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視域下科學培育特色小鎮的幾點思考

2018-03-28 17:56何穎
學理論·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創新

何穎

摘 要:在國家政策與浙江成功經驗的雙重推動下,各地培育特色小鎮的激情高漲,筆者認為在難得的發展機遇下,更要保持清醒頭腦,深入研究各項政策,把準各地實情,找準培育的關鍵點,從而真正利用這個難得的契機,創新的平臺,實現城鄉新一輪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029-02

當前,特色小鎮的建設熱潮正在逐漸形成,并由區域動作逐漸演化為全國行動,在浙江模式下,培育特色小鎮是當前推進新一輪城鄉統籌發展的創新探索,實施得當會是推動縣域科學發展的新動力源,為此,更要形成正確認識、做到科學培育,從而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全面提升縣域綜合實力。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培育特色小鎮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育特色小鎮是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的創新探索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充分遵循世界城鎮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并結合當前城鎮化現狀,提出的新發展戰略,是我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轉型升級的有效戰略選擇。相對于以往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凸顯以人為本、公平共享,強調四化同步,統籌城鄉;優化布局,集約高效;注重生態文明,綠色低碳;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在這些科學理念的引領下,特色小鎮興起實際上也是一種必然,是符合城鎮化發展規律的,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創新探索,將會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新一輪發展的動力源泉。

(二)以往城鎮化的遺留問題迫切需要尋求解決路徑

城鎮化進程中,我國的小城鎮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這是由小城鎮粗放發展、資源自發向城市集中等諸多因素造成的,因此,國家提出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注重經濟與生態的融合;注重內涵式、質量式的增長,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特色小鎮的培育理念恰恰與之吻合,因此,無論是從破解以往城鎮化的遺留問題,還是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需要的角度出發,培育特色小鎮都是重要抓手、一劑良藥。

二、特色小鎮培育熱潮下潛在問題分析

機遇往往與風險并存,越是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深刻研究、多方預判培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增強預見性,真正讓這股熱潮成為新一輪統籌城鄉發展的動力。

(一)有效避免生搬硬套、本末倒置問題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實踐引發全國熱潮,國家各類鼓勵政策頻頻出臺,在這種趨勢下,切忌一擁而上、生搬硬套、本末倒置。與歐洲等地發達國家的小城鎮建設相比,我們的建設基礎是有很大區別的,發達國家是建立在基本完成城鎮化任務,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占比較大的基礎上,而我國培育特色小鎮,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更好地推進新型城鎮化,這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著力點。從浙江特色小鎮建設來看,高度發達的民營經濟是培育沃土,因此,特色小鎮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更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市同樣是民營經濟起步較早而且一直是全市的支柱,因此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鑒浙江模式,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效避免本末倒置,牢牢把住自身特色,不能簡單地套用他地模式。

(二)有效避免盲目上馬,發展動力不足問題

在中央肯定并總結推廣浙江特色小鎮之后,各地的培育建設激情確實得到大大地激發,鑒于以往城鎮化中盲目跟風、大搞“造城運動”的慘痛教訓,各地在這一輪創新探索中還是相對慎重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前期指導、監督作用十分重要。對于特色小鎮項目的審核一定要更嚴格專業,若上馬的小鎮項目自身不具有產業支撐,不能“造血”,僅靠政府財力是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我市大部分鄉鎮規劃上馬的特色小鎮培育項目,主要依托“旅游+”模式,以鄉村旅游為支撐來建設小鎮,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特色不鮮明,若任由這樣的建設項目遍地開花,潛在的問題是可以預見的。

(三)有效避免體制機制僵化、活力不足問題

特色小鎮既然是不同于行政區劃的鎮,那么在體制機制上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以試驗區的培育理念大膽創新。目前,我們的建制鎮走的是黨政部門主導,基本實施強制性管理活動的路子,某些地方培育特色小鎮仍然沿襲了這種模式,也就是說成立管委會或者領導小組、由黨政部門主導小鎮培育建設的各項活動。在浙江小鎮的發展更多地是由市場驅動,活力無限。那種依托管委會進行規劃管理、進行招商引資等活動的小鎮,初期可能建設成效明顯,但最后往往容易出現因體制機制僵化而活力不足、難以有效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

四、新型城鎮化視域下加快培育特色小鎮的路徑分析

科學規劃,堅持問題導向,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抓住難得的發展契機,把特色小鎮的培育,真正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和重要載體。

(一)科學吸收各地成功經驗,探索本地模式

從各地“特色小鎮”的成功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發展模式主要有這幾類:一是“特色歷史人文+傳統加工制造+旅游”,我市充分借鑒運用了這種模式,各鄉鎮圍繞文化做文章,充分挖掘開發老街文化、紅樓夢文化、龍窯文化等資源,如千年龍窯小鎮的打造,就是本著傳承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底蘊的手工制造業,大力發展小鎮旅游。二是“經典加工制造+時尚設計+旅游”,浙江的特色區塊經濟形成了很多經典的加工制造業,如海寧皮革、桐鄉毛衫、諸暨襪業等,我市工業經濟起步較早,部分產品的生產已經做到行業的“隱形冠軍”,技術優勢、產品優勢正在形成并加強,那么立足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勢態,依托特色小鎮這個創新平臺,推進產業的升級會是科學有益的探索。三是“特色天然資源+旅游度假養生”,具有獨特的天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可以發展特色旅游業,我市也有一些獨特的風土人情,如風情迷人的云梯■鄉;也有難得的新鮮空氣和潔凈的水源,如山水相間的青龍灣;恩龍樹木博覽園等,適合休閑度假,利于健康養生,可探索打造長三角地區養生養心的健康小鎮。四是“未來新興產業+旅游”,這是具有發展前景獨具特色的未來產業,我市在培育電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實踐中,可以嘗試用培育特色小鎮的理念來推進,發揮小鎮強大、綜合的聚集、輻射效應。

每種發展模式都有自身的優勢,也都有成功的案例,我們在吸收借鑒時要本著兩大原則:一是因地制宜。采用哪種模式來培育建設特色小鎮,這是由各地的實際情況決定的。因此,首先要立足市情盤清家底,對自身的資源、人力、財力、發展的影響因素等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在這當中認清自身的短板、劣勢、未來發展的瓶頸等方面尤為重要,只有在客觀全面分析自身的基礎上,才能因地制宜找到真正適合本地的培育模式;二是創新引領。浙江所有的特色小鎮都不是規劃出來的,是涌現出來的,也就說在其特色小鎮誕生成長過程中,充滿著不確定因素。這就啟示我們,沒有哪種模式套過來就能用得好、用得成功,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參與的一方,一定要有創新思維,明確自身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該做哪些事,“不越位”“不缺位”的原則和底線是什么等問題。

(二)深入吃透各項政策,做好特色規劃

深入研究吃透國家相關政策,一方面不僅能更好地指導本市現階段的特色小鎮培育,還能有效推進精準招商,更好地引領本市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目前關于特色小鎮的核心政策文件有:《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號;《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建村[2016]220號);《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等。這些核心文件中既有對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特色小鎮培育目標的規定,也有對特色小鎮特征、模式、功能等方面的宏觀性指導;既有宏觀的規劃總綱,又有具體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因此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適合本市的培育規劃。建議一要多規融合,特色小鎮的規劃既不是單一的城市規劃,又不是簡單的小城鎮規劃,而應當是以特色為元素高度關聯各元素的,與其他總規相融合的綜合性規劃。二要把握三要素,在特色小鎮的培育規劃中,特別要做好產業、風貌、發展三大方面的具體規劃,其中產業規劃更是立鎮之本。三要堅持宏觀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刹僮?、可實施是特色小鎮規劃的重要原則,切忌大而全。規劃的制定需要部門聯動、多方參與。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紅線、底線必須嚴格體現。

(三)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特色小鎮的建設應該是不適宜制定非常硬性的標準,也不適合用僅僅打造一個景點,或者一個園區的思路來培育,也更加不能把某地的成功案列直接復制移植。要切實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培育適合本地市情風貌的特色小鎮為目標,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在這當中,以創新的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是最為關鍵的。

其一,以創新的理念找準特色。特色是特色小鎮的生命,是活力、吸引力、競爭力,找不到特色寧可不建。特色點的挖掘不僅可以立足于全市現有資源,亦可著眼于未來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主攻方向,可以把現有的特色點放大、擦亮,也可以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無中生有”打造特色,當然了,這種特色的界定不僅要在全市范圍內,更要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進行綜合比較。

其二,以創新的理念盤活機制。浙江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在管理方式、建設模式、服務手段等方面不斷大膽試點,把特色小鎮做活了。因此,建議我市在培育過程中:一要開放建設主體。以全開放的理念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不設門檻、不問出身,只要有真知灼見,真本領。二要暢通資金來源。在特色小鎮的培育上要真正以平等開放的競爭機制,吸引、鼓勵各類資金。要匯集民間資本、銀行信貸資金、國家建設專項基金等各類資本,在我市,本土企業是一支重要的建設主體隊伍,要想方設法調動企業積極性,推進以PPP模式建設特色小鎮,這就要求政府在小鎮建設內容上一定要有新思路,要對內容進行科學分類,對于成本收益劃分比較明確的項目,積極鼓勵企業資金進入。三要積極推進試點。特色小鎮作為一個新事物,其管理制度、培育方式、制度供給等各方面應該是沒有現成模式照搬照用,也不能套用城市、園區、行政建制鎮的各項機制。因此,要在用足、用好政策的基礎上,大膽爭取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試點,在政策、手段方式、人才、評價考核等各個方面,讓特色小鎮先行先試,激發內生動力。只有堅持以全面創新驅動特色小鎮建設,才能真正培育出綠色、開放的特色小鎮;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經濟體,成為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新動力源;也才能真正讓小鎮的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小鎮人,推動城鄉新一輪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巍.張菀航.“特色小鎮”要有持久生命力[J].中國發展觀察,2016(18)

[2]邱玥,陳恒.特色小鎮建設,如何不違初衷[N].光明日報,2017-01-24.

猜你喜歡
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創新
論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特色小鎮”切莫成為“房地產小鎮”
發展“特色小鎮”,核心在哪
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新途徑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新型城鎮化是經典城市化的回歸和升級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