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點講解可重播,重點知識隨身帶

2017-12-20 07:24徐逸嘉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課后復習微課程課前預習

徐逸嘉

【摘要】本文提出在講練模式固存的職校計算機課堂中,為職校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授課模式,把每節計算機課程中重難點內容的操作過程配合教師講解錄制成幾分鐘的“微視頻”提前發給每位同學,以此調動學生的課前預習興趣,平衡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提高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本文首先在厘定題目中主題詞概念的基礎上,闡明了在職校計算機課程中使用“微課程”的必要性;然后詳述了“微課程”在筆者職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方法和實施步驟;最后概述了實踐效果。

【關鍵詞】微課程;課前預習;課堂接受能力;課后復習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98-02

計算機微課程是指把每節計算機課程中重難點內容的操作過程配合教師講解錄制成幾分鐘的“微視頻”提前發給每位同學,以便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課前預習,也能讓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在課堂中遇到在教師講解后仍需幫助的問題可以自行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并方便學生進行課后復習。

一、在職校計算機課程中運用“微課程”的必要性

(一)職校計算機專業課堂操作性強

職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與普通中學中文化課的教學性質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計算機專業課,比如動畫制作、網頁設計、組裝維護等等,這些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多以教師操作演示,學生模仿操作和自主設計操作為主,而這些操作步驟隨著課程的深入會逐步復雜化,難度、用時都會上升,而有些操作步驟又需要在上一次課或者前幾次課的操作步驟上進行改動或疊加操作。

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因素促使職校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著手推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以代替傳統的講練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二)職校學生需要養成切實有效的學習習慣

職校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普遍有需要改善之處,特別是到了職校開始接觸操作性強的專業課程,比如計算機課程。這類操作性強的課程每次課都有大量的操作步驟和重難點內容需要記憶掌握,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就變得非常重要。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讓他們多次經歷了考試失敗,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會有所下降。那么通過潛移默化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可能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東西。筆者認為職校專業課的學習性質和學習方式和普通高中的文化課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當務之急是通過合適的方法和資源引導學生養成合適有效的學習習慣,而學習效果必然會伴隨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而有所提高。

(三)職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大

筆者在職校教授計算機專業課程以來,在課堂教授過程中遇到以下問題:計算機專業課的知識多以操作演示和學生模仿操作、自主設計操作為主體。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時教師一般會控制學生機的屏幕,利用屏幕廣播在教師機上進行一次操作演示,在此期間所有學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計算機,待演示完后接觸控制,請學生在學生機上進行模仿操作,但是教師往往發現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一部分學生在看過一次操作后就能掌握,急于自己進行操作,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需要再次觀看操作才能掌握,甚至有小部分基礎薄弱的同學需要反復觀看操作才能跟上課堂節奏。教師若是替每一位同學逐個演示會浪費課堂時間,若再次使用全屏廣播重復演示,那么對于掌握速度快的學生來說顯得課堂拖沓,效率不高。筆者也嘗試使用半屏廣播的形式解決這一問題,半屏廣播是指將教師的計算機屏幕以窗口的形式在學生的計算機屏幕上播放,教師在教師機上演示的實況會在窗口中呈現,有需要的學生可以通過窗口觀看,不需要觀看的學生可以將窗口最小化后自主操作。該方法理論上非??尚?,但是在筆者實行了一段時間后發現了一些問題。該年齡段的職校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當教師把全部選擇權交予學生后,原本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因為少許的優越感反而會精神不夠集中,錯過一些教師強調其關注的知識點,而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反而會不注意觀看窗口而使事倍功半。

故筆者認為半屏廣播的形式不可采用,而“微課程”的投入使用恰恰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隨時打開視頻觀看,快進到任何步驟自主學習,而不用占用其他同學的公共時間。

二、“微課程”在職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

(一)關于在職校計算機課堂中采用“微課程”與否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比較

筆者在網絡信息學區13級的三個職校班級的3門不同的計算機專業課堂中,分別試驗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筆者在班級一的《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件》以及《動畫制作》三門課中采用普通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教師先講解操作步驟,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再講解加深后的知識點,學生繼續進行操作練習;筆者在班級二的《計算機基礎》和《Office辦公軟件》中采用普通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在《動畫制作》這門課中采用“微課程教學法”;筆者在班級三的《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件》以及《動畫制作》三門課中采用“微課程教學法”,將整堂課中的重點操作步驟錄制成幾段微視頻,于課前上傳到FTP供學生下載。

通過對于這三個班的學生對這三門課程學習任務的完成度、作業的反饋情況和上課時、課后學生對于課堂的反映對比,筆者發現這些學習能力不同的職校學生在課堂上的集中度、積極性都需要老師不停的激發和引導。那么,在課堂中使用“微課程”,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讓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不容易走神發散,且更容易幫助學生過度到更難的知識點,踏入更高的知識殿堂。

(二)“微課程教學法”在職校計算機課堂中的應用實例

下面,筆者將例舉在職校計算機《動畫制作》課程的“遮罩動畫”一課中對于“微課程教學法“的運用:

1.知識回顧

2.新課教授。通過場景引入案例二。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教具,結合案例二的效果動畫和課件中對案例二遮罩動畫的構成提綱。帶領學生在黑板上演示該遮罩動畫的形成過程,從而分析出該遮罩動畫各個層面的構成,提出本節課重點—多層遮罩。教師通過課件中的填空題整理清楚該遮罩動畫的構成,請學生把內容記到課堂筆記上,并在教師機上演示該遮罩動畫的制作過程。教師向學生介紹已經下發的與素材相對應的微課程視頻,請學生邊觀看微課程邊仿作該遮罩動畫。

3.拓展提高。教師展示案例三效果文件,拿出準備好的教具,結合案例三的效果動畫和課件中對案例三遮罩動畫的構成提綱。帶領學生在黑板上演示該遮罩動畫的形成過程,從而分析出該遮罩動畫各個層面的構成。教師通過課件中的填空題整理清楚該遮罩動畫的構成,請學生把內容記到課堂筆記上,并在教師機上演示該遮罩動畫的制作過程。教師請學生邊觀看微課程視頻邊仿作該遮罩動畫,允許學生自己設計該字幕的追光效果。教師播放幾組學生的設計作品并簡單評價。

4.課堂小結

5.課后作業

(三)“微課程教學法”在職校計算機課堂中的(下轉268頁)(上接198頁)實踐效果

在三門職校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發現使用了“微課程教學法”的班級效率普遍較高,學生課堂效率漸漸提高,作業完成度也有所進步。

課堂效率對比圖

課后作業完成率對比圖

三、“微課程教學法”在職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結論和反思

微課程作為一個新事物,其概念界定還不完善,且其在職校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可以達到哪些實效,也還處于探索與實踐之中,這給微課程研究者和計算機專業課教師提供了實踐和探索的舞臺。在這種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關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微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微”,但是在看到其“微”的同時,更要看到其作用的大。要想讓微課程達到此種效果,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做到恰到好處地運用。例如,可以在課前的知識回顧階段,運用微課程來回顧上次課、或前幾次課所學知識的重點知識,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為課堂的延續學習做好鋪墊。其次,在計算機專業課程進行中時,可以利用微課程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歸納與提煉,梳理出課堂學習知識的核心步驟。而當某次課堂教學處于尾聲時,也可以在微課程中加入核心知識總結,以及針對核心知識展開的歸納練習,實現鞏固知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北京.電化教育研究,2011,10期.

[2]肖安慶.關于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教師,2013.

[3]馬朝宏.微課程:教師成長新途徑[J].中國教師報,2012.

[4]李毅云:微課程研究的相關理論和實踐[J].中國教師報,2012.

猜你喜歡
課后復習微課程課前預習
關于小學數學課后復習工作的實踐探究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應用策略
用好導學案將課前預習進行到底
課前預習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探討
巧借微課,翻轉課堂
七步教學法教學效果研究
做好課前預習
“關注48個生活細節”活動之課后復習要及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