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鷹潭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考古初探

2018-04-23 07:37朱麗輝江凌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關鍵詞:清宮道教遺址

朱麗輝 江凌

大上清宮遺址位于鷹潭市上清鎮東部,是歷代正一道天師禪宗演法、供奉神像、降妖除魔的宗教場所,獨居江南宮觀之首,在全國也是舉世無雙,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的美譽。

大上清宮遺址于2014年6月被發現,經過近三年的考古發掘和多次專家論證,確定該遺址是南方地區目前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時代序列最清晰、揭示遺跡最豐富、布局最完整的皇家道教宮觀建筑.是道教的核心建筑,它不僅匯聚了中國道教建筑藝術的精華,也填補了我國大規模道教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因此,在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開展公眾考古,讓公眾走近大上清宮遺址,了解道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上清宮遺址開展公眾考古的必要性

大上清宮占地面積30余萬平方米,遺址價值很高,考古發掘將會持續一個較長的工作周期。讓遺址走出封閉式專業化田野發掘的壁壘.把公眾視線引入進來,將田野發掘與公眾考古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1、是道教特別是正一道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與清朝、民國時期相比,當今的中國道教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然而與其他宗教而言,道教發展還是相對滯后、邊緣化。大上清宮遺址的發現,找到了中國道教根脈,無疑對其發展起到凝聚力量的推動作用,因此,大上清宮遺址及早走入公眾視野,是弘揚中國道教的客觀需要。

2、是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獲取動力源泉的有效途徑。傳統的考古發掘工作是相對封閉狀態的專業性較強的一項工作,使得文物資源的發掘、保護、利用往往只是考古和文物機構的專屬工作,工作量不僅超負荷,后期研究、保護、展示利用更是繁重的任務,僅憑單薄的部門力量完成巨量的文物工作,難以做到盡善盡美,考古發掘工作的最終目的“讓文物活起來”就無法充分實現。大上清宮遺址自發掘以來,文物部門與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密切,與公眾保持良好的互動,考古發掘工作開展順利,保護、展示、利用得到社會多方關注與支持,是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獲得動力源泉的有效途徑。

3、是夯實鷹潭人文基礎的重要工作。鷹潭龍虎山是道教發祥地,市委、市政府正集全市之力打造“中華道都”,大上清宮遺址的發現,為龍虎山作為道教發源地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物證據。通過公眾考古活動.為鷹潭市打造“中華道都”夯實了良好的人文基礎,從而有力推動鷹潭經濟社會的發展。

4、是民眾尊重道教文化、要求共享物質文化遺產成果的強烈愿望。道教是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民眾不僅尊重本土宗教的發展,渴望了解道教的本源和歷史,更希望能共享民族文化的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開展遺址公眾考古有效拉近民眾與遺址的距離.以實物形式展示道教的歷史演變及原貌,不斷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

二、大上清宮遺址開展公眾考古的途徑與方法

傳統考古發掘一方面將古代文化遺存展示出其舊有的存在和輝煌,另一方面又會無意識的將自身工作與大眾隔離開來,陷入發掘整理和學術研究的繁忙之中,缺乏考古學的通俗化、大眾化的意識,對文物資源的利用,發揮其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利的,這也是近年來公眾考古學孕育而生的重要原因。大上清宮遺址發現以來,被社會各界所關注,如何將其通過大眾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成為遺址開展公眾考古的關鍵問題。為此,大上清宮遺址采用了現場參觀、微信推文、新聞報道、互聯網宣傳、教育活動等多種公眾考古活動方式。

1、現場參觀是開展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考古最有效的途徑與方法。

參觀考古現場,可以讓大眾近距離接觸考古發掘,對了解考古工作,認識遺址真實樣貌,積極參與到自覺保護文物的行動中來有著重要意義。由于遺址尚在進行考古發掘.對遺址參觀的人數、次數要進行嚴格把控,確保遺址的安全。

2014年10月大上清宮遺址開始籌劃現場參觀的路線、展板、講解等各項工作,隨著參觀需求的不斷增加,2016年3月,遺址現場又鋪設游步道供參觀者行走,并在遺址西南角搭建了臨時展廳,對考古發掘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展示,并在展廳中央制作了大上清宮復原沙盤,直觀展示遺址的歷史原貌。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大上清宮遺址接待各級各類參觀80余次,參觀人數1800余人,特別是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和坦桑尼亞的文化交流團分別來到遺址現場參觀學習,好評如潮。

遺址的保護展示工作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將進一步完善,目前正在設計更科學、更合理、更專業的保護展示大棚,來支撐、擴大遺址容納更多參觀人數與數量的能力,迎接更多民眾走進大上清宮,揭開道教的神秘面紗。

2、微信推文能達到快速、遠程傳播大上清宮遺址相關信息的效果。

在手機各類社交軟件層出不窮的時代,微信深受老、中、青三代的青睞,通過微信推文轉發,不僅可以擴大受眾面.還不受地域與空間的限制傳播知識與信息,不乏為公眾考古的另一渠道。

2015年4月,關于大上清宮遺址介紹及工作動態陸續通過微信推文與社會公眾見面,及時傳遞了遺址相關信息,拉近了公眾與大上清宮遺址的距離,遠隔千里也可以欣賞遺址的風采。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4月至8月,微信相關文章約12篇,閱讀人數約2500人。微信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今后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號,圍繞大上清宮的歷史、人物、遺跡、器物等相關內容,有點有面地推出更多科普性較強的文章,不斷增強大上清宮公眾考古的趣味性和傳播的生命力。

3、新聞報道具有權威性、準確性,易于讓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被民眾廣泛關注。

抓住大上清宮遺址相關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利契機.以電視新聞、報紙報道的形式增加遺址與大眾接觸的機會。2015年4月舉辦的大上清宮遺址專家論證會就是很好的宣傳點,CCTV-13新聞頻道、江西電視臺、鷹潭電視臺都對此進行了新聞報道,此外,《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等也做了版面宣傳,反響很大,不少專家學者,甚至普通民眾特意來到遺址現場參觀,為遺址考古發掘及建設提出很多寶貴意見。

4、互聯網宣傳可反復查詢,使大上清宮遺址持續不斷與大眾建立聯系。

在公眾考古活動的途徑和方法中,互聯網宣傳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和微信推文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但較微信而言,互聯網適用的范圍更廣,有查詢、解答疑惑的作用,通過百度、搜狗等信息查詢,可以解決民眾對遺址存在的問題,能夠持續不斷地與民眾建立聯系。

5、教育活動使大上清宮遺址傳遞的信息有目的地與相關教育結合起來,易于知識普及。

大上清宮遺址通過開展公眾考古活動被越來越多的民眾關注,不少單位將教育活動地點選擇在遺址現場。2015年6月,鷹潭市文廣新局將中心組學習放在大上清宮遺址.局中心組60多人通過對遺址的歷史、價值、發掘過程等內容的了解,加重了對文化遺產的感情,加強了文物保護的意識,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解。此后,市婦聯、市編辦等單位也將教育活動與大上清宮遺址結合起來,活動效果非常不錯。

開展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考古,大大拓寬了傳統考古的受眾面,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由最初的不被理解逐漸到被廣泛的認可,并得到了鷹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部門各單位與文物部門建立起密切協助關系,形成遺址保護、展示的強大合力。

三、大上清宮遺址開展公眾考古注意的問題

在開展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考古的同時不能忽視遺址的考古發掘,考古發掘仍是工作主旋律,因此,現場參觀對考古發掘工作影響較大,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大上清宮遺址的保護問題。遺址目前揭露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足夠的遺跡、遺物內容展示給參觀者,參觀者進入遺址勢必要踩踏遺址地面,對遺址保護形成威脅,因此,設計好參觀路線,做好遺址保護是很必要的。大上清宮遺址游步道的鋪設,一方面引領參觀者有序參觀,另一方面對遺址地面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是現場參觀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2、設計符合大眾需求,直觀易懂的知識性展板或展示方法。由于大上清宮遭受過嚴重的損毀,對于普通民眾而言,現場的可視性和觀賞性不強,為了調動遺址現場民眾的積極性,遺址制作了一些幫助參觀者了解古建筑知識、延伸參觀者想象空間的展板,對于參觀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特別是大上清宮展廳內陳設的遺址復原沙盤,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大上清宮歷史原貌,極具震撼力,深受參觀者喜愛。

3、搭建現場與參觀者的講解橋梁,做好講解環節的工作。遺址參觀面對的大多是不具有專業知識的普通人群,因此,講解如何能做到通俗易懂、條理清晰、語言風趣成為講解環節的關鍵,直接影響到參觀者的興趣及關注程度。大上清宮遺址講解將考古發掘的特點與博物館陳列講解結合起來,既有富于變化的現場展示,又有舒緩而生動的語言表述,講解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隨時改變講解的側重點及興奮點,講解成為現場良好的互動橋梁。

4、大上清宮遺址公眾考古活動必須注重嚴謹性和科學性。遺址現場參觀和旅游景點參觀有相似性,但絕不能等同于旅游參觀。旅游為了達到自身的經濟效益目的,將一些歷史知識夸大、篡改甚至扭曲,不能很好傳播歷史文化。開展遺址公眾考古活動是以保護、展示物質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為根本目的,因此,在追求科普性、直觀性、趣味性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嚴謹性和科學性。

四、大上清宮遺址開展公眾考古的啟示

1、開展公眾考古活動以考古發掘人員為主,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充實公眾考古的人才配比,將活動開展得立體而豐滿。

公眾考古不是簡單純粹的闡釋,活動要能推動考古發掘工作,為遺址建設服務,達到民眾參與、共享考古發掘的過程與成果,喚醒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為目的。因此,在保證考古發掘高質量進行的前提下,僅僅依靠考古發掘人員做好公眾考古從策劃到實施的全部環節是不夠的,如何將公眾考古與考古發掘、社會需求相融合是關鍵問題。要積極尋求當地博物館等單位或部門的支持,做好現場展示設計、展廳陳列設計、講解設計、文章撰寫等等,同時與當地政府、宣傳、旅游、規劃等部門溝通協調,對公眾考古活動給予推廣宣傳,才能全方位打造活動的影響效果,真正發揮出公眾考古的溝通、闡釋功能。

2、充分利用公眾考古走進大眾的影響力,爭取多方對考古發掘的支持.形成文物保護展示的強大力量。

大上清宮遺址發掘最初只是省考古研究院與鷹潭文物部門聯合參與的工作,而真正形成遺址保護展示的強大合力是在公眾考古開展之后,大上清宮遺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各類專家學者、文物愛好者和普通民眾紛紛來到遺址參觀。不少人由過去對遺址發掘不理解到逐漸了解再到積極支持,公眾考古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目前,鷹潭市委、市政府對遺址建設大力支持,把大上清宮遺址建設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為考古發掘工作提供更多便利的條件,形成了政府牽頭,各部門、單位、社會都積極參與進來的文物保護合力。

3、開展公眾考古活動要從考古發掘的實際出發,有階段有計劃地推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眾考古是伴隨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而展開的,它也是由淺入深,由小做大的一個過程。所以,要根據考古發掘的實際來分階段確定公眾考古活動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大上清宮遺址揭露面積達到2500平方米時,有足夠的展示內容才開始接受參觀活動,參觀最初面向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領導,目的是對遺址考古發掘定位,獲取后期工作支持。隨著發掘面積不斷增多,我們將受眾面逐漸擴大,達到迅速增加遺址影響力的目的。為共同保護遺址,打造遺址公園而吸引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4、要利用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媒介做足公眾考古的文章,將考古發掘、遺址保護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

現場參觀是公眾考古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能夠延續、擴大其影響力,還要借助一些現代化手段?;ヂ摼W、電視、報紙等媒介是民眾熟知和喜愛的傳播途徑,這些途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風格、不同層面介紹文物的知識,吸引不同需求、不同愛好的民眾,讓民眾更容易自覺融入到文物保護的行動中來。

公眾考古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途徑和方法不是模式化的套用,它是不斷改革和創新的,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而不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做好公眾考古的文章。

猜你喜歡
清宮道教遺址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保護加固修復
黑水城遺址出土F20:W63a文書研究
元上都遺址出土石刻的保護與研究
華清宮
尋找絲綢之路遺址
道家道教研究
B超在產后宮內胎盤殘留清官術中的應用價值
藥物流產不全清宮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臨床療效評價
全國首次道教刊物座談會在延安召開
中國道教學院將于2001年改建教學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