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與同伴、父母、教師關系現狀及改進方法

2018-05-10 09:49方秀英鄧利
關鍵詞:同伴關系親子關系

方秀英 鄧利

摘要:考慮到人際關系對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以北京市某所中學的294名初中學生為被試,分別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編制的同伴、親子依戀問卷(IPPA)和Pianta編制的師生關系問卷,對初中生的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初中生的同伴關系和教師關系得分相對理想;同伴關系總分顯著高于親子關系,突出表現在被試與父母溝通維度得分較低,疏離維度得分較高;母子依戀水平略高于父子依戀水平,差異不顯著。在此基礎上繼續逐項分析各問卷題目并提出家校合作、排演校園心理劇、家庭治療等關系促進方法。

關鍵詞:重要他人;同伴關系;親子關系;社會支持系統

1 引言

個體在社會中無法獨立存在,必然會與他人產生交往和互動,由此形成了各種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性聯結,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心理上的流動性的交互過程(張春興,1989)。一些研究表明,多數心理問題歸根結底是關系問題,北京師范大學張日昇教授在研究中指出:一切神經癥的根源在于愛的缺失。

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從而自信自愛、堅韌樂觀,這些也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初中時期是人際關系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直接影響成年后的人際和群際態度與行為( Vollebergh et al.,2001)。對初中生而言,同伴、父母、教師這些重要他人是其最主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倘若與三者關系和諧,必然可以從中獲得愛和支持,從而順利地度過成長的各個階段,實現畢生發展。然而在多年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及與同行的交流中,發現不少學生在以上關系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和困擾,不禁會思考:他們的這些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嗎?初中生與同伴、父母、教師關系總體狀況如何?遇到問題時他們是否愿意并能夠從這些社會支持系統中獲得幫助?理清這些問題是今后進一步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工作的方向和重點。文章擬通過問卷調查,用定量的方法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

2 初中生與同伴、父母、教師關系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法,針對初中生與同伴、父母及教師的關系展開研究。

2.1 研究對象

北京市某中學學生共294人(年齡在11-17歲之間),剔除無效被試后得到有效樣本275人(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08人。M年齡 = 13.61, SD年齡 = 1.03)。被試的人口學基本情況見表1。

2.2 研究材料

2.2.1 同伴依戀問卷

問卷由Armsden和Greenberg(1987)編制并修訂,原始名稱為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包括同伴信任、同伴溝通、同伴疏離三個維度,共22個題目(如“當我想傾訴的時候,我會找我的朋友”“我朋友不了解我近來的狀況”),采用里克特式5點評定,1代表“從不這樣”,5代表“總是這樣”。按維度求平均分,將信任和溝通兩維度得分相加后,再減去疏離維度得分作為青少年同伴依戀的總分??偡?、信任和溝通維度分數越高說明依戀關系越好;疏離維度分數越高說明依戀狀況越差。本研究中22個題目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同伴信任、同伴溝通、同伴疏離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8、0.85、0.70。

2.2.2 親子依戀問卷

問卷由Armsden和Greenberg(1987)編制,原始名稱為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分為父親和母親分問卷,用于評價青少年對自己與父母間關系的感知。金燦燦、鄒泓等(2010)年根據國內情況對問卷進行了修訂,修訂后每個分問卷15個題目(如“我會把自己的問題和煩惱告訴他/她”“他/她能夠接受我的現狀”),均包含父子/母子-信任、父子/母子-溝通、父子/母子-疏離三個維度,采用里克特式5點評定,1代表“從不這樣”,5代表“總是這樣”。按維度求平均分,將信任和溝通兩維度得分相加后,再減去疏離維度得分作為青少年親子依戀的總分,分數越高表明親子依戀越強。本研究中父子和母子關系分問卷所有題目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分別為0.75和0.76。父親分問卷信任、溝通、疏離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4、0.87、0.67;母親分問卷相應系數值為0.83、0.86、0.69。

2.2.3 師生關系問卷

問卷由Pianta (2001)編制并修訂,原始名稱為Pianta師生關系量表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cale)。包括親密性、沖突性、支持性、滿意度四個維度,共18個題目(如“我為自己和老師的關系而煩惱”“與老師的交往使我感到自信和滿足”),其中1個題目反向計分,采用里克特式5點評定,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親密性、支持性、滿意度三個維度之間為正相關,它們與沖突性維度為負相關。本研究中18個題目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5,親密性、沖突性、支持性、滿意度四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4、0.78、0.81、0.76。

2.3 研究程序

將上述研究材料與人口學測查題目一同整理排版,形成紙質問卷。在征得學校領導和初中生本人的口頭知情同意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主試為被試所在班級的任課教師,經過事先培訓,知道如何應對現場學生的各種問題。施測時,主試向學生說明問卷結果僅做科學研究用,并要求他們根據指導語認真、獨立、匿名作答。整個施測過程持續約20分鐘,所有問卷當場回收。最后,給每位參與調查的被試分發禮物(書簽),并向他們解釋研究目的。

2.4 研究結果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序列均值替換缺失值。被試與同伴、父母關系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詳見表2。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被試的同伴依戀總體得分3.36,顯著高于親子依戀水平。被試與同伴、父親、母親三種關系在信任維度上得分均較高,但與父親、母親在溝通維度上得分較低,同時在疏離維度上得分較高。另外,被試的母子依戀水平略高于父子依戀水平,差異不顯著。

被試與教師關系各維度得分詳見表3。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被試與教師的關系得分情況比較理想。在親密性、支持性、滿意度三個維度的得分均較高,明顯超過了均值,沖突性維度得分較低,明顯低于均值。

3 討論

3.1 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中,數據顯示初中生與同伴的依戀水平明顯高于親子水平,這表明到了初中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個體由于生理、心理上的變化,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父母的依戀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同伴作用開始上升,作為個體這一階段的重要他人,對青少年的陪伴及影響已經超過了父母,與以往研究(廖紅,陳會昌,2000;沃建中,林崇德,馬紅中,2001)結論一致,這提示我們在學校教育中既要引導學生珍視同學、朋友之間純真的友情,善于利用同伴資源獲取支持和溫暖,同時要引導學生與父母保持積極良好的溝通,謹防與父母關系的疏離。

梁凌寒、侯志瑾、田璐(2006)的研究發現,初中生對母親的依戀水平高于父親,本研究也發現被試的母子依戀水平略高于父子依戀水平,但差異并不顯著,可能跟樣本數量及父母特征有關。

個體與教師的關系在本研究中較為樂觀,成績在年級平均水平以下的學生和最好的學生兩組數據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在四個維度(親密性、沖突性、支持性、滿意度)上的得分均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源于被試所在學校的教師平時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融洽、民主。

繼續逐個題目分析被試的得分,發現與同伴關系上,題目“我心煩的事比我朋友所知道的要多”(疏離維度題目)得分明顯偏高(M = 3.23,SD = 1.34)。與父親關系上,題目“我會把自己的問題和煩惱告訴他”“當我想傾訴的時候,我會找他”(溝通維度題目)得分明顯偏低,分別為M = 2.31,SD = 1.32;M = 2.27,SD = 1.36?!拔业臒┬氖逻h比他知道的多”(疏離維度題目)得分明顯偏高(M = 3.24,SD = 1.44),與母親關系上,這一題目的得分同樣偏高(M = 2.93,SD = 1.38)。與教師關系上,“我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老師”一題被試的得分相較其他題目明顯偏低。說明學生遇到煩惱或者問題,很少選擇父母作為傾訴對象,即便是關系總體樂觀的同伴和教師,也依然不太會告訴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3.2 學校教育方向

學校要高度重視、形成共識,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鼓勵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案例、類比等形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督促心理教師認真履職,切實做好心理咨詢室的功能宣傳,使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咨詢,同時務必經常強調保密原則,保證學生有暢通的交流渠道,放心地表達。對于一些學生共同經歷的比較類似的人際交往問題,可通過團體輔導的方式,讓學生看到自己并不孤單,并從互助協作中感受溫暖、提升自我。此外,也可嘗試排演校園心理劇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教育和思考。

依據數據呈現的結果,針對不同類型的關系,具體工作方向和要點如下:

3.2.1鞏固個體良好的同伴、師生關系

初中階段的情感日趨穩定,班主任應在營造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方面多下功夫,為學生的同伴、教師交往創設環境。同時,可安排擅長交往的學生和交往不夠主動或者缺少交往技巧的學生結成同伴互助小組,通過躍層交流實現“玩中學”。心理教師可在課程中適當增加人際交往部分的比重,對“換位思考”“沖突解決”“溝通與表達”“傾聽與贊美”等主題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加以滲透,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有所感悟,收獲技能和方法。

3.2.2改善學生與父母的疏離狀態

由于研究數據顯示出學生與父母的溝通狀況不盡如人意,為防止親子關系的疏離,可從以下方面對家長和學生進行指導。

針對家長可能存在的溝通意識不強和溝通能力缺乏問題,學??蛇M一步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安排以“青春期心理特點”“雙向溝通”“我訊息”等為主題的培訓課程,提高家長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也可協助家長組成互助小組,共同商討與孩子相處的藝術,從而使家長更有方法地陪伴孩子、愛孩子。對于因親子關系問題前來咨詢的學生,必要時可邀請其父母一同參與,讓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需要,共同面對并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對父母所作所為的不理解和缺乏溝通意愿,可利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或者主題班會、心理課、思想品德課等進行共情、感恩、溝通等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可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理解父母的初衷和愛,更好地與父母相處。

3.2.3引導學生與自己和諧相處

與自己好好相處、內在統整和諧是與他人好好相處的基礎和保障。一位詩人曾說,有時,一個人要像一只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既然很多學生不喜歡和他人傾訴內心的困擾,而每個人又都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那么可以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潛能并依靠自身的力量——通過繪畫、記日記、戶外運動、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釋放和宣泄情緒。同時啟發學生遇到問題時不妨先把情緒安置在一邊,問問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聚焦于需要本身,以此出發嘗試問題解決。

3.3 不足與展望

首先,本研究的樣本全部出自一所學校,且數量有限;其次,本研究中,被試父母的教育程度偏低,父母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后且整日忙于生計,與子女交流溝通時間有限,這些均可能導致親子依戀分數偏低。這兩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結論的推廣性,將來的研究可以選取更大更具代表性的樣本,繼續探討初中生與重要他人關系的狀況。

猜你喜歡
同伴關系親子關系
同伴關系作為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保護性因素
探究分組自主游戲促進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
微信朋友圈中大學生屏蔽父母現象探析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高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途徑及啟示
《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中親子關系解讀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親子規則認定
小學教育中同伴關系的重要性及其培養策略
當前幼兒社會性發展新現象
淺淡如何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同伴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