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鑒賞中的“虛”與“實”

2018-01-23 11:33唐惠忠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詩人

“虛”和“實”本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技法,“實”指的是客觀地反映繪畫對象,“虛”指的是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在古代詩歌中,“虛”與“實”也是相對而言的,包括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一、何謂“虛”與“實”?

在古詩中,“虛”指知覺中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幻世界、夢境等。一般情況下,“虛”包括四種類型:

1.虛幻世界。如李白的《古風(其十九)寫“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遠遠看見了明星仙女;玉女的纖纖素手拈著粉紅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著寬廣的長帶,迎風飄舉,升向天際。作者用神奇的彩筆,繪出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又如范成大的《鵲橋仙·七夕》中寫道: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這是一首吟詠牛郎織女的作品?!半p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并以側筆渲染?!翱椗呦Ξ敹珊?,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織,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嫉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配角心情的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接下來三句承“群仙相妒”,筆墨從牛郎、織女宕開,筆意雋永?!熬昃暝骆M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椗荒瓴诺靡粫?,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跋喾瓴莶?,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卻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顯然,只有深味人間久別之悲,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與理解?!靶職g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兩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別離,相逢僅七夕這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何其深重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愁歸去。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然而從詞人心靈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詞人運筆處處不凡,看來純寫虛幻世界,實際是將神話性質人間化。

2.夢境。例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边@是以繁華的夢境來反襯現實處境的悲哀。又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夢中圖景。

3.設想之境。例如李煜的《虞美人》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國”的“雕欄玉砌”依然存在,這番景象并不在眼前,而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又如柳永的《雨霖鈴》,詞中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是設想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作者虛寫別后生活,著意描繪孤獨寂寞的心情。

4.從對面寫——這是一種特殊的設想之境。如高適《除夜作》“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通過寫千里之外的親人對自己的思念,襯托出客心悲愁,思鄉情切。從對面寫來,多寫雙方中對方,以己度人,寫人實寫己,兩地相思,一樣愁緒,讀來詩味無窮。又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自己望月思念親人,卻說妻子獨自望月思念自己(小兒女不懂得思念父親,是襯托之筆);“香霧”一聯,刻畫妻子望月時間之長,愈見盼夫早歸情深;結尾想象會面團聚情景,相對無語,月照兩人直到淚痕干。全詩皆為設想之辭,純用虛筆,構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嘆為觀止,所以浦起龍贊為“詩從對面飛來”。

在古詩作品中,所謂“實”,是指客觀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石壕吏》《賣炭翁》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等。

二、關于“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歌的意象,開拓詩作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鄙详I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設想“行人”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考題剖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0~11題。

秋 興

陸 游

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

醉憑高閣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

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注] 迮:狹窄。

10.根據中間兩聯,概況作者“愁”的原因。(6分)

解析:如果“分析原因”的話,可以這樣展開:①詩人酒后獨倚高樓,想到宋軍在前線節節敗退,領土不斷喪失,因為國家殘敗、偏安一隅、疆域漸狹而生發懷國之愁。②詩人深夜無眠,畫角聲傳,因為邊關不寧、戰火不息而生發動亂之愁。③詩人已過中年,體衰多病,時光易逝,迫近晚年,因為時不我待、壯志難酬而生發人生之愁。④詩人雖胸懷平戎韜略,又身經沙場歷練,卻屢遭讒毀,因為報國無門而生發際遇之愁。

參考答案:壯志難酬,懷抱未展;中年多病,時光日迫;國土淪喪,戰事未寧。

11.簡要賞析尾聯的表達效果。(5分)

解析:尾聯發揮想象,虛寫景象,借景傳情。詩人想象清晨來到煙雨迷蒙的桐江垂釣,把釣舟系在秋葉正紅的楓樹上。借這種虛擬景象,表達了自己面對江山破碎、報國無門的無奈之情和歸隱之意。同時,“煙雨桐江”和“丹楓系舟”還有著對國事時情和人生歸宿的隱喻意義。

參考答案:以“丹楓”照應“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將來煙雨垂釣的畫面,表達了自己隱逸的愿望,也暗含無奈和苦悶之情。

賞析:一說起“秋興”,人們馬上會想起杜甫憂國憂民的組詩,著名的《秋興八首》。陸游寫過的《秋興》有十幾首,也多為憂國之作?!鞍装l蕭蕭欲滿頭”這一首約寫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前后,詩人57歲左右?!扒锱d”既是季節之秋,秋天情思;也是人生之秋,人生感懷。首聯概寫現實情狀。首句對“白發”這一典型意象作簡捷的描寫,清晰地表述出自己人過中年、迅速衰老的情狀。次句訴說憤然辭官歸家,已經過去了三個秋天。故山故園依舊,而時間和年華就這樣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地悄然流逝。平靜的詩句,難靜的情懷。頷聯憂懷國危體衰。當此秋高時節,國事擁塞心頭,買醉解憂,登上高閣,憑欄北望,光復無望,現有的半壁河山也日削月割,不斷淪喪。醉因憂國、醉不忘國的愛國詩人,怎能不心如刀割?回看自己,已過中年,疾病侵入,更覺得日月飛逝,分外無情。頸聯抒寫失落憂愁。詩人45歲時曾在大散關一帶親臨抗金前線,八個月的軍旅生活一生難忘。眼見歷經百戰的鎧甲閑掛壁上,一如以身許國的壯志;耳邊還不時響起當年軍營五更時凄厲的號角,也只能平添國勢衰微、報國無門的憂愁。國事身事,情何以堪!尾聯表達無奈感慨。國憂身愁,郁結難消,可是又有什么用處?又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抱負?索性全都放下吧,明天早點起來,到煙雨迷蒙的富春江垂釣吧,累了倦了,就挑選一棵秋葉正紅的楓樹系住小船。煙雨迷蒙能向何方?還是系住自己砰砰跳動的心吧。這首寫秋天的詩,堅定的報國信念中交織著迷惘、憂愁。煙雨系舟,也是談何容易。陸游兩歲時遭逢“靖康國難”,他是一位高產詩人,存世詩詞9300多首,大半是光復報國的詩篇,臨終寫下《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遺愿,深深植入每個中國人的心田。在這個背景下讀《秋興》,會有更深的體悟。

古詩今譯:頭上差不多全是蕭疏的白發,回到故鄉已經過了三個清秋。高閣憑欄醉望疆土更趨狹窄,中年疾病侵體更覺時光迅遒。百戰鎧甲閑置空懷報國壯志,五更畫角聲傳只能催生深愁。明天煙雨清晨會到桐江岸邊,姑且選占一株丹楓系住釣舟。

請你演練

1.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4分)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②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注] ①闌:阻隔;阻攔。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

答: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3)題。(11分)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

李商隱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

答:

(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3分)

答:

(3)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5分)

答: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

答: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11分)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 參

聞說輪臺②路,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答: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答:

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8分)

月 圓①

(唐) 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④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 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時所作。②綺逾依: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圓。④列宿:眾星。

(1)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哪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4分)

答:

(2)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4分)

答:

參考答案

1.答案一: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引起后兩句夢中相見慰孤獨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實中的孤獨。答案二: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引起后兩句錯過大雁傳信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實中的情感阻隔。(本題側重考查詩歌的“表現手法”對“思想內容”的表達作用?!锻瓥|》由不能相會說起,至遙望,至夢憶,至對燈秉筆,終至傳書無由。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用“望”“夢”“寫書”“尋雁”等多個引人想象的細節,把一個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的復雜心理和癡頑情態表現得曲折盡致。)

賞析:這是黃庭堅因黨禍遷徙至西南時寫下的抒情寄慨之作。語言平實而悲怨深沉,空靈渾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詞。詞作表達作者東望思歸的心情,四個層次,四次轉折,由“望”而一氣貫下,則有萬般不可“望”處。此種陷入絕境的情形,非親身經歷不能言說。

2.(1)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應扣住“情緒變化過程”作答?!熬湃镇岏Y一日閑”,表明是欣然尋訪王侍御的;“尋君不遇又空還”,自然是悵然若失的;友人因“門對寒流雪滿山”而“詩思清人骨”,這是值得欣賞和讓人羨慕的。)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城郭休過識者稀”說的是“根本不需要到城郭去尋找,因為那里認識他的人很少”;“哀猿啼處有柴扉”說的是“在那猿猴哀啼的地方,他那所茅舍柴扉緊閉”——“哀猿啼處”暗示住在深山老林里,“柴扉”則是言其家居簡陋;“漁樵路”說的是對方平日里“與漁夫樵夫生活在一起”。這樣一分析,答案就非常明確了。)

(3)第一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環境,揭示其詩歌獨特風格的成因,并暗寓對友人品格的贊頌。第二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詩人不遇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突出訪人的執著和情懷的深摯(或:通過想象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前一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環境來突出王侍御形象——詩人說“怪不得王侍御詩中的思致清新得沁人肌骨,原來他的家門正對著一溪寒流、滿山白雪”,借以揭示其詩歌獨特風格的成因,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雅、高潔的詩人形象。后一首的“日暮歸來雨滿衣”,認為是寫詩人自己或虛寫隱者歸來,兩種理解均能成立。)

3.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根據三、四兩句詩和“代為之思”,可知表達技巧為“想象”“從對面寫”;然后可結合“其情更遠”(意為將情感表達得更深遠)將答案具體化。意思對即可。)

賞析: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一、二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后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后兩句,詩人以“憶”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難以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一來,整首詩虛實結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作品更具朦朧之美,更有助于表現惆悵的別情。通過造境,“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梢哉f,詩作在藝術構思上是頗具特色的。

4.(1)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從題目可知,作者此時身在臨洮,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東部,距離北庭都護府所在的庭州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盡管此前作者已有了一次出塞的經歷,對邊地風物有一定知曉,但這次筆下描繪的景物絕不可能是出于親眼所見,而是有相當大的想象成分。因此不管是春風不度、漢使稀見的艱苦生活環境,還是白草連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風貌,都要結合作者的生活經驗并透過豐富的想象力才能獲得。第一句中“聞說”兩字透露出詩中的描寫也來自聽聞,但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憑聽聞所接受的信息是無法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的。)

(2)第一問: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第二問: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這道題考查同學們理解、概括作品內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眾所周知,征戍、行旅是中國詩歌一個源遠流長的抒情主題,其中所貫穿的情感常常是征人的辛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或者是思婦凄絕哀婉的牽掛,其感情基調是悲苦的。但是到了盛唐,這一主題的情感基調有所改變。這個時期士人辭親遠游,奔赴邊塞,很少是一種違背自身意愿的被動行為,而是在一個空前強盛的偉大帝國不斷擴大其影響力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對個體自身價值實現的強烈追求。所以,盛唐邊塞詩盡管也保留了一些諸如反映征戍勞苦、親愛仳離的傳統情緒,但更多的是將自身追求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的昂揚氣概。岑參這首詩也是如此。起、承部分的塞外景物描寫不可避免地會帶給讀者肅殺凄涼的印象,但在尾聯作者扭轉了這一情感流動方向,強調此行目的在于“勤王”,是有強烈的愛國熱忱作為理性支撐的。這里有必要對唐王朝經營西域作一個客觀的歷史評價。從史實看,作為被周邊各民族公推為“天可汗”的大唐帝國,并沒有像同時代的其他強權一樣奴役西域各部族,在西域的軍事存在是為了維護中華先進文明的影響力,也是為了維護東西方貿易之路暢通等唐帝國的核心利益。因此,岑參詩中的愛國情懷有著道義上的正確出發點。)

5.(1)孤月當空,清輝滿樓;月映寒江,影動柴扉;月灑江波,浮光躍金;月照綺席,光彩交融;月掛空山,萬籟俱靜;月明中天,疏星寥落。(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重點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意境的概括。第一、二句“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描寫一輪明月獨懸高空,正對屋舍,月光照射在滾滾的江面上,又反射到屋門之上不斷閃動。從天上月、江上波到門上月光的閃動,視角不斷轉換,寫出了一個活脫脫的生動傳神的月亮。第三、四句“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詩人從江樓俯視長江上的月色,綿延曲折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動著金光,接著又從寫江上的月光轉到寫屋內的月光,席子在月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柔美。第五、六句“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詩人的視線從室內轉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懸著的一輪明月,照耀著幽深人少的山林。詩人仰望夜空,又看到月光皎潔,群星稀寥。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齊全,概括全面;三是推敲用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

(2)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清輝,是實寫。故園桂花正該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具體指向描寫中的“虛實結合”——眼前景為實,聯想景為虛?!肮蕡@松桂發,萬里共清輝”,詩人由眼前的月亮聯想到遙遠的家鄉松樹當茂,桂花正香,聯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在這明凈的夜晚,作者唯愿同遠隔萬里的親人們共沐月光。這是詩人美好的愿望和真誠的祝愿,也是對自己長期滯留異鄉、久久難歸的無可奈何的告慰。答案呈現可分兩步:先按“虛實”角度合理歸類,再賞析“虛實結合”手法所表達的情感。)

(作者:唐惠忠,常熟市高新區常熟國際學校)

猜你喜歡
詩人
我不是詩人
大詩人
詩人寫詩人的長篇傳記文學《峭巖傳——青銅的天空》出版
最帥的詩人
“詩人”老爸
“詩人”老爸姜超
憤怒
謊言
賈島推敲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