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對比

2018-03-20 06:17于啟陽
中國實用醫藥 2018年7期
關鍵詞:內固定臨床效果

于啟陽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方法 3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 按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15例。對照組予以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 實驗組予以帶鎖髓內釘固定。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情況。結果 實驗組優良率100.0%高于對照組的7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低于對照組的5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效果確切, 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借鑒和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四肢創傷骨折;骨不連;內固定;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30

四肢創傷骨折屬于臨床骨科常見骨折類型, 一般情況下通過切開復位內固定或外固定等常規治療即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但相關研究發現[1], 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會表現出嚴重骨不連現象, 且內固定植入后出現的骨不連往往會伴隨嚴重的內固定斷裂情況, 從而對肢體功能恢復產生不利影響。必須再次予以內固定植入治療, 這不僅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 還增加了其經濟壓力。鑒于此, 合理選擇植入物內固定方法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3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15例。對照組:男11例, 女4例;年齡24~67歲, 平均年齡(48.6±6.1)歲;其中肱骨骨折4例, 股骨骨折6例, 脛骨骨折5例;骨不連原因:內/外固定失敗10例, 感染5例。實驗組:男10例, 女5例;年齡25~68歲, 平均年齡(47.5±6.8)歲;其中肱骨骨折4例, 股骨骨折7例, 脛骨骨折4例;骨不連原因:內/外固定失敗9例, 感染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予以比較。

1. 2 方法 術前兩組患者均進行創口處理、營養補充、感染預防等基礎對癥治療。實驗組予以帶鎖髓內釘固定:選擇仰臥位, 實施全身麻醉, 于骨折處作手術切口, 并逐一切開肌肉組織, 完全剝離闊筋膜, 對病變部位進行觀察, 并將骨折端纖維瘢痕和硬化組織仔細清除, 剝離開骨膜, 作梯形截面, 進行擴髓和植骨復位處理, 將髓內釘從大轉子頂點處置入并予以固定, 最后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對照組予以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實施內固定之前的所有操作同實驗組, 完成植骨后再置入鋼板, 以創口具體情況為依據進行加壓, 采用皮質骨螺釘固定鋼板。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康復期間觀察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疼痛、關節僵硬、下肢深靜脈血栓、再骨折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評價標準[2]:優:骨折端無任何壓痛感和叩擊痛, X線檢查結果提示骨縫完全愈合;良:骨折端壓痛感、叩擊痛感比較輕微, X線檢查結果提示骨痂形成;差:骨折端壓痛感、叩擊痛劇烈, X線檢查未見結痂。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優良率100.0%高于對照組的7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術后出現關節僵硬、切口感染/疼痛各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對照組術后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再骨折各1例, 關節僵硬、切口感染/疼痛各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3.33%;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000, P=0.0201<0.05)。

3 討論

骨不連作為四肢創傷骨折患者比較常見的并發癥類型, 其誘發因素比較復雜, 術后感染、骨折缺損、血運不佳、手術操作方法不當等均可能導致其發生。其會嚴重影響患者骨折愈合效果, 還會影響肢體功能恢復。因此, 必須合理選擇內固定方法為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進行治療[3]。

加壓鋼板內固定能夠實現直視下手術操作, 且手術過程需要的工具不多, 操作步驟比較簡單, 方便快捷, 但此種固定方法會對骨折血運產生破壞, 創傷性較大, 不適宜所有四肢創傷骨不連患者[4-7]。帶鎖髓內釘內固定方法無需較大的手術切口, 可顯著減少創傷, 促進術后恢復。相比于加壓鋼板內固定, 其安全性、牢固性更加理想, 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危險, 并可對旋轉角度進行有效控制, 短縮畸形, 在生物應力和應力刺激共同作用下, 加速骨痂形成, 從而對骨不連進行有效修復, 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5, 8-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優良率100.0%高于對照組的7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低于對照組的5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 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效果確切, 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借鑒和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范煒. 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治療中對不同植入物內固定的應用效果. 當代醫學, 2015, 21(35):57-58.

[2] 付洪龍, 劉顯翠, 陶風海, 等. 對比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療效.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33):6855-6856.

[3] 林華波. 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應用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比較.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16):109-110.

[4] 左瑞吉. 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中應用不同植入物內固定的效果. 中外醫療, 2015(13):82-83.

[5] 戴海東, 明文義, 趙進征, 等. 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7): 1-3.

[6] 熊健, 余遠舉, 許永濤, 等. 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對比研究.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4, 14(20):3873-3876.

[7] 邴君華. 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效果對比.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79): 22-23.

[8] 張魯霖, 王友華. 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應用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比較. 心理醫生, 2015(13):60-61.

[9] 趙有才, 王利陽. 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治療中不同植入物內固定的臨床比較.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3):138-139.

[10] 史繼紅, 邢躍剛, 姚士祥. 探討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經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 醫學信息, 2015(41):291.

[收稿日期:2017-12-25]

猜你喜歡
內固定臨床效果
三踝骨折復位內固定順序的選擇比較
內、外固定聯合治療不穩定性骨盆骨折療效觀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
可膨脹髓內釘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療效分析
頸后路非融合寰樞椎內固定技術治療Anderson Ⅲ型齒突骨折的臨床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