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新課改中學會“提問”

2018-03-03 09:43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高級中學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8年9期
關鍵詞:噬菌體提問解決問題

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高級中學 徐 艷

上課提問實在是太普通了,因此使不少教師忽視了問,沒有發揮提問的作用。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這句話道破了科學創造獲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好奇心理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問是天職,學生答是本分。導致教師提問平常,學生問題意識薄弱。課堂教學如一潭死水,沒有活力,沒有創造性,課堂效果不顯著。如何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好奇心理,并將其引向真正的科學創新方向,應當成為變革現存教育模式的一個切入點。

新課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問題帶動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建構者。

一、培養問題意識的方法

1.學生問題意識的作用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碰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由此產生的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意識不但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問題意識還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2.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表現

表現之一是無疑可問。傳統的教學是結論性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啟動學生的思維,學生習慣于教師給出的結論或答案。其結果必然是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或答案,因此不可能產生探問多種答案的意識。表現之二是不知怎樣問。我們普通高中的很多學生由于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遇到問題不知道怎么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表現之三是不敢問。有些學生由于膽怯或自卑,不敢向老師或同學提問。表現之四是沒機會問。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課堂上沒給學生留出思考提問的時間。

3.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然而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非是天生的,需要激發和培養。

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樹立正確的師生觀,為學生大膽提問產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和發展時空,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探究的基礎上,以現有知識為載體,想要提問,有問題要問,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并生發出更高層次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和辦法,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

案例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無籽西瓜有時有些發育不全的種子,這些種子的來源是什么?種群為什么有“J”型增長曲線?為什么種群增長最快是在對數期的中部而不是種群最大值?等等,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從自然現象或觀察實驗現象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教師還要掌握并處理好應對學生問答的技巧,在課堂上應以激勵、寬容、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是他們適度的體驗成功的愉悅。不能以所謂的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來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這樣將導致學生的消極聽課,不提問題。而學生不提問或提不出問題,說明他們沒有思考,沒有求知欲,也就不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發問要表現出關注和傾聽的態度,鼓勵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學生提問時出現問題和錯誤,教師應肯定其大膽的行為,發現閃光點。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都要及時作出回答,即使不回答,也應作出合理的說明。教師要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中訓練思維,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學習。

二、知識問題化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陳龍安教授極為重視提問的方法,經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提問的技巧,可用10個詞提問:假如、列舉、比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組合、六W、類推,靈活運用這10種提問的方式,學生一般都能提出較好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應提倡知識問題化,引導學生以解決問題的形式進行學習。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邏輯性、趣味性、開放性,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氛圍感染下,不知不覺進入角色,讓學生在教師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問題,主動參與學習。

教師設問還要圍繞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領悟到生活處處皆學問,要有思考的價值;要難易適中,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當教師提出與他們的生活經歷相同或相反的現象,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啟自己的思維,產生個人獨有的觀點。

三、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情境,通常以切合學生的生活為主,提供的問題或任務往往是真實的、具體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在自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下,積極的、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同學或老師合作交流,并及時對自己的做法進行反思與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新的知識,還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要讓學生自己嘗試解答,教師在必要時給與點撥。通過師生互動,有的問題得到解決,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及時整理思維,總結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二:在學習“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設問:怎樣標記噬菌體?怎樣培養噬菌體?噬菌體怎樣侵染細菌的?噬菌體向細菌體內注入了什么?若干子代噬菌體產生的模板、原料、酶、能量的來源?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各個擊破,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捷普洛夫說過:“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能提出問題不一定就是創造,但學生不提問題卻永遠不可能有創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務。

猜你喜歡
噬菌體提問解決問題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不同富集培養方法對噬菌體PEf771的滴度影響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植物青枯菌噬菌體保存方法的研究
科學家發現最大噬菌體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談談提問在高一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