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2018-05-06 09:55覃翠生
桂海論叢 2018年2期
關鍵詞: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懷有崇高使命的政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進行了深入闡釋,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指明了方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追求和情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的追求必須把“四個偉大”作為一個整體把握,增強責任感與擔當意識。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18)02-0004-06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懷有崇高使命的政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2?!安煌跣?,牢記使命”是貫穿十九大報告的鮮明主線。報告的第二部分專門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號召全體共產黨人為了完成初心和使命不斷奮斗。

一、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钡臍v史使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

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新時代踐行黨的根本宗旨體現在黨的歷史使命中,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一)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為“中國人民謀幸?!钡臍v史使命

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在任何情況下和任何時期,廣大勞動群眾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因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2]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活動也為創造更多精神財富提供物質保障,人類社會精神文化成果皆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活動的總結。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強調:“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盵3]馬克思恩格斯闡明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歷史觀上的偉大變革。人民群眾也是推動社會革命和發展的主體。一切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社會發展規律的作用,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活動和斗爭推進,人民群眾在推翻舊生產關系、變革舊的社會制度的革命實踐中發揮著決定作用。

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理論,結合中國發展實際,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創造性地提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與過去的一切運動不同,過去的運動是為少數人謀利益,而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澤東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4]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盵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盵6]可見,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近百年發展奮斗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國進入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首要的目標,體現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情懷,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理論一脈相承。

(二)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钡臍v史使命順應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后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變化

經過近7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不斷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們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1]11這一重大判斷表明,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我國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變得日益廣泛,既有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更有對“非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例如,對社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各個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因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在各項工作中必須切實回應人民的需求,讓全體人民生活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更加突出地表現在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鞍l展不平衡”是指我國領域、區域、城鄉、群體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需要通過新的發展模式來解決存在的問題;“發展不充分”是指發展不全面、待提高,例如,群眾在教育、就業、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的種種難題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的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并沒有根本改變。這種不平衡不充分不僅表現在落后地區、農村發展不充分,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農村與城市發展不平衡,而且表現在東部發達地區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例如,高質量的醫療、教育還是稀缺資源,等等。因此,著力解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是我們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作出科學判斷,把社會主要矛盾聚焦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是順應人民意愿,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要求,進一步彰顯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钡臍v史使命明確把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作為執政黨的價值追求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1]20-21的要求。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使命追求,提醒全黨上下時刻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1]44。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要永遠牢記“我是誰”,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一名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要明確“我從哪里來”,知道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密切相聯;把握“我將要到哪里去”,把握黨的奮斗目標在新時代的新要求,明確繼續前進的方向與目標。

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心為民的價值取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隨處可見,報告對共產黨人的這一價值追求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例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1]49“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44“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等等。這些表述,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個環節上,才能更好地體現“為中國人民謀幸?!钡膬r值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始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關懷,我國在民生發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七有”問題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中央出臺一系列舉措,為老百姓的民生幸福提供了越來越好的保障網?;菝衽e措持續出臺,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醫療改革、環保改革等民生改革步步深化。以精準扶貧為例,隨著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薄敖逃聵I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一千三百萬人以上?!盵1]5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坝肋h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再次向人民重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并作出了莊嚴的承諾。

二、中國共產黨肩負著“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中國共產黨肩負歷史使命,用革命手段使得中華民族“站起來”,拯救中國于危亡之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以大無畏的精神勇于改革開放,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帶領中國人民進入了“富起來”快速發展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迎來“強起來”的新時代。

(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近代資本主義在西方興起,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古老中國的大門,“自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失敗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7]。但是這些人物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沒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7月黨的一大正式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嶄新面貌,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發生了根本改變;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文化自信的一面。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其歷史使命。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黨的二大會議上,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提出中國共產黨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國而奮斗,并不斷創造條件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追求,共產黨人這樣的歷史使命與追求,比當時中國社會的其他黨派的主張更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為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無數革命先烈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僅在大革命失敗后的井岡山斗爭的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里,就有4.8萬多名革命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天有50多位烈士倒下。但就是在這無比險惡的斗爭環境下,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初步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斷排除“左”和右的干擾,探索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經過28年的奮斗,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中國人民成為國家和新社會的主人,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帶領中國人民步入中華民族復興的建設時代。

(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開始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建設。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建設中,我們黨根據中國實際創造了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保證了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改造的平穩順利進行,社會生產力得到保護和發展,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得到了鞏固。我們首先在1949—1952年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任務。國民經濟恢復以后,為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1953年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根據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陸續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將原先的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了。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拉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幕。這個社會變革,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保證了新生的共和國對社會生產的管理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實現了在全社會范圍內資源調配可以由國家來掌控,為集中力量開展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使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擺脫了受剝削的地位,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科學社會主義事業而言,這個社會變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件大事,極大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意味著“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14,為中國走向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和人民的意愿,勇于改革開放

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努力和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著這條道路,當代中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四大實力”即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我國的“五大面貌”即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中國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大力推進“四個偉大”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實現歷史使命的新部署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使命而奮斗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中意義重大,黨的歷史使命對黨的政治作用進行定位,在革命與建設過程中猶如一面旗幟起到了政治引擎的作用;同時,黨的歷史使命引領和體現了全體黨員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方向的一致性,是激勵全體黨員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激發全體黨員持之以恒,為黨不斷實現新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在黨內政治生活建設中,黨的歷史使命還起著修正政黨行為的校正器作用,對實現黨的自我完善、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戰斗力凝聚力繼續前進起著促進作用,促使黨與時俱進根據歷史使命的要求調整方針和政策,不斷地向執政的使命目標奮斗。

新時代如何實現偉大的歷史使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方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進行了深刻闡述,描繪了偉大夢想在新時代的宏偉藍圖,即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要重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兩個十五年”的奮斗目標。第一個15年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15年即從2035年到205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如何推進“四個偉大”作了全面部署,對新時代如何實現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從理論和實踐上作了高度概括。

(一)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

偉大斗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1]15,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場偉大斗爭的內容十分廣泛,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要補上短板、提質增效,要應對復雜環境、激濁揚清。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如何開展這場偉大斗爭提出了“五個更加自覺”的要求,即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覺維護人民利益,自覺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自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自覺防范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1]15-16。

深入推進偉大斗爭,要求我們黨在新時代必須要統一新思想,解決新矛盾,使偉大夢想的實現呈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進行偉大斗爭,要有足夠的思想和心理準備,這場偉大的斗爭是一場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特點的全新斗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盵8]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拒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和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勇于創新和突破,掃清各種內外環境阻礙、體制機制障礙和發展建設制約,迎著矛盾向前走。

(二)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

偉大工程是實現偉大夢想的保障,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打鐵必須自身硬。任何一個政黨要完成自身的使命,都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離開了黨的領導,一切都將是空談。

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是建設偉大工程的迫切要求,它有利于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其政治領導力體現在黨的政策方針的制定和實施上,體現在領導干部的政治能力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執政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行動指南,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達成共識,形成思想合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產生于人民群眾之中,增強群眾組織力就是要把群眾有效組織起來,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奪取更大的勝利;當今社會呈現出思想多樣化、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樣化的特征,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就是要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追求和奮斗的目標感召鼓舞人民群眾,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形成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堅實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的方向、主線、方針、總體布局和根本目標,為黨的建設繪制了基本框架,同時,對今后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工作布置了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要求全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把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二是強調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特別是要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三是要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四是要加強黨性鍛煉,強調全黨同志首先是高級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還從加強理論武裝、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等方面對加強黨的建設作了戰略部署,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系列的要求和舉措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1]61。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建設總要求來加強偉大工程的建設,切實為實現偉大夢想保駕護航。

(三)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要推進偉大的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宣示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爸袊厣鐣髁x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盵1]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是中國的歷史選擇,是人民的歷史選擇?!靶雍喜缓夏_,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推進偉大的事業,就要堅定“四個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盵6]“四個自信”源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近百年奮斗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強大動力,更是推進偉大事業的重要保障。

推進偉大事業,必須保持良好的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1]17,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在實現偉大夢想的新征程中,要認真學習和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牢記于心,勇于擔當,實干興邦,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基本情況,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科學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解決好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盵1]12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與責任。在“四個偉大”中,偉大夢想體現了根本方向,具有統領作用,把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宏偉奮斗目標統一在一起。偉大斗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基礎,更是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展現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面對矛盾和問題,迎難而上的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和實際付出。偉大事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旗幟和道路,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保持政治定力。在“四個偉大”中,最核心和關鍵的要求是偉大工程的建設,起決定性作用。積極推進偉大工程的建設,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行,全面從嚴治黨,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八膫€偉大”明確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全部工作將圍繞什么樣的主線往前推進、向前發展?!八膫€偉大”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協調統一于新時代黨和國家全部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259.

收稿日期:2017-12-12

基金項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生活化視域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15BDJ006)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覃翠生,女,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

猜你喜歡
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為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奮斗
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擔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