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大數據優化高中歷史教學初探

2017-11-30 19:04曹權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7年10期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個性化高中歷史

曹權

[摘 要]大數據的不斷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大數據有助于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學針對性,滿足學習個性化需求;有助于由“總結性評價”向“發展性評價”轉變。

[關鍵詞]大數據;高中歷史;個性化;發展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8007102

2001年,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高德納咨詢公司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人類社會正上演著數據的大爆炸,并在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同一類型的數據量在快速增大,二是數據增長的速度在加快,三是數據的來源和新的數據種類在不斷增加。上述事實清楚地說明人類真正進入了大數據時代。

當前,大數據正不斷地影響教育領域,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程的浪潮席卷而來。那么,高中歷史教學如何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借用大數據帶來的新思路、新方法來完善自己呢?

一、借助IT技術,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歷史學習能力

歷史是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體系,古往今來,內容豐富,信息量巨大?;ヂ摼W資源具有知識容量大、交互性強、使用便捷、形式多樣等特點,這對歷史教學有獨特的作用。

首先,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網絡給我們帶來越來越豐富的資源,比如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網絡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搜索工具,比如百度、谷歌、迅雷、雅虎等。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自己整合材料,自己做比較、總結、評價,之后讓學生照抄現成的東西。這就難免會為了印證教材觀點而特意使用相應的材料,違背先材料后論點的“論從史出”的原則?;ヂ摼W大數據時代,是教師布置出相應任務,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歷史事件去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指導他們如何去獲取有用的歷史材料,如何去辨析材料的價值和真偽,掌握解讀材料的技巧,進一步使用準確而有邏輯的語言來闡述解釋歷史等。比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人教版教材強調分相權,加強皇權,三省相互制約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但通過網絡自主查找史料會發現,三省分權也會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推諉,降低行政效率,這樣學生對這一制度就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其次,在借助網絡資源和搜索功能的同時還可以結合互聯網交流平臺。當前比較流行的在線交流軟件和平臺有QQ、微信、MSN、Email、BBS等,通過這些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難、學生反饋難的弊端。在當下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非常流行的背景下,這些平臺的使用,不僅使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指向性更加明確,也使各個學習小組的內部或者是小組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更加便捷,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整合“學生大數據”,提高教學針對性,滿足學習個性化需求

隨著信息化設施建設加快,各種監控設備、傳感設備、網絡設備開始遍及校園,學生在校園內參與的各種活動就會產生各類“數據”。比如,一次考試數據會包括:學生個人或整體在每一道題上花費的時間、文言類材料題的正確或錯誤情況、史論格式是否正確等等。收集和分析各類“學生大數據”能夠有效輔助教育教學,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學生在課堂及課下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行為,滿足學生學習個性化需求。

在紙質學案導學模式下,教師已經在努力讓學生通過紙面反饋信息,收集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需要以及對教師教學方式和思路的喜歡程度等信息。結合網絡技術,借助相應APP軟件,教師可以更廣泛和全面地獲取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借助軟件數據匯總、分類、篩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把學生需要的以及與課堂知識相關的視頻、圖像、文字等推送給學生,同時還可以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比如,在分組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時,小組成員使用平板電腦分別上網收集資料并相互共享,教師通過網絡隨時了解學生個體或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指導,小組觀點形成后,再通過網絡上傳到前面的屏幕上,供大家一起探討。

把教學活動充分數據化,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的教師一人在臺上教,全班學生集體學的粗獷教學模式。通過各種數據,教師能夠及時地掌握到每個學生個體和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教師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形成多層次的教學方案。更上一層的話,可以為學生制定出課內外自主學習和探究的“一對一”智能學習方案。

三、挖掘數據間聯系,由“總結性評價”向“發展性評價”轉變

我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p>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課堂行為觀察、考試、作業分析等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一些重要途徑。這其中考試又占據主導,它是一種主要依托分數進行的總結性評價。這樣的總結性評價存在多種弊端: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某一階段的學習狀況;面對同一學生課堂、作業、考試等不同的評價途徑,面對一個班級甚至是幾個班級的學生,數據龐大,在費時費力的同時還容易使數據之間產生混淆;不同來源的數據難以得到有效整合,數據易呈現縱向斷續和橫向孤立,不能形成有效的過程性評價。因此分析考試結果只能反映學生某些特定的學習問題或某一時刻的學習狀態,缺乏綜合素質的“發展性評價”。

當前強調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評價活動應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覆蓋學生在校園內外的學習活動和行為表現。教育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克服傳統評價的不足,把由各種具有數據采集能力的終端,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采集來的學生各種數據,進行匯總整合,挖掘數據間的聯系。比如學生課堂中學習的表現對其課后作業完成效果的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科中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對其古文史料閱讀概括和解題能力的影響,學生在地理學科中的人文地理知識對歷史地圖材料理解的幫助,歷史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個人行為的影響等等。通過分析各種數據間的聯系,教師可以更加科學、精準地了解學生個體,并對學生個體的歷史學科知識、學習風格、學習行為、學習趨向做出綜合素質的“發展性評價”。

以上是個人對大數據時代下,如何運用大數據來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的一些初步探索和設想。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學校傳統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更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我們需要改變思維,不斷學習利用新理念和新技術,來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學。

[ 參 考 文 獻 ]

[1]涂子沛.大數據[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葆萍,周穎.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6).endprint

猜你喜歡
發展性評價個性化高中歷史
為小學英語個性化合作學習單做加法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運用“發展性評價” 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略論中學歷史發展性評價的原則和方法
足球選項課采用發展性評價實驗
淺談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發展性評價
同桌寶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