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2018-06-13 10:07丁相明
戲劇之家 2018年7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學傳承

丁相明

【摘 要】民族音樂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悠久歷史的體現。我國的音樂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吸取周邊國家和民族音樂的精華,才形成豐富的音樂文化。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音樂教學重視國際化,忽視了民族音樂的優勢,使得民族音樂文化沒有得到更好的普及。進入新世紀,隨著全球化發展和網絡傳播的影響,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正受到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做好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是發揚民族精神,彰顯國力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7-0129-02

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

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和民族文字、語言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音樂來源于勞動號子,是古代勞動人民減輕勞動負擔的主要手段。民族音樂和漢字、漢語言一樣具有東方特色,這種特色的形成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從民間到宮廷,從業余到專業,既有普通勞動人民的奉獻,也有朝廷重視,以及文人和音樂專家的共同努力。

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包括器樂和聲樂,器樂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制作上越來越精良。我國最早的樂器是和陶器同時誕生的土質樂器塤,它的主要功能是狩獵號角,后來才逐漸成為有音階的樂器。古代樂器大多都是在生活中取材,有革制作的鼓,石頭制作的磬,木頭制作的柷,竹子制作的簫笛,竹子和瓠瓜制作的笙,后來還有金屬制作的編鐘。最早的樂器都是吹奏和打擊為主,發展到后來,才出現古琴、箏這樣的撥弦樂器,這些樂器的出現,代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的樂器除了傳統的“八音”之外,在漢朝還引進了大量少數民族樂器,琵琶就是來自于當時的西域,后來成為我國傳統樂器。

我國的民族音樂中,聲樂也比較豐富。聲樂最早是勞動號子,民間小調,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狀態。我國地域廣闊,南北因為地理環境的不同,生活習俗也不一樣,因此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當地色彩。同時,我國還是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的傳統民歌和樂器。這樣就形成了我國民族聲樂的多樣性、豐富性。

唐宋時期,隨著話本小說的出現,又出現了說唱藝術這樣的聲樂形式,將一些傳奇故事利用歌曲和道白形式表現出來。元朝之后,隨著元雜劇的出現,我國的聲樂又出現了新的藝術形式——戲曲音樂。戲曲音樂將聲樂、表演、道白進行綜合,以表現故事情節為主要目的,其中的聲樂具有表現心理活動、多人對話的作用。這種藝術形式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戲曲藝術也越來越豐富,不同地區都有自己的地方戲曲,這些戲曲聲樂用當地的方言演唱,道白,形成了地方戲曲的地域特色。

二、我國民族音樂在歷史中的傳承

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離不開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從西周開始,我國就有專門的國家級音樂機構,負責給統治者提供音樂,同時也要到民間收集新出現的民歌小調,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民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音樂創作。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就是一部民歌總集,教育家孔子還編訂過。

在漢朝,我國也有專門的音樂機構樂府,樂府在秦朝就建立了,主要職責是培養音樂舞蹈人才。在漢朝,樂府是采集民間歌謠,給文人的詩歌配樂,在朝廷祭祀或者宴會上使用。被樂府收集的民歌后來成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叫漢樂府,流傳至今的《陌上?!泛汀犊兹笘|南飛》就來自漢樂府。

在唐朝,朝廷音樂機構更加豐富,有政府機構,也有朝廷機構。太常寺和大樂署屬于政府機構,教坊、鼓吹署、梨園、梨園別教園屬于朝廷。這些音樂機構招收了全國成千上萬的音樂人才,負責創作音樂,編排舞蹈,培養下一代音樂舞蹈人才。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唐朝音樂善于將外來音樂融入到本土音樂中,唐朝的宮廷音樂“燕樂”中,就有西涼、天竺、高麗、龜茲、疏勒、高昌、安國、康國等周邊國家的音樂、少數民族音樂。

宋朝也繼承了唐朝的音樂機構,這些音樂機構一直沿襲到清朝,盡管官署名稱有別,但職能都是傳承民族音樂,收集民間音樂,培養音樂人才。

正因為有政府機構的支持,才使得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演變,仍然保持著自己特有的魅力。

三、現當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帝制的結束,以朝廷為主的音樂機構消失了,現當代的國家音樂機構隸屬于文化部管理,但重視程度不及傳統的音樂機構。在現當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存在著諸多不足。

首先,和傳統的朝廷音樂機構相比,現當代的音樂機構不像朝廷音樂機構那樣,有明顯的服務對象,不必為了皇帝和宮廷宴會服務。也不會有專門的音樂官員去民間收集音樂。

其次,現當代的國家格局和封建時代不同,當時國人接觸的都是本地民間音樂,戲曲音樂,很少接觸到外國音樂,因此民間音樂在不斷發展、創新。但自從上世紀初開始,外國文化不斷被引進,國人也有機會走出國門,去接觸、學習外國文化,形成多元文化氛圍的同時,也削弱了民間音樂的發展。

第三,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科技的發展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電影、廣播、電視普及后,傳統戲曲就受到嚴重沖擊。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港臺流行音樂涌入我國,使我國的通俗音樂得到發展,傳統的民族音樂一支獨大的局面被打破。進入新世紀之后,網絡的發展,讓歐美音樂、日韓音樂都迅速被青少年接受。傳統音樂不僅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還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當代很多青少年對傳統音樂文化知之甚少。

傳統音樂文化的式微,和我國音樂教學方式也有關系。音樂教學應該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唯一方式。但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音樂教學形同虛設,大多數中小學根本沒有音樂教學課程。音樂專業在教學中,采用的是國際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美聲唱法,樂器也是鋼琴、小提琴等外國樂器為主。民族唱法、民族樂器只有少數人在學習。

從我國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來看,大眾更能接受民族音樂,因為漢語的演唱講究的是字正腔圓,和漢語表達是一致的,對于美聲唱法,大型交響樂,大多數國人沒有欣賞能力。這其實是民族文化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民間音樂逐漸受到重視,也是從民間開始。很多家庭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古箏、琵琶、簫笛的演奏,來提高個人修養,可見,大眾還是喜愛民間音樂的。

現當代的音樂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既有時代的原因,也有教學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在新世紀傳播傳統音樂文化,應該從音樂教學開始。

四、音樂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最近幾年,我國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中小學也相繼開展了音樂教學。利用音樂教學來傳承民族音樂,就有了條件。在音樂教學中傳承,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編寫民族音樂教材

在教材方面,要做好編訂工作。民族音樂要從小學開始,讓學生從欣賞民歌、民間器樂開始,逐步熟悉民族音樂。在眾多樂器中,識別哪些是民族樂器,哪些是西方樂器,通過欣賞來區分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音質。相對而言,中國傳統樂器有輕便、靈巧、易學的優勢。編寫民族音樂,還要將民族音樂的歷史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承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民族音樂指的是和外國音樂相對的中國音樂。狹義的民族音樂是國內不同區域的地方民歌,像云南民歌,陜北民歌以及少數民族的民歌,以及各地的戲曲音樂。因此音樂教材也要分國家版和地方版兩種,地方版的音樂重點介紹自己區域內的民歌、地方戲曲音樂,像安徽重在黃梅戲,浙江重點在越劇,這些地方戲曲在自己的區域內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很多學生的家長都有欣賞戲曲音樂的習慣,學生對戲曲音樂并不陌生。

(二)重視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歷來被當成可有可無的課程,因為它不用考試,和上大學沒直接關系,有些學校一周開設一節音樂課,還常常不按時上。在素質教育要求下,應該重視音樂課的開設,中小學要做到一周安排兩節,配備專業教師,添置音樂教學器材。將音樂教學和提高素質,傳承民族文化相聯系。

在教學中,要以民族音樂為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會簡譜的同時,就會演唱中國民歌民謠。同時要讓學生通過對比,來了解民族音樂和世界其他地區音樂的區別,讓學生從小就有民族意識,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

重視音樂教學,還要培養師資力量。這就需要高校在培養音樂教師方面,要重視培養他們的民族音樂知識,并且要一專多能,既要懂得民族音樂的歷史知識、理論知識,還要會演唱民歌、戲曲,會演奏幾種民樂,這樣才能勝任民族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文化,還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民族音樂的實踐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聲樂、器樂來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要讓學生參與,就要有相應的教學設備和音樂器材,隨著新媒體教學工具的運用,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但很多樂器學校應該制備,這就需要學校在投資方面要重視。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音樂教學在中小學以傳授音樂知識為主,進入大學后,要以實踐為主。在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可以將民族音樂作為校園文化主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興趣小組的方式,組建樂隊的方式。像戲曲興趣小組、民歌興趣小組,民族樂隊。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生活,也可以在娛樂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也需要學校重視民族音樂教學,在教學中重視音樂教學。音樂教學應該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無論學生選擇什么專業,都必須安排音樂教學,并且音樂教學中重點安排民族音樂。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要注重資金投入,聘請民族音樂專家來學校講課、為學生表演。培養戲曲音樂興趣,也要聘請戲曲專業人才來學校進行專業輔導。

高等院校應該將自己的校園文化應用到生活中,學生組建了樂隊、興趣小組,應該要發揮他們的專長??梢院蜕鐣M織合作,在重大節日組織學生去廣場表演,在賑災義演中讓學生參與,這樣既豐富了社區文化,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語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向學生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是培養民族意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方式。國家強大,首先要有民族意識,這才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宋楠.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研究[J].戲劇之家,2016(23).

[2]石黎明.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探討[J].黃河之聲,2015(04).

[3]鄭喜燕.學校音樂教育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大眾文藝,2012(24).

[4]東青.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體現[J].陜西教育(高教),2017(11).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學傳承
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