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實踐與方法

2018-05-14 16:20趙淑芹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10期
關鍵詞:學生為中心范式教與學

趙淑芹

[摘 要] 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中國大學教學也存在“在18世紀的課堂上,用20世紀的課程,教授著21世紀的學生”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各個國家和高等學校的決策者“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在中國發現、支持和培養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教師,利用互聯網和教學大數據等教育人工智能,科學指導中國大學教學創新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范式改革的關鍵。

[關 鍵 詞] 高等教育質量;本科教學范式;教育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152-02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內涵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演化

隨著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大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發動機”。原來它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和傳遞社會的知識傳統和文化價值,而現在大學更多地成為研究和創新的中心,處于社會的中心。美國的羅杰斯受杜威“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影響,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名言指出:“教學就是向學生指引一條道路,這條道路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才能找到出口?!笔澜绺叩冉逃髸ㄟ^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大會宣言中,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放在了顯著位置。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各個國家和高等學校的決策者“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把學生視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負責的參與者,包括參與教育重大問題討論、評估、課程及其內容改革,制定政策與院校管理等等”,并預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必將對整個世界21世紀的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其后,“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國家教育界得以迅速發展,本科教育正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西方國家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

我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淵源悠長??鬃咏逃枷胫小扒谟趯W習、學而時習”等中的“‘習的中心是學生,不是教師”。韓愈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朱熹的“溫故時習”等都是“學而知之”的代表。我國自古就有“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等說法,即對于一些事物的把握,需要自己去用心領會,才能悟出其中的精髓。葉圣陶先生提出:“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彼^“不需要教”即達到學習上的“自由”,人類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這個過程中,不應當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學生的學習是在求學,教師在這當中應當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由此可見,教與學是兩個相長的交互過程。學有“大才”方能體現校有“大師”。學生主體地位尤為重要。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內涵

“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以學生為本”教育教學理念,是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從學生根本出發,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要包括:以學生本體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和以學生整體為本。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學生是教育過程的終端,也是教育的本體。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動都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資源。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學生的進步發展為理念,強調學生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并使其他方面能力也能在此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最終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是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F代教育體現的最大特點是使教育得到普及和發展。以學生整體為本是指以全體學生為本,即以學生全體進步和發展為本。

Spencer Benson認為“21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那些不能讀和寫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如何學習、如何拋棄所學、重新學習的人”。當前提升大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實現教學范式的轉變,實現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實現“教師傳授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模式”轉變,建立起對學生未來發展終身有益的教育模型,即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知識傳遞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思維訓練。新的時代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范式變革:從教師中心到學習者中心,從信息傳播到知識建構,從被動接受指導到讓學習成為學生自我的責任。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范式的優劣分析

(一)優勢

1.政府主動引領的優勢。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大學對青年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比瞬排囵B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秶医逃聵I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和研討式學習方式,加強個性化培養”。

2.“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正在引領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信息數字化打破了學校和教師對信息的壟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使大規模的個體化學習成為可能。而且,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范式變革、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探索、素質教育與通識課程建設、教師職業發展與考核評價機制、教學評估與研究、MOOCs理念與實踐等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研究與改革成為趨勢,教與學關系必須適應巨大變革,這使大規模推動本科教學的學習革命成為可能。

(二)劣勢

1.觀念改變需要時間。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學到很多的知識,而是受到如何進行思考的訓練,而這是不可能從書本上學到的?!碑斀翊髮W過度崇尚傳統,固守著不利于未來的教育實踐,“在18世紀的課堂上,用20世紀的課程,教授著21世紀的學生”的問題突出。實現以“教師、教材、教室”為基礎的“老三中心”向以“學生發展,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為基礎的“新三中心”模式轉變,這對高校教師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首先需要教師學習和改變。實現“教育為大,教學次之”的認知,高校教師的重要使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范式變革,不僅僅是教學改革,還要涉及整個學校系統,如學校文化、使命與目標、教學活動、教學管理、技術系統、行政管理等,甚至學校環境等方面,需要整體轉變。

2.改革落實需要機制。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傳統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以教學經驗的總結推廣為基礎,由于缺少對教與學過程中普遍規律的客觀分析和符合科學范式的研究活動,難以納入學術性研究的范疇。將教學研究從經驗總結提升為教與學學術的過程,以普遍認可的學術研究方法去研究教學問題、分析教學案例、發現教學規律,并以符合公認的學術評價標準的方式發表和傳播研究成果,構建共同的教與學學術知識體系,進而有效地促進“教與學”的實踐。

三、本科教學范式改革建議

(一)開展課程與教學設計改革

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而教育教學內容、模式、方式、方法改革是關鍵。課堂教學形式采用“三統一”的教學模式,即課程時間、課程進度、課程考試統一進行,“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死板而枯燥的知識,造成學生只會呆板地接受知識,而不是自己通過思考問題而有所領悟。學生、教師、管理者均為學習者,學生要學會學習,教師要學會教學,領導要學會管理。是否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判斷依據一方面是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能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是誰是學習的主體,即能否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投入課堂中的情緒和積極性,學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

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需要研究“教”的改革,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要研究“學”的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創新“教”和“學”的技術手段乃至教學形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久久為功,構建活潑生動上進的師生學習共同體。

(二)進行教學方法革新

進行“課堂革命”等呼吁教學方法革新的聲音不絕于耳。雖然,我國不少學校都在推動慕課、微課以期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有些學校為改進課堂教學,開始對教室的容量和布局、桌椅的形狀和擺放、電子設備的功能和配置等精心設計。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教學方法的改革收效甚微。發現、支持和培養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教師,利用互聯網和教學大數據及時摸清“學生正在做什么的能力、理解學生在十分鐘之內的課程中是如何學習的”,創新與利用教育人工智能,科學指導中國大學教學創新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范式改革的關鍵。

(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陣地,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落實到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課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是彰顯國家意志和教育價值導向的主渠道。教師應自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引領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

參考文獻:

[1]高迎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1):4-7.

[2]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J].教育現代化,2017,4(38):8.

[3]趙炬明,高筱卉.關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7(8):36-40.

[4]王文麗.試論教學范式及其變革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79-183.

猜你喜歡
學生為中心范式教與學
楷書的教與學
AR技術支持下部編版教材的教與學
基于SCP范式的貴州省食用菌產業分析
物理建模在教與學實踐中的應用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謹言慎行
從教師視角談“讀思達”課堂范式——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
工商銀行與第四范式正式簽約共建銀行AI核心系統
高校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