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互助式應用研究

2018-01-29 14:44
內蒙古藝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音準聲部旋律

(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呼和浩特 010010)

視唱練耳課是音樂教育領域的一門必修基礎學科,通過唱與聽來培養學生的音準感與節奏感。合唱課是藝術院校音樂專業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會影響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表演能力、感知能力。結合視唱練耳的教學與合唱課教學特點,從課堂實際出發,探索總結,通過學科間的交叉與滲透,對音樂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合唱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互助式應用研究向著規范、科學、系統的方向前進的有效途徑。

一、視唱練耳與合唱的教學特點、教學目的與兩者互助式教學的可行性及其意義

視唱練耳是一門綜合性的音樂訓練科目,包括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節奏、旋律、視唱等,同時還包括了對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達等綜合性練習。在視唱練耳的訓練中必然融入歌唱的知識。視唱練耳與合唱雖然分屬不同的領域,一個是音樂基礎理論體系,一個是音樂表演藝術體系,但是兩者之間充滿了辯證的關系。視唱與合唱都是通過“唱”來體現,視唱練耳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客觀存在著的音高與節奏的識記上面?,F在出版的練聲曲集,如著名的約瑟·孔空寫作的給各聲部練習用的練聲曲,旋律優美流暢,富有很強的歌唱性。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往往和合唱聯系在一起。視唱練耳課針對了不同音樂專業的所有音樂類學生,不同音樂專業的學生對音樂技能的需求不同,所以授課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都加強了視唱練耳課與合唱課的可行性合作。如內蒙古藝術學院的本科二年級視唱練耳課(90分鐘的課程分為視唱與聽寫兩部分)中,視唱部分讓學生接觸并演唱大量國內外以及內蒙古本土的優秀合唱作品。如黃自先生所作的四部混聲合唱《旗正飄飄》是一首雄壯、富有戰斗激情的優秀作品。全曲為回旋曲式結構,樂曲的第一插部短短的四句卻使樂曲從主調b小調轉到其平行調的屬方向大調A大調。一、二句在原調主、屬上停留。從第三樂句開始向A大調進行,加入了升G音。第四樂句終止于A大調主方向。因此,第三樂句處的轉折顯得非常重要。由于多數合唱者以首調聽覺為主,這時歌曲需要男聲聲部有快速進入屬方向首調的感覺,因此這就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調性感和快速轉調的能力。這一句轉得順暢,女聲的第四句旋律聲部才能進行得更為肯定與完滿,整體四個聲部的和聲也顯得更為飽滿和準確。由此看來,我們平時的合唱訓練教學中始終不放松視唱練耳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運用視唱練耳的技能來認知、感悟合唱的美感和精髓,通過這樣的接觸練習刺激學生的多聲思維與合作意識,并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多聲部的視唱、合唱作品。好多非聲樂專業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接觸與練習了解和喜歡上了合唱這門聲樂藝術,并積極參與到合唱團的排練與演出當中。內蒙古藝術學院的薩日朗合唱團中,吸收了好多如器樂、作曲、民族音樂理論等非聲樂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合唱團中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合唱團有了新鮮的血液,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加入,合唱團有了飛速的提高,在好多重大賽事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西安音樂學院合唱團在2010年舉辦的青年歌手大獎賽的合唱賽事中取得了銀獎,決賽中,視唱練耳的比賽環節為最后的榮譽贏得了重要的分數,因此比賽之后,西安音樂學院的聲樂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設置從原來的兩學年增加至三學年,而且從第三學年起不再設置聽寫訓練,全部以視唱訓練為主。

二、視唱練耳與合唱教學互助式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查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視唱練耳課側重于技術技巧的訓練,注重實用性與工具性,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關注。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不應該將視唱練耳教學束縛于傳統之中,應該將其解放出來,在音樂審美中賦予更多的人文特質,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的同時更會表達音樂和欣賞音樂。蘇聯著名音樂理論家、教育家阿·列·奧斯特洛夫斯基對視唱練耳教學的任務和目的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即“組織和發展學生的聽覺能力,并積極地將其運用到表演實踐與音樂創作中去”。合唱課通過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多聲思維,表達音樂形象。合唱課中的氣息訓練、聲音訓練、吐字訓練、情感訓練,是視唱練耳課很少觸及的,而多聲部音樂的正確體現需要較高的技術作為支持,既需要掌握聲樂演唱的基本發聲技巧,又需要掌握音準節奏等視唱練耳技能。 在合唱訓練中,視唱練耳的能力問題直接會影響合唱的音樂效果。

視唱練耳課中的多聲部訓練相對比較單一,多數課堂是以鋼琴的多聲音響為主,與實際音樂作品的聯系相對較少,單一樂器不能滿足學生對所有音樂要素的練習要求,引入實際合唱作品是學生掌握技術和音樂的一個橋梁,是合作能力培養的一個有效途徑。而合唱課中,學生通過集體的合作演唱,彼此不斷調整與平衡各個聲部,體會和感受協和帶來的美感,把豐富的多聲織體用人聲完美演繹后,對多聲思維的實際音響概念會認識的更加清晰。

合唱排練中學生的識譜較慢,開始對一首新的作品總是會花費較長時間去熟悉新譜,學生對于調號復雜的旋律入調較難,尤其碰到變化音較多的旋律更是覺得吃力。合唱課的訓練開始總是分聲部練習,等各個聲部熟練之后再集合整合,這樣的方式聽起來感覺準確性較高,其實這樣的練習由于聲部之間不具有獨立性,當其他聲部進入時,會不由自主地被帶跑,抗干擾的能力較差就會破壞聲部之間的協調、襯托與合作。由于律制的原因,某一個音在單聲部旋律里與多聲部織體里的音分是不同的,合唱的訓練就是應該多個聲部同步進行,這樣才能及時地調整每個聲部和聲的準確性與協和性。

目前,學生對合唱課與視唱練耳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合唱課與視唱練耳課的教材適用性還不夠完善,大部分藝術院校在教材的選定方面比較單一,不同音樂專業的學生用的是同一本教材,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的局限,無法針對不同音樂專業做針對性的練習,沒有達到教材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技能有待提高,教學中沒有認識到積極運用軟件、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常規的視唱練耳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外練習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趣味性。隨著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可以將文字、譜例、音響、視頻、演出實況等相關內容制作成課件,這樣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使課堂信息的容量加大,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視唱練耳與合唱教學互助式教學的方法與途徑

內心聽覺是音樂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是內心對音樂的節奏、音高、和聲、織體、旋律等音樂要素的想象和思維活動。聲樂界權威安東尼歐·可托尼提出:“記住,你必須在實際發出每一個母音之前,在思想上把它做出形并賦予它適當的色彩、音色和表情?!边@就說明,內心聽覺是聲樂大師在聲音訓練方面采用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

合唱進行中,隊員的內心聽覺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合唱的內在支配力量。演唱中,耳朵是唯一與別人配合的地方,耳朵使得合唱團成員會判斷、維持、調整、確立自己的聲音在整體音響中的平衡位置,這是合唱合作的最好媒介。如果只能聽到自己的演唱而聽不到其他聲部,就談不上合作。無法想象合唱進行中,合唱團成員無法預知將要發出何種聲音,將會是怎樣失去控制的聲音。只有運用內心聽覺才能喚起聽覺表象,引導和控制自身的演唱,實現聽覺、視覺、情感、思維、神經的高度協調。

聽覺練習也是視唱練耳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并運用到表演實踐中是視唱練耳課的目的。多聲部聽覺是聽覺訓練中的高級內容,以整體音響為對象,將縱向的音響層層撥開來感受不同聲部的線形旋律。視唱練耳課通過多聲部重唱、多聲部彈唱、多聲部節奏聽記、調內密集和弦與開放和弦連接聽記、多聲部旋律聽記等形式的練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縱向思維能力,提高多層次節奏、和聲、旋律的聽覺能力,發展內心音樂聽覺,綜合提高學生的節奏節拍感、和聲調性感及整體音樂感,真正做到以唱帶聽,以聽助唱。

下面有幾種學習方法與途徑可供參考。

1.多聲部彈唱

“唱”是視唱教學和合唱教學的共同基礎,將每個學生與生俱來的樂器以歌唱的形式轉化為音響。多聲部彈唱即一人唱一個聲部,彈奏一個或多個聲部,要求兼顧不同的音高與節奏,要求琴聲與人聲完全融合,產生共鳴。合唱中的和聲是通過其他人完成的,彈唱的過程中和聲是通過自己完成,這樣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加強了手腳眼口的多部位協調能力。

2.多聲部節奏訓練

節奏是音樂賴以生存的基礎和源泉,是音樂表演中最有感染力的手段。節奏可以脫離音高單獨存在,但是音高就無法脫離節奏單獨存在。合唱作品中節奏既有橫向的進行,又有縱向的對位,視唱練耳課中的多聲部節奏訓練是從聽覺和演唱兩部分進行,在平穩的不同節奏型的對比之下感受多線條的框架結構,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其中,立體化的節奏訓練是將手腳等不同的發聲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從眼、耳、手、腳的同步進行中積極調動各個器官迅速反應,達到聲音與動作的感覺在腦中得到保持,并發生內化記憶,使樂感得到完善。目前常用的教材有范建明的《節奏立體化訓練教程》、張浩的《節奏訓練教程》。不同肢體表現不同的速度、力度、節拍,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用歌唱與身體表現多聲部節奏,尤其是復合節奏節拍與交錯拍子的練習。如一邊歌唱一邊拍出強拍,一邊歌唱一邊行走出重拍,一邊歌唱一邊做出變化節奏,一邊歌唱一邊打出固定節奏型等。

3.和聲聽覺訓練

和聲是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旋律的表現力,充實了樂曲的整體結構。把握每一個音程、和弦在合唱作品中的功能和布局,接觸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作品對于理解音樂有著極大的意義。目前常用教材有許敬行的《四聲部和聲聽覺訓練》、張浩的《四部和聲聽覺訓練教材》。和聲音準就是我們熟知的縱向音準,是和聲進行過程中各和弦音及和聲聲部在音準上的相對穩定性。和聲聽覺訓練分調內的音程連接訓練和調內的和弦連接訓練,通過練習掌握和弦功能色彩的變化,調式內和弦間的穩定與不穩定,縱橫線條的對立與統一,音響上的協和與不協和。不同的和弦排列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與和聲色彩,如密集和弦音響濃厚、集中,開放和弦音響清澈、開闊。

4.多聲部旋律訓練

多聲部旋律訓練是將聽寫訓練中節奏訓練與音高訓練融為一體,是聽寫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目前大多數藝術院校的多聲部旋律聽記主要以二聲部為主,其中包括和聲性的二聲部與復調性的二聲部。常用教材有上海音樂出版社的《二聲部視唱教程》。當旋律演奏之后,要求學生做到迅速將譜面在腦海中成型,將即逝的旋律儲存在腦中,達到背記的程度,這種音樂的儲存記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是多聲部旋律訓練的必要條件。這項訓練能夠較為全面地提高學生對節奏、音高以及調式調性的掌握能力。

5.聲樂練聲曲的訓練

練聲曲教材是合唱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常用的教材有石惟正的《晨聲69聲字結合練聲曲》、阿勃特的《聲樂練聲曲》等。其中有關呼吸和換氣方面的練習很有必要運用到視唱的教學上,想唱好視唱曲,就一定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視唱時,運用歌唱的呼吸方法才能發出穩定而飽滿的聲音,才能輕松駕馭高音與低音。練聲曲教材中有大量的力度變化練習,視唱教學中加入練聲曲的練習,會加強學生總結強弱規律的能力,加強情感表達的能力。這樣再碰到無力度、表情標記的視唱曲也能憑借經驗給予完美的二度創作。對于視唱中容易出現的音準偏低、音準偏高、大跳音程音準不穩定等問題,練聲曲中都有針對性練習,可供學生解決問題。

視唱練耳與合唱教學都是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準、速度等音樂元素來準確表達音樂形象,挖掘兩門學科之間的共同點,以視唱練耳課的準確性來保證合唱課的專業性。尤其是兩門學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音準問題,要在互助式教學手段中去逐步提高和完善。通過合唱實際作品的引入來加強視唱練耳的音樂性與歌唱性,讓枯燥的視唱曲目變成有完整音樂形象的藝術作品。通過視唱練耳課中記寫訓練讓學生掌握較高的記譜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想象能力以及對音樂要素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的互助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發現音樂美有很大的幫助及意義。利用交叉性的教學資源,在短而有效的時間內解決兩門學科的重點與難點,獲得更多的音樂信息。

根據兩門學科的教學特點和實踐內容,利用兩者的互通互補性,使學生漸漸由低層次的學習進入到高層次的學習當中,最大程度上優化兩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將兩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通過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為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拓展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歡
音準聲部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擬解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多聲部視唱訓練
吟誦的旋律性初探
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和訓練方法解析
小學中低段合唱中聲部配合的有效教學
合唱的音響效果之我見
把握歌唱關鍵期 有效培養音準感
論影響合唱作品音準的因素
7月,盛夏的旋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