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校園建筑設計的本土化探討

2018-04-27 11:42郝爽劉濤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設計研究本土化

郝爽 劉濤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校園建筑慢慢成為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部分,當今社會,校園建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其教學功能,更多已經注重其設計風格以及整體造型的美觀性。建筑的風格特點能夠顯示出某個學校的整體審美以及校園風氣。當然也能夠側面反應出一個地方的文化和特色底蘊。于是在建筑的獨特性備受追捧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校園建筑體現出地域性和差異性的文化特征,隨之而來校園建筑創作的本土化也逐漸備受重視和關注,從而現在建筑形式的本土化進程也隨之不斷發展。本文章旨在通過太原幼兒師范學校的本土化創作進行分析和探討,為建筑的本土設計提供更多的想法和思路。

關鍵詞:校園建筑;本土化;設計研究

前言

現代校園誕生到今日,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的時間,由于外部社會,技術等原因,校園形態發生過一些變化。這種變化的根源不僅僅存在于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老舊的使用空間變得陳腐,而在于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使得空間的變化。在當前發展的背景下本土文化方面的意識是不斷加深和強化的。在地域特色與文化自信的雙重洞里推動下,校園建筑風格的設計思路也要不斷向本土化的形式靠攏,以期能夠建造在時代浪潮中與時俱進,既扎根于泥土,又與現代建筑緊密相關的現代化的空間營造。

一、校園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發展歷程

相對于歐美國家,國內的校園建筑本土化設計這一道路起步較晚,一直在學習先進經驗,發揮創新精神。20世紀之初,給予戊戌變法背景,我國興建了北洋大學堂,京師大學堂等第一批近代大學,這些大學歷史意義非凡,但是建筑的空間特點看,規劃是中國傳統的園林式布局,雖然建筑的表情和外在體征雖有些蒙太奇式雜糅西方古典建筑的片段的處理。20世紀50年代在“蘇聯經驗”的指導下形成全國協調統籌的學院體系,一時,全國校園建筑風格走向同質化,本土的特色的存在變成了千城一面的話題。20世紀9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國家經濟實力提高,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紛紛興建大學城。以西方世界由歷史試錯,自由生長近1000年形成的大學校園對比,我國的大學校園的設計與建設,一直在把握時代契機,進行著飛躍式的發展。

在美洲,因為他們沒有像亞歐這樣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背景,雖然沒有類似的發展,卻在發展過程一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域化特征,還有一些南美國家比如墨西哥以及巴西等都對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進程提供了自己的構思和創新點,這也為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的范例以及素材。

二、本土化創作模式下的校園整體布局

根據高校學生本身特點以及業余時間相互交流要求,項目規劃考慮了相應規模的中心綠地以及各自建筑內部的交流場所,實現校園文化、建筑文化、園林景觀的最佳組合。

校區位于清徐縣徐溝文化產業園區內,三面皆為學校,南側緊鄰華夏文明主題公園,因此建筑體量及布局應該具備向外開放的姿態,與周邊建筑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與交流。建筑以六邊形作為母題,互相搭接和串聯,一方面在沿街面形成多變的建筑體量與視覺效果,一方面在校園內部形成豐富的共享院落空間,院院相連,在體現山西院落文化的同時,塑造符合幼兒師范特點的交互校園。

教學樓,實訓樓,宿舍等建筑群形成統一有機的建筑脈絡,貫穿整個校園。利用其轉交的不規則空間形成獨特的活力中心,放置交通空間,共享平臺,入口空間,形成豐富多變的建筑角部構成,在充分滿足建筑使用要求的同時,體現“手拉手”的校園文化。

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利用多層次的穿插和形體搭接形成區別于六邊形建筑群但同時又能與整體脈絡相互呼應的獨特建筑體量。利用平臺與周邊建筑互相連接在一起,組成完整的校園建筑體系,同時形成服務于自身的不同高度上的室外活動空間,滿足幼兒師范學校教學生活模式的需要。

圖書信息中心作為校區中心的核心建筑,有聯系南北兩側建筑群和整合校園脈絡的重要作用。高層部分完整的建筑體量更有力地提升其在整個校區內的標志性。在呼應北側教學樓與實訓樓的同時,建筑面向西側中心景觀區形成層層的退臺,平臺與寬大的水面形成呼應,最大限度地營造了其與周邊環境的互動性。

三、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發展趨勢

著眼在當前世界的成熟的建筑設計風格的發展速度以及實際情況來看,未來的建筑的發展趨勢大概就是本土化以及豐富化的發展趨勢。

現代校園建筑的這一本土化的發展趨勢肯定會不可阻擋的,當前的建筑發展一般注重的就是一方面是與傳統的文化特色相結合,還要與當地的地理位置,自然風情等因素相適應,更加要考慮當地對于居住條件的實際需求和現實意義。當前的經濟文明背景之下,建筑物的耗材要盡可能的選用當地生產的的數量比較大的材料形式,一方面是要符合當地居民的實際審美需求和現實需要,也能體現出不同文化形式所衍生出的獨特的設計理念。

在當前發展的背景下文化方面的意識是不斷加深和強化的,建筑風格的設計思路也要不斷向本土化的形式靠攏,以期能夠建造出本土化風格完美結合在時代特色之中,與時代風格緊密相關的現代化建造形式。落實到中國的建筑設計的實際情況之下,首先要明確傳統文化應該是本土化設計的依據和特色所在,是中國建筑特點的重要基礎。從而我們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剖析來實現中國建筑的本土化的目的,這個過程之中參考國內人們生活習慣居住方面的訴求來更加完善建筑風格,通過對傳統文化特色和精髓的研究來幫助我們的設計思路提供更多的靈感源泉和想法支撐。

四、本土化創作模式下的校園建筑形象與材料

4.1教學樓

突出建筑的禮儀性和莊重性,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采用對稱的半圍合建筑組合形式,塑造主體空間的文化感和歷史感。建筑外墻以紅磚和淺色玻璃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

4.2學術交流中心

強調交流與共享。建筑延續六邊形的脈絡,同時向內院延伸,利用轉角處的樓梯與延伸出的多功能廳形成獨特的共享空間。建筑外墻以紅磚,灰色面磚和淺色玻璃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

4.3實訓樓

突出各實訓功能的區別和共性,強調開放和交互的舞臺。圍合的內院形成交互的舞臺形式,穿插的建筑形態與周邊建筑群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建筑層次。建筑外墻以紅磚和淺色玻璃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木材。

4.4體育館及學生活動中心

突出建筑體量感和穿插性,作為承擔學校重要的活動功能的建筑單體與其它建筑群在統一肌理的前提下體現自身建筑特點?;ハ啻罱拥钠脚_和兩廊,將多組建筑串聯成一體,形成不同層次和高度的視覺空間。建筑外墻以紅磚和灰白色石材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玻璃。

4.5食堂及宿舍

整體采用磚紅色清水磚墻面,營造學院氛圍及舒適的學生居住環境。建筑呼應六邊形的整體規劃思想,利用轉角及樓梯間處形成有趣味的灰空間,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交流平臺,實現整個校園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建筑外墻以磚紅色清水磚墻面和淺色玻璃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和木材。

4.6幼兒園

強調特殊的雙通道模式和符合幼兒園使用對象認知能力的建筑特點,利用校園的整體脈絡形式將單元空間串聯,體現幼兒園的開放性和趣味性。建筑外墻以灰白色石材,彩釉玻璃和彩色金屬板為主,并輔以涂料,金屬。

4.7圖書信息中心

在整體外觀上在使用了現代建筑的設計語言的同時,注重傳承山西師范大學悠久的歷史人文精神,在融入校區整體的規劃結構的同時,在視覺上形成占據校園至高點,成為校園的標志性建筑物。突出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相處,西側高層部分設置的外掛樓梯和臨水處設置的退臺與環境形成互動。建筑外墻以淺灰色金屬鋁板和淺色玻璃為主,高層部分配以木格柵、并輔以涂料、金屬、木材。

結合太原當地的氣候特點,圖文信息中心在外立面上對于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的使用較為謹慎,只在大廳區域使用幾處玻璃幕墻,在為室內主要公共空間帶來自然光線的同時,也在建筑外觀上與厚重的磚墻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賦予立面上通透靈動的視覺感受,引人駐足。

五、結束語

雖然說目前的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在中國很明顯也面臨著長足的發展,但是相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比成熟的建筑風格本土化而言確實還是有著不完美的有待發展的方面。但是我們都相信新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一定會在建筑風格的本土化的程度之上有著很快的發展和進步,隨著我們對建筑風格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建筑形式會被創造出來方便和豐富我們得現實生活。

參考文獻

[1]劉爽,現代建筑設計與古代建筑設計的融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6

[2]遲春華,現代建筑在我國本土化的文化戰略【D】天津大學,2008

(作者單位:1.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2.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設計研究本土化
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閱讀本土化研究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
辦公大樓環境景觀設計
能力本位視角下的高職課程體系設計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師的本土化發展
“毒樹之果”證據排除規則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國神話與印度神話中神祗形象的對比研究
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化校園中學生學籍管理系統
國內少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困境與思考
高中數學新課程中函數的教學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