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熬制“慢語文”

2018-01-04 21:15陸永紅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關鍵詞:論點語文課堂文本

當今社會的快節奏,拉著我們激烈奔跑,我們匆匆忙忙從這一站趕赴下一站,從上一站趕赴下一站,這也使得我們語文人漸漸浮躁,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在浮光掠影間行走,“慢語文”離我們越來越遠。

在一次研修培訓時,聽了兩節“同課異構”課。兩位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

甲老師在介紹了作者季羨林的生平及授予季老的“感動中國”頒獎詞之后,跟同學們說:“課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預習,那么你們覺得季羨林先生的這篇文章可以換一個什么更明確的標題?請到文中尋找?!逼鋵?,也就是類似尋找文中作者的觀點。問題剛拋出來,老師就又急忙接著說,“我相信大家都預習了,這個問題一定有答案了,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于是,一部分學生帶頭說“成功=”,其他學生也立刻跟上,“成功=天資+勤奮+機遇”,教室里呈現出“異口同聲”整齊劃一的景象,授課教師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在黑板上隨即板書下“成功=天資+勤奮+機遇”,非常順利地完成了提取全文中心論點的環節。

乙老師在教學時同樣拋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在這篇議論文中尋找最能代表季羨林老先生觀點的句子。當學生正欲回答時,乙老師說:“同學們不要急,讓我們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再次進入課文,靜心看一遍課文,再想一想,然后拿筆劃出你認為最能代表作者觀點的句子?!庇谑?,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重新進入文中,再次仔細研讀文本,幾分鐘后開始提筆進行圈劃。當同學們全部劃好之后,乙老師讓所有同學對著自己所劃的句子大聲朗讀,并且提示:“不管你等會兒讀的句子與別人是否相同,都請你堅持朗讀到底!”當乙老師喊出“齊”的時候,教室里至少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朗讀聲,也分批結束,甚至有一個孩子單獨最后一個還在讀,聲音漸低,但老師鼓勵他讀結束。教室里呈現出有些“亂”的景象。

接下來的時刻,乙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分別來看這三種答案,并一起討論、辨析,使同學們在這樣的探討中,逐步了解歸納議論文中心論點的方法。

對以上兩例,我有以下三點思考:

1.語文課堂應該“慢下來”,讓學生“再讀一讀”,從而浸進去。

朱光潛教授曾經說過:“慢慢走啊欣賞??!”我們一線語文老師,必須耐得下性子,放得慢步子,容得下“慢慢玩賞文字”的過程。

剛才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甲老師介紹完作者后,就拋出尋找《成功》一文論點的問題,接著就以課前已經預習讀了為由,讓學生很快齊聲作出回答。

而乙老師同樣的問題拋出,學生急欲回答的時候,乙老師卻能引導孩子們“不要急,再讀一讀課文……”

非常細微的差別,卻折射出不同的理念。

課前預習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能夠為課堂省去很多時間,但我以為,即使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仍然應該有“再讀一讀”的潛心。語文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與文字親密接觸,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里有更多的收獲。

課前、課中,同樣是讀課文,首先從走進文本的“深淺”來看,課前的預習讀,很多時候只求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相對籠統膚淺,即使教師給出“導學單”等,學生也會因是課前自學,而往往淺嘗輒止。而到了課堂,帶著教師的問題,重新進入文本的“再一次讀”,獨立、深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目標性更明確,才會更深入,也才會有進一步的感悟和體會。再從學生“心理在場”的角度來看,課前預習讀,很多時候時間是學生自己隨意找的,甚至就是課間幾分鐘,處于無人看管的自學狀態。即使是利用自習課,學生也有可能“人在場心不在場”,難免會有一部分學生敷衍了事。而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關注下讀,學生的專注力更高、更投入、也必定更深入,浸進去,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在“再讀一讀”的引領中,學生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收到“撥開云霧見青天”的良效,也更能在課文理解上水到渠成。

2.語文課堂應該“慢下來”,讓學生“再想一想”,從而深處行。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自由支配與思考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美國一位教育家也說過,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出的每個問題之后,至少需要等待2分鐘才能有一個必要的思維活動。教師應恰當地導演一些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空,從而促使學生更積極更深入思維的發生,主動探討的激情。 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時間的確是寶貴的資源,但若能在拋出問題后,恰當合理地等待、激發,必將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甲老師為了節約時間,在拋出尋找《成功》一文論點的問題后,幾乎沒有等待,就讓學生齊聲回答。連聽課老師甚至于還在思索的時候,這個環節就已經“輕松”處理結束,又去忙于下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匆忙趕路的節奏,至于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并掌握方法,不得而知。

而乙老師的課堂,我們看到的是,學生急欲回答時,他“拉慢”了學生奔跑的腳步,讓他們去再讀讀課文,進入文本,“再想一想”。

是啊,“再想一想”這是一種教育的機智,是一種“慢火熬湯”的等待,是一種引領深入的高明手段。

應試教育的弊端,導致我們語文老師靜不下心來等待,一心只求快快快趕趕趕,“大容量搶進度”成為時下部分語文課的“時尚”。作為一門增長知識、豐富情感、提升修養的學科,如果我們語文老師只是領著學生匆匆趕路,一個環節奔向另一個環節,表面來看我們完成了既定的任務,而實際上造成的學生思想乃至心靈的麻木、無法真正走進文本,更不懂欣賞美等等一系列素養的缺失,將無法估量。

3.語文課堂應該“慢下來”,讓學生“再靜一靜”,真學習。

真學習,顧名思義是指課堂上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真實的學習。也就是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不外乎包括:學生問題的真暴露、學生生成資源的真呈現、問題得到真解決。學得真實、學得深入。而筆者以為,唯有將心靜下來,拂去課堂的虛假熱鬧與繁華,才有可能進入“真學習”。

甲老師的課堂里,當老師提出問題后,部分比較優秀的帶頭說的孩子,也許的確積極思維,發生了“真學習”,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卻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濫竽充數。而乙老師在學生也許沒有深入思考,就高舉著手喊著“我我我”急欲回答”之時,及時引領,將目標指向再一次的閱讀課文,讓教室里一下子靜下來,學生再次走進課文,深思圈劃,這是在無形中告訴學生:要找出一篇議論文的論點,并非易事,一次次“認真閱讀、靜心深思”是我們最好的依托!潛入文中、推敲揣摩,才能使你更精準地找到答案。

我以為,更精妙之處就在于乙老師既沒有齊讀,也沒有指名個別發言。因為在很多情況之下,如果老師先喊的學生相對比較優秀,就會導致后一個發言的學生,將自己原先所劃的答案推翻,重復剛才優秀生的答案,這樣,老師就不能看到學生思維的真正結果。乙老師讓每個人劃出自己的觀點并大聲朗讀,并允許與別人朗讀不一樣的答案,這樣每個人都用自己真正思考的答案,在參與課堂,也讓老師更清晰地看到同學們出現的幾種錯誤答案。

這樣的課堂即時生成,也正是老師求之不得的教學資源,也是接下來的“發力點”,孩子們理解的難點。在接下來最終答案的研討、辯論、探究中,學生定會更用心地真正參與,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同伴互助及老師的點撥下,逐步掌握議論文論點的尋找歸納之法,如此思維力得到培養,學得真實、學得深入的“真學習”,值得我們借鑒。

快節奏的社會,奔跑的人群,作為語文人,我們依然期待“慢下來”的語文課堂,我們期待“多閱讀、勤思考、能靜心”的真學習語文課堂,我們期待一線語文老師能用一分靜心、二分耐心,三分細心,帶著學生一起熬制“慢語文”的佳釀!

(陸永紅 江蘇南通 通州區新壩初級中學226300)

猜你喜歡
論點語文課堂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論點:議論文的靈魂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高考議論文需細分分論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