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歧視何時休

2018-05-25 01:24丨成
遵義 2018年10期
關鍵詞:河南人刻板網民

■丨成 奔

比回避更好的做法是帶著一絲警惕和更多的包容去接觸、了解其他人,或許在日積月累中就能發現更普遍的人群像,逐步消除潛意識里的刻板印象,真正地接納理解他們,自己多了一個朋友,社會歧視鏈也少了一份子。

許多中國人對地域歧視都不陌生。中國的地域歧視從先秦就開始了,當時各國都不約而同歧視宋國人;到了宋代,則是南北方互相歧視,到了現代,河南人、東北人、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都被扣上過各種帽子……

隨處可見的地域歧視

10多年前,上大學的第一堂課,要求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已經忘記其他人都介紹了什么,只記得一個河南女孩的介紹。她說:“我來自河南,我不偷不搶,不懶也不饞,希望能通過我改變大家對河南人的看法?!弊鳛橐粋€西南妹子,我對她的介紹印象深刻,在感到奇怪的同時也發出了一個疑問,難道,河南人的名聲很不好?

后來,一些來自青海、河北、陜西、山西的同學或多或少的告訴了我一些河南人的種種事跡。這些事情或是他們的親身經歷,或是道聽途說。但歸納起來就是:河南人不是好人。

去年,有一個河南姑娘在網上發文《生而為河南人,我很抱歉?》,文中稱自己作為一個河南人曾經自卑焦慮,但河南并不是某些人認為的那樣窮山惡水出刁民,我們都不應該用地域去評價一個人,河南人不過度敏感,其他人不過度解讀,所有人就事論事,把所有的地域化成一個中國,這才是社會所需要的。

這篇文章引起了許多河南人與非河南人的熱議。不少河南網民自報家門,并附上自己引以為傲的成績,或例舉河南名人,如寧澤濤、朱婷等,以此證明河南同樣是人才輩出的好地方;有的網民從歷史文化、糧食產量、正能量事跡等多方面強調河南在中國發展史上一直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也有網民回顧自己遭受地域歧視的經歷和心路歷程,有的人可能礙于形勢選擇沉默忍耐,有的人選擇反擊奪回自己理應得到的基本尊重,還有人在與社會深入接觸的過程中完成了心靈的蛻變,正確地理解地域歧視現象,重拾自信和自尊。

其他地域網民對這一話題的看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從自身經驗和認知否定河南人素質低、偷井蓋等刻板印象,他們或結交了一些河南朋友,或通過實地旅游看到了真實的河南,普遍都認為河南人熱情、樸實,還盛產“女神”。

第二種就事論事地陳述被河南人“坑害”“欺騙”的經歷,多數網民因為連續遇到了素質不太高的河南人,而產生了一定心理“陰影”,暈輪效應令他們對河南人多少有些忌憚或者是警惕。部分網民認為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因此讓河南人承受不公平待遇,或在零接觸的情況下就匆忙打標簽。

第三種是非河南網民抒發對地域黑、地圖炮的共鳴,包括東北快手、上海排外、湖北奸詐等等。一方面負面信息更容易令人們印象深刻,媒體報道也偏好曝光負面事件,經過長期的選擇性接觸、選擇性記憶,簡單的標簽化和刻板印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近來,在網上,地域歧視又有“卷土重來”的趨勢。不過,這次的被歧視對象主要是東北人。近年來,東北成為中國最招黑的地區,“刻板印象”和“群體極化”都在起作用。2014—2015賽季CBA總決賽第6場,比賽開始前兩天,遼寧男籃突然宣布門票漲價,而對于已經售出去的票作廢退款;2016年春節,哈爾濱“天價魚”事件,劇情幾度反轉,最終認定店家違規;2018年元旦,亞布力陽光度假村董事長毛振華雪地喊冤,雪鄉屢次宰客。今年“五一”期間,東北文身男在廣西“偷香蕉”被打,又讓東北被結結實實地黑了一次。

社會上總是會有太多言論,簡單粗暴,一句話給某個地域的人或從事某個職業的人下了定義。帶著一種“我就是知道”的驕傲和快感,輕易給那一撮人群下了“死刑”。

曾經有個東莞的男生寫了篇文章,說習慣用三句話回答非東莞人初次見面時的問題。大致如下: “對,我是東莞人?!保闶菛|莞的?)

“是?!保ㄎ衣犨^東莞!那里色情行業挺發達的?。?/p>

“不知道,沒去過?!保悄阋欢ㄈミ^很多次啦!服務真的那么好嗎?)

關于地域歧視的太多,在一些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眼中,中國只有兩種人,上海人,非上海人。這當然只是笑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在東北人眼中,南方(大概指黃河以南?)的男的都不夠爺們,都是娘炮,沒錯,俺就說你了咋的?

北京包容性較強,但對于“純”北京爺們而言還是會存在,“哪里的?哦?浙江的?原來鄉下人啊?!弊焐喜徽f,心里還是挺誠實的。

…………

地域歧視非中國獨有,美國各個州之間互相諷刺,西部州的人會被看作鄉巴佬;英國的蘇格蘭人就和威爾士人合不來,但他們都覺得愛爾蘭是吝嗇鬼;日本關東和關西人互相看不順眼……

一個個體討厭另一個個體可以簡單地說出原因,但是一群人為何會對某一地域的人所產生的厭惡甚至敵視的態度,情況就要復雜許多。人們對特定地域人群的形象是經過長時間才構建起來的,并且深化為較為固定的社會記憶。

如何破解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如此普遍,是因為它根植于人性。地域歧視屬于一種“刻板印象”,“刻板印象”通常是指對一類人或事物持有的一套固定看法。人類的刻板印象在漫長和殘酷的進化中產生——世界無比復雜,而人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卻非常有限,當一個原始人見到蛇,他的大腦無法馬上判斷蛇是否有毒,最優的生存策略就是趕緊逃跑(停下來琢磨蛇有沒有毒的原始人,死亡率高,基因傳不下來)。

久而久之,見到蛇需要跑的刻板印象,成為人們的潛意識。這種認知事物的簡化機制,幫助人類存活至今。

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當態度相似或基本一致的人們互相交流討論時,他們通常會以接受觀點中更為極端的看法而告終,這個過程被稱為“群體極化”。

研究地域歧視的專家發現,地域歧視是目光短淺者滿足自大心理的載體,其主要為排外功能,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最終表現為地域歧視,并且最理想的歧視對象,無疑就是近在咫尺的異族。從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史發現,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有地域歧視的存在,如比如春秋戰國的諸子,都歧視宋人,這是因為春秋列國的始祖都是周天子的同宗或功臣,而宋人卻是被周人所滅的殷人后裔;作為被歧視者,宋人卻歧視弱小的鄭國人,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后來,秦始皇統一列國之后,宋人和鄭人又成了大家眼中的“愚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里?貝克教授指出,只有當歧視者愿意放棄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以便滿足他個人的偏好時,才是歧視。因為二戰的關系,美國人現在歧視德國人,雅典人傳統的歧視對象是斯巴達人,法國人的傳統嘲笑對象是比利時人,在所有的歐洲民族中還有一個共同的歧視的對象——猶太人。由此可見,地域歧視是一個共同現象,幾乎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滿足其自大心理的歧視對象。

大學畢業后,我的那位河南同學考上了中山大學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她的努力、拼搏大家都看在眼中?,F在,她已經定居在廣州,融入了當地的生活,但她從不避諱自己從哪里來。10多年過去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了當初的諾言,也消除了她身邊的一些人對河南人的刻板印象。

隨處可見的地域歧視(丹尼斯/圖)

地域歧視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和公民個人都應該分別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社會各界的共識。一項關于地域歧視的網上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近八成的網友認為,要提高自身素質;有一成半的網友認為,應該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地域歧視;也有6.65%網友則主張通過政府的力量來解決。

對于如何破除地域歧視,社會學家劉文昭在其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闡述道:一些人認為地域歧視對特定地區民眾的名譽和情感造成了損害,主張用法律打擊“地域歧視”。

想到用法律解決問題是好事,但個人私域內的地域歧視卻不適合用法律解決。如前文所說,刻板印象深植于人性,在此基礎上產生地域歧視或地域崇拜,太過尋常。一個人在私下里說些歧視“某地人”的話,不會給某地人帶來具體的損害,如果這都要承擔法律責任,那大江南北豈不遍地訴訟?龐大的司法成本又該由誰承擔?

因此,在私人領域反對地域歧視,應該通過道德引導,循序漸進,而不是動輒訴諸法律。

在公共領域,尤其是在制定公共政策時,則一定要避免地域歧視,因為這不僅涉及這些地區公民的情感,更涉及他們的具體利益。如果一個地方的派出所打出“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伙”的橫幅,河南人在這個地方基本的生活和工作必然會受到影響。

對于如何正確理解地域黑,很多網民提到“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好鳥和壞鳥都有,不是林子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理智區分個體和整體的關系,避免一概而論。大眾需要深刻認識到人口的多樣性和個體的特殊性,不能因為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污點去抹黑成百上千萬人的素質和人格。

有的人可能不會選擇“黑”而是簡單的遠離,將受到危害的風險降到最低,事實上,這種單憑地域而產生的差別對待也是一種隱形的歧視。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對其他地域形成了一些負面印象,比回避更好的做法是帶著一絲警惕和更多的包容去接觸、了解其他人,或許在日積月累中就能發現更普遍的人群像,逐步消除潛意識里的刻板印象,真正地接納理解他們,自己多了一個朋友,社會歧視鏈也少了一份子。

猜你喜歡
河南人刻板網民
十宣放血療法在自閉癥刻板行為治療的臨床觀察
民眾服務區“蝶變”新生:顛覆傳統服務區刻板印象
中性自由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民心理與風險溝通
《詩經》為河南人正名
學困生元刻板印象結構探索與問卷編制
新時期中原人文精神培育路徑探析
有感“網民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