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平臺在推進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的作用

2018-05-14 16:20韓旭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傳播方式民族微信

韓旭

[摘 要] 面對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教育中傳播缺失問題極其嚴重的現象,敦促著教師更應該結合新媒體時代的微信平臺打造全新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播方式。簡要分析在高校中微信平臺的傳播特點和作用,解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傳播困境問題。借鑒新媒體傳播方式,應用于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方式上,進而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關 鍵 詞] 微信公眾平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151-01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中國有56個民族,有近千項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其數量之多和形式之豐富多彩,堪稱世界之最。而當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高校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傳播的重要陣地,高校學子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繼承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民族傳統體育與新媒體相結合,成為高校體育工作者破解難題的重中之重。

一、現階段民族傳統體育信息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大眾傳媒時代的不斷發展,奧林匹克為主流的世界現代體育的沖擊,再加上高校教學改革目標不明確以及受到經費投入、人力、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傳統體育面臨發展難題。

(一)學生主體受到新興體育方式的巨大沖擊

互聯網時代,對民族傳統體育而言,傳播的手段是進步了,由于大眾傳播媒介其特有的傳播特點,對信息傳播者提出了高要求,對體育信息的選擇、制作、組織、傳遞等都有新的門檻。在傳播方式的巨大沖擊下,西方競技體育的競技思想深深嵌入大學生的心中,因此作為傳播主體的學生更愿意把時間花在健身、競技等新興體育活動上。

(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深刻變革

微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因此改變,不再是傳統的紙媒方式。它不光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社交軟件,更能夠廣泛地應用于生活工作中。在各高校校園中,微信平臺的信息傳播方式憑借著“快、準、狠”的傳播優勢獨占鰲頭,但是我們國家的民族傳統體育傳播方式依舊是依靠傳統的口傳身授的落后方式。

(三)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內容建設滯后

信息時代的發展催生出多種多樣的傳播媒介、傳播平臺。西方競技體育借用體育信息平臺邁出了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傳播競技體育的第一步?;ヂ摼W信息平臺屬于基礎傳播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只有極少數高校建立了相應的民族傳統體育網站,受眾范圍小、傳播速度慢、互動受限、信息載體形式簡單,同時硬件和系統維護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昂貴。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推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的優勢

(一)微信適合高校學生的行為特點,用戶群體規模大

微信是以營銷、媒體和社交以及工具等四大輔助功能結合核心通信功能一體化的社交傳播平臺。使用用戶基本上是“80、90后”為主,18歲至36歲之間的用戶比例在80%以上,這使得微信的適用人群以年輕人為主,符合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傳播的目標用戶。同時,騰訊推出的這種全方位的通過公眾號的圖文結合,并輔以語音和視頻的溝通互動的通信方式應運而生。其傳媒方式的覆蓋面大、信息量容量大、傳播結構更完善,最重要的是符合高校學生的行為特點。

(二)資源整合、運營、維護的可行性成本低

微信平臺個人賬號的注冊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企業賬戶只有基本的認證費用,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其他費用。而這個平臺是為了滿足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需要,日后產生的社會效益要遠遠高于創建成本。操作簡單易學,無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微信公眾平臺的界面和功能設置上堅持人性化原則,滿足用戶易操作、入手快的要求。這種系統架構更加契合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這種公益性活動的宗旨和服務。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推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的應用方式

(一)信息推送

建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微信平臺,通過公眾號,借用第三方編輯平臺,打造原創優質學生特色體育文化內容及時向學生推送各類民族傳統體育信息,為學生提供一個便捷高效的關注體育的渠道,營造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老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將相關的文本與視頻等材料上傳至微信相關功能板塊,便于教師更好地指導教學。

(二)搭建功能板塊

借助微信平臺的強大功能,開發后臺功能,融入大型活動直播功能、每日運動打卡、建立興趣圈子等微信平臺新興功能。加強了使用用戶之間的聯系,增加對平臺的黏滯性,培養使用習慣,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學校體育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開通專題的體育項目公眾號等方式聚集喜歡和關注某類體育項目的學生群體,從而更加方便地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組織。

(三)及時反饋,體教結合

利用微信平臺,將那些有相同志趣的人結合到一起,構建新型社會網絡。用戶和平臺運營者可以不斷分享、反饋,不斷地促進平臺適應學生群體,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真實現狀和學生需求,有利于構建教師之間的教學,更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體教結合,更好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多樣化的發展。

高校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在各高校校園中,微信平臺的信息傳播方式憑借著“快、準、狠”的傳播優勢,促進高校文化、高校精神的傳播和發展,完善傳播過程,靠近現代化傳播方式,為更廣大的高校學生服務,促進我國體育文化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慧琴.關于構建高校陽光體育運動信息化指標體系的研究[J].電子測試,2013(19):212-213.

[2]趙小雅.陽光體育讓師生更加陽光幸福[N].中國教育報,2011-12-16.

[3]蘇振陽.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與陽光體育的和諧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20):92-93.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2):78-81.

[5]李雙力.微信時代高校輔導員面臨的挑戰及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116-117.

[6]常明.高校班主任微信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28-229.

[7]付蓉芬,于涵宇,姚瑤.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教師,2013(17):5-6.

猜你喜歡
傳播方式民族微信
零陵漁鼓傳承發展方式新舊對比研究
帶刺的蒼耳
MINORITY REPORT
微信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異同比較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微信
微信
民族萬花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