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貴州仡佬族葬禮儀式的德性培養機制

2018-04-01 13:36梁政敏貴州大學北校區美術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仡佬亡者仡佬族

梁政敏(貴州大學北校區美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葬禮儀式常常被看做為與現代化進程格格不入的封建迷信活動。然而,葬禮儀式在仡佬族的文化構架中起重要組成部分,其是族人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之所以族人們履行族規,在于它以深厚的宗教學、人類學和倫理學內涵及發生機制浸染著身臨其境的仡佬人們,使仡佬人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發生深刻變化,并促使仡佬人穩定的德性和信仰形成。仡佬族先民葬俗有其民族特色,主要為崖葬、豎棺葬與懸棺葬,近現代以來,仡佬族已經放棄了上述費用耗時的特殊葬俗,改行土葬。在喪葬儀式方面,各地仡佬族的做法大體一致,但在某些具體環節上,各地又有不同之處。喪事禮儀紛繁復雜,一般有為之亡人洗身、換衣、裝殮、開路、蹺棺、擇地、安葬等儀式。仡佬人認為父母的亡靈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與先祖相會聚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過群體生活,其生活方式要與先祖楨;二是要像在世一樣生產、生活;三是會惦記兒孫,不時要回來關注。因此,孝子在為老人舉辦喪事時,根據亡靈的意向作出相應安排。洗面沐身、梳頭(或剃頭)、換上新衣褲(或裙)為的是讓亡者干干凈凈、穿著整齊美觀、有如過節走親訪友一樣去會先祖。在仡佬族葬禮文化中,葬禮儀式是安葬亡者前后所舉行的象征性的儀式與活動,就其結構而言既包括葬事中的器物、行為、語言、文字,又包含仡佬人精神性的心靈感受。

一、仡佬族葬禮文化的內在源泉

“仡佬,仡佬,開荒辟草”。長期以來,稻作農耕,已成為仡佬族人民生計所依的主要生產活動,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都極鮮明地顯示出山地農耕文化的特征[1]。仡佬族作為貴州土地的開拓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為悠遠古老的濮、僚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仡佬族神話傳說(開天辟地、戰勝自然、與其他民族的斗爭、發明創造和倫理訓誡)中可以看出處處閃爍著哲學的光芒,蘊涵著仡佬族民族精神。其都蘊涵著:重生意識、“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諧的社會道德價值觀的生態倫理思想。這反映了仡佬人對自然的敬畏,對個體生命的珍視,對生命延續的渴望。這些文化傳統都深深烙印在仡佬人的心里,影響了其心靈和道德情感的認同。

在仡佬族體系中,死亡是個體、家屬和部落的重大生活事件,受到儒孝文化的影響,其葬禮儀式非常隆重。葬禮儀式的神圣性讓仡佬人產生敬畏感,其認為亡者的靈魂可以超越死亡在神圣的空間里得到重生,與先祖群居一起生產勞作,時不時回來看望子孫。這種敬畏感源于仡佬人對先祖的尊敬和重生意識,對自然的敬畏。敬畏感歸因于人的脆弱和能力的有限。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懼與迷惑,在于死亡萬事皆休的毀滅性和無人知曉的未知性。[2]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其認知能力和改造能力是有限的,人是也脆弱的,任何人都擺脫不了生老病死,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律和法則。

仡佬族對葬禮儀式的敬畏感及信仰成為了一種道德義務和內在的源泉。只有在葬禮儀式這種表象性活動中去理解內化自己民族的精神,才能在眾多民族間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才能有自己民族的信仰,才能在民族中教化內化民族的精髓,從而保持自己民族的傳統。

二、葬禮儀式的象征符號及情境教化

仡佬族的葬禮儀式是一種象征符號性的活動表達,而葬禮儀式活動的情境具有德性教化的功能。既然社會是行使道德權威(敬神或敬祖)的經驗實體,所以社會便是產生崇敬態度的唯一本源,而這種崇敬態度附著于那些具有象征作用的事物之上,并通過符號來表達?!跋笳鞣柺歉拍畹目筛兄男问?,是固化在可感覺的形式中的經驗抽象,是思想、態度、判斷、渴望或信仰的具體表現”葬禮儀式中許許多多的顯圣物都是通過神圣實在的自我表征構成的,因而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仡佬族老人正常死亡的一般要經過報喪、沐浴、小殮、入棺、祭祀、開路、出殯、抬喪、安葬、伏山、居喪等這些儀式。這都是仡佬族人送走亡靈告慰生者的一種儀式,以表示對亡者的尊敬和對死后世界的敬畏。正是儀式有象征符號性,無論是人間秩序還是儀式上的象征,都是一種理解與表達。葬禮儀式通常借助符號來表達經驗世界的價值隱喻,從中可以感覺到這是一種道德情感和信仰態度的維護。

在整個葬禮儀式中,情境是道德人格形成催化劑。情境是觀念符號與現存印象聯結的場所,規范化情境能夠強化社會認同的效果。在仡佬族葬禮儀式情境中,仡佬人的認知能力構成了德性判斷的最初活動,并成為因果關系的源泉和判斷推理的根據,給仡佬人心靈上注入思想的靈魂,使儀式印象和仡佬人的態度、情感、認知得到升華,進而在共同的交往實踐中完善道德人格。情境對人格的塑造主要是內化和催化,拓樸心理學的創始人、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庫爾特·勒溫(K?Lewin)的人格動力理論指出,個體行為表象后面的真正決定力量是個體整個的心理場,心理事件主要受歷史因果鏈交織造成的現時情境影響。仡佬族葬禮儀式情境的教化,主要是讓年輕的仡佬后代學習家族歷史,對情感和愛的學習以及對喪葬儀式背后的哲學意義和宗教意義的學習。仡佬族葬禮儀式的現時情境的思想情感教化加快了仡佬人人格德性培育的形成。

葬禮儀式的表象性符號和現時的情境教化促進了德性品質的形成。只有代代相傳這一傳統的葬禮儀式,長輩對晚輩的的教化方式的補充,才能讓著民族的核心骨架更加牢固。

三、儀式的工具性功能成就德性品質

功能主義認為任何文化現象的存在都承載了該文化現象的一定功能,是為了滿足更大系統的某一種需要而存在。仡佬族葬禮儀式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儀式的工具性功能滿足了仡佬族德性培育的形成的踐行。葬禮儀式的工具性功能是特殊的,每個地方群體部落促進德性培養可能不太一樣,但是大體上的功能是一致的。

葬禮儀式的工具性功能是一種除了對亡者親屬精神撫慰以外的更實際的作用,其有別于在葬禮儀式中撫慰亡者親屬心靈創傷發揮的作用。根據葬禮儀式主要涉及喪家、鄰居及本家、親戚、法師及風水先生四個群體,他們之間在整個葬禮儀式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們各自扮演者各自的角色,但又在儀式中互相聯系。馬林諾夫斯基認為喪葬儀式不但使個人精神得到完整,同時也使整個社會得到完整。由于仡佬族農業生產活動的特性,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分工合作的需要,而葬禮儀式讓仡佬族個體之間團結起來,分工合作。因為儀式的特殊性,有某些禁忌,從而使得團結的群體擴大,具有促進團結的功能。在葬禮儀式中仡佬人學會了團結做事,學習了家族歷史、對人與人之間愛的理解以及喪葬儀式背后的哲學和宗教文化的吸收,讓葬禮儀式的教化功能進一步體現。

個人的德性培育是由他所處的時代和地域的條件、時尚、習俗、思想和觀念決定的,歷史文化的傳承、共同體內部情感的積淀、價值觀念的推演、意識形態的導向都會對個體的德性培養產生重大影響。而仡佬族的葬禮儀式紛繁復雜,符合個體德性培養機制的基本要求。仡佬人對葬禮儀式的敬畏感和信仰成為一種德性內在的源泉;葬禮儀式的表象性符號和情境的教化為德性培育提供場所,催化德性的培養;而儀式的工具性功能滿足德性品質形成的需要和踐行。

猜你喜歡
仡佬亡者仡佬族
滑輪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閱讀七選五
少數民族音樂
仡佬語-n、-?、-i韻尾的發展演變
務川仡佬俗中三子棋文化研究
“亡者”歸來
武陵山區仡佬族傳統體育的流變發展研究
黔桂仡佬語哈給方言比較①
仡佬族語言生態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雙坑村為例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