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積極心理和核心素養發展的生涯教育研究

2018-05-10 09:49麥貝吉
關鍵詞:生涯規劃教育生涯積極心理學

麥貝吉

摘要:筆者梳理了國內外生涯課程實踐的既有經驗和發展趨勢,從積極心理學取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視角探索建構我國特色的生涯課程體系,為高中教師開發和實施生涯規劃教育提供更多思考空間。

關鍵詞:生涯;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課程;積極心理學

生涯教育是運用一套系統的方法提高個人對生涯及組成要素的認知和理解,以幫助他人在生涯探索的基礎上做出生涯規劃,盡可能實現其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種互動式教育實踐活動。生涯教育是經濟、科技等社會各方面高速發展在教育領域的必然產物,是個體價值得以高度重視的延伸和體現。其以提升學生選擇和適應能力為核心目標,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反映在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

生涯課程作為生涯教育的載體,我們需要理清生涯課程的產生背景與發展過程,把握生涯課題的體系框架,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生涯課程并整合各類資源,才能真正助力學生幸福成長。

一、生涯課程的產生背景

(一)當前背景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學生在享有先進教育資源的同時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因此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滿足于獲取知識、提高素質,還應習得提升生涯選擇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據我國衛生部資料顯示,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不能很好適應等方面的問題。另外,筆者調查發現 24.6%的高中生目標不明確或未設想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該朝哪個方向努力、想干什么;43.2%的高中生有目標,但不知道該怎樣努力。顯然,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涯規劃水平不容樂觀,這將不利于良好品質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妨礙個體與社會之間建立積極有效的互動模式。

(二)理論依托

1、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

2、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認為智力構成包括語言、數理、空間、音樂、運動、社交、自知等七種能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所以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發揮其智能所長。

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需求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人的最迫切需要是激勵其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同時人的需要滿足是從外向內進行轉化。

4、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

認為人的人格類型、興趣與職業密切相關,興趣是人們活動的巨大動力,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可以促使人積極地、愉快地從事該職業。

在上述生涯理論中可以找到與積極心理學理論相容的觀點。比如,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發揮智能所長,與積極心理學的激發和挖掘個體潛在力量相通;需要層次理論注重自我實現在生涯發展中的作用,而積極心理學正是關注人性的優點與價值;職業興趣理論發現興趣可以提高工作的積極性,而積極心理學也在研究積極性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體現。此外,生涯教育力求幫助個體最終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而積極心理學正促進個人與社會的進步發展。如此看來,融合積極心理學,可以為實踐生涯課程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指導。

(三)前期積淀

近十余年,隨著積極心理學在全球掀起的“教育革命”,我國先后頒布了若干政策文件,強調教育要關注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注重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工作重點由補救性教育轉向發展性教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社會共識?!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2年教育部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6年教育部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2017年《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相繼為生涯課程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

目前,我國在北京和廣州相繼成立了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聯盟,這些學術組織在教育師資培養上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舉辦教師培訓班、編撰教材用書等。同時,教育者們還不斷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模式創新研究,以及開展國內外比較與本土化研究。這一切為生涯課程實踐提供了實驗平臺和參考資源。

二、生涯課程的發展歷程

(一)國外發展

1970年,由美國教育總署署長詹姆斯·艾倫首次提出“生涯教育”,后由其繼任者西德尼·馬蘭推廣。政府先后頒布了《生涯教育法》、《國家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方針》、《從學校到工作機會法》等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教育和輔助體系。如擁有聯邦??詈蜕鐣栀浀淖銐蛸Y金保障,設立高度專業化的實習程序、教育人員和機制,同時調動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參與,建立學生職業探索檔案跟蹤服務等,這些措施從不同角度保障了生涯課程的順利開展。研究美國的既有經驗,對我國生涯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二)國內現狀

在我國,內地的生涯課程實踐起步相對較晚。起初以大學生、職場人士為主,隨著近年高考改革,開始拓展和深入到中學、乃至小學。然而,至今還沒有專門針對中學生涯教育的法律保障,生涯教育的普及實施仍處于起步階段。所下發的文件缺乏配套措施,沒有統一的課程綱要,對于具體如何實施、經費如何保障、學校輔導人員應該取得何種資格等問題仍缺乏具體規定,因此各學校的理解不盡相同,呈現出百花齊放。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仿照大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設計;仿照國外及港臺地區的課程綱要和活動設計;照搬兄弟學校,這樣的操作方式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現實的困難。

當前,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提出“生涯社區”及“無處不生涯”的理念、上海奉賢中學以“八個一”為特色的人生導航體驗活動、杭州學軍中學的學科生涯教師導師制等,均受到媒體關注。一些學校還引入校外培訓機構,盡管不一定能很好地結合一線實際,但對開展生涯課程實踐是一項資源,提供了參考價值。調查顯示,不少參與的學生在情緒管理、社交技巧、學習動機和信心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生涯課程的學科體系

(一)生涯課程的內涵

生涯課程作為生涯教育的載體,既是以工作為導向的社會價值觀的傳遞、創生、促進個體生涯選擇、生涯規劃及生涯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個體學習、把握社會價值觀念,提高生命與生活質量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高中開展生涯指導,是普通高中生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實選擇,更是全面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內在需求。

具體理解為:

1、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生涯課程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選擇和適應能力,活動應圍繞最終目的,同時應設有組織機構、設施設備、專業的人員和專門的教育場地等。

2、是動態的、持續的教育活動。生涯課程是主體性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學生應伴隨其職業生涯的始終;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的全過程。

3、是綜合的、關聯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科課程教育、潛能分析能力培養、生涯的意識與技能培養、心理輔導等,這些均與核心素質的培養相關聯。

(二)生涯課程的任務

生涯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秉承積極心理學的取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既是學生的“知識加工器”,也是學生的“幸福助長器”。普通高中生涯課程首先要樹立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并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形成對人生發展的清晰認識;其次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培養樂觀、希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韌性等積極品質;第三要促進學生自我設計與完善,養成能動性、獨立性與創新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生涯課程的目標

生涯課程的目標既體現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同時又旨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兼容有“預防”與“發展”兩個層面?!耙灶A防為輔”——通過心理學的專業測量工具篩選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偏差的心理及行為,有針對性進行輔導和強化活動,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對應對自己的生涯問題;“以發展為主”——面對所有學生,激發學生自身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使學生都能走向自我實現的生涯彼岸??梢?,生涯課程促進學生自主有序的發展,實現個人與社會最積極有效的互動。

(四)生涯課程的內容

1、生涯認知:了解生涯規劃及其意義。包括了明確生涯意識,認識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角色與任務,了解角色內涵及其相互作用,學習平衡各種角色,初步思考自己生涯發展方向;明確認識到高中學習對未來職業和生活發展的影響,主動適應校園新環境,適應高中新的思維方式,從而為適應大學以及成人世界做準備。如課程《性別角色與生涯發展》,認識性別平等、共同發展,摒除職業的性別偏見,與核心素養的“人文底蘊”相承接;課程《辦法總比問題多》聯系核心素養的“實踐創新”,掌握適應新學段的生活策略,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擁抱改變、迎接新挑戰。生涯認知對整個生涯課程起到統領作用,其余內容都指向這一目標的實現。

2、自我探索:認識與發展自我。通過了解興趣、能力優勢以及性格和價值觀對生涯發展的影響,認識自我的獨特之處,以更深入全面的框架來探索自我,從而整合自我、將自我與外部世界聯結;樹立積極的生涯信念,提高學習和成長的內在動力,掌握有效的方法,重視日常積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如課程《多元化價值觀》,培養多元化價值取向,提升生活品質、完善人格發展,對應發展核心素養的“健康生活”;還可以從積極心理學層面,引入促進心理韌性、人際交往、情緒調控、自我效能感等主題課程,倡導積極的心理品質,啟發學生形成自己的生涯觀。自我探索是生涯教育促進學生積極發展的具體體現。

3、環境探索:探索環境與社會。通過探索生活周邊熟悉的事物、未來發展的方向,理解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個人生涯發展的影響,了解大學專業與未來職業、職業與社會分工、社會發展變化對未來人才素質的要求等,從而更系統、全面地探索專業、職業、行業,為決策做準備。比如,課程《探索工具箱》結合“科學精神”素養,明確外部探索的思路和流程,了解信息整理的方法,總結科學、積極的外部探索策略;課程《職業生涯對對碰》,掌握網絡檢索的方法與途徑,學會用互聯網搜索感興趣的生涯資源,促進自身探索和學習,對應增強“學會學習”素養。環境探索重在通過實踐幫助學生獲取信息,了解真實的社會環境。

4、自主規劃:生涯管理與抉擇。樹立人生理想與抱負,認識各種內外部因素對決策的影響,初步掌握生涯決策的方法,嘗試自主決策;學習解決生涯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有效應對生涯發展中的各種變化,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如通過《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等課程,了解并應用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學會時間管理的方法,與“健康生活”素養相關聯,提高自我監控與調節能力;又如課程《人生處處有選擇》學會靈活、開放地面對人生決策,課程《生涯行動力》堅定理想信念,嘗試實踐成長,促進養成堅毅、抗挫、樂觀、責任的品質,這些可以綜合到核心素養的“責任擔當”。自主規劃重在影響和改變學生的行為。

(五)生涯課程的組織形式

生涯課程強調學生的情緒體驗與認知感悟,因此需要加強生涯課程的參與性、情境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常規的知識型授課可以結合團體心理活動課的“參與——體驗”形式,如面對面工作坊、小組討論與交流、情景劇角色扮演、心理拓展、行為訓練等活動。不少實踐已經證明了學生“有體驗才有深度參與,有體驗才有成長”,因此“體驗”應作為是生涯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

(六)生涯課程的評估

目前國內的現狀局限于高考志愿選擇、局限于缺少專業研究,大多只重視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尤其缺乏對課程的實時評估。因此,應靈活地將生涯與生活、生涯課與學科課程相結合,借助心理學專業測評工具或者自行設計量表對課程效果進行實時評估,包括生涯測評、需求調查、課前和課后調查等,并盡可能對學生進行跟蹤研究,以生涯檔案袋記錄學生生涯成長發展過程。

綜上所述,生涯教育是一個永恒的命題,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形成符合各自學校辦學特色的人生規劃指導常模,發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和核心素養,讓每個學生趨向于自我完善,成為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高中生生涯規劃[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中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陳玲.高中生涯教育融入學校課程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5).

[4]陳萬紅,張天良.職業興趣探索:中小學生涯教育的起點[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5).

猜你喜歡
生涯規劃教育生涯積極心理學
我的教書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殘黨的廚藝生涯
高校輔導員創新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的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探索模塊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探索
奧巴馬:總統生涯使我成為更好的父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