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2018-02-23 04:35
新課程研究 2018年36期
關鍵詞:教與學深度學科

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各國政府都積極采取措施,開展研究,加強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并利用信息技術來服務課堂教學,加速教育現代化,同時也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信息技術要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進而創新發展,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作為一線教師,要認真學習,積極組建課題組,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踐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身體力行地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國家教育事業貢獻綿薄之力。本文將結合課題實踐,以歷史學科教學為例,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策略原則等方面談談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幾點認識。

一、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1.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把握教與學的三段過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需要融合的實施者、主導者——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學科教學知識體系,還一定要有相當的信息技術素養。伴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云空間、微課等信息技術在教與學方面的廣泛應用,教師要持續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積極參加培訓交流,持續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提高信息技術能力。通過相關的網絡平臺、資源空間獲取教育教學資源,應用相關軟件開發多媒體課件、微課,創建學習平臺或空間(如QQ群、微信群等),借助已有的平臺,如猿題庫、UMU互動等開展線上學習指導,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與學的時空延伸、拓展了,教與學的活動不僅在課堂,還貫穿于課前教師信息化備課、學生預習(自主學習)、課后教師反思、學生作業拓展的過程中。比如,在“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十三課“香港澳門的回歸”教與學中,課前,教師進行信息化備課,在網上收集備課資料336MB,豐富備課資源,尋找了與以往教學視角不同的角度,開闊了歷史教學視角。從336MB的資料中進行篩選、提取,最后加工制作成集視頻、圖片、文字、圖表等多種形式呈現歷史環境于一體的39.4MB的EN+課件。與此同時,教師借助班級學習QQ群這個有效載體發布預習任務,并在群里打卡匯報,還讓學生思考港澳回歸的原因及意義,以便進行課堂討論;在課堂教與學中,通過視頻、圖片、文字、圖表等多種形式呈現歷史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單元的有機串聯,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比如,教師在組織“一國兩制”概念選詞填空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站在鄧小平的立場與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問題針鋒相對,共同探討港澳回歸的原因及意義,并利用白板的擦除功能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課后作業:請你訪問長輩,把他們在香港回歸祖國那一激動人心時刻的感受記錄下來,整理成文,配上相應圖片,制作成手抄報,并拍照上傳學習群,或者制作電子板報上傳學習群,學生互相點評,教師最后總評;教師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母子生別離”“漫漫回家路”“喜迎赤子歸”三部曲,用故事勾畫出香港、澳門問題的前世今生,使教學過程別具一格;借助互聯網技術呈現視頻、圖片、文字材料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收到較好的效果;組織學生探討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及原因,讓學生理解一國兩制,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史能力。

2.樹立新型師生觀,構建“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引進教學之初,教師只是對課堂教學進行漸進式的修補,為教學營造了信息技術環境,但沒有改革課堂教學的結構。課堂上,教師處于絕對的中心地位,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灌輸,按照自己既定的設計進行教學,掌握課堂提問交流的主動權,學生就像收錄機,被動接受灌輸,跟著教師思路走,甚至言聽計從,不敢質疑,導致其個性和興趣受抑,缺乏自主學習的精神,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在信息技術引進課堂教學的同時,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樹立新型師生觀,變“教師為中心”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與學的效益。

新型的師生觀應該是這樣的: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不是中心,更不是權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促進學習網絡形成,注重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都是教學的參與者,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是師生合作、體驗、探究的過程,在民主的師生觀下,國內外學者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構建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跨越式”“混合式”等教學模式,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學習者。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變革,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及教與學的效益的提升。

2014年以來,我們進行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實踐,創建了校本翻轉課堂模式,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實踐中,我們遵循雙突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易性(通俗易懂)、核素性(學科的核心素養)三大原則。在實踐中,于課前將優秀教學視頻發布到學生學習群(QQ群、微信群等)等平臺,同時發布的還有教師精心設置的學習任務單,要求學生形成書面作業,并上交教師,作為課堂評價和學期總評的依據,確保課前看視頻并進行思考。此外,教師還在家長群中與家長交流,共同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課堂上,學生分小組合作探討,互相評價,家長、同學合力監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課堂翻轉,課后學生繼續作業,固化知識,提升能力。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凸顯,教師的主導地位也得到強化。教師課前制作教學視頻,制訂學習任務單,調動家長、學生合力監督,加強方法指導;課中,組織交流討論,把握交流討論的主題,進行適時、適度評價,推動課堂翻轉;課后,指導作業,多角度、多方式評價。正是這種新型師生觀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推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提升了教與學的效益。

除此之外,我們還利用“智學網”組卷,統一網閱,生成學生個人、班級的各級各類數據,教師針對考查結果生成的班級學生階段學困問題分類及數據,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教學,方便下一階段的有效鞏固、提升。我們巧用網絡平臺,評價考查數據化,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但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存在缺乏信息素養,實施程度不高、濫用信息技術,忽視教學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輕視分析思考過程等問題,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中還得講策略。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基礎建設,為一線教師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但在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牢記,信息技術是教學的一種先進手段,學科教學目標要達成,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重要。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過程中,要遵循相關原則,并加以合理利用。

1.以學生為本原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媒體來呈現教學內容,設計出和學習者之間的友好交互效果,以平等的態度,適時、適當地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間有效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在“香港澳門的回歸”課堂學習中,教師原本依托希沃白板的VS分組競爭課堂活動功能設計了“港澳回歸”的原因探討,讓學生以競爭活動方式快速找出原因。后來,考慮到這種方式預設的原因是固定的,學生固然動起來了,但思維也被框定了,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精神。所以,還是用白板擦除功能,擦出學生說到且預設好的答案,對于學生想到的合理又不在預設中的答案,則在白板上手寫出來,最后加上,以鼓勵學生繼續思考。這樣的設計少了一些趣味,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展,凸顯了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中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2.信息資源取舍的合理原則。在信息化備課中,我們可以搜集到很多資料,肯定要加以篩選、加工、處理。如在“香港澳門的回歸”備課中,教師在網上收集的備課資料多達336MB,最后形成39.4MB的EN+課件,這就有個信息資源取舍合理的問題。信息資源是為教與學服務的,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知識掌握現狀、資源的合理合法性等情況進行取舍。在為“香港澳門的回歸”一課收集信息資源的過程中,有《七子之歌》視頻、《香港回歸20周年》的新聞報道、回歸視頻、圖片等,考慮到課堂容量有限,所以課前只用《香港回歸20周年》的新聞報道引入,通過希沃白板技術交互在導入課件界面上進行播放導入。結果,學生很快進入情境,為學習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學習內容和技術運用的針對性原則。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是要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達成學習目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及目標層次,選用恰當的技術融合于教學中,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安烤幇妗苯滩闹袊鴼v史八年級下冊第十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性強,容量大,怎么讓初二的學生學進去?筆者充分應用希沃白板技術,實踐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教材,完成選詞填空、知識配對、分類、雙人競技游戲,在教師組織引導下成為課堂學習主體。學生驚訝地說:“歷史課原來也可以這么上,信息技術讓歷史變得鮮活起來,趣味橫生的課堂游戲,化枯燥為生動,理論聯系實際,讓我學得興致盎然?!?/p>

4.信息技術應遵循適度原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起輔助作用,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適度的選擇和安排,有利于與學科教學融合,提高課堂有效性。使用太多,則會喧賓奪主,背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初衷。在“香港澳門的回歸”教學中,香港回歸視頻是經常被教師用到的,備課中,筆者也感受到中英軍營交接的視頻更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于是,筆者將香港回歸視頻分成了兩部分(英國國旗降落,中國國旗及香港區旗升起),用希沃多媒體技術導到香港回歸圖片界面上,準備按照回歸當天軍營交接、英國國旗降落,中國國旗及香港區旗升起的順序播放,組織學生體驗中英政權交接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感覺視頻用多了,時間緊,效果不好,有的學生甚至看過回歸視頻,回歸視頻與圖片有重復之感。所以,在之后的教學中,筆者棄用分成兩段的香港回歸視頻,而重點用軍營交接的視頻,當中國軍官在軍營前理直氣壯地對英軍說“我們上崗,你們下崗了”時,學生歡欣鼓舞,揚眉吐氣,民族自信心爆棚??梢?,適度的信息技術不僅有利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還能促進學習者的情感升華。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是教育發展、國家發展的大勢所趨。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旨在構建智能學習環境,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有效支撐,各有關部門加大了教育信息環境建設力度,以探索新型的教與學模式,變革傳統課堂教學結構。作為一線的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教與學深度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楷書的教與學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教與學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歡迎訂閱《小學數學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