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清如許閱讀活水來

2017-12-10 10:49李洪梅
師道·教研 2017年11期
關鍵詞:閱讀文章雷雨課文

李洪梅

語文的生命在于讀寫。近些年來,教學革新、課改風浪如潮頭,一波涌過,一波又起,閱讀也隨著時代的步伐有著更為合適的理解角度。

一、情之所思,興之所至

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么,他在學習中所付出的精力和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閱讀也是一樣,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積累,很多學生天生不愿意閱讀,課余的時間從來不看書,不看則不會寫,習作便也是搜腸刮肚,無法成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們研討的價值問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根據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以課文為根基,通過創設,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愿學,樂讀愿讀。由課文遷移其他的閱讀材料,注重材料選擇與課文相近的內容及題材,如學習《秋天的雨》一課,通過課件制作創設情境,秋天的樹、田野、莊稼、水果等五彩繽紛、鮮活美好的畫面使學生有興趣參與文章的朗讀和對文本的研學活動,學習了這一課,我就引出了一篇閱讀文章《秋天的色彩》,有了學習課文的認識和興趣,這篇閱讀文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除了遷移,還可以利用相關影視資料互助教學,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課前播放“三國演義”電影與本文相關的片段,那歷史壯闊場面的再現,那人物情態的貼切演繹,那故事情節的緊張發展,都讓學生心入其中,當看到借箭的船轉頭時,停下影片的播放。問:“同學們,這段歷史傳為佳話,想知道這個故事是怎么用文字敘述的嗎?”,順勢引出課文,有了影片的鋪墊,課文學起來愉快輕松。接著,我號召大家課后閱讀《三國演義》,并讓學生帶這本名著放在圖書角,趁熱打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班都完成了這本書的閱讀,而且開了《三國演義》專題分享會,每個小組都做了讀書筆記,有的學生還寫了《“失街亭”之我見》,認為:任何人都有失誤的時候,應該給人犯錯改錯的機會。閱讀是個性解讀的過程,評價式的閱讀更能自體開發閱讀智慧,提高閱讀能力。

“興趣下的認知是主動的認知,也是最有獲得的認知?!笨梢?,有了閱讀的興趣和動機,就有了閱讀的效率,進而由讀到寫,一氣呵成。北大溫教授在全國閱讀教學講座中也提出:“PISA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為了興趣在閱讀上花的時間越多,閱讀的態度越積極,他們更傾向于成為一個好的閱讀者?!?/p>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應用教學資源,精心創設情境,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將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持續閱讀的欲望,課內外的遷移轉化自然得心應手,掃除閱讀障礙,形成個性文字自然水到渠成。

二、讀文入文,情動心動

閱讀課堂上的朗讀對于閱讀有什么作用?“學生的大聲朗讀反映了學生閱讀的流暢性,流暢性與理解課文緊密相關,流利意味著準確、迅速而且富于感情地閱讀文章?!?,借一句主題閱讀創始人劉憲華校長的話作答。

讀書有很多種形式,走馬觀花可以,細嚼慢咽可以,情感朗讀可以,瀏覽故事也可以……如果要學生能充分思考,能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內容及其衍生出來的弦外之音,最好的形式就是情感朗讀。只有把自己的真情融入文本中,才能真切地體會,情動而辭發,得到自己讀書的收獲。學生能用心朗讀了,自然能用心感悟文章字里行間的信息,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自然也就瓜熟蒂落了。閱讀測試中,部分學生停留在淺表性的閱讀,沒有進行深入思考,過目即忘。這與課堂有著緊密的聯系,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時間決定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用心,養成了真情朗讀的習慣,自然對閱讀產生用情朗讀的欲望。從一年級起,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的朗讀指導,現在我班上的學生朗讀繪聲繪色,以教學《雷雨》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描寫了雷雨到來之前、雨中、雨后的景象,通過朗讀可以感受雷雨天氣的變幻。在指導朗讀時,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用讀書的語氣表達自己的理解,朗讀的訓練用了整一節課的時間,雷雨前的極其靜謐,雨中的滂沱氣勢,雨后的清新歡愉,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盡現。讀后,對于課文的感悟了然,正如李希同學說:“我好像在雷雨的天氣中度過了一樣,很真實地雷雨畫面似乎都看到了?!?,這就是真情朗讀的魅力。相信學生在遇到類似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時也會習慣性真情朗讀,對于文后的題目自然可解。

這篇課文學習后,我班練習寫一種熟悉的自然現象,一段即可。此處列舉李希的練筆中的一段:落日,午后的陽光懶散地灑進室內的圓桌上,失去了正午時的威風。慢慢地,它把光收攏,柔和地撫摸著大地上的萬物,身體也漸漸龐大了,向西邊傾斜。它的腳步越來越慢,越來越沉,恐是怕天邊的云彩染紅了臉吧。

這段文字,不管是寫法,還是對自然現象的了解,我都給了“優”。能寫出這樣的一段,不僅僅是她對本文的學習悟得,更得益于她平時的朗讀水平?!靶娜粼?,夢就在”,心在文中,當夢筆生花。

三、書讀萬卷,下筆有神

讀萬卷,是對讀書量的要求,有了量的積累,在量的積累上才能產生質的飛躍。2016年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原版本的基礎上提到了語文素養這一新名詞,而對語文素養的詮解中說“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這就告訴我們,通過大量閱讀,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歷代文化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有很充足的閱讀數量,在遣詞造句上,在說書論著中,都有如繞梁之音,使人反復咀嚼。閱讀量和閱讀的多元化都是我們班一直以來堅持的閱讀要求,每個學期初,我動員家委會為班級購買一批閱讀書籍,三層書柜擺放得滿滿的。書籍的采購范圍大部分是根據學期課本相關內容的書籍,比如,本學年是五年級下學期,書柜上擺放的是《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城南舊事》等名家名篇,《小數的趣味游戲》等數學資料……學生利用下課時間,晚自習作業后的時間,以及自主閱讀課的時間,爭取學期末讀完這些書籍。每個學期班級開兩次閱讀分享會,以小組為單位出兩次閱讀手抄報,每個學生最少寫兩篇讀后感。五年來,班級的學生在閱讀和習作方面扎實前行,得益于此,每次語文考試,成績始終在年級名列前茅。學生參加世界華人杯習作大賽也是屢次獲獎。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

猜你喜歡
閱讀文章雷雨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線上錄課教學設計“如何對同一主題下的英語閱讀文章進行對比分析”
雷雨天
背課文的小偷
雷雨
雷雨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為學生打開閱讀文章的便捷之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