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植“學本”理念 對接核心素養

2017-12-16 08:28蘇岱昌華海紅
江西教育C 2017年11期
關鍵詞:學本助學導學

蘇岱昌+華海紅

摘 要: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不僅凸顯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彰顯著以“力”為宗的價值意義。本文通過導學、助學、促學等教學路徑的探尋,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導學 助學 促學

作為一種設計和實施教學的指導方法,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早已在基礎教育界達成共識。簡單地說,它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等調整教學,并作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實踐證明,“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發展素質,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從適合學生學習的角度切入,提供真正滿足學生內心深處學習需求的內容,并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引導。

一、導學:讓以“生”為本與素養培育同頻

如果教學只是單純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來,在教師的主觀臆斷下來設計,那么這樣的學習將流于形式,難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應當在實施教學前準確地把握住學生的“脈絡”,看看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了怎樣的積累,他們對新問題的敏感度怎樣,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來決定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放在哪里,應該對學生進行怎樣的引導,才能“對癥下藥”。

而這樣的“摸底”應該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利用導學案牽引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生活經驗”,看看他們“口袋里已經裝了什么”;二是對學生的課前預學做了反饋之后,教師進行“二次加工”,找到最能激發學生廣泛參與的研究話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集中“火力”來攻克重點難點。

例如在“24時計時法”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預學材料:夏銘記錄周末一天的活動,我們來跟他一起分享快樂吧! 吃完早飯,夏銘打算和爸爸一起去車站接叔叔一家,臨行前,他看了一下鐘,現在的時刻是幾點 。(配上八時的鐘面,背景為艷陽高照)。午飯后,夏銘和小表弟一起下棋,玩籃球,過得相當快樂。他們從幾點一直玩到幾點。(配上兩幅圖片,時針分別指向一時和五時,背景為室外運動)。歡樂總是短暫的,吃完晚飯,表弟一家準備回去了,這個時刻是幾點。(配上八時的鐘面,背景為晚上燈火通明)你能結合時間來介紹下夏銘經過的快樂的一天嗎?通過這樣的練習,你有什么發現?或者產生什么疑問?從學生預學練習的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87.5%)學生沒有注意到要在時刻前面加上“上午”“下午”等描述性詞語,所以在最后的小結環節,他們的發現是夏銘和表弟一起玩了四個小時等等。也有部分學生(37.5%)發現了諸如這樣的問題:一天中有兩個8時,在出現兩個8時的時候要用不同的說法將它們區分開來。由此,筆者在課堂伊始就展示了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來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表示:“看到圖片我們都知道這個8時是上午的還是晚上的,但是離開了圖片就容易讓人誤解了?!痹趯W生自己發現的問題面前,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多個角度來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深刻許多。

教學在這樣的問題下展開,學生第一時間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問題,并努力去探尋問題的解決之道,學習自然是直達主題的,是深入的。這樣的教學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件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發現在經??梢姷那榫持羞€隱含著這樣的“矛盾”,由此,學生產生想方設法解決這樣問題的欲望,開始聯系自己的所學嘗試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有效的。

二、助學:讓以“史”為鏡與素養培育共振

數學學習不是無根之源,應該建立在學生認知基礎之上,這樣學生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做最大限度的跨越。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過往的學習經歷和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歸納等方法來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這樣以“史”為鏡會幫助學生找到思維的捷徑,最大限度地將新知識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之更加完善。

例如“分數的意義”教學,不能將這樣的知識孤立出來,讓學生脫離實際來感知和抽象。所以,筆者在教學中這樣來安排:出示課題中的“分數”二字,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描述自己認識中的分數是什么樣的;結合教室中的環境,自己創造出一個同樣的分數(二分之一),與小組學生交流;全班交流,將一些典型的分數記錄下來,整理并觀察,說說這些分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一個物體、一個整體、一個計量單位歸納為單位“1”。因為這樣的教學流程建立在學生已經理解了單個物體和一個整體的基礎之上,所以實施起來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學生在創造分數的時候利用了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有的提出可以將桌面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占據一份,表示出二分之一;有的提出可以將小組成員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三個人就是整個小組的二分之一;還有的學生提出再過5分鐘這節課就要過去20分鐘了,這樣可以找到整節課時間的二分之一。面對這樣各式各樣的“材料”,學生發現無論是一個物體還是多個物體,無論是實際上的物體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都可以用平均分的方式將“它”平分成若干份,表示出其中的一部分就用分數。在這樣的學習中,以往的知識經驗被“聯接”起來,學生由相同和不同中體驗到分數的真諦,自然地勾勒出單位“1”這個抽象概念的輪廓,并把握住了分數中“平均分”的含義,體會到分數的內涵。

三、促學:讓以“力”為宗與素養培育齊步

當然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只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最終數學學習的目標還要落實到學力發展的宗旨上,這樣的“授之以漁”能帶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讓他們的數學學習具有自覺性、敏感性、可持續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還要考慮給學生留足發展的空間和展示的舞臺,激勵他們自己來建構和發展,這樣開放的教學流程給學生帶來的“收獲”會更加多元,更加深刻。

在“圓的周長”教學中,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演示,讓學生知道并接受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是相當簡單的,但是在這樣的學習,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淪為“解題的工具”,顯然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所以,筆者在教學中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課前讓他們討論圓的周長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再自己想辦法制定一個研究計劃。課上學生先在組內統一意見,然后再展開相關探索活動,他們或利用現成的圓來測量其直徑和周長,或利用圓規自己制作出“理想的圓”來做研究,在得出相應的數據后學生展開了組內交流,最終將研究成果定格在“圓周率”上。交流匯報時我就感受到學生巨大的喜悅,感嘆于他們見招拆招的能力,比如在測量圓的直徑的問題上,很多學生發現用來研究的圓(硬幣和塑料學具等)沒有標出圓心,所以難以畫出圓的直徑來測量,所以他們就想到將圓夾在一組平行線間來測量平行線的距離的方法。而后的交流活動中學生也嘗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去比較自己方法與別人的異同,體驗不同方法的便捷程度,這樣豐富的經驗和經歷都給參與的學生巨大的沖擊,讓學生除了掌握自己小組的方法之外,還在與其他小組學生的交流中受到啟發。

總之,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能突出學生的發展的,教師在實施這樣教學的時候要適當關注學生學習中的細節,讓學生的學習自然、生動、源遠流長。只有教師淡化自己的角色,主動變“演員”為“導演”,學生才能走上舞臺去歷練,才能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真知,成為學習的主人?!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江陰市虹橋小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本助學導學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關愛·幫扶·助學
為助學一諾千金
郭萬里“三幫”助學子
扎實幫困助學造福貧困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