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

2018-01-04 22:12溫雪梅
求知導刊 2017年26期
關鍵詞:節氣知識點生活化

溫雪梅

摘 要: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弊端,以至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提升教學質量,打造高質課堂,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文章以生活化教學為中心,從創設生活情境、生活融入課堂、開展實踐活動幾部分入手,對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

一、創設生活情境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方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差異明顯,對高中生而言,其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居住地,無法真切地感受其他地方的地域特點和風俗人情。所以,在講到其他地方時,學生在教學體驗上會受到限制,比如南方地區的學生對寒冬臘月、飛雪漫天的景象很陌生,而北方地區的學生對丘陵、喀斯特地貌往往也不熟悉。而這些更不可能在課堂上實際呈現,因此要利用一些現代手段創設相應的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多媒體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中應用較多,在中國地理概況和地理分區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這兩部分對中國地理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涉及自然地理、行政分區、工農業等,教師教學時可先令學生談談對當地地理情況的了解,比如氣候、河流水資源、地形地勢等。然后,展示其他地區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不同。在過去的教學中,看地圖是加強記憶、拓展知識的常用手段,對于地區劃分可以看地圖,但涉及地形地勢、水文天氣、城市發展等知識時,在地圖冊上難以看出來。通過電腦虛擬技術,則可以觀看三維的解析視頻,比如地圖上的等高線,學生不易理解,但轉化為3D視頻便很容易看懂。

二、生活融入課堂

現實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歸屬為地理學科范疇,單講地理知識,學生的興趣相對較小,若能結合生活現象,將學生熟悉的場景融入課堂中,極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體驗。比如天氣預報,高中生對此比較熟悉,老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天氣,思考季節不同天氣會有些什么變化。引導學生了解各類天氣的表示符號,或者截取視頻片段進行分析,從主持人的預報中找到所學的知識,加以印證。學生也都聽過二十四節氣,但缺乏深刻的認識,教師可從農事和節日切入,比如北方的學生,以種植秋玉米為例,收獲時節對應的是寒露、霜降節氣。如果是春玉米,則對應的是處暑節氣。通過農事與節氣的介紹,引導學生學習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原理,以及每個節氣期間的常見天氣。

此類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認識宇宙和行星地球時,教師不妨以科幻電影導入,如《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等,幫助學生拓展眼界,豐富想象力。

三、開展實踐活動

地理知識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最終還要應用于生活。而且現代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視,所以,在學習理論之際,還要注重知識對實踐的反作用。既要令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到地理知識,又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講太陽高度的變化時,可指導學生在清晨到室外測量,觀看自己影子的朝向、長度。中午、傍晚各測一次,如果時間允許,可在上午和下午再增加兩次,令學生從不同時間段自身影子的變化來分析太陽高度的變化,從而了解太陽的運動軌跡。

環保是當前時代的主題,環境污染對人類危害極大。高中生應樹立并強化環保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水源,注意物品的回收利用,科學合理地將垃圾分類,保護學校的綠化區。教師也可以布置任務,由學生5~8人為一組,趁周末假日,對當地某一小區或某一小鎮的環境狀況展開調研。比如,深入基層農村,抽取各村的水源作為檢測樣本,搜集各村的水文信息加以匯總,可對鄉鎮的水污染情況有大致了解,進而還可擴大范圍,分析整個市的水源污染情況。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強調生活和課堂的融合,從生活現象中分析地理知識,和教材相聯系,同時還要突出教材知識對生活的應用。這一模式符合現代教育要求,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值得推廣。當然,在具體應用時,還要確保實施的科學合理性,使其優勢得到最大體現。

參考文獻:

[1]宋昊洋.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J].赤子,2016(18).

[2]肖 蓉.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2016(8).

猜你喜歡
節氣知識點生活化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知識點自測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24節氣
24節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