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財政分權對經濟的影響

2018-01-23 06:02王平
中國市場 2018年3期
關鍵詞:財政分權收入差距經濟發展

王平

[摘 要]近些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財政分權的研究日益深入。文章在對中國式財政分權演變歷程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指出了中國式財政分權的特征,并分析了中國式財政分權對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財政分權;收入差距;經濟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52

1 中國式財政分權的內涵及演變歷程

幾乎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體系都是分為若干級別,通過權力的分配達到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標,財政分權是指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權力和支出責任范圍,并允許其自主決定預算支出規模與結構,使處于基層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選擇其所需要的政策類型,并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其結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自新中國成立至今以兩個節點為分界,一共經歷了三個演變階段,分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高度集權的財政體制、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94年之間的“分權讓利”財政體制、1994年至現在的分稅制財政體制。

1.1 高度集權的財政體制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雖然我國的財政管理體制有過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整體上仍然屬于中央政府對財政收支具有絕對控制地位的高度集權財政體制。這一時期,公共產品的生產計劃制訂以及決策權在中央手中,而具體的執行則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兩者之間屬于單純的行政隸屬關系。同時,地方政府的稅收絕大多數要上繳給中央,其財政支出則來源于中央財政撥款,使得地方政府在經濟上缺乏獨立性,不利于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1.2 “分權讓利”財政體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進行了重新定位,為了激勵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我國實行了“分權讓利”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并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這一財政體制也進行了深化改革,變傳統的“吃大鍋飯”為“分灶吃飯”,這樣不僅大大改善了以往我國財政收入嚴重不足的問題,還極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經濟獨立性,有力促進了其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1.3 分稅制財政體制

從1994年起,我國在對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范圍進行明確規定的基礎上實行了分稅制改革,理順了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間的集權以及分權關系。在這種財政體制下,稅收被分為地方稅、中央稅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稅,而且在明確中央以及地方財政支出范圍的基礎上,建立了規范的中央支付轉移制度,大大提升了中央財政的收入比例,而且還充分調動了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我國財政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

2 中國式財政分權的特征

2.1 經濟分權與政治集權并存

西方國家的地方政府官員是由當地民眾直接選舉出來的,這就決定了他們要對選民負責,而國民也有權利選擇公共產品及服務較好的地區進行居住,這種機制會促使政府官員加大對公共產品及服務的改善力度。但是中國的戶籍制度以及城鄉二元化結構大大限制了這種“以腳投票”機制在中國的發展,此外,中國地方官員通常是由上級部門任命的,地方官員直接對上級部門進行負責,政治集權使得官員想要獲得晉升,就必須大力發展當地經濟。

2.2 收入分權和支出分權不匹配

我國最初實行財政分權制度改革是為了有效提高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比重,同時給予地方政府較大的財政支出權限,但是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上得到的自主性卻無法匹配。有數據表明,分權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逐漸超過了其財政收入水平。

2.3 “自上而下”的供給主導型分權

國外財政分權體制中的經濟分權與政治分權并存形成的是“自下而上”的分權體制,這是因為地方政府能夠充分掌握地方發展的需求,在公共服務提供上比中央政府更為高效。但受政治體制以及歷史影響,我國的財政分權呈現“自上而下”的特征,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并由地方進行實施,這樣有利于中央對于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提高財政收入。

3 中國式財政分權對經濟的影響

3.1 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財政分權中的分稅制改革賦予了地方政府在公共產品以及服務建設投資中的自主權,有效調動了我國地方政府對于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同時通過財政分權體制,大大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僅有利于借助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力發展重點產業,而且能夠實現國家對于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促進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

3.2 造成我國地區收入差距的拉大

首先,我國東、中、西部之間的產業結構差異較大,從而導致了地方政府行為之間的差異。在實行分稅制改革以后,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無法滿足財政支出的要求,缺口越來越大,只能通過征稅等手段來滿足對公共服務的支出;另一方面,與中部和東部地區相比,第一產業在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中所占的份額更大,由于第一產業的征稅成本較高,為了滿足財政支出,就必須通過一些手段來增加其他產業的實際稅負,從而導致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造成了人才以及資金的向東流入,最終導致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其次,財政分權造成地區收入差距拉大還與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結構有關。有經濟模型表明,地方財政支出中經濟建設類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的比重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而科教文衛等社會性支出則與當地經濟發展呈正相關。而受經濟、地理、歷史等因素影響,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的一般性支出比重較大,而為了保障地區的經濟建設就只能選擇壓縮地區的科教文衛等方面的支出,根據經濟模型表現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將導致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變慢;而東部地區由于財政充裕,會逐步加大對經濟長足增長有良好促進效果的社會性支出,這就導致了地區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最后,我國財政分權獨有的經濟分權與政治集權并存的特征也會進一步拉大地區收入差距。政治集權導致了不同省份之間存在著GDP增長上的競爭,投資以及人才作為地區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個地方政府勢必會通過加大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服務建設投入以及政策制定來對其進行引進。但是由于改革開放等因素,東部地區在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服務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這就進一步加大了中西部與東部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

3.3 造成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國財政分權的特征決定了GDP的發展是地方政府的績效衡量主要指標之一,這就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在選擇財政支出以及投入方向上具有很大的傾向性,相較于基礎設施落后、投資缺口較大、投資效果較差的農村地區,地方政府更傾向于將資金以及政策投入到發展潛力較大且投資見效較快的城市地區,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同時,城鄉差距的加大還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有關。在地方政府財政支出類型中,經濟建設類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與城鄉差距呈負相關,而科教文衛等社會性支出則會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如果地方政府選擇加大一般性支出的同時縮減社會性支出的比重就會進一步拉大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

4 結 論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財政分權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其也是造成我國地區以及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來有必要對財政分權體制進行合理分權、優化公共支出結構、完善績效等方面的改革,使財政分權在更好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小其所帶來的加大城鄉差距以及地區差距的經濟代價。

參考文獻:

[1] 徐國祥,龍碩,李波.中國財政分權度指數的編制及其與增長、均等的關系研究 [J].統計研究,2016,33(9):36-46.

[2]江依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公共服務供給探析 [J].企業經濟,2011,30(7):152-154.

[3]李成宇,史桂芬,聶麗.中國式財政分權與公共教育支出——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 [J].教育與經濟,2014(3):8-15.endprint

猜你喜歡
財政分權收入差距經濟發展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地方分權與鄉鎮財政職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