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泉洼“新六產”升級版催生農業新動能

2018-02-20 12:25張龍江
新時代學刊 2018年1期
關鍵詞:大棚有機園區

張龍江

?

玉泉洼“新六產”升級版催生農業新動能

張龍江

(中共濰坊市坊子區委,山東 濰坊 261200)

玉泉洼農業示范園位于坊子區坊安街道洼里村,占地2120畝,在園農戶員工160余人,建有63個種植大棚、50畝養殖基地、100畝農產品加工區和6.6萬平方米服務功能區,生產19種有機果蔬和40多種農副加工產品,經營范圍涵蓋有機種養、產品加工、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拓展培訓、餐飲游樂等多種業態,年產值達到8600余萬元,是農業“新六產”發展的典型代表。該園區先后被評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園區所在的洼里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好客山東最美鄉村”等稱號。

一、發展純正有機農業

園區籌建之初,正值農產品安全事件高發期,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群眾對安全綠色食品需求十分強烈。在此背景下,洼里村支部書記劉向東帶領“洼里人”,決定從解決農產品安全供給這一痛點入手,打造有機農業園區,生產讓老百姓真正放心食用的有機農產品,做經得起考驗的有機農業。首先,打造“純生態”環境。嚴格按照發展有機農業的標準,實施了一系列土壤、水質、空氣改良措施,2012年,園區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專業機構認定的3年有機轉換期驗收,各項環境條件全部達到“零農殘”標準。其次,培育“純有機”種苗。園區建有專門的有機育種基地,并與青島農業大學劉樹堂教授合作,建立產學研實驗基地,所有種苗全部自主研發育種,確?!?00%非轉基因”。再是,實施“純綠色”種養。采取“養殖+沼氣+種植”生態循環模式,園區飼養了2000多頭牛和1500多頭黑豬,全部用自己種植的純天然青貯玉米和小麥胚芽作為飼料,同時建設了2個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牲畜糞便投入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渣沼液經過生物改造后作為農作物有機肥料,實現了“種—養—肥—沼氣”有機循環,確保種養環節全過程無農藥化肥添加。目前,園區生產的19種果蔬全部通過了有機認證和歐盟459項標準檢測,產出的葡萄、草莓、黃瓜、芹菜、辣椒等有機果蔬,價格均高出同類農產品2-3倍,80%銷往上海、重慶等大城市,10%供應會員客戶,剩余10%銷往本地市場和超市,產品全部供不應求,品牌影響凸顯,市場反響非常好。

二、嫁接高端農業科技

劉向東書記每年外出考察學習10余次,園區先后與美國戴維斯大學、中國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入了荷蘭、以色列、日本、臺灣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有機種苗、智能大棚、節水灌溉、立體栽培、活性菌培養、生物防蟲等農業新技術新模式,助力生態有機品牌的打造。引入了以色列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大力發展無土栽培、有機質栽培、立體栽培等精準農業,園區地下建設了防滲蓄水池,大棚內部鋪設了滴灌管道,一場50毫米的有效降雨可收集雨水4萬立方米,可滿足園區半年的用水量。引入了荷蘭生物防控技術,園區設置了100多盞誘蟲燈,每個大棚建設了300平方米的防蟲網,每年投放10多萬張粘蟲板,生物除蟲完全取代農藥和殺蟲劑,保證了生產過程“零農殘”。引進了美國戴維斯大學活性菌種技術,使微生物與土壤充分反應,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增強了作物抗菌能力,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同時,園區全面應用物聯網技術,63個種植大棚全部安裝了檢測傳感器,一臺電腦就能控制大棚內部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實現種植管理精準化、智能化,不斷提升園區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三、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在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礎上,園區以“3+”為著力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農業多要素集聚、多產業疊加、多業態聯動。一是以“工業+”理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園區建有100畝農產品加工區,生產丹參茶、大豆油、醬菜、酵素等40余種特色產品,年加工能力500多噸,實現產值600余萬元。二是以“旅游+”的理念,發展鄉村旅游業。立足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把農業延伸到餐飲娛樂、觀光旅游、教育培訓等服務業領域,配套建設了餐廳、客房、農民講習所、教育基地等服務設施,打造了農耕文化體驗、休閑采摘等19個景點,向游客提供吃住游玩一體化服務,每年吸引市區及周邊地區20多萬人參觀游覽,成為全市近郊旅游的新亮點。三是以“互聯網+”理念,發展農村電商。聘請專業公司設計線上宣傳營銷平臺,建設了微信商城,開發了手機APP,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同時,配套建設了5200平方米的冷庫,建立了日運輸20噸、覆蓋整個濰坊市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市區內當日下單當日送達。

四、健全增收共富機制

園區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注冊成立濰坊豪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運營主體,成立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玉泉洼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統籌土地、技術、資金、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統一育種、統一種養、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走企業化運營、市場化運作、規?;洜I、標準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在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園區的帶動下,本村及鄰村的160多名農民通過土地入股,平時到公司打工,成為職業農民,從而得到股權分紅、土地流轉、打工工資三份收入,農戶一般一年掙6、7萬塊錢,多的能掙到十幾萬塊錢。通過這種方式,公司、園區、農戶成為了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了多方共贏,帶動了農民共同致富增收。

五、吸引工商資本下鄉

發展有機農業前期投入大,回報慢,園區從建設到開始盈利用了6年的時間,特別是在3年隔離轉換期內,園區每畝土地的改造成本達到4000多元,資金壓力巨大。為解決資金投入問題,園區不斷加強規范化管理,通過股份制改造,吸引國有公司參股、引進工商資本、爭取上級扶持等方式,開展多元化融資,與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組建新的聯合體,吸引各類資本投入園區建設打造。

今年,投入1.6億元,建設了大型沼氣池、高端奶牛養殖場、智能溫室大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農科驛站、游客接待中心等項目,提升園區基礎配套,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產品深加工、人才培訓、文化旅游等業態,引導園區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下步,將加快推進與大集團、大資本的合作,對園區周邊的村莊進行整體改造,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莫沙夫農業綜合體項目,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標桿。

2018-09-01

張龍江,男,中共濰坊市坊子區委副書記、區長,主要從事政府管理、產業開發和園區品牌等研究。

猜你喜歡
大棚有機園區
大棚妹子
大棚換茬季 肥料怎么選
謹防大棚房死灰復燃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純凈天然有機 為您獻上一杯道地藥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