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在現實世界踐行城市規劃理想

2018-01-25 06:08崔曙平
城市規劃 2017年1期
關鍵詞:規劃師人居城市規劃

周 嵐 崔曙平

在“規劃”成為社會熱詞、多部門競相推動“多規融合”的社會現實中,討論城市規劃理想似有談論空中樓閣之嫌。實際上,越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越需要通過前瞻的規劃來明確方向、達成社會共識,越需要通過系統的規劃來整合碎片化的資源、引導方向一致的行動。從這個角度看,規劃成為“顯學”,有其內在的社會邏輯。

在新的發展背景中,需要跳出既有的思維范式,重新思考城市規劃的社會定位和城市規劃的現實問題。當我們回望城市規劃的發展軌跡,就會深刻理解: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和發展,正是源于人類追求更好人居環境的理想,也正是在及時回應發展變化的城市問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進步。而這種進步,需要一代代具有理想精神的城市規劃者,在現實世界通過“知行合一”的社會實踐不斷推動。

1 重新追問“何為城市規劃”

關于城市規劃,有許多廣為引用的概念。比如,美國國家資源委員會將城市規劃定義為“是一門科學、一種藝術、一種政策活動,它設計并指導空間的和諧發展,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的需要”。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城市規劃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體——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園、公用事業及其他的各種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實現社會與經濟目標”[1]。日本的定義,則強調“城市規劃是城市空間布局、建設城市的技術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創造出良好的生活與活動環境”。我國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則把城市規劃定義為“政府調控城鄉空間資源、指導城鄉發展與建設、維護社會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2]。

以上這些定義,都力求嚴謹準確,但在大眾看來,多少有些晦澀。因常常被公眾問及“何為城市規劃”,筆者也試著用通俗的語言來回答——城市規劃就是為改善人居環境,對城市未來發展的“預見、主張、謀劃、統籌和空間安排”?!邦A見、主張、謀劃、統籌、空間安排”這5個詞,對應的是城市規劃的5項主要技術任務。但我們的規劃師,往往在行的是完成后3項任務,尤其善于把對城市空間的安排描繪成美麗的城市藍圖;而難以把握的,往往是對城市未來發展的預見和主張:城市作為復雜的巨系統,對其客觀演變規律的準確把握,也許本身就超越了人類對世界認知的極限;而關于城市未來發展的主張,則涉及個體及社會的主觀價值取向,正如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個體都有自己關于理想城市的獨特認知和不同主張。

對城市規劃如何取得社會共識,不少規劃師把它看成是城市規劃的非技術問題,不關心也不在行。實際上,這正折射出城市規劃行業對城市規劃社會屬性的不夠重視。筆者發現,與城市規劃行業過分關注城市規劃的技術內容形成對照的是,國家《標準化工作指南》將標準定義為:“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的批準。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3]。從中可以看到,它的定義,強調的不是技術的內容和內涵,而是其社會目的、社會基礎、社會使用規則以及達成的社會功效。相較而言,規劃行業太多關注城市規劃學科內容的專業性,而對其社會屬性關注不夠、研究太少,因而對社會變化反映不夠及時、應對不夠有力。

2 如何看待城市規劃的現實問題

現實世界的每一位規劃師,相信都聽過無數對城市和對規劃的批評。關于城市,來自經濟角度的批評包括:城市規劃關注經濟不夠,城市的產城融合程度不夠,城市土地利用不夠集約高效,房地產導向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存在財務支撐問題等等;來自社會角度的批評有:城市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不夠,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性不夠,城市空間的社會分異現象日益明顯;來自文化角度的批評包括:對歷史文化保護重視不夠,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當代城市規劃建設缺乏文化傳承,“千城一面”現象嚴重;來自生態角度的批評有:城市“攤大餅”,對生態空間造成破壞,城市規劃關注水、氣、土壤環境污染和資源能源循環利用不夠,大雨時城市內澇現象嚴重,“城中看?!本坝^頻現……關于城市規劃,其科學性、權威性和公眾性三個方面都受到質疑,認為城市規劃的科學理性不夠,作為公共政策的權威性不夠、城市規劃的社會共識基礎不夠……

在經年的批評中,筆者愈加深刻地感受到,城市規劃本身就是和城市問題打交道的,而這些批評也正折射出人們心目中的城市理想:現實中的城市問題和規劃問題,正是源自理想的城市圖景和現實城市生活的反差。實際上,回望歷史,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正是源自致力解決工業化和城鎮化帶來的城市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問題也隨之發展變化,正是對現實問題不斷改進的動力,驅使著規劃學科不斷向前,并通過規劃實踐而不斷發展完善。與此同時,在回應城市問題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學科也日益科學化、體系化,城市規劃成為政府重要的公共政策和治理工具,并上升到城市乃至國家的法規層面。相應地,城市規劃師隊伍也日益發展壯大,規劃師相應成為現代社會職業的重要組成。因此,筆者堅信,只要城市發展存在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只要人類追求更美好人居環境的理想精神不滅,只要社會認同城市問題的解決需要系統化的專業方案,城市規劃學科就會隨之不斷發展。

3 如何在現實世界踐行規劃理想

理想不是夢想,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根植于大地。專業理想的實現,必須要順天時、就地利、求人和,順應社會進步的潮流,契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了解這一點,僅憑理想的情懷,難免會在現實世界碰壁。當我們感慨“向權力講述真理”的困難時,必須要同時自問的是:我們的規劃是否能夠針對社會現實問題對癥下藥?我們提供的專業解決方案,是否科學合理、同時務實可操作?……而要得到這些問題的肯定答案,就要求規劃師平素能夠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不斷發展完善自己的專業“六能”,“心、手、眼、口、腦、足”并用,不斷了解社會、發現問題、探究答案,結合實踐完善思維,在“理想—實踐—理想—實踐”的過程中,持續漸進地推動規劃引導下的人居環境現實改善(圖1)。

3.1 心:心存規劃理想

城市規劃是關于人居理想的科學,蘊含著科學的精神和對科學的信仰。梁鶴年教授認為,規劃師的信仰與理想包含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相信未來的存在;第二層次是相信未來可以比現在好;第三層次是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能創造更好的未來;第四層次是通過規劃師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的未來會更好[4]。規劃師應始終相信,人類永遠在尋找理想環境和實際環境之間的吻合,而城市規劃正是指引城市走向理想的現實階梯。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正是城市規劃的理想精神,驅使我們不斷向前,致力推動城市向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3.2 手:掌握專業技能

英國皇家規劃學會(RTPI)將專業技能作為規劃師職業操守的首項要求[5]?;诩夹g和藝術的空間規劃方案編制,是規劃師傳統的核心技能。但在城市發展更加復雜多元的當下,城市規劃已經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交集(圖2),正如吳志強指出的,“規劃師如果過分關注物質性規劃,而忽略了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相關學科的影響,那么他就是聾子;但如果他只關注相關學科的研究而忽視規劃的空間本體特征,那么他就是瞎子”[6]。泰勒提出,“規劃師要適應規劃轉型發展的需要,促進自身角色從創意設計師向科學分析和理性決策者轉變、從技術專家向規劃管理和交流協調者轉變,從現代主義思潮到后現代主義思潮踐行者轉變”[7]。凱文·林奇認為,“規劃師要扮演好信息員、倡導者、設計模式制造者、利益團體代言人、公共規劃師等多元化的角色”[8]。面對不斷變化發展的時代和社會,規劃師必須潛心學習,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以更好地應對技術變化迅捷、社會需求多元的當代城市發展挑戰。

圖1 規劃師需要不斷提升的六種專業能力Fig.1 Six professional skills that urban planner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圖2 當代城市規劃的專業視野拓展Fig.2 Broadening professional insight of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3.3 眼:善于社會觀察

如果說心中的規劃理想和手上的專業技能,已經在大學階段初步練成的話,那么學會用眼觀察社會的能力,則更多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練就。城市規劃的解決方案,往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要求規劃師能夠開拓視野,通過不斷觀察學習,逐步提高綜合能力。一方面,要善于觀察學習其他城市的實踐經驗,因為城市發展的規律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觀察、學習、反思他人的實踐,可以幫助自身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更要善于觀察規劃城市的百姓需求,城市既存在共性,更有在地性和個性需求,所以規劃師一定眼中要有社會、心中要有百姓,要經常深入城鄉基層調查研究、觀察了解民之所需和民之關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百姓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精心規劃以人為本的城市。

3.4 口:能夠有效溝通

城市規劃理想的實現必須基于社會共識,因此保羅·達維多夫提出“規劃是多元化的,應該結合不同群體的意見設計”,約翰·福雷斯特則認為“規劃通常伴隨著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沖突,而規劃師必須掌握解決沖突的技能”[9]。因此規劃師需要有效溝通、協商、談判,讓多種利益相關人參與規劃過程[7],通過求教于民、問計于民,努力使城市規劃可以反映不同群體的聲音,保證市民可以相對公平地分享城鎮化得益,不受城鄉戶籍、收入、教育水平等差別化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規劃師也要提升“向權力講述真理”的水平,努力推動公共決策更加科學理性。要做到這一點,規劃師需要具備維護公共利益的理想精神,運用規劃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甄別社會各方需求、平衡多方利益、提出合理方案、作出理性解釋。只有這樣才能向政府、公眾準確清晰地闡釋城市規劃的目標與內容,將城市規劃的專業主張變成社會共識,進而轉化為公共政策。

3.5 腦:審時度勢推動社會實踐

上述4種專業能力的提升,需要規劃師堅持不懈的積累,但是規劃作用的有效發揮,還有待一定社會環境的支撐。當社會環境具有推動實踐改善的可能時,規劃師如何把握住機遇,需要審時度勢的綜合研判能力。因此,規劃師需要關注經濟社會變遷的時代背景,探求彼時彼地的社會需求,順天時、就地利,提出針對性的規劃手段和措施[9]。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筆者認為,雖然傳統規劃發展面臨挑戰,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機遇,在中國城鎮化的中后期,更需要發揮城市規劃的作用,著力解決好城鎮化前半程出現的交通、環境、社區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市民化等城市問題,同時引導推動城鎮化品質的提升。通過將“存量空間規劃作為新重點、綠色生態規劃作為新類型、行動規劃作為新領域、鄉村規劃作為新天地、互聯網+作為新課題”,不斷拓展城市規劃的新空間,實現新形勢下城市規劃的創新再發展[10]。

3.6 足:抓住實踐機遇踐行理想

城市規劃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實踐性是它的本質要求。城市規劃需要很多現實智慧,甚至比科學知識更為豐富[7]。因此,彼得·霍爾認為規劃師所獲得的綜合能力主要源自實踐[11]。從國際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歷程看,田園城市、廣畝城市、城市美化運動、現代主義運動、新城規劃、新城市主義、生態城市……規劃理論的探索發展,無不結合實踐來推動[12]。明代理學家王陽明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當代規劃師,能夠在中國新型城鎮化推進的關鍵時期,深度參與并規劃引導中國特色城鎮化模式的形成,機遇難得,失不再來,應抓住一切可能推動中國城鎮化改善的實踐機遇,在仰望天空的同時腳踏實地,知行合一,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城鎮化模式的形成和人居環境理想的實現。

4 知行合一推動規劃理想的實現——以江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為例

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2011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十二五”時期在全省全面推進“村莊環境整治行動”,目標是通過5年左右的集中努力,實現鄉村人居環境的普遍改善。為推動工作落實,省政府成立了由18個相關部門組成的村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建設廳,筆者相應被任命為省村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當這一艱巨的任務擔子落到肩上的同時,筆者意識到這也是推動全省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難得的實踐機遇。

4.1 村莊環境整治——城市規劃的視角

江蘇經濟富庶,人居環境良好。在傳統農耕文明時代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改革開放以后,鄉鎮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著名的“蘇南發展模式”。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資源不斷流向中心城市,江蘇的鎮村發展相對滯后,雖然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小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城鄉二元結構仍然十分明顯,城鄉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水平落差巨大。對此,老百姓形容說“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13]。

切實改善全省18.9萬個自然村的人居環境,將惠及3500萬鄉村居民,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戰略,也是城鄉規劃的重要命題。江蘇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確立了“緊湊城鎮、開敞區域”的城鄉空間結構,而鄉村正是這一大疏大密空間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城鎮化連著城市和鄉村兩頭,100年前,城市規劃行業的先驅霍華德創造的“田園城市”理論[14],也正是通過建立和諧的城鄉關系來解決工業化、城鎮化的問題,今天我們也面臨著類似的使命。同時,我們的鄉村還是中華文明根基——農耕文明的保存地,大量的體現農耕文明智慧的傳統村落亟待保護復興。

另一方面,由于規劃學科多年的關注重心集中在城市,關于鄉村的基礎研究、規劃理論、技術支撐、方式方法等都非常缺乏。正如吳良鏞先生所說,“現在我們對城市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入,但對鄉村的研究卻顯欠缺”[15]。若要使我們的工作符合現代鄉村實際,切合當代村民的需求,需要科學的規劃予以指導。

4.2 制訂行動規劃,從鄉村農民調查入手

為防止運動式的整治抹殺鄉村個性,同時能夠有力、有序地指導地方的整治行動,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從一開始就明確要通過制訂《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五年行動規劃》引導各地的實踐。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雖然同樣圍繞空間問題,但規范和引導的重點是政府決策和行動理性,強調解決問題的針對性、行動方案的綜合性、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以及農民和多元社會主體的參與性。

為使行動規劃的制定符合鄉村實際、反映農民愿望,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全省組織開展了“鄉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意愿調查”。調查選擇了江蘇13個省轄市283個地域文化、地形條件、發展水平、現狀基礎、產業結構、離城鎮距離等要素各異的樣本村莊,每個村莊選擇不同家庭結構和收入水平的20戶農民家庭開展深度調查和訪談。這次系統鄉村調查的大數據分析表明,江蘇鄉村90%以上的農房建造于1979年以后,1949年以前和1949-1978年建造的住宅僅分別占樣本的0.78%和5.98%,農民對人居環境的改善需求主要是村莊公共環境衛生的改善以及公共活動場地、公共服務設施的提供等。65.51%的受訪村民表示,如果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仍然愿意留在農村生活居住。村民對鄉村的認同主要在于空氣好、環境好、綠化好、人情味濃。同時,調查還顯示,村民期盼村莊環境整治能夠帶來鄉村的真實變化,他們認為村莊環境整治可以使“居住條件改善”(23.35%)、“公共服務更便利”(16.98%)、“村莊更有特色”(13.78%)、“生活方式更文明”(12.83%)。對于參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受訪村民中選擇“愿意出力”的比例達到37.98%,“愿意參與維護管理”的達到35.80%,“愿意出錢”的也占不少比例,反映出村民對于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有較高的期望和較強的參與意識。

基于鄉村調查編制的行動規劃,將重心放在農民反映強烈的村莊垃圾整治、改善道路、提供清潔的自來水、清理河塘、提供健身場所和公共設施等內容上,盡量不動農民房子,不搞大拆大建,這既保護了農民利益,也讓村莊可以在現有肌理上,根據自身條件和可能推進改善。

4.3 城鄉規劃引導下的村莊環境整治行動

除了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另一個引導江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的重要規劃是《江蘇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農村人口的減少,一部分村莊的逐漸消失不可避免,鄉村要在人口“精明收縮”的前提下實現綜合發展,就需要通過城鄉規劃的合理引導,在實現改善鄉村公共服務的同時,提高公共資源的投入效率。江蘇以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為抓手,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特色差異化、村莊發展多樣化”為基本理念,根據各村的現狀基礎、人口流向、發展潛力、公共服務配置等因素,將全省18.9萬個自然村莊分為“重點村”、“特色村”和“一般村”。村莊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重點村,以康居村莊為目標,加強公共設施配置;歷史資源豐富和田園風光優美的特色村,以美麗村莊為目標,突出傳統村落保護和鄉村特色彰顯;其他一般自然村,通過村莊環境整治,達到整潔村莊標準(圖3)。

圖3 以鎮村布局規劃為引導的分類實施整治Fig.3 Classified implementation remediation guided by town-village layout planning

圖4 整治行動規劃中對村莊特色彰顯的分類要求Fig.4 Classified requirements on distinction shaping in remediation action planning

江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細化落實了村鎮布局規劃的差別化政策引導要求,確立了分類整治的原則,即規劃發展村莊通過實施“六整治六提升”,逐步建設“康居村莊”和“美麗村莊”,一般自然村通過“三整治一保障”達到“整潔村莊”標準。同時規劃要求區分古村保護型、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態型、現代社區型、產業特色型等不同村莊類型,因村施策,使平原地區更具田園風光、丘陵山區更有山村風貌、水網地區更含水鄉風韻(圖4)。

4.4 漸進改善的規劃實施過程及實踐成效

江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確定了“點線結合、突出沿線,以線帶點、以點促面”的實施路徑,優先推進干道沿線的村莊環境整治,通過示范村莊整治前后的對比變化和學習觀摩,激發基層和農民推動整治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帶動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逐步向全域覆蓋。正所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從一開始對農村不熟悉,到通過鄉村調查和試點村莊先行的探索、總結乃至糾偏,經歷了“規劃—實踐—反思—改善—再實踐”的過程,逐漸探索形成了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的經驗和針對性辦法。在此過程中,江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技術指南多次修改完善,一版比一版改進,市縣鄉鎮基層也通過不斷實踐,實現了“越做越會做、越做越好”的成長。

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間江蘇累計整治了18.9萬個村莊,覆蓋了城鎮規劃建成區外的所有自然村,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95%以上的自然村達到了“整潔村莊”標準,并構建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統籌生活垃圾收運治理體系,2016年5月江蘇因此成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第一批通過國家“十部委”聯合驗收的省份。江蘇村莊環境整治行動還同步推動了規劃發展村莊的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十二五”期間全省建成了1300多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設施配套、特色鮮明”的省級康居村莊,帶動了萬余個市縣級康居村莊的建設,一大批具有自然環境、田園景觀、歷史文化、產業特色的村莊建成了美麗鄉村。

村莊人居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市場資源要素流向農村,并與鄉村旅游、特色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觀光體驗、休閑度假、民宿旅游等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農民返鄉創業和農產品就地銷售,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底,全省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總數達到40.21萬人,同比增長37.70%;其中本地就業人員為26.77萬人,同比增長35.91%。由于江蘇村莊環境整治有效地推動了鄉村的綜合改善,因此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在2013年“江蘇公共服務滿意度民意調查”中,對其滿意率位列第一?!敖K村莊環境整治實踐”同時也獲得了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還被亞行東亞可持續發展中心評為2014年度“最佳實踐案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良鏞院士親筆題詞,指出江蘇“圍繞鄉村人居環境所行之鄉村調查,村莊環境整治的實踐,鄉村建設的學術探討,既豐富了人居環境科學的地方實踐,亦是美麗中國的現實探索”。

5 結語

在日新月異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環境中,城市規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只要城市發展存在著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只要人類追求更美好人居環境的理想精神不滅,只要社會認同城市問題的解決需要系統化的專業方案,城市規劃學科就會隨之不斷發展。在不斷探索城市問題的規劃解決路徑的過程中,規劃師練就的綜合技能,包括看待問題的綜合視野、解決問題的系統思維以及推進工作的目標導向和行動導向,都有助于解決系統性復雜問題,不僅對人一生有益,也有助于推動社會進步。

圖5 吳良鏞院士題詞Fig.5 Inscription by Academician WU Liangyong

References)

1 不列顛百科全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Encyclopedia Britannica(Chinese Edition)[M].Beijing: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Z].2006.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Manual[Z]. 2006.

3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 20000.6-2006標準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標準化良好行為規范[S]. 2007.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GB/T 20000.6-2006 Guide for Standardization-Part 6:Code of Good Practice for Standardization[S]. 2007.

4 梁鶴年. 規劃:信仰與科學[J]. 城市規劃學刊,2009(4):27-32.LEUNG Hok-Lin.Planning: Belief and Science[J]. Urban Planning Forum,2009(4):27-32.

5 唐凱,張兵,邱建,等. 總規劃師談專業精神[J].城市規劃,2014,38(2):9-16.TANG Kai,ZHANG Bing,QIU Jian,et al. Chief Planners on Professionalism[J]. City Planning Review,2014,38(2):9-16.

6 吳志強,于泓.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方向[J].城市規劃學刊,2005(6):2-10.WU Zhiqiang,YU Ho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J].Urban Planning Forum,2005(6):2-10.

7 泰勒 N. 1945年以來的英美城市規劃理論:非范式轉變的三大進展[M]//張庭偉,田莉.城市讀本.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TAYLOR N. The 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Since 1945: The Three Primary Developments of Non-Paradigm Shift[M]//ZHANG Tingwei, TIAN Li. The Chinese City Reader.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13.

8 林奇 K. 城市形態[M]. 林慶怡,陳朝暉,鄧華,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LYNCH K.Urban Morphology[M]. LIN Qingyi,CHEN Zhaohui,DENG Hua,et al,trans. Beijing: Huaxia Publishing House,2001.

9 達維多夫 P. 規劃中的倡導主義和多元主義[M]//張庭偉,田莉.城市讀本.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DAVIDOFF P.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M]//ZHANG Tingwei,TIAN Li.The Chinese City Reader.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13.

10 周嵐,崔曙平. 新常態下城市規劃的新空間[J].城市規劃,2016,40(4): 9-15.ZHOU Lan,CUI Shuping. New Space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New Normal[J].City Planning Review,2016,40(4): 9-15.

11 霍爾 P. 理想之城[M]//張庭偉,田莉.城市讀本.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HALL P. Ideal City[M]//ZHANG Tingwei,TIAN Li.The Chinese City Reader.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13.

12 吳良鏞. 城市與城市規劃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WU Liangyong. City and Urban Planology[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1988.

13 周嵐,于春.鄉村規劃建設的國際經驗和江蘇實踐的專業思考[J].國際城市規劃,2014(6):1-7.ZHOU Lan,YU Chun. Reflection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Jiangsu’s Local Practice of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2014(6):1-7.

14 霍華德 E. 明日的田園城市[M]. 金經元,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HOWARD E.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M]. JIN Jingyuan,trans. 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10.

15 吳良鏞. 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WU Liangyong.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M]. 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01.

猜你喜歡
規劃師人居城市規劃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臨深置業理想 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標準!
美國退休規劃師受追捧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規劃師”
生態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一體化探討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城市規劃師告訴你,路權的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