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青年空間”在青年塑造自我認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018-05-26 09:52郭芊彤劉瀟涵周成潔王顥凡
卷宗 2018年12期
關鍵詞:自我認知青年

郭芊彤 劉瀟涵 周成潔 王顥凡

摘 要:本課題主要研究的是在青年塑造自我認知過程中,青年空間這一新興的社會現象對其發展有何積極或消極影響。主要目的為通過數據分析找出青年空間影響因素與青年自我認知之間的關系,并給當代“青年空間”的創辦者提供相應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青年空間;青年;自我認知

在歐洲,人們普遍認為教育不應只在學校里進行,而應該走出校門,通過郊游旅行,親近自然,體驗各地不同的風俗文化,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在孩子18歲后,家長要讓孩子獨自出門進行一段旅行。家長會給孩子一些旅游費用,但是家長鼓勵孩子用這筆費用去更多的地方,逗留更長的時間。在歐洲絕大部分的青年人都會有一段這樣的旅行經歷。在這種大背景下,1912年,世界上第一家以幫助游學的年輕人儉樸旅行為目的,倡導和幫助青年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做到“知”、“行”合一的青年空間成立了。

1現狀

當前處于大學畢業與融入社會之間的青年,往往容易出現迷茫甚至迷失的認識偏差,而思想認知偏差直接阻礙了青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而對于這一社會問題,“青年空間”應運而生。當前國內的青年空間的創造者希望能建立一個開源思想的創新平臺,讓青年人呈現出不同的思想、故事、經歷和價值觀,使他們向內自我探索,發展更多可能性,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找到歸屬感。最具代表性的是國內首家青年空間—北京706青年空間。從當前我國青年發展的現狀來看,青年發展社會空間在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入進程中的被擠壓,從而直接導致當代青年發展社會空間與整個社會空間原有傳統秩序的瓦解,直接導致當代青年群體巨大的生存和發展阻力、壓力乃至困難重重。目前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青年空間共30多家,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重慶和杭州等多個城市的大學生集中的區域。青年空間正是蓬勃發展的上升時期。[2]但是,青年空間自出現到當前僅有5年左右的發展歷史,地域發展呈現不平衡狀態。國內在研究青年空間相關數據資料方面還處于相對空白階段。

2實施內容

本項目擬從青年自我認知的組成因素、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果三個方面開展青年空間對青年自我認知影響的研究。運用數學建模及相關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一手調研和二手資料收集青年空間與青年認知相關影響因素的數據,如空間基礎設施配置、活動頻率、青年參與人數等,以及實踐探索中的個別特殊因素,建立數學分析模型,研究青年空間對青年自我認知的主要影響及影響程度,并將其作為標準來科學丈量青年空間未來發展趨勢,從青年空間的發展角度盡可能全面的提出實現更好的青年自我認知的相應可行建議,以期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參考價值。數據主要來源于制作的一份“青年空間”與青年自我認知的相關調查問卷,共發放給76位青年人(大學三、四年級及畢業一、二年的人群),并邀請他們參與我們組織的青年活動。由于當前青年存在生活壓力大、生活質量低、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問題,我們針對這三方面設置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對生活滿意度、生活幸福指數的調查,對工作滿意度、工作效率的調查,對睡眠、情緒狀況的調查,以及對社交狀況的調查,共涉及生活、工作、社交三方面。

3數據及分析

項目組通過調研問卷中“當前,您對生活的滿意度是”和“如果以十分制計算,您認為您目前的幸福指數有”的數據結果發現,這些青年在參與了數次“青年空間”的活動后,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的人數增加了約18.4%,認為自己目前的幸福指數超過5的人數增加了約23.7%。Konow, Earley曾指出,生活滿意度與性格,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恢復積極樂觀的能力,朋友、家人和配偶對其幸福感的評價以及對生理疾病的忍耐度有關。而參與“青年空間”的一系列活動無疑是能提升青年的幸福感和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的。一方面, 在“青年空間”舉辦的“讀書分享會”、“音樂沙龍”等活動,幫助青年們迅速找到了在某一領域與自己有共同愛好的伙伴,也就是“知音”。而這些“知音”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自身的肯定,即逐漸建立起了自信,有助于他們以更強大的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不幸。另一方面,“青年空間”給青年們提供了一個能隨時交流的場所,在這里,青年們可以暫時擺脫來自學校、父母、工作的壓力與煩惱,與一群具有相似三觀、思想的同齡人進行隨性自在的交談。這種短時間內較高頻率的交流活動增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增大了他們日后主動與他人交流的可能,培養了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性格,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宣泄壓力與煩惱的契機。在問卷中對青年人睡眠時長以及“您最近經常感到焦慮嗎”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長期接觸了“青年空間”以后,“睡眠時長不足六小時”的人減少了約21.0%,“最近經常感到焦慮的人”減少了約18.4%。這兩組數據也為以上的分析提供了證據支持。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問卷中設置了有關社交的問題,目的是考察“青年空間”對青年們交友狀況的影響。通過數據結果的對比,我們發現,“最近一周內交到新朋友”的人數增加了約39.4%,“最近一周內社交頻率超過兩次”的人增加了約6.6%,“幾乎不約”的人減少了約9.2%,“最近在社交平臺上互動次數多”的人增加了約14.5%,在“你喜歡與人溝通嗎”的答案中,我們也發現“喜歡與人溝通”的人較他們參與“青年空間”的活動之前,增加了約13.2%。由此可見,“青年空間”的出現對青年們社交狀況的影響是積極的,“青年空間”對青年們交友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正面作用的。最后,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問卷調查了解青年們對“青年空間”的看法及期待。在 “很獵奇”,即通過“青年空間”的活動,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看法甚至是不同的“三觀”。還有約27.6%的人表示“發現了新大陸,認識了新的自己”。在“您對青年空間的印象(感受)是”的答案中,有接近72%的人認為“青年空間”是開放的、自由的、隨性的,而在“您第一次參與青年空間的感受是”的答案中,僅有不到4%的人表示不愿意再接觸。將這兩題建立聯系,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人對這種開放、自由的“青年空間”是持肯定態度的。

4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的高低和 “青年空間”對青年們的生活質量、生活狀態、社交能力產生的積極影響有直接關系,并且受青年空間人文環境和氛圍相互作用的影響。其次,“青年空間”能幫助青年更好地完成對自我的探索,擺脫迷茫的心理狀態;樹立“增能”意識,促進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希望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客觀現實,對情緒及身心的變化進行良好的認知評價,能正確對待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掌握正確的歸因方法,掌握合理的認知策略,學會正確認知,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困惑時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能夠順利處理和解決棘手的問題,從而提高青年人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帥、伍進,國內青年旅舍發展綜述,桂林理工大學,2015

[2]張冬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學生思想認知偏差與矯正[M].東北師范大學,2009

[3]陳榮武,論青年發展社會空間的擠壓與再構[M].華東理工大學黨校,2012

[4]程寶忠,706青年空間:為青年打造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郭芊彤(1997-),女,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猜你喜歡
自我認知青年
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具”角度看國內外校服的變革
大學生悅納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角度窺探青年自我實現的困境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