃是《易》道;從理論建構范式來看,劉勰主要依《周易》《尚書》《左傳》《禮記》等儒家經典而立義,是典型的“依經立義”。

猜你喜歡
劉勰尚書周易
唱支侗族大歌獻給黨
劉勰的“借力”
北魏四部尚書釋疑*
謙虛
劉勰攔路拜師
舍棄面子的劉勰
自大的馬謖
舍棄面子的劉勰
甜甜的“蝴蝶繭”
蒲松齡戲尚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