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景觀理論的建構及其意義

2017-11-14 03:24高建新
世界文學評論 2017年2期
關鍵詞:敬亭山文化景觀景觀

高建新

文學景觀理論的建構及其意義

高建新

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是文學地理學的奠基性著作,對這一學科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關于文學景觀理論的建樹尤其值得重視,顯示了可貴的理論勇氣和理論價值:①初步建構起中國的文學景觀理論及其研究方法,解決了一系列關于文學景觀理論的基本問題;②揭示了文學景觀所具有的非同尋常的價值和意義;③指出是文學家的活動特別是題詠賦予文學景觀以意義,是文學熔鑄了景觀的靈魂,為景觀注入了血液。

文學地理學 文學景觀理論 建構 意義

Author: Gao Jianxin

is from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ry Geography.

曾大興教授新著《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是文學地理學的奠基性著作,與此前出版的《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商務印書館2013年修訂版)、《文學地理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相映成輝,集中反映了著者多年來關于文學地理學的系統深入的思考,涉及這一學科諸多重大的理論問題,如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文學的擴散與接受、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文學地理學批評等,其中關于文學景觀理論的建樹尤其值得重視。

一、何謂文學景觀

為了清晰地說明什么是文學景觀,先要說明什么是景觀、文化景觀,最后說到文學景觀。所謂景觀,即景色、景象,指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如自然景觀,也指人工創造的景色,如森林景觀。景觀,“即具有觀賞價值的風景”。由于人類對地球的持續影響,事實上,所有景觀都因為具有文化性質而成為文化景觀。所謂文化景觀,“是地面上可以感覺到的人文現象的形態”,是地球表面文化現象的復合體,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征,是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人類按照其文化標準對自然環境施加影響”;“我們平時看到一幅風景畫或一張風景片就往往能從中所表示的田野風光、建筑、人物、服飾、交通工具以及道路、店肆等所構成的復合體認出它是世界上什么地方的風光,這就是文化景觀”。文化景觀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凡是留下人類活動印記的、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的、具有文化性質的景觀均可視為文化景觀,如聚落遺址、城市遺址、考古遺址、名人故居及墓葬、園林、宗教名山等等。

從邏輯層面上說,文化景觀與文學景觀是種屬關系,文化景觀中包含著文學景觀:景觀——文化景觀——文學景觀。因為蘊含了太多的人文因素特別是文學因素,要把握和厘清文學景觀的概念、范疇、內涵就復雜得多,曾大興教授認為,所謂文學景觀,也稱文學地理景觀,“就是指那些與文學密切相關的景觀,它屬于景觀的一種,卻又比普通的景觀多了一層文學的色彩,多一份文學的內涵。一個景觀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化景觀,在于除了它的自然屬性,還有人文屬性;同理,一個文化景觀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學景觀,除了它的人文屬性,還有文學屬性。簡而言之,所謂文學景觀,就是具有文學屬性和文學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觀”(233)。著者在這里強調,文學屬性、文學功能是構成文學景觀的決定性因素,既然比文化景觀多了一層文學色彩、一份文學內涵,文學景觀中必然包含了文學家個人獨特的審美眼力與濃郁的主觀情感,因此也就比一般景觀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著者又說:“文學景觀是地理環境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既是景觀,又是文學的一種地理呈現,它是刻寫在大地上的文學?!痹跁性笈d教授舉出豐富的例證,并通過抽絲剝筍般的分析演繹,把文學景觀與文化景觀科學、清晰地區分開來。

安徽宣城的敬亭山,不過是一座海拔300余米的小山,卻有“詩山”之稱,原因就在于歷代詩人的登臨題詠,其中以謝朓、李白為代表。謝朓寫有《游敬亭山》《賽敬亭山廟喜雨》《祀敬亭山廟》《祀敬亭山春雨》;李白與敬亭山有關的詩作多達九首:《寄從弟李昭》《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謝公亭》,其中以《獨坐敬亭山》為題有三首,“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是人所共知的名篇,故宋人王十朋說:“謝客能吟練江句,謫仙不厭敬亭山”。謝、李之后,唐人題詠敬亭山的還有孟浩然、韋應物、白居易、劉滄、許棠、羅隱、鮑溶、杜牧等等,宋元明清依舊題詠不斷。歷代題詠如考古學中所稱的文化層累積,不斷疊加存儲,造就了蘊涵深厚的文學景觀,后人可以持續地發掘欣賞。筆者于2013年4月游訪敬亭山時也禁不住寫下了《晨登宣城敬亭山》一詩:“詩山不厭我重攀,已是唐開若許年。白水清風飛鳥聚,孤云飄蕩本悠閑”,以表示對前賢的追慕之情??梢?,作家的題詠,是一般景觀轉為文學景觀至關重要的因素。

元好問說:“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臨江仙》),袁中道說:“名人托跡之地,江山千載猶香”(《東游記》其十三)。中國的許多著名的文學景觀,與文學家的題詠及其活動有至為密切的關系。中國有許多地方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文學景觀,毫無疑問與其特殊的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歷史名人在其間留下的足跡、留下的題詠,如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紹興,便與出生在這里的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賀知章、陸游、徐渭、蔡元培、秋瑾、魯迅、許壽裳及墓葬在這里的哲學家王充、王陽明,書畫家王羲之、陳老蓮有密切的關系。在紹興城里,僅是與魯迅及其作品有關的文學景觀就有魯迅故居、周家老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土谷祠、咸亨酒店等數處。毫無疑問,如沒有這些文化名人的活動和題詠,紹興不會像今天這樣名揚天下、聲震海外。清代詩人袁枚說:“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謁岳王墓》其十五),江山因偉人而更加壯麗,偉人因江山而愈顯英豪,江山偉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無數含蘊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內涵的文學景觀,為后人追慕和景仰。

二、虛擬文學景觀與實體文學景觀

在曾大興教授看來,文學景觀是一個具有多義性的象征系統,就其存在形態而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虛擬性文學景觀,一種是實體性文學景觀?!薄八^虛擬性文學景觀,是指文學家在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觀,大到一山一水,小到一亭一閣,甚至一草一木?!薄翱傊?,大凡能夠讓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可視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以及土地本身,都可以稱為虛擬性文學景觀?!保?33—234)“所謂實體性文學景觀,是指文學家在現實生活中留下的景觀,包括他們題詠過的山、水、泉、亭、樓、閣,他們的故居,后人為他們修建的墓地、紀念館,等等?!保?34)要言之,“實體性文學景觀以歷史建筑和自然風景為基本載體,同時又被賦予了文學的內涵和審美的價值”(237)。

筆者認為,實體性文學景觀是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間,以實地景觀為基礎,又融入了作者濃郁的主觀情感。最典型的莫過于岑參筆下的西域、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前者反映在岑參的邊塞詩中,后者反應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中。雖然歷經千年,岑參筆下西域的荒遠神秘、柳宗元筆下永州山水的幽清奇麗,依然情景宛然,歷歷在目,這就是文學景觀的價值和魅力。再比如,漫長的“絲綢之路”沿線有無數的文學景觀,這些文學景觀首先因為是實體景觀如陽關、玉門關、涼州等等而進入到了詩人的審美視野,張藉的《涼州詞》就是其中之一:“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詩說,春日傍晚,雨絲飄灑,遙遠的邊城上空雁群盤旋低回,湖中水邊青蔥的蘆筍生長旺盛;滿載著中原絲綢的一支支駝隊,綿延無盡,腳步堅實,伴著叮咚的駝鈴聲,正緩緩行進在浩瀚的沙漠戈壁上,要抵達大唐的西部邊陲——安西?!盁o數鈴聲”寫出了駝隊的眾多和駝鈴聲的密集與清脆悠長,雖純是聲音,由于有前后的映襯,亦可視為文學景觀。張籍用自己的才華創作了這首詩歌,同時納入了沿途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這些景觀又經過作者的選擇、提煉、創造,形成了更為壯闊深邃的意境,成為唐代“絲綢之路”上的經典性文學景觀。據著者統計,2014年6月22日,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敖z綢之路”上中國境內的22處著名的文化景觀,有11處同時也是文學景觀,文學景觀占了一半,計有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麥積山石窟、玉門關遺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均為分布在不同地理空間中的實體性文學景觀。

在筆者看來,實體性文學景觀是一種地理上的呈現,是在空間上展開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所謂確定性,就是它必須是以實體的形式呈現,是眼前實景,而非想象中的虛景;所謂不可移動性,是指它與特定的地理環境關系密切,生于斯,成于斯,與地理環境須臾不可分離,不能移動,而且多數具有文物的性質,比如嘉峪關、山海關,它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環境中,與綿延的長城血肉相連,共生共存,一旦移動,就不再是文學景觀意義上的嘉峪關、山海關。再比如陽關、玉門關,它們是漢唐的國門,連著茫茫的西域,只能存在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胡曾《詠史詩·玉門關》)、“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由玉門關、陽關構成的文學景觀,凝聚的是漢唐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對外開放的大國氣象。

比起實體性文學景觀,虛擬性文學景觀情況要復雜得多。虛擬性文學景觀,也稱為文學內部景觀,是文學家在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觀,包括自然景觀,也包括人文景觀(60)。關于其定義,曾大興教授認為:“大凡能夠讓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可視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以及土地本身,都可以稱為虛擬性文學景觀?!保?34)在一定條件下,二者是可以轉換的:虛擬景觀可以轉換為實體景觀,實體景觀也可以轉換為虛擬景觀。比如,九江長江邊上的潯陽樓本來是實體文學景觀,歷代多有文人題詠,其中以白居易《題潯陽樓》詩最為著名:“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白居易認為,是九江的美麗山水陶冶了陶淵明的詩篇。有趣的是,到了《水滸傳》中宋江題反詩時,潯陽樓又轉換成了虛擬性文學景觀,成為揭示宋江性格及其思想變化的標志性地方。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區分文學意象與虛擬性文學景觀?文學場景的特點是什么?它與虛擬性文學景觀的不同在哪里?是不是小說故事發生的所有場景,都可以稱為虛擬性文學景觀?是不是小說人物題詠過的一草一木都可以稱為虛擬性文學景觀?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歌詠過的桃花、薛寶釵詠過的柳絮?;诖?,筆者考慮,是不是虛擬性文學景觀也應該以實體(或曾經有的實體)為基礎,以避免“無物不景觀”的寬泛,避免降低了虛擬性文學景觀這一概念應有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同時,這種轉變也影響了審美構成的建設。從嘉靖、萬歷時期文人曲家論爭的走向來看,逐步由審美元素的多重并現、無序排列,漸漸走向以文辭、音律為核心的建構模式上。從這一流變的過程來看,元代至明初曲家所強調的北曲——正音的定位、雜劇——風教的關聯、文人——雅正的文化想象等審美因素,在嘉靖、萬歷曲學系統中或呈消亡趨向,或在審美結構中趨于下降,逐步抬升的是文辭、音律所代表的藝術性要素的重要性。

總之,無論是實體還是虛擬,文學景觀都是詩人、作家思想與情感的審美呈現,經過了長時間的積淀,受到歷代讀者的認可與青睞,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觀照、審視、解讀。

三、文學景觀理論的意義

文學景觀是文學地理學的核心內容,是文學地理學最重要的理論問題之一。在筆者看來,曾大興教授的文學景觀理論視角獨特,論述周詳,既有地理學的堅實依托,又有對文學事件的具體分析,展示了多元的思考空間,其理論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初步建構起中國的文學景觀理論及其研究方法,解決了一系列關于文學景觀理論的基本問題,如文學景觀的定義、類型與識別標準,實體文學景觀與虛擬文學景觀轉換的條件,從哪些層面認識文學景觀等等。我們知道,景觀及“文化景觀”的定義、“景觀學派”的形成,均出于西方地理學家,如德國的O·呂特爾教授、英國的哥德曼教授、R·J·約翰斯頓教授、美國的索爾教授、H·J·德伯里教授等,我們在此領域的研究是晚近之事,少有話語權。曾大興教授經過長期深入的思考和艱苦卓絕的努力,已經改變了這一現狀,全書的話語體系是中國式的,書中的多數概念和觀點是由曾大興教授首次提出并加以科學闡釋的。著者在書中還特別設計了“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文學地理學批評”兩章,這就為今后一個時期內中國文學地理學包括文學景觀學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式,指明了研究方向。

第二,揭示了文學景觀所具有的非同尋常的價值和意義,“越是歷史悠久的文學景觀,越是著名的文學景觀,其所被賦予的意義越豐富。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學景觀,可以說是人類思想的記憶庫”(242)。曾大興教授指出,文學景觀的內涵是被不斷補充和豐富的,是可以不斷地被重寫和改寫的,從而說明文學景觀在本質上是流動的、開放的,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厚度的?!拔膶W景觀的價值也是巨大的。除了文學的價值,它還有建筑的價值、歷史的價值、地理的價值、宗教的價值、民俗的價值、美學的價值,等等。這一切價值的綜合,就是旅游的價值?!庇捎诼糜慰赡軒淼木薮罄麧?,實體性文學景觀也應該得到各地的大力保護。曾大興教授還特別解讀了同寫岳陽樓的三篇著名作品: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及其表現的身處太平盛世的入世熱情、杜甫《登岳陽樓》及其表現的動亂時代的漂泊與孤獨之感、范仲淹《岳陽樓記》及其超越個人得失的仁者胸懷,指出文學景觀的意義“是由不同的作家和讀者在不同的時間所賦予、所累積的,因而也是難以窮盡的”(241)。再比如蘇州的寒山寺、楓橋,最初因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成名,后人追慕張繼詩所創造的境界,不斷題詠,最終成為名重天下的文學景觀。這樣的例子,在文學史上并不鮮見,有待我們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

第三,指出是文學家的活動特別是題詠賦予文學景觀以意義,是文學熔鑄了景觀的靈魂,為景觀注入了血液?!霸诰坝^的多重價值中,文學的價值無疑是最高價值。換句話說,一個景觀只有具備了文學的價值,才算具備了最高的價值?!保?49)只有具備了文學價值,才能進入讀者的審美視野,這樣即使實體景觀消失了,文學景觀也會長存于文本之中,長存于觀賞者(包括讀者)的心里,并由此成為一個民族最深邃的文化記憶、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陳從周先生說:“風景之美,有很大因素需要文人渲染出來”;“因為湖山洵美,本是客觀存在,而只有通過文人,將它描繪出來,更加親切有味,引人入勝”(《西湖古今談·序》)。不僅如此,景觀一旦有文人題詠,就會打上永不褪色的、鮮明的中國烙印。中國歷史悠久,文學傳統深厚,歷代文學家留下的題詠極其豐富,因此關于文學對于景觀的重要作用、文學家與景觀的特殊關系,仍有展開討論的巨大空間。

總之,曾大興教授的文學景觀理論思路開闊,立論堅實,論證有力,文風樸實,展示了深厚的理論素養與濃郁的人文情懷,雖多有建樹,卻不作驚人之語,體現了真正的學人本色,對于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有篳路藍縷、開啟山林之功。

注解【Notes】

①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231頁。以下引文只標注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Zeng Daxing's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Geography is a laying foundation work to the Literary Geography with various contributions, and shows Zeng Daxing's valuable courage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work. First, the monograph constructs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n literary landscape, solves a series of basic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heory on literary landscape.Secondly, this book reveals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 fi cance of literary landscape. Thirdly, the monograph identi fi es that the literary activities of the writers, especially their Ti Yong, give interpretations to literary landscape, the soul of the landscape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ture injects fresh new blood into the landscape.

Literary Geography the theory on literar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igni fi cance

高建新,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學地理學。

作品【Works Cited】

[1]曾大興:《“絲綢之路”上的文學景觀》,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4月17日。

[2]《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版,第436頁。

[3]《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第223頁。

[4]曾大興:《“絲綢之路”上的文學景觀》,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4月17日。

[5]高建新:《山水風景審美》,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第60—62頁。

[6]高建新:《“胡地”與岑參邊塞詩之奇峭美》,載《內蒙古大學學報》2009年1期。

[7]高建新:《詩心妙悟自然——中國山水文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07—315頁。

[8]高建新:《展開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學景觀——再讀張籍〈涼州詞三首〉其一》,載《臨沂大學學報》2016年6期。

[9]曾大興:《“絲綢之路”上的文學景觀》,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4月17日。

[10]高建新:《自然之子:陶淵明》,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增訂版,第17頁。

[11]曾大興:《“絲綢之路”上的文學景觀》,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4月17日。

[12]高建新:一首詩創造世界——張繼《楓橋夜泊》的接受與傳播,載《蘇州大學學報》2010年4期。

[13]陳從周:《書帶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177頁。

Tittle:

The Construction and Signi fi cance of the Theory on Literary Landscape

猜你喜歡
敬亭山文化景觀景觀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為什么要去敬亭山(詩)
《獨坐敬亭山》主題質疑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現狀及發展趨勢
區域特色文化與城市空間的景觀語言生產
情感休閑文化與當代文學思潮
獨坐敬亭山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