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提高高中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2018-01-29 18:13崔益佺
高中生學習·高三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公式環節創設

崔益佺

一、預習或復習

一般,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前會要求學生預習新課,復習學過的內容。這符合建構主義教育理念,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延伸掌握新知識,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預習或復習雖然比較傳統,但不可否認其對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有利影響。學生在課下通過復習挖掘知識儲備,進而聯系舊知識去預習新內容,并梳理出疑點、難點,形成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則以提問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依據問題進行思考和反思,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由于預習或復習通常是在課下完成,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高,因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尤為關鍵,筆者認為采用情感策略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具有實效。同時要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明確預習要達到什么程度,這樣有目標在學習中更有動力。

二、導入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即導入環節。此環節的重點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狀態,方便后續小組探究。教學是否有效,這個環節十分關鍵,優秀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質疑,進而在質疑中自主探索。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目前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僅以這種來說,正確的運用應是立足學生特點,使情境生活化、社會化,突出數學的韻味。同時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提煉新課的重點、疑點、難點,做成微課來創設情境。這對教師的計算機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利用問題情境,比如數列教學中,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映射和函數的相關知識,然后舉例——施工工地進場可以看到堆放在一起的圓鋼,可能最下面一層有100根,上面一層有99根依次類推,假設這樣放置,一堆圓鋼可以堆對少層,或某一層有多少根。利用這種貼合實際的問題引入教學,想必具有實效。

三、研討

研討也就是要引導學生探究,這需要學生實踐,讓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學習。同樣以數列教學為例,基于上述的問題導入情境,結合映射與函數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探究數列的概念,公式以及數列的運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對數列的概念已經基本了解,但不夠深入也無法靈活運用,因而可以組織學生深入探究,比如結合上文的問題,給出一列數:1,2,3……50;0,10,20^101等,學生分析這些數之間的規律進而總結數列的定義。此時學生就會發現前文提及的圓鋼堆放問題就是數列問題,但要解決上文的問題,還需探究數列的公式,那么若從1數到50,每個項的序號與數對應,類推到n項同樣如此,那么基于此用公式來表示就是[an=n(1≤n≤50)],這就是通項公式,類似函數的解析式。

四、練習

上述研討過程也是一個練習的過程,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究也是一種實踐。傳統意義上所說的練習,主要就是做習題?,F代教育理念下,傳統的方法并不一定就無效,關鍵就是適度。就以做練習題來說,經過上文的探究訓練,學生對數列的概念、公式就能基本掌握,此時就可以回答圓鋼堆放的部分問題,如求第57層有多少根圓鋼。顯然學生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推導通項公式即[an=100-n(1≤n≤99)],據此求解,得出答案為43根。根據實際情況顯然以這種堆法職能疊加99層。如果此時教師進一步提問,施工要用到圓鋼,材料員取走了幾層圓鋼,剩下多少根圓鋼。這個問題涉及數列求前n項和,這就進一步引起學生質疑,進而又一次展開探究。整個課堂教學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使學生在不斷自主或合作探究與練習中度過。

五、總結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總結,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主要由學生和教師兩個部分的總結為主。學生小組自評,總結學到的,提出尚未理解的問題。并排小組代表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以便教師精講。endprint

猜你喜歡
公式環節創設
組合數與組合數公式
排列數與排列數公式
創設未來
依托過渡環節 構建游戲化微課程——解決幼兒園過渡環節“消極等待”的策略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諺語趣畫
五環節助學教學設計案例
多環節可變主體行為監管的行為觀測力度評估
“兩兩三三”解決天體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