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堅戰,主客觀辯證法

2018-05-25 01:24文丨李佳旭
遵義 2018年10期
關鍵詞:葛藤平正旮旯

文丨 全媒體記者 李佳旭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過年才有米湯喝?!币皇诐M含“無奈”的民謠在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的村民中傳唱了多年。石漠化嚴重、交通不便、天干少雨……由于眾多客觀原因,制約了平正鄉的發展,也導致了這里貧困面廣、貧困基數大的“困境”。

近年來,平正仡佬族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向惡劣的客觀條件宣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多方參與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脫貧攻堅也取得了良好成績。

甜蜜的產業

“你看這滿山的石頭,能種什么?就連最不挑環境的苞谷都難得長起來。但是現在我們從石旮旯里摳土、石頭縫里掘金,種上了脆紅李,去年的李子個大、脆性、甘甜,深受市場青睞,看今年的架勢,又是個大豐收?!辈痪们?,在播州區平正鄉紅心村四合組的青龍山,紅心村黨支部書記唐朝龍指著滿山石旮旯地里長勢喜人的脆紅李對記者說道。

山高石頭多的平正鄉,石漠化率達60%以上。光禿禿的石頭山如今變得蔥郁垂陰,原因何在?唐朝龍將記憶回到了2011年:“那年我們平正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大旱,玉米顆粒無收,正在打不起主意的時候,得知氣候地形與平正鄉很相似的四川省古藺縣古藺鎮三道水村種植脆紅李收益不錯的信息,我們村委會就組織了11戶村民前往考察,回來后決定試種。2012年從古藺縣德勝果苗有限公司引進果苗,把之前自家種植玉米的石旮旯地改種脆紅李?!?/p>

為了給全村的老百姓謀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村支兩委開始動員村民種植脆紅李,但習慣發展傳統農業的村民大部分都“不買賬”。堡上組村民陳安平就是持反對票的村民之一,他雖然最終“妥協”種上了脆紅李,但心里怨言還是很大。當時他就指著唐朝龍說:“李子栽了要是不結果,我就把苗給你挖去;結了果賣不出去,我就給你背到家里去!”

去年,嘗到了脆紅李增收的甜頭后,陳安平笑彎了腰:“現在種一畝李子比以前種四畝苞谷都強!”看著石旮旯地里種植的脆紅李長得枝繁葉茂果實滿枝的喜人景象,越來越多的村民自愿把自家種玉米的石旮旯地改種脆紅李。李子生長周期較長,平正鄉又在李子林里套種矮稈作物,發展豆子、辣椒、中藥材等進行“以短養長”,解決了老百姓管護期間的收入問題。

“平正脆紅李中秋左右上市,本地能賣10元一斤,通過郵局網購出省的話能賣15元一斤?!逼秸l黨委書記何開松介紹,在平正鄉,帶頭試種脆紅李的紅心村已種植脆紅李7700余畝,覆蓋了全村的每戶村民。2017年,有4026名村民的紅心村,人均純收入9200元,今年人均純收入預計要突破10000元。今年,平正鄉脆紅李種植面積達15000畝。脆紅李產業已成為平正鄉的主導產業。

“我們在大力發展脆紅李的同時,還利用脆紅李的花期在葛藤村發展蜜蜂養殖,形成了‘甜蜜’的產業鏈,讓村民增加更多的收入?!焙伍_松說道。

在紅心村核桃組,村民周國華正在烈日下給自家的脆紅李施肥,滿身大汗的周國華告訴記者,近3年來,他把自家的10畝石旮旯地全部種上了脆紅李,今年已全部掛果。但年過四十的他因為之前的“窮”導致一直單身,相鄰們都勸他該去找個媳婦成家了,他卻說:“不慌不慌,現在安心把脆紅李種好,賺了錢讓‘媳婦’來找我!”

無畏的戰士

“平正”,路不平、地不平、山也不平,條件艱苦、任務繁重,要克服這些困難,打好脫貧攻堅戰,沒有一支凝聚力、戰斗力極強的隊伍是無法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的,平正鄉黨委政府正是以一股浩然正氣將全鄉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向“不平”的客觀條件宣戰,以戰天斗地的精神向貧困發起了沖鋒!

記者在平正采訪石旮旯里的脆紅李產業(李佳旭/攝)

4月13日中午,在平正鄉農業服務中心,記者碰到了剛到村里走訪完貧苦戶的王振舉回到辦公室,他掛幫的是紅心村的8戶貧困戶。他向記者說道:昨晚鄉里召開易地扶貧搬遷查缺補漏的會議,一直開到了凌晨1點鐘,一會兒吃過午飯,還要趕到另一戶貧困戶家中送雞苗。

在采訪王振舉時,正好遇到另外幾位來農業服務中心約他一起下村的同事,有掛幫10戶的田柱坤、掛幫7戶的羅葉強、掛幫15戶的王氏明,他們都和王振舉一樣已經年過五十,但依然堅持經常下村走訪貧困戶,平均一周下村三天,如今遇到脆紅李移栽的季節,更是每天都要往村里跑?!吧习鄷r間下村為主,會議不能占用扶貧時間,所以只能晚上集中學習開會?!?/p>

王振舉剛離開辦公室,鄉里統計辦的李小青剛好來農業服務中心登記表格,記者隨意地問了句:“像這樣20多歲的小姑娘也要經常下村嗎?”“下呀,她掛幫的還是全鄉最偏遠的團結村保衛組,要幫扶10戶貧困戶?!?/p>

從平正鄉政府到保衛組有40多公里路程,有方便車還好,不僅有伴,還省時間,沒有車的時候就只能先坐農村客運車到團結村,然后打“摩的”到村民家里,路況又不好,山路十八彎,跑一個單面都要一個多小時。李小青說起了剛掛幫時的情況:跑一趟是遠遠不夠的,想提前打電話讓貧困戶在家中等自己,山上信號又不好,經常打不通電話,好不容爬了半天山路到貧困戶家里還不一定找得到人,每次都只能上山碰運氣。第一次到村里時,早上上班時間去,晚上才回來,整整一天時間才走訪了4戶人家,沒找到貧困戶的只能再找時間又去一趟?!袄鄣故遣焕?,只是看著貧困戶們遲遲不能脫貧,心里著急、慌!”

在這場“戰役”中,平正鄉根據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基本情況,因村因戶精準采取有力措施開展幫扶,全鄉干部加上招聘人員共181人,平均一人要掛幫8戶貧困戶,但沒有一人選擇當“逃兵”,沒有一名“戰士”掉隊。全鄉干部深入一線剖析貧困戶致貧原因,精準落實扶貧政策,真正做到了因戶施策、精準滴灌、對癥下藥,精準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組織了7支農業產業服務隊指導貧困村發展產業,組建了45個尖刀班入駐貧困村。全鄉駐村干部累計走訪群眾4000余人次,召開座談會234次,培訓黨員干部群眾441人次,解決困難問題560個,辦好實事421件,化解矛盾糾紛457起,協調資金612萬元。

決勝的目標

峰巒疊嶂,清流淙淙。群山環抱下的葛藤村,一排整齊劃一的黔北民居依山而建,層次分明,干凈整潔;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河穿村而過,山影倒映,潺潺有聲……曾幾何時,那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已悄悄變了新模樣。

平正的土地石漠化嚴重,脆紅李成為石旮旯里的產業(李佳旭/攝)

葛藤村是省級一類貧困村,由于貧困程度深,群眾怨氣大,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狀子村”。為了查找影響制約葛藤村發展的突出矛盾,收集群眾最關心的熱、難點問題,近年來,村支兩委帶著村干部一家一戶去走訪、聽訴求、解民意、疏民怨,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加快產業發展,全力攻堅脫貧,摘掉“狀子”帽、實現零上訪、村民有增收。

“以前沒有收入,房子也破漏,生活很艱難。搬到安置點來后,工作有了,收入提高了,房子也亮敞了,和原來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感謝村支兩委的領導們,感謝黨的好政策!”孔德培是葛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5口居住在葛藤村慶頭組,因居住條件惡劣,石漠化嚴重,該戶處于極度貧困,屬于異地搬遷安置對象。遷入葛藤村安置小區后,通過村支兩委和掛幫干部的多方協調,靠扶貧貸款資金辦起了糧油副食店,村委會還為他解決了公益性崗位,主要負責安置小區的水電維修,每月拿工資。過上好日子的孔德培高興地說道。

據介紹,平正鄉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8357元,比上年實際7529元增長10%。截至2017年,已累計脫貧948戶3560人,出列貧困村3個,貧困發生率下降至9.1%。目前,全鄉還有3個深度貧困村未出列,689戶2187人未脫貧。2018年,將確保葛藤村出列,力爭團結村、鳳凰村出列,全鄉計劃脫貧1800人。

脫貧攻堅是一場綜合性的硬仗,平正鄉將聚焦“八大戰役”,集中優勢火力奪取全面勝利。何開松介紹,“八大戰役”一是聚焦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戰役,扎實推動建設進程,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二是聚焦產業扶貧戰役,積極推動“鄉村振興”計劃實施,形成“一鄉多業”的發展格局,實現所有貧困戶產業全覆蓋;三是聚焦易地扶貧搬遷戰役,在搬遷后續保障落實上出實效、出亮點、出成績;四是聚焦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戰役,完成全鄉94戶農村危房改造和貧困戶人居環境整治;五是聚焦農村飲水安全和電訊暢通戰役,實現全鄉群眾飲水安全全覆蓋,鞏固農村電網改造成效,確保實現通訊暢通全覆蓋;六是聚焦旅游扶貧和電商扶貧戰役,堅持把旅游扶貧、電商扶貧作為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助推貧困戶增收脫貧;七是聚焦教育扶貧戰役,完善精準扶貧學生信息管理臺賬,確保貧困學生實現“應助盡助”;八是聚焦精準醫療扶貧和兜底脫貧戰役,全面實施“四重醫療保障”,從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推進低保戶、特困供養人員的兜底保障水平,做到應保盡保。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期,我們的任務還很重,但是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打贏這場硬仗,不僅要決戰,更要決勝!”對于脫貧攻堅,平正鄉制定了目標,也有底氣如期實現這個目標。

猜你喜歡
葛藤平正旮旯
葛藤的魔力
旮旯里的“田野式”拍攝——一位第一書記的鏡頭與鏡頭中的百姓
學習書法“分布”三階段
走進孫過庭書法三段論的世界
懸崖上有字
趙孟頫平正書風淺析
泥叫叫
東北這疙瘩
外福來的葛藤涼亭
遵義縣委離退局到平正鄉開展抗洪救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