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

2018-01-19 11:36寇延華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

寇延華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方法:對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11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分為觀察組57例和對照組57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及護理風險的發生概率。結果: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5%低于觀察組67.3%,兩組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2%低于對照組23.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討論: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的減少患者的風險事件的發生,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應大力的推廣于各大醫院進行臨床應用。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近年來,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病率逐年持續上升,嚴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心血管內科疾病在臨床上通常表現為發病迅速,病情急促,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等[1]。由于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誘發因素較多,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加強護理風險管理,使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保證患者的安全,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就是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風險管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11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57例和對照組57例,114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53例,男性患者有61例,觀察組患者中女性有20例,男性有37例,年齡在43歲-76歲,平均年齡為(60.7±5.4)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有33例,男性有24例,年齡在44歲-79歲,平均年齡為(61.2±5.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建立靜脈通道、藥物治療、吸氧治療等常規護理進行護理,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進行匯報;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為:(1)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組長和護理人員成立一個護理風險小組,組長根據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重癥的潛在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然后根據分析出來的潛在風險因素進行制定相應的風險預案,盡最大可能減少風險因素的發生,如果出現處理不了的風險事件,及時的向組長進行匯報,必要時向主治醫生進行匯報,爭取得到最快的解決辦法;(2)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不定時的對護理人員進行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疾病的護理風險處理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管理意識,每周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專業的技術進行檢測,例如:護理查房、臨床反應,業務熟悉程度等方面,使得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減少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時風險事件的發生;(3)藥物風險管理,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的藥物較多,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管理,從發放藥物開始,嚴格的遵循其規章制度,對醫生開的藥物進行詳細的確認,通過與患者進行交談,詳細告知患者的藥物注意事項,用藥量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反復叮囑,一定要按時的進行服藥,出現不能解決的情況時及時的向護理人員進行反應,降低藥物風險的發生;(4)設備管理風險,心血管內科重癥疾病患者所用的儀器較多,有呼吸機、心電圖儀、心電監護儀等儀器,護理人員應進行儀器方面的培訓,熟悉各種儀器的運行機制,同時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時應安全規范的進行,熟悉設備的各項功能和常見的設備故障處理,減少患者在護理人員在護理中因設備儀器的故障而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2]。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的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分發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本次護理的滿意度情況,0分-100分來進行衡量護理滿意度,通常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種情況,0分-59分,為不滿意;60分-80分為滿意,81分-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х100%,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出現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檢驗,若檢驗所得的P≤0.05,則代表所對比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7.3%,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前后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有1例,因此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率為1.7%,對照組患患者在護理前后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有10例,因此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率為17.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重癥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體素質較弱,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反應能力較低等自身因素,導致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病率高,同時心血管內科重癥疾病的發病情況迅速,往往導致患者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治療,進而引發多種并發癥,增加護理事件發生的風險[3]。本次研究就是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從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藥物風險管理及設備管理風險方面進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從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藥物風險管理及設備管理風險方面進行風險護理管理不僅能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而且極大的減少了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應大力的推廣于各大醫院進行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劉瑞芳,任惠廷.關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01):3624-3625.

權開花,齊勇梅.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風險管理初探[J].中國傷殘醫學,2016,3(08):266-268.

李紅霞,莫小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7):124-126.

猜你喜歡
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
動脈血乳酸動態監測在心臟外科重癥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血糖變異性與重癥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