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梭與張竟生平民美育思想的比較

2018-01-18 11:10田瑞
消費導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

田瑞

摘要:盧梭和張競生作為中西方持續關注美育問題的學者,在美育目標、美育實施方法與美育觀照對象三個層面都滲透出了平民化的走向,二者平民視角的美育思想不僅推動了其所處時代對美育的理解與認識,還為后世美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

關鍵詞:審美教育 平民教育 美育實踐

盧梭與張競生的美育思想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從平民視角入手:盧梭倡導美育“回到自然”,推崇“自然人”的教育;張競生不僅關注對民眾“美的人生觀”的培養,還著眼于構建人人向美的“美的社會”。但從美育目標、美育實施方法與美育觀照對象等角度來看,二者對美育理論的具體闡釋存在一定的差別

一、美育目標:“自然人”與“美的人生觀”

盧梭對當時以封建政治經濟制度為基礎的“文明”大加鞭笞,向往未曾進入文明社會時秩序良好的“自然”。他認為文明社會并未實現試想中的道德水平提高,相反還導致了道德滑坡與罪惡橫行,他曾尖銳地指出:“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盧梭美育思想的目標便是讓人類回溯至前文明時期的“自然狀態”,使人重新成為“自然人”,拾回那顆飽含自然感情、不受約束桎梏的“自然之心”,重新實現個性自由與道德完善。

張競生也看到了當時社會的弊病——內憂外患的夾擊造成了普羅大眾人生觀的混亂,所以提倡用“美的人生觀”改變“臭的人心”。張競生將“美的人生觀”視為“高于一切的人生觀”——“能于丑惡的物質生活上,求出一種美妙有趣的作用;又能于疲軟的精神生活中,得到一個剛毅活潑的心思”?!懊赖娜松^”滿足生活所需的創造與組織能力,既能統籌人生命的各方力量,又能開拓思想,激發人的精神發展。張競生的美育目標著眼于真善美的統一和精神與物質的統一,它賦予人類審美主體與客體的雙重角色,實現了美學與人生的相互交融。

盧梭和張競生的美育目標都意圖挽救岌岌可危的時代道德,盧梭更關注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表達,主要從其政治構想出發;而張競生強調對人生活點滴中審美境界的創造,傾向于美育的實證性研究。

二、美育實施方法:回歸自然與藝術化的職業教育

盧梭認為美育要按照生活和生命的律動實行,遵循一種“自然準則”——“跟著它(自然)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這種“自然準則”也是從平民視角出發。盧梭筆下的愛彌兒是通過“自然教育”培養的理想人才,而愛彌兒正是平民階級的代表。此外,盧梭還認為城市早已腐壞污濁,鄉村才是純樸自然之地,視平民棲居的鄉村為美育實踐最好地點。盧梭指出實施美育需要將“城市人”轉變為“鄉村人”,“與其教育窮人發財致富,不如教育富人變成貧窮”,人在鄉村環境中直接感悟自然、接觸“自然美”,才能涵養“自然之心”。

與盧梭相似,張競生亦認為凌駕于平民之上的上等人并非擁有很高的道德水平,但是平民中愚蠢無知的現象也廣泛存在,因此其美育思想便力求“使一切國民皆成為有藝術性的工程師與辦事人”。除去對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視之外,張競生從現實效益與經濟效益兩方面共同推進,創造性地將美育與職業教育結合,視之為底層勞動者實現美育目標的重要方式。他提倡開辦工程學校,用藝術方法進行職業教育,使所有職業工作者在提高職業技能的同時,讓道德修養也獲得提高,實現全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發展。

盧梭“回到自然”的美育途徑實質上是略顯片面化和理想化的,他對城市文明的全盤否定和自然狀態的突出強調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社會歷史的內涵,其平民視角的美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種理論假設。而張競生的美育實施方法則從社會現實出發,在提供諸多現實范例的基礎上,用具體的實施方式逐步構建自己的美育實踐體系。

三、美育觀照對象:自然美與人生美

盧梭將美劃分為自然之美、道德之美與臆造之美。自然之美是人類從自然中篩選出的,“一切真正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它被盧梭理解為是平民所喜愛的質樸純正之美。而以藝術為代表的臆造之美是與自然之美相對立的,這種臆造之美是被盧梭所排斥的。他認為臆造之美受到利益和虛榮的支配,更多地為了滿足上流社會粉飾精神的需要,是用來壓迫和蔑視平民的工具。盧梭對臆造之美的否定實際上就是對貴族階級奢靡虛華的批判。

張競生的“美的人生觀”涵蓋了衣食住、體育、職業、科學、藝術、性育、娛樂七項,凸顯其美育觀照對象的廣度。他認為“美”是人創造的,“凡能求真美之人……一切家常日用的物品,以至一舉一動之微,都能得到美趣”。他將生活處處都當作美的觀照對象一一不止是大自然,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乃至人生與社會都可以尋找到美、創造出美。他所理解的美不再是奢侈品,人人都可以享用美的趣味。這時審美變成了審人生,通過審美、藝術、人生三者的貫通,人生美成為美育的最終觀照對象,從而實現藝術人生化或人生藝術化的“美的人生觀”。

四、小結

盧梭作為法國啟蒙運動的大將,其平民視角的美育思想更多地加入了反對專制霸權、提倡民主自由的政治意義。張競生則通過“美的人生觀”與“美的社會組織法”,滲透了更多的實踐操作價值。二者的美育觀都從底層民眾出發,平民立場鮮明,不僅在其所處的時代有著很強的進步意義,還為后世美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endprint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在中專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墨香滿園
普通高校聲樂教學中關于審美教育的滲透
高校攝影公選課與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淺談
審美教育有效傳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