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鎳白銅在美洲的發現

2018-04-23 07:37黃超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關鍵詞:美洲

黃超

摘要:本文通過考察美洲地區一種名為阿爾帕卡(alpaca)的金屬材料,利用與該地區相關的歷史文獻、影像資料、考古出土器物、博物館藏文物,并參考冶金考古的方法,認為這種金屬材料很可能是一種含有銅鎳鋅的三元合金,即鎳白銅。然而,這種金屬在美洲的出現時間及發展情況仍有待更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關鍵詞:鎳白銅;冶金考古;阿爾帕卡;美洲

美洲古代傳統金屬制品的出現至少能夠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尤以秘魯與哥倫比亞地區的工藝較為高超。彼時的匠人已經能夠生產一些金屬制品,并對其進行焊接、熔煉等加工,在眾多器物中,以金質、銀質、銅質、青銅質為主,偶爾能夠發現少量鉑質物品。該地區的冶金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一直是學界的關注對象。

倘若從南向北收集美洲古代曾經出現過的冶金活動遺跡和遺存,不難發現:南美洲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這里是新大陸冶金技術的發祥地;中美洲也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是早期瑪雅文明出現的區域,故冶金技術與金屬加工工藝也出現較早且很發達;北美洲擁有同樣豐富的礦產資源,并以自然銅居多,當地土著已對其開采了近千年,卻很少發現有冶煉活動。其中,由于地理和環境的優勢,安第斯高原的一些地區的冶金活動發展迅速,并有考古跡象顯示其技術曾向中美洲傳播。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學界對于南美和中美地區冶金考古關注度較大,研究成果較多,研究者主要是考古學家與科技考古工作者,還有一些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及民族考古學家參與其中,而北美地區冶金考古研究深度與廣度遠不及南美與中美。另外,冶金考古學家較多關注史前的金屬遺物和冶金遺跡,對近代或歷史時期內美洲出現的金屬工藝技術很少關注,僅有民族學家或考古業余愛好者會偶爾涉足。

下文將以美洲地區的一種名為阿爾帕卡(alpaca)的金屬為例,利用美洲地區的相關歷史文獻、影像資料、考古出土器物、博物館藏文物,并參考冶金考古的研究方法,對這種金屬進行研究與探索。

一、美洲金屬阿爾帕卡的發現

陶巴特(Taubate)市位于科雷亞高原,在圣保羅與里約熱內盧之間,屬圣保羅州,是巴西的工業中心之一,當地曾發現過豐富的金礦資源,并進行過開采陶巴特馬會俱樂部每年都會舉行賽馬比賽與嘉年華活動,屆時會員和當地騎師都會帶上他們的馬匹來到預先確定好的地點集中,然后進行各種比賽與活動項目。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要數那些騎師與馬匹身上的銀色金屬裝飾品,這些金屬制品常常與皮革制品搭配使用,諸如皮帶、皮包及一些皮制編制品都會用這樣的金屬材料進行裝飾。然而,對于這種金屬的稱謂緣起和相關民俗記載卻少有研究提及。

該金屬當地人稱之為阿爾帕卡,這種金屬為研究者所關注,有賴于當地一部名為“皮料與阿爾帕卡”(Materia sobre couro e alpaca)的人文風俗紀錄片視頻(見圖一),其中提到了一些與這種金屬及其工藝相關的信息。紀錄片的語言為葡萄牙語,片中提到一個名叫馬里奧(Mario)的金屬工匠,為皮匠丹尼爾(Daniel)的皮制產品提供相關的金屬配飾或配件,而這些金屬必須為阿爾帕卡。筆者對這段影視資料中關于阿爾帕卡技術、經濟及社會內涵的內容進行了整理,提取出如下文字信息:

馬里奧在片中透露,丹尼爾使用阿爾帕卡裝飾皮制馬韁。這種飾品以一個個圓環相連的形式呈現,風格獨特。阿爾帕卡在當時的價格遠比其他金屬貴,普通的青銅制品與其相比更便宜:它們的價格由呈現出的光色和品相來決定.越是保存長久和品相老舊的物件價格越高,因為這些物件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還有收藏價值。出自馬里奧和丹尼爾兩人作坊的裝飾品及配件都是純手工制作.加工手藝也是傳承自祖輩。據他們所知,附近能夠冶煉這種金屬的礦藏只有一處,但是已經資源枯竭不能再采礦和生產了,因此目前當地現有的器物基本都是老件。許多人乍一看這些裝飾品還會以為是銀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一種仿銀的金屬.實際上這些阿爾帕卡與銀沒有一點兒關系,它只是一種銅合金,根據其中各種金屬成分含量的不同,色澤也會有所區別。馬里奧并不確定其中還有什么除銅以外的其它金屬成分及其比例,但他卻很肯定這種金屬中含有鎳。除此以外,當地的騎馬之人多數會為其馬匹配以阿爾帕卡的裝飾品或配件,當然如果是普通人也不會太在意這個習俗,他們可能也會使用不銹鋼等金屬裝飾其馬匹。做成這樣一個個圈環套圈環的形式是一個很古老的傳統,以前的技術不夠發達,因此制作工藝具有一定復雜度和難度.特別是將多個環焊接起來.這在以前是很難完成的。對于這種金屬的性質,早期工匠并不是太了解,所以只能通過別的方式進行加工生產,才能制作出一些相關產品??傃灾?,在歷史上這種金屬材料不易于焊接,對其特性的認知也不充分。從彼時的市場來看,馬里奧認為購買合適的老配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的人必須同收藏家討價還價,這些東西通常都是二手轉讓再轉讓,因此把價格抬高了。馬里奧一直堅持在陶巴特制作這種阿爾帕卡金屬的產品,而外面的人對其知之甚少,因此如果條件允許,他很希望能夠將這種古老的金屬裝飾品推銷出去.并依然會堅持像祖輩那樣對金屬產品進行純手工的加工和制作,因為他認為.純手工藝制作是這種金屬產品能夠一直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而別處卻少見這種金屬產品。

從這段影像資料中所提及的內容不難發現,當地的一種名為阿爾帕卡并常用以制作裝飾品和配件的金屬材料,實際上是一種含鎳的銅合金。然而,究竟這種合金的主要特性如何,除了片中提到的難于焊接外,再無其他信息。因此,需要更多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等材料來進一步了解這種金屬材料的相關內容。

二、阿爾帕卡的冶金考古

阿爾帕卡是一種含鎳的銅合金材料,因此很容易讓冶金史家與冶金考古工作者聯想到中國古代的鎳白銅,因其發祥地在中國西南地區,以云南地區為主,所以也常常被稱為“云南白銅”或“云白銅”。

事實上,鎳白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并得到廣泛應用的含鎳合金,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一項重要的獨創發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見的“白銅”,很多時候指的就是鎳白銅。鎳白銅一般指含鎳且顏色發白的銅合金,常見的中國古代鎳白銅有兩種,分別是銅鎳二元合金和銅鎳鋅三元合金。據東晉時期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記載:“螳螂縣因山名也,出銀、鉛、白銅、雜藥?!睋甲C,這里的“白銅”應該是鎳白銅,由此推斷,至遲到東晉時期,中國就已發明鎳白銅;明清時期鎳白銅得到大規模生產,成為當時應用最為廣泛的金屬材料之一;16世紀開始傳入西方,隨即被各國視為珍品,19世紀20年代開始競相仿制,從而推動了銅鎳合金在西方的應用.對鎳金屬工業在西方的興起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較少有人提及這種金屬合金在美洲的出現和使用情況。

有關中國鎳白銅歷史的研究.始于上世紀20年代,當時美國著名學者勞費爾(Berthold Laufer)就已論及鎳白銅的相關內容,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加入到了對中國鎳白銅及相關問題的討論中。勞費爾去世后,其名下的許多文玩收藏和博物學標本,以及他個人的檔案都被捐贈給了位于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Natural History),成為了該博物館的著名館藏系列文物之一。雖然不清楚勞費爾的遺物中是否含有中國鎳白銅的器物,但是正是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中收藏有與中國鎳白銅成分近似的含鎳銅合金,在西方常常被稱為德國銀(German Silver)或鎳銀(NickelSilver)。1989年,一場名為“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館藏印第安貿易裝飾品”(Indian Trade Ornaments in theCollections of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專題展覽為觀眾呈現了許許多多過去印第安人在貿易中用于交易的各種裝飾品。同年,范斯通(James w.Van Stone)對這些器物進行了專門的報道。報道中提到一些在北美五大湖地區發現的鎳白銅合金,這些考古發掘遺物均被斷代是19世紀30至40年代的器物.而且范斯通研究后認為這些器物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純銀價格的不斷攀升,這才導致了該地區使用鎳白銅合金做為銀的替代品用于制作器物。他在文中給出了所有器物的配圖,但是,通過文中的提示和描述,僅能確認一件編號為【4t】的含鎳銅合金的圓盤胸針(圖二),而其具體出處不詳。至此,從這批館藏器物再不能發掘出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合金在19世紀就已經在美洲出現并使用,用于制作隨身裝飾品。

翻閱19世紀報刊和雜志上的廣告信息,偶爾會發現一些與這些德國銀、鎳銀或鎳白銅相關的信息。在1892年3月10日《謝菲爾德每日電訊報》(sheflfield Daily Telegraph)的一則信息中,筆者發現了一條重要的記錄(圖三),明確提到了阿爾帕卡;它與德國銀、鎳銀和歐羅伊德(oroide)都是合金材料,它們都將被當時另外一種新型鐵銀為主的材料所取代。由此看來,這則新聞里雖然沒有更多關于各種金屬特性的介紹,但是從中能夠獲取到一個較為明確的信息,那就是阿爾帕卡在19世紀確實已存在.并能夠確認是一種金屬混合物(blend),即合金,這便與前述陶巴特工匠馬里奧介紹的情況有吻合之處。

此外,參閱霍華德·懷特(Howard-White)對一些銅鎳合金及相關產品的研究可知,在一些傳世產品中,常常出現與美洲地區阿爾帕卡(alpaca)讀音較為相似的書寫形式的產品名稱,如:Alpacca、Alpakka、Alpaka、Alp等,這些品名可能都是屬于同一種類型的合金產品。因此,為了進一步揭示這些品名背后的真實科學信息,很有必要對含有這些品名的產品進行樣品收集與取樣分析。通過在歐美文物市場調查與征集相關金屬制品.筆者發現有時能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器初的一些器物上看到“Alpacca”的字樣(如圖四所示)。筆者從征集到的器物中選取9件進行了外觀觀測、取樣并記錄了信息(表一),然后將這些樣品帶入實驗室進行金相實驗與成分測定,具體實驗結果見表二與表三。

從上述冶金考古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來看,合金產品都是銅鎳鋅三元合金,其中有幾件樣品有鍍銀層和高鉛顆粒,并有兩件檢測出有1%左右的含鉛量,但是由于樣品數量和種類較少,未能發現有什么規律性的特點。實驗結果顯示,這些傳世遺物中銅的含量大體都在59-65%間,鎳含量約為11-20%間,而鋅含量則在16-24%間,其中鎳含量的變化范圍較大,這很可能說明了該元素在配置合金混合物時的作用較為重要,其余兩者次之。這也進一步印證了馬里奧的說法.在阿爾帕卡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并區別于其他金屬的成分是鎳,因此他才會直接指出并清晰記住合金含鎳這個細節。由此看來,美洲地區的阿爾帕卡含鎳銅合金很可能是銅鎳鋅三元合金,也就是在西方文獻中經常出現的德國銀或鎳銀,其金屬特性與中國古代鎳白銅相似。陶巴特地區的鎳白銅合金是否真真切切如上述推論一般,其為銅鎳鋅三元合金,還需要收集到當地的器物并通過檢測后才能下定論。

三、阿爾帕卡與白毛羊駝共用一名稱

當繼續查找有關阿爾帕卡一詞的相關信息時,研究者很快會注意到這個詞與一種毛色銀白的羊駝關系密切??墒?,這種羊駝的名稱為什么會被賦予一種晚至19世紀才出現在美洲的鎳白銅呢?這也是一個亟待考察的問題。從初步研究的情況看來,這種似銀的金屬合金,可能與某些儀典文化有關。

大約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南美洲安第斯地區的牧民就開始了對駱馬(或美洲駝)和羊駝的馴化。當地的艾馬拉人(Aymara)和蓋丘亞族人(Quechua)是其最初的馴化者,他們把前者稱為“拉瑪”(llama),后者稱為“阿爾帕卡”(alpaca),意為體型較小者。后一個詞最初是源于西班牙文的一個術語“elpaco”,蓋丘亞族人稱羊駝為"paco”或“pacolbas”,并進一步細分,將公母羊駝分別稱為“paco-ures”和“paco-china”:而艾馬拉人稱羊駝為“allpacu”,這是安第斯地區艾馬拉人的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阿爾帕卡很可能是西班牙人將羊駝的兩種說法合二為一的結果。在安第斯高原地區惡劣的環境下,羊駝是當地牧民主要的衣食來源,他們用羊駝及其產品交換低海拔地區的農作物,這種交換模式極大地促進了羊駝養殖。印卡人把羊駝推崇到了更加顯著的位置.毛色銀白的羊駝成為宗教祭祀的主要祭品,羊駝毛成為交換流通領域的貨幣,擁有羊駝的數量成為衡量精英貴族階層財富的象征。駱馬也是印卡人的另外一種動物祭品,但是較之羊駝,其地位要略低一些。在當地還一直流傳著與兩者相關的神話:

駱馬是印卡人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例如.黑色的駱馬被認為是降雨使者。1615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德阿亞拉(Felipe Gunman Poma de Avala)記錄.到了雨季.印卡人會把黑色的公駱馬捆在庫斯科(Cuzco)廣場上,不喂其飲水,認為這樣它就會向維拉科查(Viracocha,即:印卡創世神,奉為眾神之王)哭泣求雨。每天都會在日出時向太陽神因蒂(Inti)獻祭一匹駱馬,頭部朝天,身體則埋在特殊的堪灰中@。

蓋丘亞族人敘述了一種用于天國的黑色駱馬.稱之為亞卡那(Yacana)。每到午夜時分,亞卡那都會把海水喝光,如果它做不到,海水就會淹沒全世界。亞卡那與白色的羊駝維拉科汗(Wiraqochan)負責哺育整個宇宙。印卡的牧羊人也對駱馬有著某種崇拜,并一直稱駱馬或羊駝為他們的“祖先”:秘魯地區的印第安人從來不殺羊駝為食.因為他們堅信他們的祖先將會重生為羊駝,但是如果是自然死亡的羊駝卻是可以食用的。

從這些神話記錄看來.阿爾帕卡這種白色羊駝似乎與美洲鎳白銅并沒有較為直接的聯系。雖然有考古資料顯示,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具有年代先后順序的遺址中發現有羊駝外形的金屬物件,但是其材質主要是銅錫比例為93:7或87:13的青銅合金,長度大約在2-7厘米間,寬度大約在1~4厘米間,厚度大約在0.05-0.4厘米間;有學者認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的一種貨幣,其外形特征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一些變化,由原來的動物外形(圖九)逐漸發展成為疑似貨幣外形(圖一〇),每個物件上都有一個小孔,可能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如使用纖維或細棍穿在一起便于攜帶等。這是能將羊駝與金屬聯系起來的例子之一。

同樣是在秘魯地區,“paco”有時特指一種土色的礦石,其中含有褐色的氧化鐵礦,礦石周圍分布著一些天然的微小銀顆粒,這種礦可能外觀似銀并對尋找銀礦礦脈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或許也是當地收集銀料的來源之一。除此以外,前文已提到了蓋丘亞族人將母羊駝稱為“paco-china”,雖然不清楚為何當地人會在稱呼陰性的動物時在其后添加“china”一詞,但是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譯,很容易理解成“中國銀”,或者是與中國相關之物。事實上,早期中國鎳白銅在傳人西方之時,也被稱為“中國銀”國,在歐美市場也能發現一些19-20世紀含有德語“ChinaSilber”(中國銀)等字樣的鎳白銅器物(圖一一)。如果在美洲出現的“paco-china”曾在一定時期內被理解為“中國銀”的意思,那么可能就與中國鎳白銅在美洲的傳播具有一定的聯系;如果可以證實這一點,可能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而這仍需要更多的實物與文字資料。

四、討論與結語

前文利用相關歷史文獻、影像資料、博物館藏文物和傳世文物,對美洲地區一種名為阿爾帕卡,并與白毛羊駝同名的金屬進行了探索與研究。經過研究,能夠初步判斷該金屬很可能就是鎳白銅,它們在19世紀20年代后的歐美地區多被稱為德國銀或鎳銀,大多是銅鎳鋅三元合金。

然而,關于阿爾帕卡的研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需要利用更廣泛的資料進行考證,特別要發掘當地的民族志與考古材料,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并互證。實際上,上述分析中對這一金屬屬性的考察,已嘗試使用了一些冶金民族考古的方法。這是繼陶業民族考古后逐步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一些著作中已出現了對這方面的專門討論,雖然并未對其進行明確的定義,但普遍認為它是綜合了民族學、人類學、冶金考古等學科方法與相關資料的一個方興未艾的研究領域.旨在從民族考古學的視角探索冶金技術及其中涉及的工藝和生產過程等問題。早在20世紀初,民族志記錄就被用于對冶金考古遺跡和遺物的闡釋,同時結合考古發現和相關分析資料,對研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更系統的民族考古實踐和考察主要都集中在史前美洲本土冶煉活動方面。

尼古拉斯·戴維等認為,在民族考古的實踐中,以往的冶金民族考古幾乎完全局限于鐵的冶煉與鍛造領域,而在非洲、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金、銀、銅、鋅及其合金仍然由工匠們用非工業化的技術加工制作,故對于這方面的田野考察與研究工作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其中,美洲的冶金民族考古研究需要得到格外重視和關注,當地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考古遺存與遺跡,還有很多保存下來的民族志資料,通過冶金民族考古的方法,能夠把這些資料繼續融合和消化。近幾十年來,來自世界各地民族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冶金考古學家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開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解決中美與南美的冶金民族考古的問題。

由此看來,對于美洲鎳白銅的深入研究需要繼續結合冶金民族考古的方法,方能有所新發現。此外,美洲考古發掘出的19世紀的鎳白銅合金以及博物館館藏的文物是否被當地人或印第安人稱為阿爾帕卡,這還需要閱讀更多的美洲民族志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才有望得以解答。從目前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報告中涉及的含鎳銅合金的內容來看,撰寫者和記錄者多數都是以現代冶金學的知識去命名這些合金,通常都會理所當然地稱這類金屬為德國銀或鎳銀,但未能對當地的現存文化遺產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也未能從一個更廣闊的民族文化領域對其進行認知,因而這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細化與繼續跟進,此外還需要到當地進行田野考察,從而增進對著這方面問題的了解,獲取更多可靠的一手材料。

總言之,對于上述美洲鎳白銅乃至其它金屬的研究,不僅需要使用民族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的材料,還需要結合冶金考古、民族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相關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進行提升,并且需要從多方面獲取有效信息和研究線索,從而解決一些史前乃至歷史時期與冶金及金屬工藝技術相關的問題。

猜你喜歡
美洲
曾經稱霸北美洲的美洲栗瀕臨滅絕
美洲鷹的高超智慧
美洲豹
美洲星在淮安市南閘鎮小麥和水稻上的應用效果
水稻與瓜蔞上應用新美洲星的實踐效果分析
跟著總理去美洲
新美洲星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研究
誰發現了美洲
磨刀霍霍
小麥使用美洲星示范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