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于教學三環節,實現思維課堂教學常態化

2017-12-20 19:06陳德亮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課后作業課堂教學

陳德亮

【摘要】“思維課堂”是指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課堂。教師從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等三個教學環節入手,突出知識體系的建構,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使知識目標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評價化。利用思維導圖和設計探究性作業等手段,實施思維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關鍵詞】思維課題;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作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39-02

“思維課堂”是指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課堂?!八季S是可以教的”[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維。而教師從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的設計三個環節入手,突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堅持不懈,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定會思維課堂教學的常態化。

一、課前備課

1.突出知識體系構建。備課首先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學科、學期、單元、節次等知識體系,梳理知識網絡,明晰知識結構,確定教學重難點,理順教學思路。教研組認真進行備課研討,發揚集體智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

2.突出問題、活動和評價設計。備課內容要以設計問題和活動為主,體現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體現學生學習的活動路線。要圍繞重難點確定教學主問題,從學習目標、問題導學、思維碰撞和思維遷移四個方面突出問題設計、活動設計和評價設計。問題設計要把問題有效整合,使“問題模塊化”,力求內容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活動化?;顒釉O計要求活動跟著問題走,要有活動方式,分層次分步驟,充分讓學生展示、交流、分享,形成思維成果。評價設計提倡嵌入式評價,把評價融合到教學過程之中,和學習同時發生,讓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維發展。

3.實施“問題-探究-評價”三段式備課研究。即學習目標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評價化。以設計情境問題為核心,讓目標成為引領課堂教學的問題,用以激發學生的思考。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2]??梢娗榫郴瘑栴}設計的重要性。

二、課堂教學

思維課堂以探究問題為目的,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優質問題、主題活動、嵌入評價”為基石,從以下四個環節入手,構建系統的實施策略和可行的操作模式。

1.呈現主題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問題導學、深度思維是思維課堂的重要特征。本環節要圍繞一兩個可分解的主問題,出示自主學習導引,明確學習目標,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展開深度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思、思中動。問題要能引發學生思維共振和質疑論辯,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2.把握學生中心,豐富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是思維課堂的構建基點。本環節要根據教學主問題,衍生次問題,以主題活動為主線,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計劃、遞進式的解決問題,營造人人參與合作、人人得到展示、人人獲得指引的課堂學習氛圍。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思維碰撞和交流。建立小組長、成員培訓制度,明確各自分工和責任。小組長全權負責小組工作,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組織討論學習,提醒課堂紀律;小組成員要會傾聽、會評價、會解疑、會求助、會爭辯、會補充。

3.利用思維導圖,系統歸納思維。思維發展是學習的本質特點。本環節的關鍵是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思維活動情況,將頭腦中的想法外化在紙上,記錄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然后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反思學習,在掌握的基礎上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深度把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組或班級通過分享個性的思維方式(導圖),取長補短,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判斷力。

4.強化反思評價,提升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培養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本環節要在學生形成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對比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及時總結成功經驗或反思存在的問題,注重在學生應答后反饋的基礎上實行再反饋——補充、質疑、訓練、拓展、評價,使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學習和思考中來,給予學生“再思考”或“再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終身學習能力。及時實施嵌入式有效評價,以此訓練學生思維,提高課堂質效??梢栽谛〗M合作學習之后,讓小組當場評價,每個組員完成自評和互評,并將結果直接記錄在學習卡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多用鼓勵性的評語,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也可以在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師帶領全班同學給展示小組打分,方式更直觀民主。

三、課后作業

精心設計課后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要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本”[3]的新課程理念。

1.綜合考慮,設計多彩作業。作業設計要在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上下功夫。做到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編制。

2.學以致用,設計實踐性作業。學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知識,把課本知識跟生活、生產緊密結合。學生學到的文本知識,只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親身參加實踐活動,才能把知識轉變為技能,形成能力。

3.注重研究,設計探索性作業。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勝、最具誘惑力的學習過程。作業設計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識的潛在功能,通過延伸與拓展,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總之,落實好教學三環節,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學科素養,而且能很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得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郅庭瑾.為思維而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之后諸卷.

[3]常華鋒.生本教學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課后作業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美國大學課程的教學實施
給農村留守兒童布置課后作業的策略
精心營造學習氛圍 成就語文高效課堂
淺析新課標下學好數學的方法
探究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