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樂交融 珠聯璧合
——談黃自藝術歌曲《春思曲》的藝術特征

2018-01-05 04:48鄢志莉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黃自鋼琴伴奏藝術歌曲

鄢志莉

(安康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

詩樂交融 珠聯璧合
——談黃自藝術歌曲《春思曲》的藝術特征

鄢志莉

(安康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

20世紀初藝術歌曲傳入我國,經過一批愛國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創作出了大量豐富多彩并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風格的藝術歌曲。黃自作為第一批留學歸國的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春思曲》便是其中的一首。本文以藝術歌曲《春思曲》為切入點,分別對其選詞、鋼琴伴奏和音樂旋律進行了論述,旨在深入剖析其內在的藝術價值。

黃自;《春思曲》;藝術歌曲;藝術特征

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藝術歌曲傳入我國,出現了諸如肖友梅、趙元任、青主、黃自等一批愛國音樂家,他們在借鑒、吸收歐洲作曲技巧的同時,結合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音樂與詩歌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特色和風格的藝術歌曲。黃自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我國早期的音樂教育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黃自(1904-1938),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是我國20世紀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與音樂教育家,早年曾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一生為后人留下了94首包括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復調音樂、清唱劇、合唱、獨唱、教材歌曲等多種體裁形式的音樂作品;15篇涉及理論創作、批評、欣賞、作家、歷史等方面的音樂論著;56講有關音樂常識的課文;3部未完成的音樂書稿等。他創作的藝術歌曲風格典雅、旋律優美流暢,結構嚴謹,使詩詞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一、選詞講究,具備很強的文學性

藝術歌曲《春思曲》創作于1932年,韋瀚章作詞,黃自作曲。韋瀚章是我國第一代從事現代歌曲創作的歌詞大師,一生共創作500多首歌詞。韋翰章不僅從事歌詞創作,還率先進行歌詞創作的理論研究。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已提出“歌與樂”的結合,“歌詞”這一專用術語便是由他最先提出來的。

《春思曲》這首詞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女子綣坐在繡樓中,無心梳妝打扮、思念遠方情郎的情景。作者通過景物來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并通過景物來寄托對遠方情郎的思念。詩詞內容如下:

“瀟瀟夜雨滴階前,寒衾孤枕未成眠。

今朝攬鏡,應是梨渦淺,綠云慵掠,懶貼花鈿。

小樓獨倚,怕睹陌頭楊柳,分色上簾邊。

更妒煞無知雙燕,吱吱語過畫欄前。

憶個郎,遠別已經年,

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喚他快整歸鞭?!?/p>

二、鋼琴伴奏表情豐富,意境深遠

《春思曲》是一首抒情性的藝術歌曲,結構為并列單二部曲式。

《春思曲》為并列的單二部曲式A+B結構。分為引子(第1小節)+A段(2-11小節)+B段(12-23小節)+尾奏(24-25小節)。

樂曲一開始,鋼琴伴奏便用一小節(共12拍)的三連音前奏,清脆、柔潤地模仿出春天滴答不停的雨滴聲,形象逼真地刻畫出春日多雨的景象,很好地渲染了氣氛。主旋律隨后導入,引出閨中女子在春雨時節落寞孤寂、百無聊賴、思念遠方情郎的情景,鋼伴左手一直以低八度的主旋律勾畫出主人公幽怨的情調,與右手所營造的持續不斷的雨滴聲交織在一起,襯托出女主人公不安與煩亂的心緒。

第一樂句(第2-5小節),作曲家采用重疊調式平行進行的寫作手法。歌曲的主旋律部分建立在F大調的基礎上,鋼琴伴奏部分卻建立在d小調上,大小調式重疊平行進行的手法給人一種焦躁、煩悶之感,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女子等待情郎的焦急心情。

從“小樓獨倚,怕睹陌頭楊柳……”起為B部分(第12-17小節),這部分描寫雨滴的伴奏音型逐漸消失,出現了楊柳隨風搖曳的十六分分解音型。音樂加速了流動感,情緒上也較之前更為激動,調性變得愈發明朗起來。樂曲出現了一系列的轉調。從F大調——f小調——#C小調——F大調,此段調式調性轉換頻繁,音樂色彩變化多端。通過對“獨倚、怕睹、更妒、雙燕”等詞匯的描寫,撩撥著女主人公被孤寂煎熬的心弦,更加激起她的思夫之情。

B樂段(第18-23小節),此時鋼琴伴奏達到全曲的高潮,力度的加強使情緒變得更為激動,在“憶個郎”和“恨只恨”上采用了保持音和重音,既加強了語氣,又進一步刻畫出女主人公不堪寂寞、急切盼望郎君歸來的心情。

樂曲結尾(第24-25小節)鋼琴伴奏再現開頭部分“瀟瀟夜雨滴階前”的主題音調,可以說是收尾呼應。將女主人公幻想破滅、依舊忍受綿綿相思之苦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擅長抒情

歌曲一開始第一句“瀟瀟夜雨滴階前”中的“瀟”字與“今朝攬鏡”的“今”字起音都在主調的主音(小字二組的f)上,音區較高且用p的力度緩緩道出,仿佛在告訴我們閨中女子的落寞和孤寂。歌詞與音樂的完美契合為歌曲營造出一種深厚的歌唱意境?!敖癯瘮堢R,應是梨渦淺”,用降半音和減七和弦來表達“應是梨渦淺”的“淺”字,把一個“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少婦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聽者面前。歌曲采用12/8與9/8的交替拍子,這種三拍子的演變可以使旋律線條更為流暢。到第18小節處,9/8拍與12/8拍交替出現,與音樂旋律融為了一體。

整首作品旋律清麗柔婉,細膩抒情,在黃自的筆下鋼琴伴奏與詩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不僅提升了歌曲的美感,而且達到了最大的藝術效果。

[1]錢仁康.黃自的生活與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許倩.黃自藝術歌曲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6.

[4]王震亞.黃自作品研究[J].音樂藝術,1992(03).

J605

A

鄢志莉(1984—),女,漢族,安康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黃自鋼琴伴奏藝術歌曲
形、韻、意——詠嘆調《有一顆愛心飄落》鋼琴伴奏分析
淺析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音樂特征
藝術歌曲流行唱法對藝術歌曲發展的影響
淺談舞蹈基訓課的鋼琴伴奏
鋼琴伴奏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作用
樂感的培養與鋼琴伴奏的實踐學習
淺析尚德義藝術歌曲的創作及其特征
中國學院派藝術歌曲創作的典范
黃自作品《玫瑰三愿》賞析
對音樂欣賞課的認識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